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名将石达开,为何少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原因三个字

一代名将石达开,为何少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原因三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玲爱历史 访问量:1827 更新时间:2024/1/27 2:38:09

说到天国著名战将石达开,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气不是一般的大。在太平天国首义五大王中,石达开16岁受访出山,19岁统帅千万虎狼之师,20岁受封为王,24岁便横扫湘军,两次逼得曾国藩投水自尽而未遂。

不过,有意思的是,石达开如此英勇,如此能征惯战,却为何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呢?太平天国很多重大的军事行动,石达开都不是主要负责人,原因何在?其实,总结起来也就三个字——不胜任!在此,纵横国史就来给各位解释!

其一、败仗太多,不敢孤注一掷,无缘北伐与西征主帅。其实,翼王石达开并没有后人所说的那么厉害,准确的说是一位常败将军,屡战屡败;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湖口战役、樟树镇战役,但后台的指挥老板是东王杨秀清。在广西转战期间,石达开亲自率所部几千人冲锋,攻击江忠源楚勇五百余人,结果被反追击。从象州撤退回金田途中,石达开几乎是每逢江忠源楚勇则必败,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长沙攻坚战中,石达开授命去湘江西岸作战,以吸引敌人注意力,可一旦遇到顽强抵抗时,立马按兵不动。也正是因为败仗打得太多了,所以定都天京后,杨秀琴既不让他主持西征,更不让他去北伐!

其二、攻坚能力太弱,攻击江南大营时,作为配角而已。纵观石达开戎马一生所历经的战役,他的攻坚能力不是一般的差,因为他喜欢搞偷袭和“投机取巧”,对于攻取重兵驻防的城池,既没有兴趣,更没有能力。天国运动初期,攻坚最厉害的当属萧朝贵、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这四位,太平军所能攻破的城池,打前锋的也都是他们。因为攻坚能力太弱,所以只适合当配角,例如第一次攻破江南大营时,主帅是爵位在自己之下的燕王秦日纲,石达开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已!单干之后,石达开亲率几十万大军,却连几千团练驻防的衢州都攻不下;宝庆会战更不必说,被兵力远少于自己的刘长佑反追到广西,可谓是丢尽了颜面!

其三、缺乏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意志力,单干之后暴露了。独当一面这词,太过沉重,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它只适合用于哪些具有超高战略眼光和坚定意志力的牛人,例如杨秀清、曾国藩、左宗棠等晚清奇人!就战略眼光和坚定意志力这两项而言,石达开是远远不能堪当的!例如,在“道州决策”时,石达开和洪秀全一边,想窜回广西打游击,只有杨秀清主张夺取金陵,利用东南之财赋与大清争夺天下。天京事变后,石达开负气出走,不会容忍,不知斗争策略,其政治水平显然不成熟。单干之后,石开达不去创建根据地,而是带着几十万大军远离家乡,到处打游击,形同流寇,焉有不败之理。

其四、石达开治军水平低下,所率部众素质低下,一盘散沙。在战争年代,若想独当一面,必须得有驾驭千军万马的能力,而且手中还需掌握有精兵良将,否则一切免谈。石达开在治军这一块,水平太一般,尤其是他搞军队扩招之做法,实在是愚蠢至极。单干之后,石达开完全抛弃了杨秀清的“精兵路线”,良莠不分,大规模扩充军队而不加以训练,几十万大军如同乌合之众;扰民有余,杀敌无能,一旦遇到危险,立马作鸟兽散!此外,石达开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杨辅清因此脱离他回归天京;石镇吉在柳州打出一片天地时,石达开却不去支援,坐视部将石镇吉被团练绞杀!主帅如此,其部下可想而知了!

其五、石达开善于防守战,也善于民政和外交,人尽其才。在征战沙场这一块,石达开确实不行,但他也有自己的优点。石达开最擅长的是打防守战,也善于搞民政和外交事务,这一点也是事实。最为人所熟知的湖口大捷,打的就是防守战,依靠大后方的支援,击败曾国藩、彭玉麟、塔齐布等人;同时,天京的保卫工作,指挥大营和瞭望塔也是设在翼王府。此外,在民政和外交这一块,石达开也比较得心应手,例如他在安徽搞“安庆易制”,用粮食税取代不切实际的《天朝田亩制度》,大受人民欢迎。与西方列强谈判时,坚持主张平等往来,开展自由贸易,不允许搞特权,更不允许在天国控制的地盘贩卖鸦片,可谓是有礼有节,又维护了主权!

