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咸丰与奕訢争夺皇位:什么原因让实力最强的奕訢与皇位无缘了呢?

咸丰与奕訢争夺皇位:什么原因让实力最强的奕訢与皇位无缘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志庆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4/1/21 20:23:25

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个历史人物非常的有意思,而且这个人大家还挺熟悉的,这个人在历史上被记载是有一身的本领,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可是却一生都得不到重用,其实也不能说是得不到重用。因为在历史上他前前后后一共服侍过四位皇帝,也就是被四次起用。但是每一次都是刚刚起用了不久就被帝们遗忘在了角落里。他是谁呢?他就是恭亲王奕訢,现在我们说了他的名字大家应该也比较耳熟吧?

要是说起这个恭亲王奕訢,他的来头挺大的,他可是是慈禧的小叔子,也是是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而第四个儿子的也就是历史上的咸丰了。可是大家可能不了解,当时奕欣的能力并不比咸丰差,相反还比他高出了很多,他是道光帝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为什么道光会这么喜欢他呢,因为他的实力是真的强,在武艺上或者是对政治的见解都比咸丰要高明很多。这时候大家可能就会产生疑问了,那最后他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呢,就算是没当上皇帝,为什么一辈子也没有被重用呢。那小编接下来就给大家唠唠这奕訢的一生。

大家都知道道光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剩下的六个儿子中他最中意的就是老四和老六。老四就是咸丰,老六就是奕訢。在奕訢小时候常常因为自己的刀法剑术而受到父亲道光的夸赞和赏赐,在他一旁的咸丰就被对比的毫无用处,剑法很普通,见解也没有啥让道光眼前一亮的新意,其实按这样的剧情走下去皇帝一定是奕欣没跑了,可是,最后的太子居然就让咸丰给当了,这不禁让当时的大臣们都感到十分的惊讶,为什么呢?是咸丰突然开窍了还是他一下子就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变厉害了呢?其实还真的就是因为他遇到了“高人”,而这个高人不是别人,就是教皇子们读书写字的老师。

有一天道光皇帝叫老四和老六两个人到皇宫后面的竹林里比赛,比赛的内容就是给两人一人一把箭让他们两个人去打猎,用这样的办法来比较一下他们两个人的能力如何。咱们前也提到过了,老六的能力尤其是在武力和射箭的方面非常强,他一拿到箭骑上马就驰骋在树林里,刷刷刷没几下他就射中了自己的猎物,而老四没办法呀,这射箭打猎方面就是他的弱项啊,他只能看着一旁的弟弟射箭自己呆呆的站在一边。

时间到了,道光过来问他们各自的成果如何,老六当然非常得意说“儿臣不才,一下午的时间只打中了一只鹿,两只大雁,还有四只兔子。”道光帝满意的点点头,他又看一言不发的老四,老四只能实话实说:“我一下午的时间一只箭都没射出去。”道光听了这话真的是非常的生气,我就是看看你们两个的实力,你却一动不动,这不是就是看不起我吗!他很生气的询问老四原因,没想到老四却说“您看这片森林是多么的有灵气啊,难怪父亲经常会来这里放松心情,我现在看着这里的动物们也都好像感受到了您对万物的喜欢和恩泽,儿臣实在是舍不得下手用箭将他们射死啊。”

道光本来是非常生气的,可是听完老四说的这一席话就被他打动了,没想到年纪轻轻就如此的仁爱,如果他以后当了帝王肯定就更是一位疼爱子民的仁慈好皇帝啊,于是当场笑起来夸奖咸丰说“像你这样善良仁慈的人以后做帝王肯定非常仁慈啊。”然而,这一切都是咸丰的老师教他这样说的。

没有办法,这一场较量没有分出哪一个儿子更好一点,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光的身体是真的不行了,这时候他不得不再去在两个儿子之间抉择立一个太子了。于是他奄奄一息的下旨叫老四和老六去见他,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道光这是对皇子们谁当太子的考验啊。这时候咸丰太紧张了不知道怎么办,他只好去找自己的老师询问怎么办,他的老师告诉他,“要论学识见解你的能力是远远比不上你的弟弟老六的。

所以你不能直接去和他比这个。我告诉你,一会你见到你的父亲,一听到他有说自己的身体不行了的这种话,你直接就跪在地下哭。”然而呢另一边奕訢的老师告诉他“这马上就是到了你能不能立太子的关键时刻了,你见到你父亲之后不要慌,他问你什么你竭尽全力如实的回答就行了,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于是他们两人就记住各自老师对自己的教诲,果真道光跟两个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也看到了我的身体不行了。”老四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直接噗通一生就跪在道光的面前哭,道光一下子就被感动到了。大家说这个有啥好感动啊,身为一国的皇帝什么样的阵势他没见过,觉得道光肯定还是喜欢坚强的勇敢的儿子吧,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哭不会觉得很无能吗。

大家都想错了,一个皇帝当然喜欢勇敢无畏的皇子了,可是那应该是在他年轻健康的时候,可是现在的他已经病的快要死了,这个时候他的心里更加脆弱更加细腻啊,他开始觉得这个四儿子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善良仁慈的人,那以后肯定也是一个当皇上的好料子,于是他最后选择了四儿子咸丰。

