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真正摆脱《水浒传》的束缚,发挥作者自己的创作才能,叙述自己的新的故事,是从第九回潘金莲嫁进西门庆家中开始的。
《金瓶梅词话》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描写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家庭中众妻妾之间错综复杂、跌宕起伏、一浪高过一浪的矛盾斗争,无疑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主
线,而潘金莲则是一方的代表。
潘金莲与西门庆其他妻妾之间的矛盾斗争,第一个回合是她与孙雪娥的较量。
孙雪娥原本是西门庆已故的妻子陈氏从娘家陪嫁过来的丫头。关于孙雪娥的家境及出身,书中未作介绍。但从书中的描写来看,她似乎家里没什么人,无家
可归。
潘金莲家中还有个近乎乞讨为生的老母亲,有个姨妈和未成年的表妹,孙雪娥在这个世界上则连这样一位亲人也没有了,而且其家中,原本恐怕比潘家还要
穷困。
《金瓶梅》连环画
在西门庆所有的妻妾中,她是最穷的一个。西门庆因为娶李瓶儿的事和吴月娘闹了矛盾,后来和好了。
孟玉楼提议大家每人五钱银子凑份子表示祝贺。孙雪娥把吴月娘视为靠山,凡事总要向月娘汇报,按说对孟玉楼的提议,她应该高兴,理应痛痛快快地拿出
银子来随份子,但是孟玉楼向她要钱时,她却一个钱儿也“不拿出来”。
求了半日,只拿出一根银簪子来,只重三钱七分。“不拿出来”,是《金瓶梅词话》中的习惯句法,亦即“拿不出来”,并非有钱不拿。
所以孙雪娥对孟玉楼所说的“我是没时运的人,汉子再不进我屋里来,我哪讨银子?”这是实情话。
从其穿戴的远远不如西门庆其他妻妾也不难看出其穷困。
孙雪娥不仅穷苦无依 ,在西门庆众妻妾中地位也最低下,名为四房,但西门庆府中的人就连下人在内,无一人称她为四娘。
她只能自称四娘,让艺伎洪四儿称她四娘,还遭了潘金莲的讥笑。
她虽为四房,其实只是充当着灶房仆妇的班头,专管打发各房的饮食,连春节间,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等到乔大户家做客,她都没
有份,只能留下看家。
与潘金莲相较,孙雪娥虽然被吴神仙誉为“作事机深内重”,却缺乏金莲般的聪明才智。
她对自己在西门府中的地位是清楚的,但她内心不服,特别是与潘金莲相比。
她以为按常理,她是四房,潘金莲是五房,排位在她之下,而且她与潘金莲都是侍女出身,但金莲害杀过丈夫,罪名昭著,自己则无此种大过失,凭什么金
莲就敢傲视自己。
所以她对金莲房里的丫头春梅到厨房催饭,态度傲慢生硬,她气不忿,咽不下这口气,便发作起来,大骂春梅与金莲。
潘金莲一进西门庆府中,就发现在众妻妾中(当时李瓶儿还未娶进来)孙雪娥是地位势力最薄弱的一个,同样孙雪娥也可以从潘金莲是众妻妾中威势最低的一
个。
这样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了,其实质是关系到各个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之争,动机相同,不宜轻此薄彼。
但是,首先孙雪娥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当时潘金莲正十得庞于西门庆,并极立拉拢巴结吴月娘,“指着丫头,赶着月娘一口一声的叫‘大娘’,快把小意儿
贴恋。
几次把月娘喜欢的没入脚处,称呼她作‘六姐’,衣服首饰拣心爱的与她,吃饮吃茶和她同桌儿一处吃”。
这样,在潘孙斗争中,两位西门庆府中的最高统治者都已站在潘金莲一边,金莲又有自己的心服丫头春梅作帮手,两方比较,孙雪娥显然是势单力孤。
《金瓶梅》插图
其次,孙雪娥这次与金莲斗,也选错了茬口。此次分付孙雪娥做饭的不是潘金莲,而是西门庆。
再次,孙雪娥用错了武器,她以为潘金莲之最大的把柄是害死武大郎,殊不知,西门庆正是潘金莲的同谋同党,她以此作为金莲的把柄,想通过揭这老底来
慑服金莲,这就势必激起西门庆的怒火。
最后是孙雪娥不懂策略,不知进止。而潘金莲则刚好跟她相反,不仅正确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战略上又取得西门庆、吴月娘的支持,又联络了帮手春梅,
