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唐时期大臣岭南割据者左武卫大将军:冯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隋唐时期大臣岭南割据者左武卫大将军:冯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20 更新时间:2024/1/24 8:13:35

冯盎(?~646年),字明达,高州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市)人。隋唐时期大臣,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

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门荫,授宋康县令。平定王仲宣起义,授任高州刺史,陆续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乱,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随隋炀帝出征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割据岭南军阀林士弘,先后击败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岭南总管,治理有方,稳定岭南局势,使得社会安宁。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平定罗窦各洞獠民反叛,受到唐太宗的夸赞。勤勉清明,深受百姓和部下的爱戴。

贞观二十年(646年),去世,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在隋末众多割据枭雄当中,岭南的冯盎,应该算是唯一一个最后得以善终的人。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数,薛举和林士弘是自己病死的,李轨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萧铣,都是或直接或间接死于李渊之手,杜伏威投降了唐朝,但最后死的不明不白……

只有冯盎,实力虽然远比不得李密、王世充等人,但最后却得以善终。而且,不光冯盎本人得以善终,冯家更是做到了与国同休的地步。整个唐朝,冯家一直都是岭南地区的无冕之王,后代绵延至今。

那么,作为一个并不是特别强大的隋末反王,为何只有冯盎能够得以善终?

在讲冯盎的故事之前,我们得先讲一下冯家的故事。因为冯家的家业,并不是冯盎奠定的,而是经过好几代冯家人的共同努力,才缔造出来的产物。

冯家的光辉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十六国里面的那个北燕,就有人家一半的股份。

之所以说一半股份,是因为北燕的历史比较复杂。西晋灭亡之后,以鲜卑族慕容氏为首的游牧部落,建立了燕国。《天龙八部》里面那个慕容复,天天念叨着要复兴的大燕,就是这个燕国。后来这个燕国一度被灭又一度兴起,然后又再度分裂。其中后燕末期,出了一个叫冯跋的将军,拥立宗室慕容云建立了北燕。后来慕容云被麾下将领杀害,冯跋又给慕容云报仇,直接自己做了北燕的皇帝。

不过,北燕仅仅存在了不到三十年之后,就被北魏给灭了。北燕灭亡后,残存的冯家后裔,逃往高句丽,企图依靠高句丽复国,但最后高句丽也没帮他们,反倒杀了冯家的主事人。冯家眼见高句丽不帮忙,于是便分出一支族人,走海路南下,企图另创家业。当时那边的东晋已经灭亡,被南朝刘宋政权取代。冯家这一支族人归降刘宋政权之后,刘宋政权倒是对他们还算厚道,封这一支的冯家主事人冯业为罗州刺史。

从这时开始,冯家便在岭南扎下了根。

冯家到了岭南之后,故事也比较传奇。在南北朝那会儿,岭南就是一片不毛之地,当地生活的基本上都是未开化的当地土著。想要在这种地方扎下根,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冯家人却在这片土地上励精图治,尤其是到了冯业的曾孙、冯盎的爷爷冯宝这一代,更是和当地的俚人首领冼氏联姻。得到了当地俚人的帮助后,冯家在当地也就开始混得风生水起,成为当地的霸主。

顺便说一下,冯宝联姻的这位冼夫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更加传奇的人物。直到今天,岭南很多地方,还供着冼夫人的庙。有关这位冼夫人的故事,如果要细说起来的话,比她孙子冯盎的故事还要长得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

总之,因为和当地的俚人联姻,冯家在当地彻底扎下了根,而且越发开枝散叶,成了岭南地区有数的大家族,在岭南地区影响力极大。所以,尽管南北朝时期,南方每隔几十年就要换一个政权,但冯家却没受到多大影响。任凭朝代更迭,冯家只会越来越兴旺。

到了隋朝的时候,冯家在岭南地区,不光影响力很大,族人数量也很多。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隋朝自然也只能是以招揽为主。所以,冯盎刚刚成年,便当上了宋康县令,宋康就是今天的广东阳西。后来,凭借镇压岭南各族的叛乱,冯盎逐渐升迁为高州刺史、汉阳太守。隋朝末年,杨广征讨高句丽,冯盎亦随军出征,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到了这个时候,冯盎已经算是隋朝真正的高级将领。类比现在的话,大概相当于大军区司令级别的军官。再加上冯家在岭南地区的影响力,冯盎本人的地位,自然也就可想而知。辽东之战结束后,没过几年,杨广被麾下禁军勒死,隋朝彻底灭亡。隋朝灭亡后,冯盎当时正身在北方。得知隋朝灭亡的消息后,冯盎第一时间返回了岭南,并没有在北方逗留。

