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恭亲王奕訢,为何盼望长子早死?荒淫不堪、诱拐姑姑,就是个祸害

恭亲王奕訢,为何盼望长子早死?荒淫不堪、诱拐姑姑,就是个祸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程彪说历史 访问量:2899 更新时间:2024/1/14 9:19:50

爱新觉罗·奕訢道光帝皇六子,一个精明强干的晚清政治家、外交家。这个武双全的皇子,在和咸丰皇帝的夺嫡之争中失败后,虽然经过了咸丰朝的沉寂,但因为在“辛酉政变”中给予了慈禧太后最有利的支持,而重回政坛巅峰,于同治朝初期总揽清廷内政外交,权势滔天。

然而,这个被美国外交官何天爵评价为“清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被国内外诸多学者普遍认为“如果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的“铁帽子亲”;却也有着鲜为人知的无可奈何,乃至严重损辱其正面形象的最大败笔:教子无方。

根据《爱新觉罗宗谱》的记载,恭亲王奕訢共生育四子,三子、四子早夭,次子载滢在8岁时出继钟郡王奕詥为嗣。所以,恭亲王奕訢事实上仅有一个儿子,那就是其长子载澄。

没错,本文的主角,就是这个晚清时期最为著名的公子哥——爱新觉罗·载澄。

《清代野记》有载:

载澄病,奕訢大喜,日望其死,虽延医治药,不过掩人耳目而已。久之病革,左右以告,王曰:“姑念父子一场,往送其终可耳。”及至澂卧室,见澂侧身卧南坑上,气仅属,上下衣皆以黑绉绸为之,而以白丝线遍身绣百蝶。王一见大怒曰:“即此一身匪衣,亦该死久矣。”不顾而出。澂遂绝。

作为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奕訢获封之能够“世袭罔替”的“和硕恭亲王爵位”,只能由其长子载澄承袭。就算没有爵位的承袭希望,作为奕訢事实上唯一的儿子,载澄究竟犯下了何等过错,才会让亲生父亲奕訢对其生出“日望其死”的怨恨?

如果了解了载澄的生平过往,辉煌荒淫史,或许就会对奕訢的无奈和绝情给予理解了!

在《清代野史大观》、《清代野记》乃至诸多清朝历史文献的记载中,载澄都是一个吃喝嫖赌的全才形象。“年少纵欲,狂淫无度”就是对其生平的最为精准的评价。

这个5岁就被晋封贝勒爵位的皇室宗亲,因为背后有一个权势滔天乃至把持晚清朝政的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父亲,而日渐骄纵,逐渐成长为晚清皇室宗亲、满洲勋贵乃至权势子弟中最具代表性的权威人物。在其喜好的吃喝嫖赌抽大烟等恶习中,尤以“嫖”最得其心。这位小王爷的巅峰时期,曾经拥有着官妓、民妓、暗娼无人不知、无人不识的辉煌。

或许是载澄觉得自己纵欲荒淫还不够痛快,就将后宫生活不顺,于宫中孤寂无聊的堂兄——同治皇帝,也拉入了“步出内城,作狭邪游,狎妓纵欲”的荒诞生活中。

《清代野史大观》有载:

(同治帝)与贝勒载澄尤善,二人皆好着黑衣,娼寮酒馆,暨摊肆有女者,遍游之。

也正是在载澄的带领下,同治皇帝放弃了整个后宫,在宫外烟柳之地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属,以致“病发毒疮,头发尽脱落”,并最终“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至洞见腰贤而死”。

如果对于同治皇帝的诱导,尚且有着同治皇帝本身的“荒淫本色”,但对于本族姑姑的诱拐,就只能说明这个皇室子弟“不作到死誓不罢休”的极度荒淫。

在《清代野史大观》和《清代野记》、《满清外史》中对于“载澄诱拐族姑”的荒唐行径均有过相关记载。甚至在《清实录》这等清朝官方文献中,也有着暗指“载澄有劫妇事,而被革去贝勒、郡王衔”的说明。

某一日,载澄和往常一样,率领众多荒淫之徒游荡于十刹海,“见隔座有一妇甚妖治,独座无偶,屡目澄,一若似曾相识而俗语者”。向来对女色“主动出击”的载澄,还能放过如此良机,于是“命其党购莲蓬一束赠之,欲相会”。“两情相悦”后,“遂约至酒楼密室相会,从此为云为雨,已非一日”。

浪荡成性、荒淫成瘾的公子哥,对于这样的女子,肯定无法做到从一而终。于是一场因“始乱终弃”而造成“妇人因忿而癫,终日被发袒胸,徜徉于衢路间,口讲指画,述其苦楚而已”的必然结果出现了!

