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石达开与陈玉成,谁用兵更厉害?看看曾国藩如何评价

石达开与陈玉成,谁用兵更厉害?看看曾国藩如何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哆啦小哲 访问量:1144 更新时间:2024/1/20 9:14:08

1872年,曾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在翼王石达开最后一支队伍被消灭之后,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作为湘军的创始者、屡败屡战的曾国藩,却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那么,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武力巅峰石达开和陈玉成,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

曾国藩画像

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头上的光环很多,他的书法刚柔并济颇有大家风范,至今仍有许多文人墨客对他的墨宝趋之若鹜;他自创的“连环鸳鸯步”让部队士兵的战斗力大大提升,曾经有人认为他是戳脚拳的发源拳法之一。

但是石达开真正让人们记住的,则是他能征惯战的军事家身份。

石达开的祖上算是富农,他从小读书,不过因为家道中落、父亲早逝,石达开才被生活所迫一边耕读一边做些盗卖鸡鸭牛的生意。

不过正是因为他做生意的这一段经历,让他开阔了视野、养成了为人豪爽的性格,让十里八乡都知道有一个豪杰石达开。

石达开

道光年间,清廷腐败百姓贫苦,私塾先生冯云山在桂平紫荆山创立了拜上帝会,通过传扬教义的形式网罗信众。石达开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与洪秀全、冯云山相识,并且加入了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名义上是宣传教义,实际上是通过洗脑的方式网罗、组织信众为他所用。

因为教义和基督教一样有很大的迷惑性,所以教民的数量很快就增长起来,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这样他们教会也被当地的官府盯上,并且对教会进行了打击。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洪秀全宣布自己是上帝的次子,宣称要带领教众“开创新天地”,在金田宣布起义。石达开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冯云山一起成为了太平军最早的五位主要将领之一,也成为太平天国初期五位王爷之一的“翼王”。

洪秀全

太平天国刚刚起义时,军事力量还很薄弱,很快便被当地官府调动官军围困在永安洲,这时石达开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派人向当地的矿工们发出消息求救,仅仅几天的时间便有数千矿工组成队伍驰援,不仅解救了石达开,而且还解救了尚处于萌芽期的太平天国。

从那之后,石达开为太平天国屡立战功,长沙城解围、水陆洲大捷,夺取岳阳、武汉,三十天内连战连胜直进一千八百里,据说清兵听见到石达开队伍的旗号转身就跑。

石达开“石敢当”的绰号,也是清军给他起的。

石达开雕像

要知道,“石敢当”可是民间常见的神,经常出现在家宅门外的石碑上,有镇宅、驱邪的神力。

可见,石达开的名字已经因为他的武功而被神话。

石达开也的确对得起清军给他的这个称呼,他所到之处首先就是整顿当地的治安、制定税法,同时救济贫困、安置流民,所以石达开在百姓间的声望极高,他手下的队伍也从一万多人扩充到了十万多人。

但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势力扩张太快,领导层的知识、觉悟没能跟得上进步的节奏,于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腐败,从而因为利益不均引发了内部争斗,也就是“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被韦昌辉屠杀满门。

石达开雕像

石达开不得不放弃正在被围困的湘军,回到南京处理内乱。不久之后,石达开同样被韦昌辉用政治手段逼走,带兵出走西南。

也正是因为这场内讧,导致原本形成统一作战体系的太平天国变得分崩离析,各部队独立作战,石达开也是如此。

因为没有了后勤支持,石达开的部队孤军作战,虽然一路北上打到了大渡河,但是在官兵和团练的重重围困下,最终兵败被俘,惨遭凌迟。

湘军

英王陈玉成

陈玉成的起点并不高,他是在太平天国后期才逐渐显露出光芒的军事将领,虽然成名时间不长,但是却在短暂的时期内发出了极其耀眼的光芒。

陈玉成也读过一些书,但是因为生活贫困便放弃学业,给人放牛、修房子、打零工。

十四岁的时候他和后来的来王陆顺德、忠王李秀成一同参加了太平军。

金田起义时,陈玉成年纪太小,被将领罗大纲当做身边的亲兵。因为罗大纲是率众投靠的“外来兵”而且还是水军,所以在太平天国初期,陈玉成并没有参加过太多的战斗。

陈玉成雕像

太平天国建国之后,陈玉成被任命为主管后勤粮草的监军,他这才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咸丰四年,陈玉成作为配合韦俊的支援部队,来到被太平军围困数月但久攻不下的武昌城。

