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抗倭功臣浙直总督胡宗宪生平介绍及评价 胡宗宪权力有多大?

明朝抗倭功臣浙直总督胡宗宪生平介绍及评价 胡宗宪权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86 更新时间:2024/1/23 8:10:39

近年来,随着《大明王朝1566》《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热播,明朝抗倭名臣胡宗宪也逐渐走入大众的眼帘中。他为了抗倭大业,违心依附于严党,因此导致他声名不佳;甚至他麾下的俞大猷、戚继光声名皆在其上。其实,胡宗宪在总督东南数省的岁月中,作为最高地方长官,为肃清东南倭患做出了首要贡献。历史上人们把胡宗宪的功劳与于谦相提并论:“不是于胡双少保,大明终作小朝庭。”那么,作为封疆大吏浙直总督,胡宗宪负责哪几省的军政事务呢?或者说,他的管辖地域有多大?

余姚人为纪念胡宗宪知姚及抗倭功绩,于胜归山凿其冕官坐像

明清两代对统辖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的长官称为“总督”,雅称为“督宪”或“制台”等。与掌握一省行政的巡抚不同,总督往往兼管数省的军政。两者都不是明朝一开始就有的官职。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将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就层级而言,承宣布政使司和元朝的行中书省相当。元朝的行省设丞相,为一省最高军政长官。

朱元璋本身就当过元朝行省的丞相,深知行省首长的权力。于是,为了防止地方官权力过大,他将行省丞相的权力拆分到三个平行机构,分别为掌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正二品)、掌民政的布政使司(从二品)和掌刑狱的按察使司(正三品)。但是,三权不统摄极不利于应付地方上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宣德以来,各类矛盾不断尖锐化,各种突发事件愈演愈烈,特别是国防问题的产生,因此中央派遣官员协调地方三司、统一事权就势在必行,这就出现了巡抚和总督。

明朝的总督和巡抚,是明廷为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协调地方事务而由中央都察院派驻地方的高级官员。最早的总督应该是正统年间的王骥,《明会要》记载:“正统六年正月,征丽川,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任浙江巡按御史(正七品),严嵩干儿子、严党头号骨干赵文华以工部侍郎(正三品)的身份到老家浙江“祭告海神(实为观光旅游),因察贼情”。当时浙直总督张经是正二品,并不买他的帐,“自位文华上,心轻之”。浙江巡抚李天宠(官阶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也不愿买赵文华的帐,两人忙于抗倭大业,就盼他早点滚蛋。

浙江的官吏也对赵文华嗤之以鼻。但是,得罪当朝红人赵儿子的后果,是张经、李天宠两位很快被设计陷害。此时的胡宗宪却看到了机会,他对赵文华礼遇有加,获得其信任。赵文华决定告张经、李天宠黑状,并许愿胡宗宪计划成功后,提拔他为浙江巡抚。

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张经等待良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他当即调集手下大军水陆并进,在王江泾大破倭寇,斩杀敌一千九百余人,史称“王江泾大捷”。《荡寇风云》里,俞大猷后的浙直总兵卢镗曾说过“打胜仗都可能掉脑袋”,这句话应在张经身上了。

赵文华指使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后张经、李天宠被害,胡宗宪则连升三级,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如果在清朝,正七品的胡宗宪怎么也不可能一下子飞窜到从二品的巡抚(领兵部侍郎衔则为正二品);正因为明朝的巡抚是临时职务,官阶一般是都察院X都御史,才可能一下子升迁得如此之快。右佥都御史虽然只是正四品,品级在地方三司之下,因为是中央派来,故权力在他们之上。虽然赵文华很赏识胡宗宪,但胡在心里却不认可这个赵儿子,只因胡心中有着报国救民的责任,不得为之。不过,这也成了胡宗宪一生最大的污点。

张经被免职之后,赵文华还想让刚当巡抚的胡宗宪顶替总督的位置。嘉靖帝还是中意让南京户部右侍郎杨宜当浙江总督。杨宜当上浙江总督后,赵文华又发挥栽赃运作特长,把杨宜也搞了下去。《国榷》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十日记:“进胡宗宪兵部左侍郎(正三品)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浙、直、福建军务。”这时,距离胡宗宪任职浙江巡抚的日子仅仅只有8个月。

《明世宗实录》嘉靖三十五年五月甲子条又载:“命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赵文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浙、直军务。”这是什么意思呢?胡宗宪的后台赵文华也是浙直总督,这浙直总督并无定员。《明史纪事本末》 解释了具体的原因,“(嘉靖三十五年)五月,御史邵惟忠上言:倭薄通州,围未解。余众自狼山转掠濒江诸郡县,而瓜、仪为留都门户,镇、常乃漕运咽喉,不可视为缓图。宜大集兵,敕诸臣戮力靖乱……敕才望大臣一人总督,以为犄角,保障留都。帝然之……命文华以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浙、福、直军务。”赵文华职责在于拱卫故都南京,其余地区主要归胡宗宪管辖,两个浙直总督还是存在分工。

