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宗室宁王李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宗室宁王李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1/18 19:20:46

在中国历史上,皇权之争,历来都是男人间硝烟弥漫的战争,而在唐朝却有父子俩高风亮节,把属于自己的皇位让出来了,一位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的父亲,一位是唐玄宗的大哥李宪

《深宫计》李成

李宪,是唐睿宗李旦嫡长子,原名李成器。在李旦做了皇帝后,被立为太子,后武则天取代李旦做了皇帝,李旦降为皇嗣,李成器就成为皇孙,和父亲被软禁在皇宫,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性。

李隆基九岁那年,他的生母窦德妃和李成器母亲皇嗣妃因遭到宫人陷害而被武则天暗杀。这样的环境和人生遭遇,让李成器更加讨厌皇宫,而给李隆基的感受更加多元,除了感到政治无情,李隆基的性格被磨砺得更为沉毅和坚忍。

而李隆基,生母窦徳妃是李旦侧妃,李隆基排行老三,还是庶出,按照中国数千年的皇权制度,向来有天子之位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的传统,李隆基只能靠边站。

都说“时势造英雄”,李唐前期纷乱的权力斗争给了李隆基施展拳脚的机会,让他的政治天赋展露出来。

从武则天晚年宠幸二张开始,政变就成了李唐朝廷家常便饭。705年,先是以张柬之为首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二张,迎立李显做了皇帝。

神龙政变后,因父亲拥立之功,李隆基被升为卫尉少卿,主要掌管武库兵器及守卫宫门,有权调配禁军。于是,李隆基便利用职务之便,与禁军“万骑”中的一些人有了频繁的交往,李隆基在为自己积累资本。

而李显对安乐公主无底线纵容,让她野心膨胀,让她看不起太子李重俊,经常羞辱他,李重俊一怒之下,也发动政变,想诛杀安乐公主和武三思父子,结果武三思父子被杀,政变被镇压,太子死于非命。而这场政变与神龙政变仅仅隔了两年。

安乐公主

唐中宗听闻儿子惨死,毫不痛惜,反将儿子的首级用于奠祭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甚至还把儿子的首级挂在朝堂示众,以儆效尤。

这场无疾而终的政变,对李旦的五个儿子触动都非常大,尤其也做过太子的李成器,真切地体会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皇家的斗争,是以性命作赌注,输掉了斗争便也就失去了生命。

而李显面对弟弟李旦和妹妹太平不断增长的威望和势力,也是想一网打尽,结果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相王昔为皇嗣,固请于则天,以天下让陛下,累日不食,此海内所知。”

唐中宗也不敢与广大朝臣对着来,既然不好追究相王李旦的责任,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剪除他的羽翼,把他的儿子们逐出京城,外调到地方任别驾。

而李旦其他几个儿子安安分分,22岁的李隆基却放开了手脚,以临淄王、卫尉少卿(四品)兼潞州别驾的身份来到潞州,他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始招兵买马,壮大自己。

凭着高超的交际能力,李隆基在民间有意结交一些有识之士。这些人都成为李隆基日后起事的重要帮手。

也就是说,李隆基一直在为事业做原始积累,包括人才,军队,文臣武将,民间高人。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之人,韦后又给了李隆基表演机会。

韦后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后,她想做武则天第二,她与女儿安乐公主毒死李显,扶持傀儡皇帝李重茂登基,大权独揽,开始大力起用韦家人。一时间,韦氏一族风头无两,堪比武则天执政时的武氏一党。

韦后与安乐公主

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如今韦后此举不正是当年武则天篡位的翻版。武则天称帝时,李唐皇族已然九死一生,如果让韦后篡位成功,那等待他们的将是另一场浩劫。

这时,李唐皇族年青一代中最杰出的领导者李隆基站了出来。他与姑母太平公主联合,又发动政变,铲除韦氏一党,史称“唐隆政变”,发生在710年6月20日。

政变胜利后,相王李旦以辅佐少帝的名义被迎进宫中,三天后,太平公主传少帝命,将皇位让给相王李旦,李旦重新登上了皇位,一个月后,朝廷改元景云。

李旦即位后,一个严峻的问题立刻摆在了他的面前。

要立谁为太子?

李旦知道,三郎隆基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得到这个太子之位,而且以他的能力和功劳而言,这个位子确实也是他应得的。但是棘手的问题在于,隆基排行老三,而且还是庶出,如果立他,嫡长子成器会作何感想?

李隆基剧照

按照自古以来“立长不立贤”的传统,只有成器才是储君的不二人选,无论隆基能力再强,功劳再大,都不应该染指太子之位。可是,如果隆基一心要争,而成器又坚决不让的话,事情又该如何解决?

