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这四场战役告诉你,石达开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这四场战役告诉你,石达开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奥迪 访问量:1176 更新时间:2024/1/18 4:07:06

石达开,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早期核心领导人之一。16岁受冯云山邀请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获封翼王,24岁横扫湘军于大江南北,屡次逼迫曾国藩投水自尽,可谓是传奇人物。但是,石达开之赫赫战功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杨秀清高超的战略部署和指挥调动,他只是杨秀清计划的执行者而已。其实,石达开善长的领域是民政和地方治理,他的军事能力很一般,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独自作战时屡战屡败,连地方武装都打不过!

围攻衢州,被地方团练击败。1857年初,石达开带二十万精锐离开天京搞单干,从皖南下江西,然后前往浙江创建根据地。衢州位于浙江西部,号称“四省通衢,五路总头”,“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857年4月,石达开亲率20万大军分兵三路攻围衢州,连营四十余座,遮天蔽日。当时清军主力都在皖南、湖北作战,衢州城只有区区五六千地方团练驻守,但石达开却未能攻克,反而被城内外清军夹击,败退福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石达开拙劣的指挥水平和投机取巧的作战心态。衢州城扼守四省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此时石达开本应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攻破城池。但是,石达开攻城遇到挫折之时,便分兵攻打附近县城,坐等清军援兵到来,以致遭到惨败!

大军压宝庆,败退广西。石达开在衢州遇到挫折之后便南下福建汇合杨辅清,意图开辟闽浙根据地,但再次被当地团练阻击在坚城之下,因此便决定进军四川,占据巴蜀之地。宝庆(邵阳市)位于湖南中部,北临长沙和湘潭,是石达开由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的要道之一!1859年6月,石达开率30万大军猛攻宝庆府,当时城内只有一万多临时招募而来的团勇守卫,若不出意外,骆秉章必然就此被俘虏。但是,石达开缺乏战略眼光以及拙劣的指挥水平再次暴露无遗,所以不但不能取胜,反而被反包围,败逃广西,回到了原点!原因有三,其一、石达开不敢打也不准备打硬仗。在江西休整近三个月,连攻城的器械都没准备好;攻城遇到困难且部下伤亡过大之时,立刻放弃进攻,围而不打。其二、不敢当机立断,绕道北上。当时宝庆城内只有一万多杂牌军,石达开若是及时撤离,骆秉章、左宗棠必然不敢出兵追击。其三、后援全无,大军屯于坚城之下。石达开没有打硬仗、打血仗的勇气,攻城遇挫后便直接屯兵城下,想通过长期围困的方式迫使敌军自动投降。但是,石达开没有可靠的根据地,而敌军又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采取此种战法,必败无疑!

二十万大军,不敌庆远山寨。1859年9月,石达开三十万大军在宝庆府被左宗棠、刘长佑、李续宜反包围,部队损失惨重,被迫退入广西。自从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天地会起义、土客械斗不断,广西遍地是战火,田地一片荒芜,因此粮食成为石达开面临的最大问题。石达开虽说屡战屡败,部队减员、逃亡现象严重,但时逢乱世,招兵容易,其军队很快便达20万。有部队,就得需要粮食,需要相应的军用物资。采取流寇作战方式的石部没有可靠的根据地,想得到补给,最佳途径便是劫掠村寨或者武力“征粮”。但是,广西地贫、落后,根本无法满足石达开大军的粮食需求,村民为此纷纷进入深山,结寨自保。1860年至1861年,石达开为了得到粮食,亲率20万大军攻打庆远府内各处山寨,但几乎毫无所获,连一座寨子都没能攻下。要知道,寨子内部只有几百上千村民驻守,几乎没有任何正规军,由此可知石达开军事指挥水平之低下。也正因如此,汪海洋、傅忠信等大将对其失去了信心,于是率部脱离翼王,回归天朝,追随李秀成而去!

犹豫不决,命丧大渡河。石达开在广西的日子可谓备受煎熬,外有刘长佑湘军和其它地主武装的围剿,内有部将产生动摇而北上天京请罪。在此情况下,石达开被迫进军滇、黔边境寻找生路,然后再伺机进入四川创建根据地。1863年5月,石达开带领残部来到了大渡河畔,准备渡河北上,进军成都。此时,石达开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有赶在暴雨来临之前强渡大渡河,而是停下来为他刚出生的小儿子庆祝三天三夜。三天后,暴雨倾盆,河水暴涨,缺少大型船只的石部根本就无法渡河;此时骆秉章大军也正好赶到大渡河畔,将其团团包围,石达开的末日到来了!这时,石达开虚弱的一面再次暴露无遗,他不敢强行突围亦或背水一战,而是选择了投降。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被骆秉章凌迟处死,一代枭雄就此结束了生命,实乃遗憾至极!