对于冯盎来说,岭南才是他的老家,是冯家真正的根据地。

回到岭南之后,冯盎迅速召集冯家人,聚集民众,宣布割地自治。因为冯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所以冯家宣布独立,基本没有任何波折,就只是城头换个旗帜那么简单。冯盎宣布独立之后,靠着冯家在岭南多年的积累,很快便聚集了五万兵马,牢牢控制住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地区。

成功占领岭南大片地区的冯盎,虽然手握重兵,并且占据了很大一片地盘。但是接下来,冯盎却并没有全力扩张,反倒是选择依附于南方的农民军领袖林士弘。

以冯盎当时的实力,其实完全有能力自立为王,但最终,他却选择了依附林士弘。这种选择,看似出乎意料,但仔细想想,却充满了智慧。冯盎并非没见过世面,辽东之战的时候,冯盎见过隋朝指挥百万军队作战,是何等的声势浩大。所以冯盎很清楚,他麾下的这几万兵马,几个郡的地盘,在真正的中原枭雄面前,其实根本不够看。

冯盎很清楚,以他的实力来说,进攻不足,自保有余。

既然这样,那还是选择尽可能的独立,然后依附其他大势力好了。反正以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不管将来谁坐天下,都得好好拉拢冯家。至于去争天下,冯盎很清楚,自己没那个本事,冯家也没那个本事。这期间虽然也有人曾建议,让冯盎领兵出岭南,去中原争夺天下,或者自立一国,效仿当年的赵佗。但面对这些建议,冯盎却全部拒绝了。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冯盎的选择是对的。

此后的几年里,中原大地上风起云涌,李唐政权逐渐横扫天下,统一了整个中原。隋末各大势力之间的战争,动辄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参战。以冯盎麾下这几万兵马,若是扔进去的话,还真不够看。不过,正是因为冯盎足够聪明,始终不出去争天下。在李唐政权横扫天下期间,冯盎也没有和李唐政权发生任何冲突。而岭南地区,也在冯家的治理下,井井有条,成了乱世当中难得的一块净土。

武德五年,随着林士弘战败,唐朝开始逐渐统一南方。这个时候,唐朝方面向原本臣服于林士弘的冯盎,递出了橄榄枝。面对唐朝的招揽,冯盎并没有拒绝,而是欣然接受,直接归降了唐朝。此后,李渊封冯盎为吴国公,后又改封为越国公,仍然辖制原本控制的岭南之地。

虽然投降了唐朝,但冯家在岭南当地,还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冯盎还是无冕之王。不得不说,冯盎的选择,还是很聪明的。

此后的几年里,唐朝高层又发生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在这期间,冯盎依然没有任何参与,只是远远呆在岭南,老老实实的保境安民,做他的岭南王。

后来,到了贞观初年,因为冯盎和当地的俚人战斗,很久没有入朝参拜。唐朝很多官员,都说,冯盎要造反,劝李世民派大军征讨。然而李世民却在魏征的建议下,只是派使者前去问讯。后来,冯盎果断派自己的儿子入朝参拜,这才免除一场祸事。

贞观五年,冯盎又亲自入朝,远赴长安朝见李世民,李世民亦是对他盛情接待,并且让他继续镇守岭南。冯盎返回岭南之后,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一直老老实实的保境安民,直到贞观二十年的时候,才因病去世。冯盎去世后,被李世民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极尽哀荣。

而在冯盎死后,唐朝高层虽然有意识地向岭南派遣官员,希望淡化掉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但却始终收效甚微。再加上冯家一直老老实实,保境安民,所以后来,唐朝也就默认了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双方形成了一种平衡。直到唐朝灭亡之后,因为连年的战乱,冯家才在岭南渐渐有所衰落。

从冯盎的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冯盎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能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并且牢牢控制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冯家来说,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在当地的影响力。只要牢牢掌握住这张王牌,任凭政权更迭,冯家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而从唐朝的角度来说,想要灭掉冯家,其实并不算难。以唐朝的夸张军力来说,冯盎麾下的几万军队,真的不算什么。但问题是,灭了冯家之后,如何统治当地呢?灭了冯家之后,唐朝面对的只会是一个更难统治的岭南。既然如此,还不如默认冯家在岭南的地位呢!也正是这个原因,冯盎可以做一辈子的岭南王,而且最后还能得以善终。

