想必有很多小伙伴对霍金不会陌生,偶尔还会翻看一下关于霍金的预言,甚至会去他的预言中看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霍金是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毕生致力于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他对科学所做出的贡献值得每一个人尊敬,也许是天妒英才,霍金患上了渐冻症,在76岁那年驾鹤西去。
因为霍金的那些预言,很多人都笑言他是来自未来世界的人,无论霍金的预言到最后是否成真,大家都看到了科学的神秘性,也看到了一个科学狂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霍金是英国的科学怪人,其实在晚清时期,我国也出过一个科学怪才,被人们称为“晚清霍金”,他叫徐寿,181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徐寿的家境并不优越,在那个时代想实现“鲤鱼跳龙门”的伟大理想,就必须走科举考试这条路,徐寿也不能免俗。
但是徐寿的运气似乎有些不好,在科举一途上始终没有什么建树。
其实这与徐寿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除开读书走科举要有天赋之外,徐寿的家全靠母亲一力支撑,在那个时代,可以想象徐家过得有多么拮据,拮据的生活让徐寿无法集中精力去完成学业,所以他怎么考都无法突破科举考试的坚实壁垒。
徐寿算是一个拧得清的人,走仕途之路不通,便不再坚持,什么都没有吃饭来得重要,不通的路就暂时放弃吧。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徐寿也是如此,徐家一开始也是经过商的,特别是徐家祖父,曾经凭借经商的能力让徐家的生活一度好转,当徐寿的父亲倒下后,徐家才渐渐败落,以至于连读书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拿得起,放得下的徐寿,便效法祖上的传统,一边务农一边经商,但是他也没有放弃任何读书的机会。
因为经商要四处奔波,这也让徐寿开了很多眼界,见识了在本地无法见识到的东西,也为他的科学之路铺设了灿烂的大道。
在劳作完毕之后,徐寿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那些需要考试的内容并不是他感兴趣的,而闲暇时间的阅读却打开了他的思维,《诗经》、《春秋》、《汉书》、《水经注》和《禹贡》等古典文献让他的世界豁然开朗。
江南历来都是出能工巧匠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像徐寿理想的“温床”,让他那些热切的念头在此时有了开花结果的地方。
也许徐寿天生就对那些风花雪月不感兴趣吧,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天文、地理、数学等等,徐寿都有所涉猎。
这样看起来,徐寿真是生错了时代,假如生活在现代,这就是一个妥妥的“理科学霸”啊,如果真如人们笑言的那样,徐寿是一个“穿越者”,那么他也一定是一个理科男吧。
在徐寿追求科学的路途之中,他还遇到了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那就是同样为科学而疯狂的华蘅芳。
华蘅芳比徐寿小15岁,他们之间的交往可以算是忘年之交,可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
华蘅芳的家境良好,从小接受过正统的教育,不过他和徐寿一样,对科学技术比较感兴趣。
他们两甚至为了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了解,专门去往上海拜访了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在回去的路上买了很多科学类的书籍和器材,从那一刻起,徐寿的科学之路才正式打开。
经过不断的努力,徐寿的名气越来越大,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徐寿的高光时刻来自于制造军械,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开设了以研制兵器为主要内容的军械所,这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在那个时代会西洋先进技术的人并不多,更何况还没有什么技术交流之类的会议存在,要制造出对抗西方强敌的武器,实在是不容易,曾国藩在设立这个研究所之后,首先就想到了徐寿,在成立第二年,徐寿就进入了这个研究所。
进入研究所后,徐寿的第一个任务是制造蒸汽轮船,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徐寿与华蘅芳等人只能反复地做实验,反复的操作,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在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之下,终于在第四年诞生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这也宣告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独立生产的蒸汽轮船了。
徐寿知道,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还是落后的,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就必须把西方人的技术给研究透彻,那么研究的途径在哪里呢?当然是书籍了。
面对大量艰深的科学书籍,徐寿专门聘请了一些西方的传教士,由他们口译,然后自己再根据其中的内容整理,就这样他经过十几年时间共翻译了约13部科普书籍,其中较多的是化学类书籍,在个并不太重视科学技术的时代,徐寿此举可以说是开天辟地。
当今天的我们拿起化学周期表时,可能不会知道铜、铁、锡、硫、碳等名称,都是由徐寿提出来的吧,那时的他没有前辈,所有的路子都是他一步步踩出来的,可见当时的环境是多么艰难。
晚年的徐寿,由于身体原因,已经无法参与到一线的科技制造队伍中了,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科学的执着,无法制造军工产品,那就翻译书籍,把这些知识留下来给后辈子孙用。
1884年,徐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一年他66岁,他完成了上天给予的使命驾鹤西去,他的儿子徐建寅接起了他的大旗,可是在一次生产中炸药爆炸,他不幸罹难。
因为徐寿的贡献,很多人笑言,说他是穿越者,是“晚清的霍金”,这些都是人们肯定徐寿的功绩而说的话语,徐寿不是什么神人,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信念所致,如果没有热爱,他怎么能披荆斩棘的踏出一条坦途来?
晚清,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科学技术严重滞后,没有任何技术支持,徐寿硬是依靠过人的毅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精神不得不让人敬佩,若说他是穿越者,不如说他是爱国者,不是热爱这片土地,他怎么会克服困难,制造轮船,制造枪械呢?那些都是对抗侵略者的武器啊。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