总而言之,石达开不是独当一面的帅才,他只适合在杨秀清手下效力,搞民政和外交,脱离东王的指挥,石达开一事无成。

本文为“纵横国史”原创作品,喜欢就分享、收藏、转载或评论留言,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关注我们,精彩不断

标签: 石达开

更多文章

  • 石达开埋下宝藏,留下了八字玄机,至今无人能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石达开

    在一些史书的记载中,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曾把军中大量的金银财宝埋藏于一个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山靠水,宝藏期间”八字隐训。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曾经秘密调动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从山壁凿入,发现了三个

  • 石达开最后众叛亲离下场凄惨,不是因为人缘不好,而是另有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石达开

    石达开总给人一种他的人缘不太好的感觉。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他决定要带走一部分的兵力回到天京,可是却只有极少的人跟他一起走。那个时候,他手下的兵力至少有好几万,可是却只有几千人愿意跟着他,可以见得他的人缘有多么的不好。石达开还打过几次仗,有一次仗就是因为无人赶来救援,所以才失败了的,这也可以看出他的人缘

  • 太平天国失败的罪魁?石达开的离开,实属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石达开

    清代中后期,南方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影响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运动的巅峰之作。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说起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是震惊朝野的“天津事件”。正是这件事导致了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迅速衰落。东王杨

  • 天京被围,石达开真的见死不救?事实可能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石达开

    1857年6月11日,清军总兵傅振邦攻占漂水。7月16日,清军又攻下句容,重兵云集镇江。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和春、提督衔漳州镇总兵张国梁趁机率军向天京进逼,10余万大军再次将天京围困,形势十分危急。清军为何要大举围攻天京?起因是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部出走,带走了城中精锐。清军认为有机可乘,于是重兵来围。

  • 清朝为什么二话不说,直接杀掉了石达开,不给任何余地?

    历史人物编辑:十年磨一见标签:石达开

    清朝为什么二话不说,直接杀掉了石达开,不给任何余地?在对付被俘虏的太平天国将领时,清军有三种方法对付他们:一种是说服人民投降而不杀人。二是说服他们不要投降和杀人;三种是不说服他们就杀人,而杀人的手段是极其残酷的。其中,对付韦俊就是劝服投降者不要杀人。处置陈玉成便是劝不降而杀,处置石达开便是不劝便杀。

  • 石达开出走天京后,为什么要带领军队去四川呢?

    历史人物编辑:小渝美食标签:石达开

    太平天国爆发内乱,天王洪秀全已经对其他异姓王产生了戒备与猜疑,这导致了长期在外负责开阔西面战场翼王石达开,陷入两难的局面,回天京,可能会被架空兵权,甚至于被天王杀死。因此,带兵离开天京后的石达开已经没有退路了。那么,石达开为什么要带领军队去四川呢?石达开当然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也不愿意作一个谋逆者。所

  • 石达开为何要逃跑,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美丽萌宠故事标签:石达开

    自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了天京后,石达开就没怎么在天京待过,当东王杨秀清、天王洪秀全在天京搜刮财富,声色犬马的时候,石达开就已经带着部队西征前往安庆了,而石达开这个人在农民军首领中是一股清流,从不挥霍享受,也不滥杀无辜。如果太平天国人人都如石达开的精神,那么太平天国就亡不了。但一张桌子的倒塌,绝对是

  • 翼王石达开凌迟后,五岁长子石定忠也凌迟了吗?次子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石达开

    “将石达开极刑处死。伪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据供从贼多年,受有伪职,亦皆押赴市曹,凌迟处死。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这是骆秉章在《四川总督骆秉章奏为生擒逆首伪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匪巨股,恭折由六百里驰奏》中的报告所言。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交代了翼王石达开五岁长子石定忠的结

  • 石达开的覆灭也预示着太平天国的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石达开

    石达开部出走天京后,由宁远北进时,侦知越寯大路有敌军扼守,便以“土人”为向导绕经冕宁,抄小路北上,直抵大渡河边的紫打地(今安顺场)。紫打地在崇山峻岭之中,大渡河横亘于前,松林河及察罗河分隔左右,又逢大雨,河水骤涨,敌军严守对岸渡口,石部实难飞渡。石达开只得命令部队搭棚驻扎赶造船筏,准备强渡。5月21

  • 历史上石达开出走的做法到底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石达开

    作为一个悲剧英雄,石达开后期的每一个决定都令人唏嘘不已。无论是选择出走,还是转战过程中屡屡受挫,石达开似乎就没有做对一件事情。或许是同情其遭遇,后人常常讨论:石达开原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后人事后“热心的建议”,有的石达开真的做不到,有的石达开已经尝试过了。只不过···并不存在什么“正确的做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