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寿:一个对科学狂热的人,被人们称为“晚清霍金”

徐寿:一个对科学狂热的人,被人们称为“晚清霍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安昕史话 访问量:3739 更新时间:2024/1/17 4:08:33

想必有很多小伙伴对霍金不会陌生,偶尔还会翻看一下关于霍金的预言,甚至会去他的预言中看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霍金是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毕生致力于物理学和天学研究,他对科学所做出的贡献值得每一个人尊敬,也许是天妒英才,霍金患上了渐冻症,在76岁那年驾鹤西去。

因为霍金的那些预言,很多人都笑言他是来自未来世界的人,无论霍金的预言到最后是否成真,大家都看到了科学的神秘性,也看到了一个科学狂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霍金是英国的科学怪人,其实在晚清时期,我国也出过一个科学怪才,被人们称为“晚清霍金”,他叫寿,181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徐寿的家境并不优越,在那个时代想实现“鲤鱼跳龙门”的伟大理想,就必须走科举考试这条路,徐寿也不能免俗。

但是徐寿的运气似乎有些不好,在科举一途上始终没有什么建树。

其实这与徐寿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除开读书走科举要有天赋之外,徐寿的家全靠母亲一力支撑,在那个时代,可以想象徐家过得有多么拮据,拮据的生活让徐寿无法集中精力去完成学业,所以他怎么考都无法突破科举考试的坚实壁垒。

徐寿算是一个拧得清的人,走仕途之路不通,便不再坚持,什么都没有吃饭来得重要,不通的路就暂时放弃吧。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徐寿也是如此,徐家一开始也是经过商的,特别是徐家祖父,曾经凭借经商的能力让徐家的生活一度好转,当徐寿的父亲倒下后,徐家才渐渐败落,以至于连读书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拿得起,放得下的徐寿,便效法祖上的传统,一边务农一边经商,但是他也没有放弃任读书的机会。

因为经商要四处奔波,这也让徐寿开了很多眼界,见识了在本地无法见识到的东西,也为他的科学之路铺设了灿烂的大道。

在劳作完毕之后,徐寿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那些需要考试的内容并不是他感兴趣的,而闲暇时间的阅读却打开了他的思维,《诗经》、《春秋》、《汉书》、《水经注》和《禹贡》等古典文献让他的世界豁然开朗。

江南历来都是出能工巧匠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像徐寿理想的“温床”,让他那些热切的念头在此时有了开花结果的地方。

也许徐寿天生就对那些风花雪月不感兴趣吧,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天文、地理、数学等等,徐寿都有所涉猎。

这样看起来,徐寿真是生错了时代,假如生活在现代,这就是一个妥妥的“理科学霸”啊,如果真如人们笑言的那样,徐寿是一个“穿越者”,那么他也一定是一个理科男吧。

在徐寿追求科学的路途之中,他还遇到了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那就是同样为科学而疯狂的华蘅芳。

华蘅芳比徐寿小15岁,他们之间的交往可以算是忘年之交,可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

华蘅芳的家境良好,从小接受过正统的教育,不过他和徐寿一样,对科学技术比较感兴趣。

他们两甚至为了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了解,专门去往上海拜访了著名数学家善兰,在回去的路上买了很多科学类的书籍和器材,从那一刻起,徐寿的科学之路才正式打开。

经过不断的努力,徐寿的名气越来越大,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徐寿的高光时刻来自于制造军械,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开设了以研制兵器为主要内容的军械所,这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在那个时代会西洋先进技术的人并不多,更何况还没有什么技术交流之类的会议存在,要制造出对抗西方强敌的武器,实在是不容易,曾国藩在设立这个研究所之后,首先就想到了徐寿,在成立第二年,徐寿就进入了这个研究所。

进入研究所后,徐寿的第一个任务是制造蒸汽轮船,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徐寿与华蘅芳等人只能反复地做实验,反复的操作,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在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之下,终于在第四年诞生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这也宣告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独立生产的蒸汽轮船了。

徐寿知道,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还是落后的,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就必须把西方人的技术给研究透彻,那么研究的途径在哪里呢?当然是书籍了。

面对大量艰深的科学书籍,徐寿专门聘请了一些西方的传教士,由他们口译,然后自己再根据其中的内容整理,就这样他经过十几年时间共翻译了约13部科普书籍,其中较多的是化学类书籍,在个并不太重视科学技术的时代,徐寿此举可以说是开天辟地。

当今天的我们拿起化学周期表时,可能不会知道铜、铁、锡、硫、碳等名称,都是由徐寿提出来的吧,那时的他没有前辈,所有的路子都是他一步步踩出来的,可见当时的环境是多么艰难。

晚年的徐寿,由于身体原因,已经无法参与到一线的科技制造队伍中了,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科学的执着,无法制造军工产品,那就翻译书籍,把这些知识留下来给后辈子孙用。

1884年,徐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一年他66岁,他完成了上天给予的使命驾鹤西去,他的儿子徐建寅接起了他的大旗,可是在一次生产中炸药爆炸,他不幸罹难。

因为徐寿的贡献,很多人笑言,说他是穿越者,是“晚清的霍金”,这些都是人们肯定徐寿的功绩而说的话语,徐寿不是什么神人,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信念所致,如果没有热爱,他怎么能披荆斩棘的踏出一条坦途来?