总而言之,石达开不是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是他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杨秀清是个聪明人,会人尽其用,让他打防守,搞民政和外交,做到人尽其用。事实也证明,没了杨秀清,石达开单干时就再也没赢得一场像样的胜利!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各位关注,一起涨知识!

标签: 石达开

更多文章

  • 石达开与陈玉成,谁用兵更厉害?看看曾国藩如何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石达开

    1872年,曾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在翼王石达开最后一支队伍被消灭之后,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屡败屡战的曾国藩,却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那么,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武力巅峰石达开和陈玉成,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曾国藩画像翼王石达开石达开头上的光环很多,他的书法刚柔并济颇有大家风范,至

  • 石达开父子入清营,石遭凌迟,儿做了清廷官员,看翼王的诈降遭遇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石达开

    且说,石达开远征军由米粮坝渡过金沙江,突破了长江防线,电闪雷击,攻克宁远所属的河西重镇,驻军樟木箐,准备奔袭成都。在樟木箐,当地居民赖由诚献策,说可经冕宁、大桥、拖乌、铁宰宰,渡大渡河,直袭成都。但是,天意捉弄,五月并非大渡河汛期,而当石达开到达大渡河边的当晚,“俄而阴云四合,日夜滂沱大雨,河水陡涨

  • 石达开被凌迟没叫一声,理论上有没有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石达开

    大概率的情况下是喊了的,但是估计喊了几声就没音了。就好比我和拳王邹市明打比赛,除了第一下我会喊痛,剩下的谁喊谁是孙子。为什么我只喊第一下?还不是因为我只能挨一下,剩下的就没知觉了。石达开作为一个军人,他到底能忍受多少下凌迟?人类理论上忍受疼痛极限是多少?为何俗语里面有疼麻木了?何为凌迟?到底有多少刀

  • 石达开、李开芳等太平天国名将,为何宁愿被俘凌迟也不选择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石达开

    之所以石达开、李开芳等名将在穷途末路的紧要关头,没有选择自杀,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一、侥幸心理。无需讳言,石达开、李开芳是何等英雄了得的人物,但他们也是凡人,是凡人都有凡人的想法,比如,说怕死不好听,咱就说是珍惜生命。率兵北伐的李开芳当时是在走投无路兼僧格林沁的招抚下,准备实施诈降计划,却被老谋深算

  • 天国一梦,石达开的逆命人生,为何功败垂成惨烈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石达开

    引言:外忧强国。公元1856年6月,初夏时节的天京(今南京)城内,人人喜笑颜开。原因无他,太平军用连续的胜利,接连攻克了困守天京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天京之围被解,清军统帅向荣胆战心惊之余羞愤自杀。但,解除了外患后的太平天国,却陷入了内乱!这内乱的影子,从东王杨秀清而来。这真就应

  • 石达开两次放过曾国藩,直接葬送了太平天国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石达开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再到定都南京,太平军一路北上都是势如破竹。可是,自从定都南京开始,败报便一个接着一个!当时,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为统一大江南北遂即派遣两路大军,一路以林凤祥为首北上攻打清廷首都,一路以胡以晃为首西进夺取南京上游要地武昌、长沙和宜昌等。北伐大军本是牵制清军作用,西征大军却是命

  • 这四场战役告诉你,石达开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石达开

    石达开,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早期核心领导人之一。16岁受冯云山邀请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获封翼王,24岁横扫湘军于大江南北,屡次逼迫曾国藩投水自尽,可谓是传奇人物。但是,石达开之赫赫战功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杨秀清高超的战略部署和指挥调动,他只是杨秀清计划的执行者而已。其实

  • 石达开埋下宝藏,留下了八字玄机,至今无人能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石达开

    在一些史书的记载中,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曾把军中大量的金银财宝埋藏于一个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山靠水,宝藏期间”八字隐训。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曾经秘密调动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从山壁凿入,发现了三个

  • 石达开最后众叛亲离下场凄惨,不是因为人缘不好,而是另有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石达开

    石达开总给人一种他的人缘不太好的感觉。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他决定要带走一部分的兵力回到天京,可是却只有极少的人跟他一起走。那个时候,他手下的兵力至少有好几万,可是却只有几千人愿意跟着他,可以见得他的人缘有多么的不好。石达开还打过几次仗,有一次仗就是因为无人赶来救援,所以才失败了的,这也可以看出他的人缘

  • 太平天国失败的罪魁?石达开的离开,实属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石达开

    清代中后期,南方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影响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运动的巅峰之作。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说起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是震惊朝野的“天津事件”。正是这件事导致了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迅速衰落。东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