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翼王石达开凌迟后,五岁长子石定忠也凌迟了吗?次子什么结局?

翼王石达开凌迟后,五岁长子石定忠也凌迟了吗?次子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老泰迪讲历史 访问量:4366 更新时间:2023/12/21 6:27:41

“将石达开极刑处死。伪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据供从贼多年,受有伪职,亦皆押赴市曹,凌迟处死。其子石定忠现年五岁,例应监禁,俟及岁时照例办理。”

这是骆秉章在《四川总督骆秉章奏为生擒逆首伪石达开等并剿灭发匪巨股,恭折由六百里驰奏》中的报告所言。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交代了翼王石达开五岁长子石定忠的结局——关起来,长大再依法处置!

长多大,受什么刑罚,这个我们后面详说。但不管哪种处罚方式,对翼王长子石定忠都没什么好结局,少不了要挨刀的!一个无辜甚至还没学会识字的孩子,不仅要在小小年纪面临家破人亡的窘境。刚成年依法处置,是跟其父翼王石达开一样被凌迟处死吗?

我们先来看看,凌迟处死多么可怕。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在军事上有着很强的领导才能,很受世人尊敬,可是在清朝看来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贼,所以这就注定了太平天国覆灭后等待他的只能是悲剧。他被宣布以凌迟的方式执以死刑。

凌迟这一刑法,它乃古代酷刑之首,这足以见凌迟给人所带来的震慑。凌迟的意思是,将刑犯身上的肉一刀一刀的刮下来,这期间持刀人的力度要把握好,肉的厚度也有要求,还要保证犯人不会在行刑过程中突然死亡,因为此刑法之残酷,所以一般会对惨绝人寰之罪犯使用,为的就是让犯人尝受生不如死的感觉。

石达开在遭受凌迟时被割了3000多刀,据说那时他的儿子尚且年幼,不足以砍这么多刀,也不符合凌迟的规格,所以皇帝就下令暂时搁置此事,等把他养大后再处以极刑,但这种说法令人生疑。而且关于石定忠被凌迟处死,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哪有记载的是什么呢?

记载的就是,法律对凌迟处死罪犯幼子的处罚,也就是第一段引文中所提到长大再依法处置的详细回答。我们可以推出,翼王石达开的长子石定忠的结局竟然就是——生不如死!

《大清律例》对此类小儿有明确规定:

“反逆案内律应问拟凌迟之犯,其子孙讯明实系不知谋逆情事者,无论己未成丁均解交内务府阉割,发往新疆等处,给官兵为奴。如年在十岁以下者,牢固监禁,俟年届十一岁时再行解交内务府照例办理……。”

按照《大清例律》石定忠是不该被凌迟处死的,而是应该被阉割后,流放宁古塔,然后给那些清朝官员当家奴。

因对石定忠的结局没有记载,传说颇多,什么石灰包捂死,监狱下毒等等。但他不可能是被凌迟处死。凌迟平时一般选择在菜市口举行,以儆效尤,例如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凌迟,世人皆知。大庭广众之下如果石达开的儿子被凌迟不可能没有记载。

因为只有法律规定以及洪天贵福的下场,故而小姐姐讲判断他的结局应该有二:要么长大被阉割为奴,要么监狱中被杀害。而哪个流传最广的“隐姓埋名娶妻生子说”只是个传说。不然清亡后,肯定有其事迹记载,就如石达开的小儿子的后代。石达开幼子隐姓埋名娶妻生子还真不是传说,而是历史。小姐姐讲史就给您讲讲这段历史。

石达开当初可为了是牺牲我一个,拯救兄弟们,才主动把自己献给清政府投降的。可是后来清朝的做法确实有点过分,因为他们不仅没有放过石达开的部属、家人还把缴械投降的士兵杀害。石达开和清军达成协议后,便自己前往敌营接受最后的判决。哪怕是最后遭受几千万的凌迟之苦他也没有吭一声,而清政府却并没有实现当初的允诺。

后来,石达开的士兵中有三千人被收编,剩余的两千人驻扎在大树堡附近,有七百人在过河时被遣散,遭遇突然袭击死亡,剩下的人在石达开运往成都后便被灭口,石达开的家人也没有逃脱。所幸在石达开作战之时,有一个儿子已经被交由其姑妈抚养才得以幸免,石达开的后代也因此得以绵延。

那是1861年6月,石达开回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时,想到父亲早故,是姑母带大他,离别姑母已有11年长,很是想念。便抽空约见嫁在平治村的姑母胡石氏,姑侄相见,自然是一番长吁短叹。姑母逗玩着翼王身边的两个小孩,很可爱。她觉得翼王目前,前有堵兵,后有追兵,随身携带的两个小孩,不方便,也很不安全。这两个小孩,一个是三岁的石定忠,一个才一岁。姑母便劝他把两个小孩留下来,翼王沉吟良久,同意留下了最小的。姑母便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用围巾背起小孩,秘密地回到平治村。