这位被抛弃而疯癫的女子,到底被人识破了身份,其为“宗室女,论支派,当为载澄族姑”。于是,“载澄诱拐族姑”的花边新闻迅速传遍京城,让权倾朝野的奕訢好好的蒙了一次羞。

就此来看,载澄之“蔑伦绝理,行同禽兽”的荒唐行径似乎是其咎由自取,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晚清时期,清朝统治阶层对于皇室子弟教育、约束的放纵。对于恭亲王奕訢而言,其大部分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朝堂争斗,在权力角逐,在极力保住其来之不易的“铁帽子”。殊不知,自己风光的背后乃系其子载澄的牺牲,乃系其“教子无方”的负面名声。所以,载澄之过,在已,更在奕訢之教子败笔。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八·诸王七》、《清实录·穆宗实录》、《清代野史大观》、《清代野记》、《满清外史》

标签: 奕訢

更多文章

  • 咸丰皇帝,为何尊封奕訢生母为皇太后?一对异母兄弟的相爱相杀

    历史人物编辑:陋室文史标签:奕訢

    清咸丰五年七月初一,已经患病数月并逐渐病入膏肓的道光皇帝后宫妃嫔、恭亲王奕訢生母康慈皇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被咸丰皇帝以“侍奉皇考廿余年,徽柔素著;抚育朕躬十五载,恩恤优加”为由,特旨尊封为康慈皇太后。而且,咸丰皇帝还特意在尊封谕旨中予以了“福履无疆,长承爱日之暄”的尊封目的说明,也就是说,对于养母博

  • 一生为奴恭亲王奕訢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和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奕訢

    2005年,陈宝国、袁立和王刚等人联合主演了一部讲述恭亲王奕訢的历史剧,名叫《一生为奴》。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奕訢尽管被封为大清的第十个铁帽子王,但用“一生为奴”这四个字来概括和形容他,其实再合适不过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历史,回顾恭亲王奕訢充满悲剧色彩的遗憾人生。自满清入关统治中原后,经历了顺治

  • 道光选继承人时,放弃才华出众的奕訢,为何偏选傻乎乎的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奕訢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它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中,后来一步步走向没落,关于清朝走向衰败的开端,有人说是从乾隆实行闭关锁国开始,有的人甚至说从康熙时候已经开始,但从清朝国际实力而言,应该是从道光皇帝开始走向衰落的。首先道光皇帝应该算个好皇帝,至少他是很勤劳节约的,

  • 假如道光皇帝,把皇位传给了恭亲王奕訢,清朝命运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周怀武标签:奕訢

    道光皇帝驾崩前,是当着文武大臣们的面宣读了早就写好的诏书,将皇六子奕訢封为了亲王,而将皇位给了皇四子奕詝,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的相公。道光皇帝在奕訢和奕詝之间也是举棋不定,最终选择了老成持重的奕詝,当然,这和道光本身的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他本身就是非常守旧,保守的一个皇帝,选择咸丰

  • 道光皇帝为何不传位给六皇子奕訢,而传给贪图享受短命的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奕訢

    在封建王朝中,讲究的是家天下,清朝就是爱新觉罗家的,而在皇位继承中也是嫡长子继承制,虽说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的皇帝有好几个都非常的长寿,比如说康熙和乾隆,乾隆皇帝退位的时候,他的十几个儿子死的就剩几个,不得不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15子嘉庆,并且清朝皇帝在传皇位的时候,一般也都看心情,皇帝心情好了,

  • 实拍恭亲王奕訢墓地:生前争夺皇位失败,死后墓地被盗仅剩一牌坊

    历史人物编辑:大咖美泉标签:奕訢

    恭亲王奕訢,道光皇帝的六子,咸丰皇帝的六弟,在争夺皇位中以失败告终。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咸丰皇帝逃亡承德避暑山庄时,留下留奕訢和洋人谈判。由于经常和洋人打交道,奕訢又被称为“鬼子六”。咸丰病死承德避暑山庄后,奕訢因辅助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然而,因其权柄太重,他终于

  • 道光为何舍弃老六奕訢,选择咸丰帝当太子?与一位美女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宝宝巴士奇奇标签:奕訢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病重,他命令的宗人府和朝中大臣,打开早已准备好的秘匣,正式公布诏书,将皇四子奕詝册封为皇太子,同时将皇六子奕訢册封为恭亲王。道光皇帝是一个比较谨慎的皇帝,他在立储这件事上一直犹豫不决,始终让太子之位空悬。 道光皇帝一生有二十多位后妃,这些女子陆续为他生育了十位公主和九位皇子。

  • 恭亲王奕訢位居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但却是“一生为奴”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奕訢

    提到清朝末年的恭亲王奕訢,虽不至于如雷贯耳,可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他陌生。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对维护和延续大清帝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在满清王朝276年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十二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

  • 政治才能高于咸丰的奕訢,为什么没有登上皇位?这两件事情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奕訢

    恭亲王奕訢是晚清时期中国最为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贵为亲王,虽然没有登上皇位,但是他后来和慈禧太后联手,一起将清朝的朝政揽于手中。恭亲王奕訢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以来都很高,许多的史学家都认为奕訢要比他的哥哥咸丰皇帝要更有政治才能和外交才能,甚至有的史学家还会觉得,如果晚年的奕訢没有病逝的话,还会挽救清朝

  • 走向共和:李鸿章和奕訢的“神仙级对话”——晚清猛人,名不虚传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奕訢

    北洋水师急需六十万两白银更新设备、购买炮弹,但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不批款,光绪皇帝的态度暧昧,慈禧太后的态度不明,李鸿章只能通过“开办合资银行”的办法来缓解北洋的财政困难。只是,当时的李鸿章手握军政外交大权,如果再越过朝廷开办了银行,又会掌握了金融大权,这势必会让慈禧太后心生忌惮。慈禧太后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