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蒙古帝国大将太师国王:木华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蒙古帝国大将太师国王:木华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45 更新时间:2024/1/8 2:13:09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木华黎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木华黎还是厉害的,经常被成吉思汗夸赞,他还有个外号叫太师国王,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木华黎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来说说这个木华黎的前世今生吧。

木华黎,蒙古族,属札刺儿氐族,祖居斡难河之东,生于公元1170年,卒于公元1223年,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著名大将,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等同呼为四杰。

公元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由于中原的铁器不断流入蒙古各部落,促进了蒙古族社会生产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蒙古社会进入了以掠夺战争为正当职业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内要求以战争实现各部落间的统一,对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征服。生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木华黎,以其沉毅多智,知兵善战,忠勇过人,随成吉思汗长期征战,屡立战功,成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事业的重要支柱。

成吉思汗在进行蒙古各部落间统一战争的最初时期,势力并不十分强大,经常出现危险的局势。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在一次部落间的战争中,曾经失利,部众失散,又遇大雪,夜宿草泽之中。木华黎与博尔术架起裘毡,立于雪中,保护成吉思汗,一夜不移。另一次,成吉思汗率三十余骑穿行于峡谷之间,突然,敌众从林间猝出拦击,矢如雨下,情势十分危急。由于事前无备,众皆大惊,独木华黎位在成吉思汗之右,镇定自若,以身掩护成吉思汗,且张弓射敌,三发中三人,敌众遂退,从而获得了成吉思汗的极大信任。

公元1198年,克列部遭到乃蛮部的攻击,克列部势孤力穷,共力不支,于是求救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派遣木华黎及博尔术等率轻骑驰援克列部。木华黎驰至,首先采取集团突击,将乃蛮部众冲为几段,然后分割斩杀,大败乃蛮人,获甲仗、马牛无数,奏凯而还。公元1203年,克列部与成吉思汗败盟,阴谋袭杀成吉思汗。因养马人密告共事,成吉思汗派木华黎为先锋,率数千精骑夜捣王汗营地,大破其军,王汗逃走,诸部闻败归附。

在成吉思汗近二十年的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中,木华黎总是身负重任,冲击在前,因而深得成吉思汗的赏识和器重。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为蒙古大汗时,首先任命木华黎、博尔术为左右万户,并赞誉说: “各部平定,汝等之力居多。我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也。”

公元1211年,木华黎从成吉思汗伐金,曾率师进逼宣德,攻克德兴。公元1212年,木华黎奉命率师陷云中、下九原,复又挥师配合成吉思汗的主力大军进围抚州。金主为解抚州之围,派出援军四十万众,结集于野狐岭(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以北,在数量上处于优势地位。为改变双方态势,木华黎建议说:“彼众我寡,只有致死力战,方可获胜,”并主动请命,愿率敢死战土为先驱。成吉思汗壮共志,命木华黎率精骑数千,跃马横刀,突破金阵,左右冲杀,在气势上压倒金军。然后,成吉思汗乘金军惊乱之际,抓住战机,挥军并进,大败金军,追至浍河,横尸百里,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的又一次以少胜多的重大战例。

公元1213年,木华黎率军进攻居庸关,但因金军防守严密,不得入,遂遣别将分军间道从紫荆口入关,攻陷涿鹿,长驱南下,直逼霸州。从此,木华黎声威远震,成为蒙古军战将中之姣姣者。

公元1214年冬,木华黎奉命统帅诸军往征辽东。翌年,木华黎派遣部将肖也先用计平定东京(辽金时的五京之一,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自引主力进攻北京(故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败金二十万守军,斩首八万余级,城中粮尽,金将寅达虎杀其帅,率余众投降。木华黎怒共降,欲尽坑杀。肖也先劝阻说: “北京为辽西重镇,如坑杀降将降卒,尔后谁还肯降?”木华黎于是改变初衷,奏请寅达虎留守。由于木华黎不杀降将降卒,驻守兴中府的金军举城向木华黎投降,锦州金军守将张鲸,也杀死节度使,聚众十余万请降。