后来一直到石达开死他的儿子也没有暴露出来,被姑母一家当做自己的小儿子抚养。村里的人因为敬重石达开的为人,也时常帮忙隐瞒他的身份。到目前为止,石达开后人已经传到六七代,人数也达到了一百多人。翼王石达开可以含笑九泉了。

标签: 石达开

更多文章

  • 石达开的覆灭也预示着太平天国的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八怪娱V标签:石达开

    石达开部出走天京后,由宁远北进时,侦知越寯大路有敌军扼守,便以“土人”为向导绕经冕宁,抄小路北上,直抵大渡河边的紫打地(今安顺场)。紫打地在崇山峻岭之中,大渡河横亘于前,松林河及察罗河分隔左右,又逢大雨,河水骤涨,敌军严守对岸渡口,石部实难飞渡。石达开只得命令部队搭棚驻扎赶造船筏,准备强渡。5月21

  • 历史上石达开出走的做法到底正确吗?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石达开

    作为一个悲剧英雄,石达开后期的每一个决定都令人唏嘘不已。无论是选择出走,还是转战过程中屡屡受挫,石达开似乎就没有做对一件事情。或许是同情其遭遇,后人常常讨论:石达开原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后人事后“热心的建议”,有的石达开真的做不到,有的石达开已经尝试过了。只不过···并不存在什么“正确的做法”。从

  • 太平天国的余晖——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历史人物编辑:郭哥文化标签:石达开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在颁布一系列政策的同时,也开始确定官制,封赐诸王,其中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这些人被封,也算得上是实至名归,因为这些人在太平天国最为艰难的初始阶段都立下汗马功劳。五人之中,年仅20岁的石达开显得尤为突出,他16岁参

  • 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石达开,毛主席对他的评价,为何会是这17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石达开

    公元1863年,最让清军忌惮的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英勇就义,当时石达开这个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才只有32岁。石达开出身于一个富农之家,从小没怎么正经上过学,他是如何成长为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让曾国藩这样的大神都忌惮三分,又是如何英年早逝的呢?公元1847年,年仅16岁的社会青年石达开,突然接触到了一个

  • 石达开为何会与太平天国决裂?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石达开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清末时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运动,它寄托着无数农民希望摆脱清政府的残酷统治,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地主欺压、外强侮辱的国度。在这个前提下,太平天国成立的时候,人们的心中便有了满满的期望值。一开始,杨秀清便扮演“天父上帝下凡”的角色,萧朝贵扮演“天兄耶稣下凡”的角色,借助宗教

  • 太平军西征:石达开两破湘军,曾国藩跳水未成,精彩程度堪比小说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石达开

    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太平天国。为了打破南京四面受敌的绝境,太平军主动出击,于当年派遣3万精锐北伐。北伐战争前后历时两年,转战六省,拖住了清朝20万大军。同时,北伐又刺激了北方的大起义,此后捻军兴起,继续拖住清朝的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军得以放开手脚,发动西征。一,赖

  • 石达开宝藏今何在?专家:解开石达开藏宝八个字,一切将水落石出

    历史人物编辑:小铁子说历史标签:石达开

    如果要从太平天国中找一个值得尊敬的将领,非翼王石达开莫属。石达开不仅文韬武略,而且形象上佳,时人赞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短暂的人生迸发出了耀眼闪光点,被后人所铭记。1857年5月,因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迫不得已再次离开天京,先后转战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当石达开进入四川

  • 石达开血战宝庆,左宗棠以少胜多

    历史人物编辑:小手会生活标签:石达开

    太平天国早期,天王洪秀全麾下五大王中,除东王杨秀清,便数翼王石达开的文韬武略、战力最强,自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到天京之变,石达开完全可以称得上战神、"常胜"之王。然而,脱离洪秀全的领导后,石达开却只能用自己的生命证明另一个事实一一一个人不管如何强大,搞分裂绝对不会有好结果。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讧,

  • 太平天国叛变的最高将领,能力不输石达开,晚年为何却到芜湖养老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石达开

    1856年9月1日,咸丰6年八月初三,同时也是太平天国丙辰6年7月26。这天,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城里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这件大事不仅成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转折点,也深刻的影响了后来中国历史的命运。那就是北王韦昌辉率3000余人,奉洪秀全密诏突然进入南京成将东王杨秀清杀死在府中。随后的两个月内

  • 石达开亲率20万大军北征,4员悍将中途离开,他们命运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狼君之见标签:石达开

    太平天国,是清末历史上一场有名的农民运动。它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已经摇摇欲坠的晚清彻底拉入深渊。1850年,清王朝沉浸在新年将要到来的喜悦,距离京城万里之遥的广西金田,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为首的农民义军头领,举起反抗腐朽满清的大旗。事业未成,忙于争权夺势,核心力量瓦解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