冯盎的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示:在现代企业竞争当中,其实我们未必要过分追求大而强,不一定非得要追求统一整个市场。像冯盎和冯家这样,握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给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一道护城河,让别人无法取代,或许反倒可以活得更好。

隋朝末年的时候,比冯盎强大的割据势力有的是,但最后能够长久存在下去的,却只有冯盎一家,其他都被李家兼并了。但弱小的冯盎,却可以凭借在岭南地区的影响力,活的更久而且活的更滋润,这对我们后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事情。

标签: 冯盎

更多文章

  • 除了画家阎立本还有别的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阎立本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提到阎立本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上,阎立本是能够排进前十的顶级大画家。他所创作的《步辇图》,更是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

  • 西汉外戚大臣大司马:王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商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这一期起源于汉宣帝时期的宫女王政君。王商,西汉外戚、大臣,是涿郡蠡吾人,后来跟随父母迁徙到杜陵。与上一任丞相匡衡的身份相比,王商更最尊贵,他是皇室外戚出身,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之兄王武的儿子,汉元帝刘奭侍妃王政君的哥哥,与汉宣帝刘询也是表兄弟,在元成时期地位仅次于大

  • 东晋北府兵将领龙骧将军武冈县男:刘牢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牢之

    刘牢之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既在淝水之战击退秦军拯救了东晋,也曾经手握北府兵大权,连叛三主,背上反复无常的恶名。最终被迫自杀身亡。那么刘牢之是如何影响东晋局势的呢一,对抗前秦刘牢之是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的后裔,早年从军,因为骁勇得以入选北府兵,担任参军。刘牢之率领北府兵中的精锐为先锋,多次击败秦军,使得

  • 十六国后赵谋士功臣大执法:张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宾

    张宾,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元勋、政治家,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宾是十六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辅佐后赵君主石勒立足河北,吞并幽并。在张宾的建议下,石勒从四处游击变为立足襄国,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建立后赵。那么张宾是如何辅佐石勒的呢一,少有大志张宾是中山太守

  • 如何正确评价李广的功劳?李广和卫青比起来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广

    如何正确评价李广的功劳?和卫青比起来如何?这个问题要从2个方面来看,从保家卫国的角度来看,李广的贡献甚至大于卫青:卫青的不世武功,一定是程度上是将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从对后世的影响、从奠定中华民族版图的角度来看,李广是远远比不上卫青的。《史记》中有李广专门的一篇,称为《李将军列传》,其中这样介绍

  • 西汉学者丞相安昌候:张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禹

    张禹,字子文。他本是河内轵县人,之后与父亲一起移居到了莲勺。他年少时对卜卦、占卜之术颇有了解,每每在集市上看到卦相摊上有人卜卦时还能从旁参言。长大后的张禹去长安拜师学习了《易经》与《论语》等书。在名家的指点下,聪明好学的张禹学问日进,也渐渐有了些名气,也慢慢有了不少学生,在众人的推荐下他被推荐为郡

  • 三国蜀汉外戚将领左将军高阳乡侯:吴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懿

    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记载,吴懿是衮州陈留郡人,他的叔父吴匡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官。早年吴懿的父亲和刘焉关系很好,因此在刘焉被任命为益州牧后,吴懿带着全家随刘焉一起入蜀。汉朝时期谶纬学十分流行,当时刘焉有自立为帝的想法,又有相面之人说吴懿的妹妹日后是极贵之相,便让儿子刘瑁迎娶了吴氏。建

  • 三国蜀汉大臣尚书令:李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严

    三国中,有一位大将,武力被严重低估,刘备取益州的时候,他与黄忠大战五十回合,居然战平,此人无力不在黄忠之下,他后来被收降,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深受刘备器重,此人是谁呢?他最终是怎么被收降的呢?这位大将不是别人,是李严。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在正史中,李严深受刘备重用,刘

  • 唐太宗正妻长孙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孙皇后

    文德皇后长孙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唐朝的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奇女子:生于隋末的顶级世家,十

  • 战国后期刺客:荆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荆轲行刺秦王最后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荆轲

    荆轲是战国末期的著名刺客,曾奉燕太子丹之命,刺杀秦王政。结果行刺失败,为秦王政所杀。那荆轲是如何与太子丹结识,又刺杀秦王的呢一,云游四方荆轲是战国末期魏国人(战国时卫国一直是魏国附庸,战国末丧失诸侯国地位,成为魏国封君,所以荆轲算是魏国人),喜欢读书,因此对天下大势有一定了解。他还喜欢剑术,因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