以后,木华黎奉诏命张鲸节制北京之兵随同蒙军南征未附州郡,派肖也先监共军。行至平州,张鲸谎称有病疾逗留,准备反叛,监军肖也先知其谋,捕送至成吉思汗行在之处斩杀。张鲸之弟张致愤共兄被洙,在锦州发动叛乱,占领了锦州、义州、广宁、懿州、滦州、平州等地。木华黎闻变,立即率军牧万回师进讨,进逼红罗山,主将杜秀投降。翌年春,木华黎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一面分军进攻溜石山,一面派军埋伏在永德地区。石溜山被围告急,张致果然派步骑四万出锦州往援,木华黎抓住达一有利战机,自率主力乘夜疾驰,与张致出援之军遇于神水,同原来设伏之兵,前后夹击,大破张致之军,斩杀将士一万二千余人,并乘胜合围锦州。张致复遣部将张太平、高益出战,又为木华黎所败,死伤甚众,月余城破,除工匠优伶之外,尽被屠戮。

成吉思汗因木华黎战功显赫,智勇兼备,于公元1217年诏封为太师、国王,分蒙古弘吉刺等十军及契丹、蕃、汉诸军,并属节制。于是,木华黎乃建行省于云、燕以图中原。

这年秋天,木华黎率军南征,先拔遂城,破大名,继而东定益都、淄博、登州,莱州、潍坊,高密诸州。公元1218年,木华黎率军自西京出发,经由太和岭,入河东,下代县、忻定、汾阳、霍汾诸州,攻克太原,公元1219年,木华黎再次出兵云、朔,攻降岢岚金军,直下离石,驰越吕梁,击破绛州。公元1220年,木华黎复由燕地出兵至满城。下令禁止诸军剽掠,所获老少,尽数遣还田里,军中肃然,吏民大悦,并在军事上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所以,当蒙军南至滏阳,金邢州节度使武贵迁降,另派别将分兵略定卫、孟诸州,严实亦携彰德、大名.磁、洛、滑、浚地三十余万户籍来归。

是时,金军在黄陵冈屯有重兵,号称二十万,派步兵二万进袭济南。木华黎以轻骑五百子以突然袭击,然后会合主力进逼黄陵冈,大破金军,复又乘胜攻下楚丘、单州,包围东平。因东平城固,一时难下,木华黎遂留兵围困,然后亲自率主力他去。翌年四月,金兵因粮尽而弃城奔汴,东平乃不战而下。

公元1221年冬,木华黎复率军刚云中,渡黄河,进取陕北。木华黎军至葭县,金军守将王公佐不战自逃,葭县遂下,复又乘胜攻占绥德,破马蹄寨,共前锋距延安汉三十余里。是时,金京兆行省完颜哈达出兵三万于城东严阵以待。木华黎夜半分军之大部衔枚齐进,埋伏于延安城东十五吼处的夹谷之间。待天明,蒙古不花引军挑战,接战不久,即弃旗败走,金兵果然追击不舍,至夹谷间鼓声震天动地,伏兵四起,万箭齐下,金兵大败,退回延安城内,固守不出。蒙军围城数日不下,乃南下洛川,攻克鄘州。

公元1222年冬,木华黎虽然身体时有不适,仍引军南下,拔同州,下蒲城,直趋长安。当时,金帅完颜哈达率军二十万固守长安,木华黎久攻不下,遂一面派军东断潼关,一面分军西击凤翔,月余不下,翌年春还师河东。春三月,木华黎至山西省闻喜,病情恶化。临危前,召共弟带孙说:

“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披甲执锐四十余年,东征西讨,攻取辽西辽东,往定山东河北,无复遗恨,唯恨汴京未下,汝应勉奋。”

不数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结语:木华黎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重要将领,在统一蒙古和往定中原的长期征战中立有极大功勋。他不仅坚毅勇敢,而且善于谋划。在战争中,他充分注意发挥蒙古骑兵的优势,突出了勇猛、快速、灵活的特点。他在成吉思汗的整个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成为成吉思汗的得力助手,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军事活动家。

