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光选继承人时,放弃才华出众的奕訢,为何偏选傻乎乎的咸丰?

道光选继承人时,放弃才华出众的奕訢,为何偏选傻乎乎的咸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孟玲 访问量:4946 更新时间:2024/1/25 13:50:14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它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中,后来一步步走向没落,关于清朝走向衰败的开端,有人说是从乾隆实行闭关锁国开始,有的人甚至说从康熙时候已经开始,但从清朝国际实力而言,应该是从道光皇帝开始走向衰落的。

首先道光皇帝应该算个好皇帝,至少他是很勤劳节约的,可算清朝十二帝中最节约的一位,据说他晚上蜡烛都不舍得点,早早便睡觉了,不过后人对道光皇帝评价却病诟甚多,因为他从嘉庆帝手中接过皇位时,清朝已经出现很多问题了,但道光并没有进行任何改革,只是维持原样继续走下去,于是他空得了个节约的虚名,甚至还被人说成扣门。道光死后传位给咸丰,咸丰皇帝也跟父亲一样,没做出什么业绩来,后来慈禧太后掌权,这个女人跟她小叔子才高了个洋务运动,勉强出现了“同治中兴”,但这样扔救不了清朝的命运,其实问题还在道光身上,他选择咸丰做继承人时,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因为当时的奕忻才华胜咸丰十倍,为什么道光会选择咸丰呢?

咸丰皇帝名叫奕詝,道光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生育后代不多,虽然有九个儿子,但因各种原因临终时只有两个能继承大统,分别是奕詝和奕訢,第六子奕訢文武双全,才华出众是很好的接班人,对如何治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按理说道光皇帝应该选择他的,不过道光临终前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一下子思想就扭转过来了。躺在病床上的道光给两个儿子出考题,问他们如何治国安邦,奕訢一听自然高兴了,因为这正是自己所长,于是便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从内政到外交、从军事到经济,回答得头头是道,而轮到奕詝回答时,他只说了一句:“皇阿玛万寿无疆,定然很快康复的,不要再担心这些问题加重病情了。”

在道光皇帝看来,奕詝更加有孝心,更加关系自己的身体安危,其实他不知道,这正是奕詝心机婊的体现,他自知在经国治世方面不能跟弟弟相比,于是就打感情牌,结果老爸果然上当了,奕訢的滔滔不绝反而变成一种卖弄,结果奕詝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经秘密立储制确立的皇帝,即为咸丰皇帝,而奕訢甚至不懂自己输在什么地方了。从历史后来的发展我们知道,道光皇帝临终前的决定,绝对是妇人之仁,结果咸丰继位之后,在国家大事上没进行任何改革,还被英法联军撵到承德避暑上庄,圆明园也在他手里毁掉,更加可恶的是他把慈禧当老婆,结果江山都落入妇人之手,或道光皇帝地下有知的话,或许也会后悔把皇位传给咸丰吧。

如果当初道光把皇位传位奕訢的话,后续清朝的命运又是另一番情景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觉得清朝能不能在奕訢的带领下,重新走上世界强国之路呢?

标签: 奕訢

更多文章

  • 假如道光皇帝,把皇位传给了恭亲王奕訢,清朝命运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奕訢

    道光皇帝驾崩前,是当着文武大臣们的面宣读了早就写好的诏书,将皇六子奕訢封为了亲王,而将皇位给了皇四子奕詝,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的相公。道光皇帝在奕訢和奕詝之间也是举棋不定,最终选择了老成持重的奕詝,当然,这和道光本身的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他本身就是非常守旧,保守的一个皇帝,选择咸丰

  • 道光皇帝为何不传位给六皇子奕訢,而传给贪图享受短命的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奕訢

    在封建王朝中,讲究的是家天下,清朝就是爱新觉罗家的,而在皇位继承中也是嫡长子继承制,虽说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的皇帝有好几个都非常的长寿,比如说康熙和乾隆,乾隆皇帝退位的时候,他的十几个儿子死的就剩几个,不得不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15子嘉庆,并且清朝皇帝在传皇位的时候,一般也都看心情,皇帝心情好了,