茬口选得又好,这样,不战而胜负已判,孙雪娥之败此乃是势不可免。
所以这一战,雪娥前后被西门庆打了三次:先是踢骂了一顿,复又回来,又打了几拳,后又“采过雪娥头发,尽力拿短棍打了几下”。
孙雪娥可谓一败涂地。但这都使她从此与潘金莲势不两立,所以作者在总结这一回合的斗争时说:“金莲恃庞仗夫君,倒使雪娥忌怨谩。”
这次胜利在潘金莲一方,则使其得意忘形,埋伏了危机。
事过不久,潘金莲与孙雪娥第二个回合的较量又开始了。
这一回合的起因是西门庆梳笼李娇儿的侄女李桂姐,与桂姐打得火热,住院中而久不归,潘金莲欲火难耐,私通孟玉楼带来的小厮琴童。
孙雪娥以为报复的时机已到,便主动出击。这次战役,双方的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西门庆由第一回合时的支持金莲转而为与金莲对立;其次吴月娘虽不免有意无意暗中偏袒金莲,但基本上是保持了中立;
再次是孙雪娥增加了两位得力的同盟军,这就是家中的李娇儿与院中的李桂姐,而李桂姐此时正在走红,深得西门庆的宠爱。
在策略上,孙雪娥选择的突破口非常好,金莲私通小厮,这在封建礼教下,对于妇女来说是最大的罪名,它为西门庆绝对不能容忍。
而潘金莲一方,则不仅与西门对立,又失了月娘的坚决支持,战术上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所以胜负亦已判矣,金莲的败北势所不免。
况且李桂姐又投井下石,紧追不舍,潘金莲连头发都被西门庆剪了去,踏在李桂姐的脚底下,这实在是潘金莲出师以来失败得最为惨重的一次。
好在潘金莲使出了杀手锏,情惑西门,又有心腹春梅和新友军孟玉楼的鼎力相助,这才稍微稳住了阵脚。
从此,潘、孙双方各自多了盟军,在金莲为孟玉楼;在雪娥为李娇儿。
崇祯本插图
潘金莲与孙雪娥的第三个回合的较量是由宋惠莲事件引发的。
西门庆姘上了家人来旺的妻子宋惠莲,潘金莲为要取得西门庆的欢心,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对西门庆与宋惠莲的通奸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并给他们提供了方
便。
孙雪娥以为机会又来了,她又抓住了潘金莲的把柄。但此次,孙雪娥就变得滑头多了,她也采用了借刀杀人的手法,把状告到自己的情夫——惠莲的丈夫来
旺这里,企图让来旺来报复潘金莲。
但事情的根本起因乃在于西门庆,孙雪娥的报复便不能不把矛头最终角度指向家庭中至高无上的独裁者西门庆;
而孙雪娥又与来旺有首尾,则事牵于己,所以孙雪不仅把矛头指错,又选错了突破口,用人又不当——来旺算个什么东西,他有什么能力来报复潘金莲?孙雪
娥的失败便成定局,所以经潘金莲在西门庆面前加以离间,“这西门庆心中大怒,把孙雪娥打了一顿”,虽被吴月娘再三劝了,却也“拘了他头面衣服,只教他
伴着家人媳妇上灶,不许她见人”。
雪娥的地位又一落千丈。
但战斗还在继续。不过双方的情势有了新的变化,吴月娘虽然暗中保护过来旺与惠莲,但态度不积极,孙雪娥的友军李娇儿未曾出阵帮忙,而潘金莲的同盟
孟玉楼则不仅出战,而且态度坚决,必欲置宋惠莲于死地。
在战术上,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孙雪娥借来旺之刀复仇,潘金莲则充分利用孙雪娥与宋惠莲之间的矛盾,借孙雪娥以死来旺之妻宋惠莲。
来旺终于被递解徐州,宋惠莲自缢身亡,这就宣告了孙雪娥此战的彻底失败。
这一战,孙雪娥失败得尤为惨重,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一回合之后,惨败的孙雪娥心惊胆颤,生怕西门庆来治她的罪。此次交战,她对潘金莲的认识更为深刻了,更知道了潘金莲的利害,所以此后很长一段时
间内,她不仅不敢轻易向潘金莲挑战,就连潘金莲与李瓶儿之间那样激烈的斗争,她没有机会,也不敢参战,只能背后在李瓶儿面前发发牢骚。
但是,因此她对潘金莲的怨仇更深入了。她的仇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她在等待着时机,用她自己对李瓶儿的话来说就是:“俺每也不言语,每日洗着
眼看着她。这个淫妇,到明日还不知怎么死哩!”