陈玉成胆大心细,自己单人独骑查看武昌城内消息,发现清兵已经没有粮草,他便连夜率领五百士兵,冲上城头之后并不继续进兵,而是站在城头上摇旗呐喊。城内的清军以为城破,瞬间放弃了防守,争相逃命。

陈玉成观察情况、制订方案、实施奇袭,只用了三天时间,他也因此一战成名。

陈玉成占领武昌之后,顺着长江逐步扩大战果。

陈玉成画像

先与清兵在岳州苦战,又和湘军在半壁山大战十天,在秦日纲、韦俊等人的支援下杀死了大量清兵,夺下长江沿岸许多城镇,太平军也从这里作为第二根据地,在鄂北地区持续扩大战果。

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中许多将领都被波及,石达开率兵出走,导致太平天国出现了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陈玉成因为没有跟随石达开选择了留下。

并且在太平天国产生极大震荡的时候继续坚持和清兵作战,保证了外围的安全,因此洪秀全对他十分看重,提拔他为军事主管。

陈玉成画像

这时候陈玉成才刚刚二十岁。陈玉成掌握兵权之后,首先攻占了庐州、六安,随后又占领滁州、浦口,把太平天国和外界的运输补给线重新恢复。

其实这时候的陈玉成也面临着和太平军一样的困境:无将可用。

虽然他已经是军事高级指挥官,但是太平军战线太长,能够领兵的将领都已经超负荷作战,他也只能亲临前线东奔西杀。

仅当年九月,陈玉成便在安庆、三河、庐州、白石山等地多次往来,三次攻打清军江北大营。虽然疲于奔波,但是也给湘军造成了6000多人战死、将领李续宾战死的巨大损失,同时也让苟延残喘的太平天国得以续命。

陈玉成雕像

一年之后,洪秀全册封陈玉成为英王,主管外部军事,成为太平军除洪秀全以外最高的军事长官。

这时候的陈玉成已经到达他人生中最高光时刻,因为在那不久之后,他便陷入到处灭火、疲于为太平天国续命的一次次战斗中。

在六合、浦口、丹阳等地取得多次大捷之后,陈玉成率领着疲劳之师赶赴安庆,首次在曾国藩的湘军面前大败,最终由于奏王苗沛霖的出卖,陈玉成被俘。因为害怕在途中被劫,清廷临时决定在延津将陈玉成凌迟处死。

那一年,陈玉成刚刚二十六岁。

曾国藩

曾帅对二人的评价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清军的表现可以说一直都是很差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装备不好、素质不高,而是因为清廷的无能。而剿灭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则是曾国藩所组建的湘军。

曾国藩原是文官出身,因为政绩卓著,他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起义,他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大帅”。

金田起义之后,清军虽集结重兵,但仍无法抵挡起义军,曾国藩便向咸丰皇帝进言,要求允许民间组建团练。

也正是在这样的机遇下,曾国藩才有机会组建名震一时的湘军。

曾国藩

作为湘军领袖的曾国藩,曾经在湖口、樟树阵败在石达开的手下,在九江时候还曾经想跳江自杀,和陈玉成的作战中却经常小胜或大胜鲜有败绩,可他对石达开的评价却远不如后起之秀陈玉成。

曾国藩在给胡翼林的一封信中,曾经说石达开“不甚善战,不逮陈狗远矣”。

这里说的“陈狗”,其实就是指身形矫健,眼睛下面有两个黑痣的陈玉成。

曾国藩认为,石达开善于打“智战”,陈玉成则善于打“硬战”;石达开是在湘军成立初期,并没有形成很强战斗力之前成名,而陈玉成则是在湘军和清军重兵包围之下进行作战,两者的作战风格不同、作战环境不同。

曾国藩

另外,从石达开孤军出走和陈玉成打通运输通道两件事来看,陈玉成的战略意识要比石达开要成熟一些,懂得调动后勤补给和增加战略纵深。

曾国藩说石达开和陈玉成相距甚远可能有夸大之嫌,但从他评价陈玉成“汉唐以来未有如此之悍将”的评语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对陈玉成的评价远远高于石达开的。

曾国藩画像

结语

无论石达开和陈玉成谁强谁弱,首先要承认他们最终是失败了,而他们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一场战斗的失败,而是太平天国因为腐败而导致的整盘战局的失败。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国民党曾经宣扬毛主席要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但是毛主席却说“石达开没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走得通”。