晚清,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科学技术严重滞后,没有任何技术支持,徐寿硬是依靠过人的毅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精神不得不让人敬佩,若说他是穿越者,不如说他是爱国者,不是热爱这片土地,他怎么会克服困难,制造轮船,制造枪械呢?那些都是对抗侵略者的武器啊。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

标签: 徐寿

更多文章

  • 天才徐寿遐想记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徐寿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天才如徐寿,也只能黯然离世!在那个没有一丝希望的时代,留下自己的光芒,盼望着黎明的到来。徐寿,1818年生,江苏无锡人。是第一位在NATURE,即《自然》上发表科研论文的中国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的错误。这一年是1881年,很巧合的事件,这一年徐寿63岁,距离其

  • 清代词人朱彝尊入赘爱上妻妹,写下一首情词,仅27字堪称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朱彝尊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宋的词固然冠绝今古,惊艳时光。但不可否认的是,元明清乃至近现代,仍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长短句,在民间口口相传。其中清朝的词因为眼界高远开阔,细节精雕细琢,备受梁启超先生的推崇。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梁先生认为清代诗文皆趋衰落,独词“驾元明而上”。而在所有清代词作中,

  • 洪秀全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能灭掉实力派的杨秀清和韦昌辉呢?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韦昌辉

    洪秀全打仗不行,搞治理也不行,但是论玩阴谋诡计,杨秀清和韦昌辉加起来都不是对手。一、杨秀清与洪秀全 太平天国早期运动中,洪秀全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但是杨秀清最早传“拜上帝教”的时候伪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代表天父传达圣旨,有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 永安建制后,杨秀清受封东王,位在诸王之上,只在天王

  • 太平天国失败后谁的后人过得最好?北王韦昌辉,弟弟成了二品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星羽文史录标签:韦昌辉

    太平天国天王殿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兰台和大家聊一聊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最初“五王”中谁的后人过得最好。太平天国最初“五王”分别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以及“翼王”石达开。01、洪秀全后人:一个赴美当苦力,一个在加勒比海当传教士从现存史料看,洪秀全的直系子女全

  • 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围堵天王府,洪秀全培养多年的女兵终于派上用场

    历史人物编辑:郭宁标签:韦昌辉

    不论从哪里看到关于太平天国的描述,总会有“轰轰烈烈”四个字来形容,一个原因是天国反清运动的确闹得非常大,鼎盛时占据满清半壁江山有余,但终因内讧而消逝。第二个原因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洪秀全的一声呼应,惊起全国贫苦百姓千层浪,而由于农民革命军的局限性和一些战略失误,太平天国迅速起势后又迅速走了下坡路。天

  • 太平天国在广西44:韦昌辉和杨秀清的矛盾,是怎么开始积攒下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音节库标签:韦昌辉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前言“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历史的分水岭,它的发生使得如日中天的太平天国开始慢慢下坠,最终跌入无底黑暗中,万劫不复。而造成这样结

  • 清史探秘:韦昌辉杀掉石达开妻儿老小,只因石达开说了这样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沧海笑标签:韦昌辉

    【历史刘老师原创,非授权严禁转载】石达开和韦昌辉,原本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早在洪秀全金田起义前,两人就已经是教派中的骨干成员。金田起义后,两人更是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主要军事将领。咸丰元年润八月,洪秀全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国后,更是把两人和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等人一同分封为王爵,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少数几王。

  • 杨秀清对洪秀全、韦昌辉态度都不好,为何偏偏对石达开比较友好?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韦昌辉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中正将军。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的权力日益膨胀。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为何杨秀清敢欺负洪秀全,但是却不敢欺负石达开?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封成两部分。我们首先来看看杨秀清的权力为何会凌驾于建立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杨秀清之所以硬气,是因为他手里有着兵权。只要他下了命令

  • 韦昌辉对杨秀清言听计从,多次在洪秀全前为杨辩白,为何最后杀杨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韦昌辉

    1856年的9月2日,北王韦昌辉袭杀了东王杨秀清,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天京事变”,正是这场内讧,让太平天国的事业从极盛开始衰败,最后以失败告终。其实,一开始,韦昌辉对东王杨秀清言听计从,不但巴结讨好他。甚至洪秀全批评杨秀清,韦昌辉都要为他辩解。却为何最后却杀了杨秀清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韦昌辉和太平

  • 韦昌辉为什么要杀杨秀清?并发动天京事变,原来竟跟此人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韦昌辉

    1856年9月14日深夜,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城内,东王杨秀清正在熟睡,突然沉睡中听到“咔哒”一声响起,像是在切瓜切菜一样,他睁开眼一看,自己的脑袋已经被砍掉了。杨秀清是唯一一个死去的人。谁杀了杨秀清?原来,他就是北境王卫昌辉。那些士兵现在已经到了东王府,已经将杨秀清一家人杀的一干二净,没有留下一丝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