  • 实拍恭亲王奕訢墓地:生前争夺皇位失败,死后墓地被盗仅剩一牌坊

    历史人物编辑:大咖美泉标签:奕訢

    恭亲王奕訢,道光皇帝的六子,咸丰皇帝的六弟,在争夺皇位中以失败告终。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咸丰皇帝逃亡承德避暑山庄时,留下留奕訢和洋人谈判。由于经常和洋人打交道,奕訢又被称为“鬼子六”。咸丰病死承德避暑山庄后,奕訢因辅助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然而,因其权柄太重,他终于

  • 道光为何舍弃老六奕訢,选择咸丰帝当太子?与一位美女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宝宝巴士奇奇标签:奕訢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病重,他命令的宗人府和朝中大臣,打开早已准备好的秘匣,正式公布诏书,将皇四子奕詝册封为皇太子,同时将皇六子奕訢册封为恭亲王。道光皇帝是一个比较谨慎的皇帝,他在立储这件事上一直犹豫不决,始终让太子之位空悬。 道光皇帝一生有二十多位后妃,这些女子陆续为他生育了十位公主和九位皇子。

  • 恭亲王奕訢位居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但却是“一生为奴”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奕訢

    提到清朝末年的恭亲王奕訢,虽不至于如雷贯耳,可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他陌生。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对维护和延续大清帝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在满清王朝276年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十二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

  • 政治才能高于咸丰的奕訢,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这两件事情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奕訢

    恭亲王奕訢是晚清时期中国最为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贵为亲王,虽然没有登上皇位,但是他后来和慈禧太后联手,一起将清朝的朝政揽于手中。恭亲王奕訢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很高,许多的史学家都认为奕訢要比他的哥哥咸丰皇帝要更有政治才能和外交才能,甚至有的史学家还会觉得,如果晚年的奕訢没有病逝的话,还会挽救清朝

  • 走向共和:李鸿章和奕訢的“神仙级对话”——晚清猛人,名不虚传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奕訢

    北洋水师急需六十万两白银更新设备、购买炮弹,但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不批款,光绪皇帝的态度暧昧,慈禧太后的态度不明,李鸿章只能通过“开办合资银行”的办法来缓解北洋的财政困难。只是,当时的李鸿章手握军政外交大权,如果再越过朝廷开办了银行,又会掌握了金融大权,这势必会让慈禧太后心生忌惮。慈禧太后会不会

  • 咸丰即位后便将和珅的府邸送给恭亲王奕訢,为何奕訢一脸不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活史仁穆标签:奕訢

    咸丰帝奕詝就是个混蛋,当初道貌岸然的装“仁孝”从六弟奕訢手中骗来了皇位,登基后却一直记恨奕訢,最让他心里不爽的是皇阿玛竟然在秘密立储的锦匣中放了两道谕旨,第一是封自己为皇太子,第二是封奕訢为恭亲王,这是大清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事情,介于父亲的上谕,咸丰不能对奕訢做太出格的事情,于是他想了很多办法来整奕

  • 咸丰与奕訢争夺皇位:什么原因让实力最强的奕訢与皇位无缘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奕訢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历史人物非常的有意思,而且这个人大家还挺熟悉的,这个人在历史上被记载是有一身的本领,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可是却一生都得不到重用,其实也不能说是得不到重用。因为在历史上他前前后后一共服侍过四位皇帝,也就是被四次起用。但是每一次都是刚刚起用了不久就被帝王们遗忘在了角落里。他是谁

  • 大清王朝最憋屈的悲剧人物:恭亲王奕訢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奕訢

    恭亲王奕訢(1833年——1898年),大清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六弟,被人称作“鬼子六”。咸丰皇帝驾崩后,奕訢协同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在同治帝和光绪帝两朝时,总理大清朝政及外交事务,被加封为大清朝的第十个铁帽子王。看完奕訢的简历,您一定觉得他地位显赫,风光无限,但我接下来要说,奕訢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