毛主席不仅是说石达开脚下的路我们走得通,更是在说团结群众闹革命的路,一定能走得通。

参考资料

《清史稿》赵尔巽

《历代家风家训故事》袁勇生

《被掳纪略》赵雨村

标签: 石达开

更多文章

  • 石达开父子入清营,石遭凌迟,儿做了清廷官员,看翼王的诈降遭遇

    历史人物编辑:陈艳爱历史标签:石达开

    且说,石达开远征军由米粮坝渡过金沙江,突破了长江防线,电闪雷击,攻克宁远所属的河西重镇,驻军樟木箐,准备奔袭成都。在樟木箐,当地居民赖由诚献策,说可经冕宁、大桥、拖乌、铁宰宰,渡大渡河,直袭成都。但是,天意捉弄,五月并非大渡河汛期,而当石达开到达大渡河边的当晚,“俄而阴云四合,日夜滂沱大雨,河水陡涨

  • 石达开被凌迟没叫一声,理论上有没有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晨风晓月趣历史标签:石达开

    大概率的情况下是喊了的,但是估计喊了几声就没音了。就好比我和拳王邹市明打比赛,除了第一下我会喊痛,剩下的谁喊谁是孙子。为什么我只喊第一下?还不是因为我只能挨一下,剩下的就没知觉了。石达开作为一个军人,他到底能忍受多少下凌迟?人类理论上忍受疼痛极限是多少?为何俗语里面有疼麻木了?何为凌迟?到底有多少刀

  • 石达开、李开芳等太平天国名将,为何宁愿被俘凌迟也不选择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石达开

    之所以石达开、李开芳等名将在穷途末路的紧要关头,没有选择自杀,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一、侥幸心理。无需讳言,石达开、李开芳是何等英雄了得的人物,但他们也是凡人,是凡人都有凡人的想法,比如,说怕死不好听,咱就说是珍惜生命。率兵北伐的李开芳当时是在走投无路兼僧格林沁的招抚下,准备实施诈降计划,却被老谋深算

  • 天国一梦,石达开的逆命人生,为何功败垂成惨烈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薇颜浅史标签:石达开

    引言:外忧强国。公元1856年6月,初夏时节的天京(今南京)城内,人人喜笑颜开。原因无他,太平军用连续的胜利,接连攻克了困守天京三年之久的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天京之围被解,清军统帅向荣胆战心惊之余羞愤自杀。但,解除了外患后的太平天国,却陷入了内乱!这内乱的影子,从东王杨秀清而来。这真就应

  • 石达开两次放过曾国藩,直接葬送了太平天国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石达开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再到定都南京,太平军一路北上都是势如破竹。可是,自从定都南京开始,败报便一个接着一个!当时,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为统一大江南北遂即派遣两路大军,一路以林凤祥为首北上攻打清廷首都,一路以胡以晃为首西进夺取南京上游要地武昌、长沙和宜昌等。北伐大军本是牵制清军作用,西征大军却是命

  • 这四场战役告诉你,石达开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石达开

    石达开,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早期核心领导人之一。16岁受冯云山邀请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获封翼王,24岁横扫湘军于大江南北,屡次逼迫曾国藩投水自尽,可谓是传奇人物。但是,石达开之赫赫战功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杨秀清高超的战略部署和指挥调动,他只是杨秀清计划的执行者而已。其实

  • 石达开埋下宝藏,留下了八字玄机,至今无人能破解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石达开

    在一些史书的记载中,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曾把军中大量的金银财宝埋藏于一个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山靠水,宝藏期间”八字隐训。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曾经秘密调动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从山壁凿入,发现了三个

  • 石达开最后众叛亲离下场凄惨,不是因为人缘不好,而是另有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石达开

    石达开总给人一种他的人缘不太好的感觉。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他决定要带走一部分的兵力回到天京,可是却只有极少的人跟他一起走。那个时候,他手下的兵力至少有好几万,可是却只有几千人愿意跟着他,可以见得他的人缘有多么的不好。石达开还打过几次仗,有一次仗就是因为无人赶来救援,所以才失败了的,这也可以看出他的人缘

  • 太平天国失败的罪魁?石达开的离开,实属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石达开

    清代中后期,南方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影响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运动的巅峰之作。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说起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是震惊朝野的“天津事件”。正是这件事导致了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迅速衰落。东王杨

  • 天京被围,石达开真的见死不救?事实可能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蔺汉涛标签:石达开

    1857年6月11日,清军总兵傅振邦攻占漂水。7月16日,清军又攻下句容,重兵云集镇江。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和春、提督衔漳州镇总兵张国梁趁机率军向天京进逼,10余万大军再次将天京围困,形势十分危急。清军为何要大举围攻天京?起因是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部出走,带走了城中精锐。清军认为有机可乘,于是重兵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