《金瓶梅》插图
这一天孙雪娥终于盼到了。西门庆死了,潘金莲的靠山倒了。而早在西门庆活着时,潘金莲已与主家婆吴月娘翻了脸,而吴月娘正是孙雪娥的领袖,孙雪娥
从一开始就总把状向吴月娘去告。
此时潘金莲不守本份,与女婿陈经济私通。潘金莲的心腹春梅又终于被吴月娘打发走了。
这时孙雪娥清楚地意识到,报仇的时机到了。于是她开始发起进攻,给吴月娘设计了一条打击潘金莲的锦囊妙计:
雪娥扶着月娘,待的众人散去,悄悄在房中对月娘说:“娘也不消生气,气得你有些好歹,越发不好了。
这小厮因卖了春梅,不得与潘家那淫妇弄手脚,才发出话来。如今一不做,二不休,大姐已是嫁出女,如同卖出田一般,咱顾不得他这许多。
常言养虾麻得水蛊儿病,只顾教那小厮在家里做甚么!明日哄赚进后边,老实打与他一顿,即时赶离门,教他家去。然后叫将王妈妈了,来是是非人,去是
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如狗屎臭尿,掠将出去,一天事都没了。
平空留着他在屋里做甚么?到明日,没的把咱们也扯下去了!”
月娘道:“你说的也是。”当下计议定了。
不少《金瓶梅》研究者都说孙雪娥 愚笨,他们似乎忘记了书中吴神仙冰监对《金瓶梅》中人物的概括的准确与预言的灵验。
吴神仙说孙雪娥“作事机深内重”,至此,我们便可看得格外分明。事情的发展完全按着孙雪娥的妙计进行:
陈经济被打,潘金莲被王婆领走出卖,终于转到了武松手中,惨死后尸陈当街,几不得下葬。
孙雪娥洗着眼要看到的终于看到了。她自然十分得意。
潘金莲死了,孙雪娥与潘金莲的恩怨似乎已结。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潘金莲死了,阴魂未散,其心腹知已宠春梅发达了起来。
潘金莲与孙雪娥实在还有第五回合的交战,不过此次是潘金莲一方由庞春梅来代替她罢了。
经过几番周折,孙雪娥终于落到了庞春梅手里,春梅不仅拿出主子的势派痛打她,辱骂她,而且把她卖到娼门,让她成了下等妓女。
孙雪娥终于因新情夫张胜被杀,事受牵连,畏春梅治罪而自缢!庞春梅比孙雪娥又更为凶狠地为潘金莲报了仇,雪了恨!
综观同样出身于穷苦家庭、同样作过侍女的潘金莲与孙雪娥之间几起几落的争斗,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几乎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产生的根本原因正是社会的产
物,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及一夫多妻制的必然结果。
在潘、孙的争斗过程中,二人的性格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在潘金莲身上,似乎更多地显示了明中后叶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企图冲破封建等
级制、鄙视传统的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的新的思想因素,展示了她好斗、善于把握形势、巧于机变的性格后面。
由于潘金莲的文化素养远远超过孙雪娥,所以显得比孙雪娥更加老辣、成熟。而孙雪娥身上则明显地封建等级制度和传统的思想观念似乎更浓重一些。
当然她同样不满于那个社会、那种出身给她规定的必须遵守的道德教条,而终生都在挣扎着,同命运搏斗着,她作事算得上机深内重,不过似乎不如潘金莲
老辣。
她给读者的印象比较突出的特点是由于社会地位、周围环境、个人经历及文化素养所决定,似乎有点心地狭窄,有点小家子气。
潘金莲与孙雪娥似乎闹到不共戴天,互相成了终生的仇敌。但细论起来,她们都又的确有若干相通的地方。二人的惨死的结局虽不一样,但都可以互相映
衬,乃至转化。
我认为,孙雪娥实在可理解为作者为潘金莲安派的另一种结局或出路,即潘金莲即使象孙雪娥那样生活,她的结局和命运也不会更好,至多得到一个象孙雪
娥那样的结果。
《论金瓶梅》叶桂桐 著
文章作者单位: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本文获授权刊发,原文刊于《叶桂桐<金瓶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