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生为奴恭亲王奕訢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和结局

一生为奴恭亲王奕訢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和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摩尔历史 访问量:3871 更新时间:2024/1/17 5:48:36

2005年,陈宝国、袁立和王刚等人联合主演了一部讲述恭亲王奕訢的历史剧,名叫《一生为奴》。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奕訢尽管被封为大清的第十个铁帽子王,但用“一生为奴”这四个字来概括和形容他,其实再合适不过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历史,回顾恭亲王奕訢充满悲剧色彩的遗憾人生。

自满清入关统治中原后,经历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的积累沉淀,终于在乾隆时期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但是,从乾隆皇帝后期开始,大清帝国逐步盛极而衰。当皇位传承到道光时,他除了抠门和小气外几无政绩,国家被霍霍得一塌糊涂,还遭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奇耻大辱。

道光帝所生的皇子不少,但前三个都相继夭折了,皇四子奕詝就成了皇长子。不过,他最宠爱的却是自己的皇六子奕訢,甚至曾打算传位于此子。

不过,经过长期的考量和众臣的谏言,道光皇帝因为担心“废长立幼”而政局不稳,还是决定传位于皇四子奕詝。可是,自己实在是太宠爱皇六子了,因而在册立皇四子为储君的同时,也册立了皇六子为亲王。

皇四子奕詝登基后,遵照了父亲的遗旨,正式册立六弟奕訢为亲王。不过,因为二人在储位争夺中早已积怨甚深,所以咸丰有意提醒自己的弟弟恭敬顺从,故而赐号为“恭亲王”。

奕訢颇具能力,因而越来越遭到了皇兄咸丰的提防,从来都不许他涉足朝政事务,当成了一个“吉祥物”而摆在一边不用。所以,奕訢越来越郁闷,越来越低调,完全不是一个亲王该有的态势。

咸丰皇帝志大才疏,除了好色以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炫耀的东西。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居然被英国佬和法国佬吓破了胆,索性以“外狩”为名躲到了承德避暑山庄,而把最不喜欢的六弟奕訢却留在北京收拾烂摊子,负责与英法两国谈判。

面对一系列的丧权辱国条约,咸丰帝竟然一命呜呼死在了避暑山庄内。临终前,他在病榻托孤给了肃顺等八个人作为顾命大臣,又安排了慈安和慈禧联合摄政。明确,但凡朝中重大事务必须经由两宫太后加盖“御赏”和“同道堂”两章,方可颁布执行。

看起来很可靠,但由于权力的不平衡,根本无法形成制衡。咸丰尸骨未寒,双方就上演了权力的游戏,斗得死去活来。

慈禧和慈安联合待在北京的恭亲王,一举推翻了咸丰帝的政治布局。回京后,她们改拟定的新年号“祺祥”为“同治”,简言之就是“一同治理”,史称为“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垂帘听政。而作为事件的大功臣,奕訢也被委以重任,成为了议政王大臣和领军机大臣。

期间,奕訢成功镇压了席卷江南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大清帝国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还打造出了一种起死回生的迹象,史称为“同治中兴”。在他的力主下,满清朝廷还开始了自上而下的自救行为,史称“洋务运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随着功绩的越来越大,恭亲王的政治地位也越来越高,被赞誉为定乱绥邦的一代贤王。于是,他的豪横劲儿来了,对慈禧太后的强势和干政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抵触,屡屡奏请还政于帝。

这些举措,尽管得到了慈安太后的理解,但慈禧太后却对他越来越反感。在她看来,今日的恭亲王和之前的顾命大臣集团已经渐行渐近了,必须进行二次夺权才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保证自己大权不旁落。

在慈禧的暗中支持下,许多言官御史们开始纷纷上疏,不断弹劾奕訢,罪名也是五花八门。深谙政治之道的奕訢,明白这是慈禧在借机找茬,于是暗道一声: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啊?

慈禧自然没有客气,下旨免去了他的议政王头衔和其他的一切差事,仅保留了恭亲王的爵位。奕訢也没有闲着,动员宗室贵族和各国公使联合施压。最终,慈禧虽然同意恭亲王复职,但坚决不同意恢复他议政王的头衔。

重新复出后,奕訢和慈禧已经相互看不顺眼。恰巧,慈禧最宠信的太监安德海以置办龙袍为由下江南,沿途招摇过市,搜刮民财,在山东时被丁宝桢捕获,上奏军机处请求处理意见。

恭亲王没有犹豫,立即奏请慈安太后下旨就地处死了安德海,丝毫不给慈禧面子。

在同治帝即将亲政前,奕訢又以“耗费国帑太巨”为由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再一次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

1881年4月,唯一能够压制慈禧的慈安太后过世了。从此以后,恭亲王奕訢也丧失了之前锐气,缺乏了必要的胆气,再不敢与慈禧硬杠,遇事变得犹豫不决,尽量避免承担责任。

到了1884年,慈禧太后终于借助中法战争的败绩,找到了扳倒奕訢的机会,发动“甲申易枢”实现了彻底的夺权。她以军机处在中法战争期间丧权辱国为由,将奕訢、宝鋆和李鸿藻等军机大臣们全部罢黜,使得军机处自雍正朝诞生起第一次出现了“关门打烊”的局面。