标签: 木华黎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赵武灵王赵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武灵王,赵雍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少皇帝也是因为沉迷美色荒废朝政,甚至导致亡国。就如当年的吴王夫差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而日渐荒废朝政,给了勾践可乘之机,以至于“三千越甲可吞吴”。不过,大多数皇帝都是直接与美女接触而沉溺温柔乡,今天讲的这位君王却是在美女死之后对其怀念误国还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昭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鲁昭公

    鲁昭公,鲁襄公之子,鲁国第25任国君,今天小编来说说他的故事。鲁襄公有三个儿子,他去世后,是太子姬子野即位的,但姬子野短命,几个月后去世了,于是鲁襄公的二儿子公子姬裯被立为国君,是为鲁昭公。鲁昭公即位时19岁,但仍像个幼稚孩童,在居丧时竟没有一点悲伤之情,当时鲁国的贵族们都觉得他不能担大任,结局定

  • 如何评价北魏冯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太后

    有一部电视剧《锦绣未央》,讲述了一个亡国公主去到帝国报仇,手刃敌人的同时寻得爱情,最终守一方太平的故事。听上去,只有小说才会发生的情节,殊不知在历史中它真实的发生过,并且更加跌宕起伏:有一个姑娘,国家被北魏所灭,来到敌国嫁与皇孙,后成一代女性掌权人。她,就是北魏冯太后。理论上讲,冯太后出身高贵,五

  • 如何评价东汉军阀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董卓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提到董卓这个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吕布吧?毕竟吕布是董卓的义子。虽然最后两个人分道扬镳。而且关于董卓的评价几乎全都是很不好的,不是好色,就是非常残暴。这是真的吗?正史上的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提到董卓,在人们的印象里,他“焚烧宫室、劫迁天

  • 司马懿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的历史上,关于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垒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彩,尤其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过历史上对于这个事情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司马懿看出来了,一种是没看出来。当然,司马懿的谋略也是高深莫测的。那么对于诸葛亮而言,司马懿是怎么评价他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亮志

  • 如何客观评价北魏权臣尔朱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尔朱荣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特别是那北朝,号称十六国,想记住真是个难事,这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有二,一是符坚的前秦,一是拓跋氏的北魏。前者派生出慕容垂的后燕和姚苌的后秦,后者诞生了高欢的东魏和宇文泰的西魏,先记住这有影响的两个大国,一关联也就有六个了哈。符坚的前秦标签是淝水之战,那是人皆尽知,

  • 唐朝宰相杜黄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黄裳

    杜黄裳,京兆司录参军杜绾之子,唐朝时期的宰相。杜黄裳出身京兆杜氏,历史上有名的门阀士族之一,京兆杜氏历朝大多为官,名人也十分辈出,所以杜黄裳是出身于官宦人家。杜黄裳年轻时便考中进士,受到宰相杜鸿渐的重用,后来进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军从事。杜黄裳此人十分聪明稳重,所以能但大任。李怀光有一次矫诏,想

  • 清朝敦肃皇贵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敦肃皇贵妃

    和康熙、乾隆比起来,夹在中间的雍正不仅执政时间没有他们长,子女嫔妃也没有他们多。雍正有过十个儿子,活下来能长大的,也只有五人,女儿中活到嫁人年纪的仅一个,他倒是有不少养子,却和后宫的女子扯不上什么关系了。有趣的是,如此少孩子,分布却不均匀,而是集中生于某几个嫔妃,其中生下最多人的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 唐朝铁血宰相武元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元衡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力一落千丈,即使是平定后,它遗留下的病根也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唐朝。战乱虽然被平息了,但留下了藩镇割据这一后遗症。整个国家的政令不通,朝廷成了摆设,各地藩王都成了土皇帝。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令唐朝四分五裂的地步,但是也使得朝代的风气稍显颓废。武元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武元衡,

  • 孝淑睿皇后:清朝唯一生下皇帝的嫡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孝淑睿皇后

    立嫡立长,是古代惯用的继承思维。一来,用以弥补“一夫一妻同时一夫多妾”制度下给发妻带来的不公。二来,也是通过宗法制度维系家族平衡。虽然话是这么说,可若真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尤其当我们的考察背景放在状况频发的皇室。纵观清代十一位帝王,嫡子继位是多么难的事?只有一个皇子,生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