标签: 奕訢

更多文章

  • 大清王朝最憋屈的悲剧人物:恭亲王奕訢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奕訢

    恭亲王奕訢(1833年——1898年),大清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六弟,被人称作“鬼子六”。咸丰皇帝驾崩后,奕訢协同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在同治帝和光绪帝两朝时,总理大清朝政及外交事务,被加封为大清朝的第十个铁帽子王。看完奕訢的简历,您一定觉得他地位显赫,风光无限,但我接下来要说,奕訢其实

  • 恭亲王奕訢和咸丰的争夺皇位之战,能力强不如演技好

    历史人物编辑:艾伦说史标签:奕訢

    咸丰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也是出了名的四无皇帝。而咸丰帝的弟弟鬼子六恭亲王奕訢可是晚清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一度是力挽狂澜晚清风雨飘摇的江山。兄弟二人的能力差别如此之大,为何父亲道光帝选择了咸丰帝而不是恭亲王奕訢呢,其实一句“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就可以解释得了这个可笑而讽刺的事情。正所谓

  • 读这首词才明白:若人分三等,纳兰容若也不过是中等人,那你呢?

    历史人物编辑:感情风冷漠标签:纳兰容若

    浣溪沙纳兰容若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康熙年间,纳兰容若在一个残雪之夜,独自徘徊,残雪凝辉,画屏冰冷,夜深人静,《梅花落》笛声,幽幽怨怨,月色朦胧,往事堪哀,惆怅满怀。“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相门翩翩公子,生来锦

  • 多情自古空余恨,多情的“满清第一词手”纳兰容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吴秀红标签:纳兰容若

    “多情自古空余恨”,作为对纳兰容若最贴切的形容。在他的词中,爱情是他重要的创作源泉。他一生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年仅30岁的他就离开人世,到底是什么压死了纳兰容若??纳兰明珠是清朝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重臣,官居内阁,长达十三年。明珠作为一代权臣,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他把儿子纳兰容若培养成为

  • 深爱表妹,却难得相守,18岁纳兰容若伤心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

    历史人物编辑:周靖聊美食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字容若,写词功底很高,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也被人誉为“大清第一情种”。不过他只活了31岁。他的感情经历并不多,但他对待感情都很真挚。他的初恋是表妹雪梅。可惜初恋通常没有好结果,纳兰容若同样如此。纳兰容若十多岁的时候,遇到了表妹雪梅。纳兰容若深爱表妹,最后却不得不分离,18岁的他悲哀绝望下,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为什么“男不读纳兰容若”?

    历史人物编辑:体验美食标签: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清.纳兰容若《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有人说男儿应该志在四方,纳兰容若的诗词读多了,容易使自己陷于小情小爱之中,所以说“男不读纳兰容若”!这个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的才

  • 纳兰容若:爱妻病逝后停灵一年不下葬,八年后和亡妻在同一天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邵仁贵标签:纳兰容若

    他,是一位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年仅30岁就撒手人寰,但他留下的爱情故事却缠绵悱恻地余味悠长了300多年的时光,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借由他的词作;他,是一位出身于显贵之家、文武全才的佳公子,可却拥有一肚子无法向外人道的愁苦,但,他那满腹的抑郁忧愁却超越了时空,终被人们所知悉、所品味欣赏、所扼腕叹息——借

  • 纳兰容若人生最后一首词,不是写爱情的,却比情诗更让人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纳兰容若

    很多人对纳兰容若的评价很高,都说他是封建历史时期,最后一个优秀的诗人。清朝自他之后,人间再无人能有李白杜甫一般惊采艳艳的古诗词人。虽然这样的形容有些夸张,但是也的确可以看出纳兰容若在诗词上面的成就。他作为清朝初始,唯一一个能文能武,才艺绝佳的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却给世人留下太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令人心

  • 纳兰容若这首写给爱妻的一首词,凄凉悲伤,最后七字道尽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纳兰容若

    说到词人,可能读者都会想到李煜和李清照等人。若是笔者提起纳兰容若呢?大家肯定都知道,不会被突然想起,又不会被轻易遗忘,这就是又低调又重要的纳兰容若。他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和他的人生经历相似。作为皇帝的侍从,纳兰容若一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但也不会因为人生经历不够坎坷而碌碌无为。就算是李清照和李煜更令

  • 当年,纳兰容若知道心爱的表妹被选入宫,竟然跑进宫要带表妹私奔,可表妹对他

    历史人物编辑:西柚秀标签:纳兰容若

    当年,纳兰容若知道心爱的表妹被选入宫,竟然跑进宫要带表妹私奔,可表妹对他说了一番话,却让他伤心欲绝,从此后,到死都没有再见……纳兰容若是朝廷重臣纳兰明珠的儿子。他是曹雪芹祖父的同事,是年羹尧的岳父,还被乾隆认为和巨著《红楼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他却在而立之年溘然长逝……一次,当乾隆读完和珅给他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