一个建有不世之功,一个拥有法理依据,立谁都没错,可立谁又都不妥。

在此,李旦发现自己陷入了跟当年的高祖李渊一样的困局。搞不好,李唐皇室就有可能重演一场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悲剧。

李旦与长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

就在李旦万分焦灼,无计可施的时刻,长子宋王李成器主动站出来了。

他对李旦说:“国家安定,则先考虑嫡长子;国家危险,则先考虑首功之人。倘若违背这个原则,天下必将失望。所以,臣宁死也不敢居于平王之上!”一连几天,李成器流泪请求,态度坚决。

很显然,这是一个明智的嫡长子。

他对目前的形势有非常清醒的判断,对李隆基的实力和野心也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嫡长子的身份,是远远不足以同三郎竞争和较量的。

因此,与其冒着丧失一切的风险去打一场同根相煎并且毫无把握的仗,还不如做得漂亮一点,主动让位。这样既显得自己深明大义,又能换取李隆基的感激和信任,从而保住自己的亲王地位和后半生的富贵,何乐而不为?

李成器的主动弃权让李旦如释重负。与此同时,大多数朝臣也认为平王李隆基建立奇功,应为太子。

紧接着,李隆基的心腹刘幽求又一次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对睿宗李旦说:“臣听说,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功莫大焉!何况他素有贤德,请陛下不必再犹豫。”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六月二十七日,亦即政变后的第七天,睿宗李旦正式册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为了取得平衡,李旦又于次日将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三个要职同时授予了长子李成器。

当然,即便李隆基心里认定太子之位是自己份内应得的,表面上的客套文章还是要做的。他随即上表,非常谦虚地推让了一番,不过马上就被睿宗李旦驳回了。

就这样,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李隆基就成了大唐帝国的皇太子。

没费周折,那是他前期的表现太亮眼,铲除韦后,大快人心,赢得巨大声望,在他身边,有一群死心塌地为他效力的大臣,即使谦让,他身边的大臣也会竭尽全力为他争取太子之位。一如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成器确实是明智的,豁达的,他不是心甘情愿,而是大势所趋,他避免了一场无谓的权力斗争,也保住了后半生的富贵。他活到六十多岁,死后追封皇帝,谥号让,史称“让皇帝”。

标签: 李宪

更多文章

  • 三国蜀汉名将马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马岱

    马岱生平简介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超的从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的故事建安十六年(211年),马岱追随兄长马超

  • 三国蜀汉名将关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兴

    关兴生平简介关兴,字安国,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次子,关平之弟,弱冠时就官至侍中、中监军,随后英年早逝。演义中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多次参加诸葛亮北伐,后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前去世。关兴的故事关兴从小就有好名声,诸葛亮十分器重他。官至侍中、中监军,220年关羽死后

  • 三国蜀汉刘备夫人孙尚香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尚香

    孙尚香生平简介孙夫人,相传名为孙尚香,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为巩固孙刘联盟,孙夫人嫁给刘备三年,后来大归回吴,之后事迹不详。史料并无生育记载。夹在两国之间,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孙夫人在许多小说,戏剧和

  • 清朝宗室怡亲王胤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胤祥

    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演绎一样,历史上的怡亲王胤祥为大清江山、为雍正皇权殚精竭虑、奉献一生,并最终被雍正皇帝予以了“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的至高评价。自康熙朝晚期,胤祥便饱受病痛折磨;进入雍正朝以后,胤祥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履任要职、大权在握,可谓“八年如一

  • 清朝重臣张廷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廷玉

    在经典历史剧作《雍正王朝》的演绎中,深通圣意、深谙官场规则的张廷玉绝对属于“大智近妖”的妖孽人物。只是,剧中康熙朝时期“张廷玉”并非真实还原了历史上的张廷玉,而是融合了康熙朝名臣李光地的部分形象;但进入雍正朝以后,“张廷玉”才

  • 三国刘备夫人甘夫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甘夫人在刘禅即位后被追谥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甘夫人

    甘夫人生平简介甘夫人(177年-?),《夔州府志》作名甘梅,生卒年不详,沛国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时,生刘禅,后来去世,葬于南郡。刘备称帝后,追谥亡妾甘氏为“皇思夫人”。刘禅即位后追谥

  • 三国名将刘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封

    刘封生平简介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

  • 北宋大臣王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黼

    自古以来,无数贪官污吏间接性导致国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如同水滴石穿,一个人的贪污是小,可各个阶级人人贪污一点,那么积累起来就是一笔不少的财富。提及贪官,或许不少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和珅,据调查,和珅贪污的钱财是国库年收入的十倍,总的来讲,就是他连续十年把国库的收入全部贪完了。这恬不知耻

  • 明朝废后胡善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胡善祥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废后,她们被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例如,身居后位多年却膝下无子,主动参政,卷入政治斗争中,家族中的成员犯了严重的罪过而牵连皇后,或者皇后本人嚣张跋扈、无才无德、心狠手辣,因而德不配位被皇帝所废,倘若帝后感情不和,皇后一直不被皇帝喜爱,皇帝也会找理由将其废黜。被废黜的皇后要么被贬为庶民

  • 韩信、陈平如何评价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陈平,项羽

    项羽开局各方条件都要优于刘邦,不过到了后期,刘邦却完成了逆袭。其实在刘邦阵营中的核心人物,有几位原本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当时敢离开项羽选择投奔弱势的刘邦,可见是下了一番决心,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其中比较出名的人物有韩信、陈平等,那在韩信和陈平眼里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想必大家都很好奇项羽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