奕訢下台后,慈禧改用一些毫无能力但却只知溜须拍马之人进入军机处,完全听命于自己。

从此以后,慈禧真正掌控了满清的所有权力,形同女帝一般;而奕訢则被长期闲置不用,直到1895年才被勉强起复。据《清史稿》记载:

二十年,日本侵朝鲜。兵事急,太后召王入见,复起王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总理海军,会同办理军务,内廷行走。

不过,此时已经六十多岁的奕訢遭遇了儿女的早殇,忌惮于慈禧的威势,只能一味的退缩,再也无法形成制约。可以说,恭亲王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充满遗憾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标签: 奕訢

更多文章

  • 道光选继承人时,放弃才华出众的奕訢,为何偏选傻乎乎的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奕訢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它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中,后来一步步走向没落,关于清朝走向衰败的开端,有人说是从乾隆实行闭关锁国开始,有的人甚至说从康熙时候已经开始,但从清朝国际实力而言,应该是从道光皇帝开始走向衰落的。首先道光皇帝应该算个好皇帝,至少他是很勤劳节约的,

  • 假如道光皇帝,把皇位传给了恭亲王奕訢,清朝命运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奕訢

    道光皇帝驾崩前,是当着文武大臣们的面宣读了早就写好的诏书,将皇六子奕訢封为了亲王,而将皇位给了皇四子奕詝,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的相公。道光皇帝在奕訢和奕詝之间也是举棋不定,最终选择了老成持重的奕詝,当然,这和道光本身的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他本身就是非常守旧,保守的一个皇帝,选择咸丰

  • 道光皇帝为何不传位给六皇子奕訢,而传给贪图享受短命的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奕訢

    在封建王朝中,讲究的是家天下,清朝就是爱新觉罗家的,而在皇位继承中也是嫡长子继承制,虽说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的皇帝有好几个都非常的长寿,比如说康熙和乾隆,乾隆皇帝退位的时候,他的十几个儿子死的就剩几个,不得不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15子嘉庆,并且清朝皇帝在传皇位的时候,一般也都看心情,皇帝心情好了,

  • 实拍恭亲王奕訢墓地:生前争夺皇位失败,死后墓地被盗仅剩一牌坊

    历史人物编辑:大咖美泉标签:奕訢

    恭亲王奕訢,道光皇帝的六子,咸丰皇帝的六弟,在争夺皇位中以失败告终。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咸丰皇帝逃亡承德避暑山庄时,留下留奕訢和洋人谈判。由于经常和洋人打交道,奕訢又被称为“鬼子六”。咸丰病死承德避暑山庄后,奕訢因辅助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然而,因其权柄太重,他终于

  • 道光为何舍弃老六奕訢,选择咸丰帝当太子?与一位美女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宝宝巴士奇奇标签:奕訢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病重,他命令的宗人府和朝中大臣,打开早已准备好的秘匣,正式公布诏书,将皇四子奕詝册封为皇太子,同时将皇六子奕訢册封为恭亲王。道光皇帝是一个比较谨慎的皇帝,他在立储这件事上一直犹豫不决,始终让太子之位空悬。 道光皇帝一生有二十多位后妃,这些女子陆续为他生育了十位公主和九位皇子。

  • 恭亲王奕訢位居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但却是“一生为奴”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奕訢

    提到清朝末年的恭亲王奕訢,虽不至于如雷贯耳,可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他陌生。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对维护和延续大清帝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在满清王朝276年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十二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

  • 政治才能高于咸丰的奕訢,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这两件事情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奕訢

    恭亲王奕訢是晚清时期中国最为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贵为亲王,虽然没有登上皇位,但是他后来和慈禧太后联手,一起将清朝的朝政揽于手中。恭亲王奕訢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很高,许多的史学家都认为奕訢要比他的哥哥咸丰皇帝要更有政治才能和外交才能,甚至有的史学家还会觉得,如果晚年的奕訢没有病逝的话,还会挽救清朝

  • 走向共和:李鸿章和奕訢的“神仙级对话”——晚清猛人,名不虚传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奕訢

    北洋水师急需六十万两白银更新设备、购买炮弹,但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不批款,光绪皇帝的态度暧昧,慈禧太后的态度不明,李鸿章只能通过“开办合资银行”的办法来缓解北洋的财政困难。只是,当时的李鸿章手握军政外交大权,如果再越过朝廷开办了银行,又会掌握了金融大权,这势必会让慈禧太后心生忌惮。慈禧太后会不会

  • 咸丰即位后便将和珅的府邸送给恭亲王奕訢,为何奕訢一脸不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奕訢

    咸丰帝奕詝就是个混蛋,当初道貌岸然的装“仁孝”从六弟奕訢手中骗来了皇位,登基后却一直记恨奕訢,最让他心里不爽的是皇阿玛竟然在秘密立储的锦匣中放了两道谕旨,第一是封自己为皇太子,第二是封奕訢为恭亲王,这是大清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事情,介于父亲的上谕,咸丰不能对奕訢做太出格的事情,于是他想了很多办法来整奕

  • 咸丰与奕訢争夺皇位:什么原因让实力最强的奕訢与皇位无缘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奕訢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历史人物非常的有意思,而且这个人大家还挺熟悉的,这个人在历史上被记载是有一身的本领,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可是却一生都得不到重用,其实也不能说是得不到重用。因为在历史上他前前后后一共服侍过四位皇帝,也就是被四次起用。但是每一次都是刚刚起用了不久就被帝王们遗忘在了角落里。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