胡宗宪有了赵文华的背景,加上自己战功卓著,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东南七省军事总督,承担抗倭的历史重任。清末名将胡林翼评价他说:“保身即以保国,能以胡某笼罩赵文华,亦兵家之长算。”抗倭名将卢镗、戚继光若非胡宗宪栽培或保护,皆恐损失在内斗之中。赵文华倒台后,胡宗宪担心卢镗、戚继光、徐渭等人也要跟着走人,靠献白鹿取得了嘉靖帝的信任。后来也果然如他所料,他下狱后,卢镗被视为同党遭下狱。

嘉靖四十四年,朝廷获取严世蕃给胡宗宪的亲笔书信,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于是再度被捕入狱。在他任浙直总督期间,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胡宗宪不惜牺牲尊严,投靠严党,只为实现志向,拯救万民,平息倭乱。他自觉此次辩诬无望,乃吟“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诗,引刃自尽。

胡宗宪因巴结权贵而施展一身才华,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抱负,但又因权贵倒台而牵连,令人唏嘘。他的死,延续了嘉靖大倭患期间浙直督抚大多无善终的传统。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胡宗宪免职以后,此时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浙直总督一职也即遭废除。四十五年,嘉靖帝为镇压浙江、江西矿工起事而一度复置浙直总督,辖浙江、南直隶、江西之地;但随着内外乱平息,此职在隆庆元年(1567年)终被彻底废除。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周瑜的历史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周瑜

    在汉末三国时期,周瑜无疑是一位顶级名将。提到周瑜这位名将的战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rdquo

  • 北宋宰相韩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琦

    说到韩琦不知道大家理解这个人的,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的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个人,他是宋朝事情的人物,他不仅仅能外抵御西夏,内还能治理蜀地,所以是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位宋朝官员了,但是还有很多人对这个韩琦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这个真实的韩琦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个什么情况呢? 下面我们一起分析

  • 东汉和熹邓皇后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东汉和帝皇后。名绥﹐谥熹。父训为护羌校尉﹐母阴氏﹐为光武帝皇后从弟之女。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选入宫中﹐次年为贵人﹐十四年立为皇后﹐元兴元年(105)和帝死﹐邓后迎立出生始百余日的刘隆为殇帝﹐尊为太后﹐临朝称制﹔次年安帝继立﹐犹临朝政﹐称制凡十六年。和帝时﹐宦官郑众因参与谋诛外戚窦氏﹐

  • 清朝宗室和硕諴亲王爱新觉罗.允祕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允祕

    爱新觉罗·允祕(1716年~1774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祕,清朝宗室大臣,清康熙帝第二十四子(最小的儿子),母为穆嫔陈氏。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规避皇讳,改名允祕。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册封为和硕諴亲王。历任镶白旗蒙古都统、正白旗满洲都

  • 五帝之一的舜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舜帝

    舜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后人尊称舜为帝王,并且被列为五帝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舜的历史功绩一.修善法律以法治天下。舜登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善法律,向全国颁布统一法规。舜命令皋陶统一制定法律,让天下之人依法行事。舜把常用的刑罚用图案镌刻于各种器物之上,向百姓进行宣传,以

  • 明朝孝靖皇太后王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恭妃

    孝靖皇太后王氏,出生不高,他父亲是正六品锦衣卫。万历初年王氏被选入宫中为宫女,侍奉神宗的生母李太后。万历九年,16岁的王氏明神宗遇见并临幸,第二年生下神宗长子朱常洛,那时候中宫皇后没有儿子,按照祖制朱常洛应该被封为太子。本以为母凭子贵,从此一生荣华富贵享不尽。没想到的是,这是苦难生活的开始。贵妃郑氏

  • 清朝后期中兴大臣胡林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林翼

    如没有胡林翼,就没有后来如日中天的曾国藩,也没有后来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但世人只知道曾国藩和左宗棠,而不知道胡林翼的才学与能力,其实不逊色于曾国藩和左宗棠,只不过他去世太早了,没能活到知天命之年。而他的早逝,也使得他的名字,过早地湮没在同时代名臣的光影之下。众所周知,对曾国藩,国共两党的领袖都十分推崇

  • 曾国藩是如何评价胡林翼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曾国藩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也是著名湘军的首领,在太平天国运动之时,曾国藩率领着湘军屡次战胜太平军,不仅仅是如此曾国藩对清朝产生了影响也是巨大的,就是这样的曾国藩却对胡林翼赞赏有加,曾国藩曾称赞胡林翼的才干胜过自己十倍,而胡林翼能和曾国藩位列中兴名臣,也足以看出胡林翼的才能,并且胡林翼还向清

  • 辽朝开国皇太子耶律倍为何让出皇位?耶律倍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耶律倍

    耶律倍(899年-937年),又名耶律突欲,赐名李赞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

  • 辽朝摄政皇太后萧燕燕(萧绰)生平介绍及评价 萧太后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燕燕

    萧燕燕名萧绰(953-1009),小字炎炎。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