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卫尉:宋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汉卫尉:宋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4/1/23 4:44:49

宋昌,是被项羽谋杀的卿子冠军宋义之孙。反秦战争时,他以家吏身份跟随刘邦起兵山东。他在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时期的战斗经历,史无记载,但可以肯定,一定是战功卓著。在刘邦、项羽荥阳鏖战之时,宋昌就被任命为都尉,并且有了食邑这是高级爵位才有的待遇。后来,他又被任命为代王国的中尉,即职掌王国军队的高级武官。

宋昌最大的功劳,是在功臣集团诛灭诸吕之后,那时,众大臣决定迎立刘恒为帝。使臣来到代王国,代王刘恒及其属臣犹疑不定,不知是福是祸,该不该入京。以郎中令张武为首的大多数属臣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主张称病勿往。只有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认为众大臣们迎立代王即位,是真实可信的,主张前往京城。

他讲了三点理由:

一是刘邦称帝以后,君臣名分已定,绝了天下群雄的非分之想。秦朝衰败之后,各路豪杰群起而争天下,都以为自己可以称王称帝。但最后刘邦登上天子之位后,群雄就不再争夺帝位了。就像《商君书·定分》中提到的百人逐兔的故事一样。一只野兔在跑,上百人追逐,都打算自己占有它,因为这只兔子是没有名分的无主之物。一旦兔子被一个人逮住,大家都会停止追逐,因为名分已定。

二是刘氏宗亲势力很大,刘氏江山有磐石之固。汉高祖刘邦生前封了许多刘氏子弟为王,他们的封地犬牙交错,共同护卫着汉王朝。此时的汉王朝有如磐石一样坚不可摧,其强盛天下臣服。

三是刘氏政权深得天下民心,根基深厚。汉王朝建立以后,除去了秦朝的苛政,简约了法令,广施德惠,深得天下百姓之心,根基难以撼动。

同时,他还举事例来说明刘氏江山是非常稳固的。吕后掌权之时,封了三个吕氏王,擅权专制,势力非常强大,但太尉周勃持节入北军,问将士是忠于刘氏还是忠于吕氏,众将皆袒露左臂,表示愿忠于刘氏,从而一举诛灭了吕氏。这说明刘氏江山是上天赐与的,而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大臣们就算想叛乱,百姓也不愿意,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接着分析当时的形势,在都城的有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都城之外有吴王、楚王、淮南王、齐王等诸侯王,他们都是刘氏宗亲,势力很强大,足以保证不会发生意外。

最后还分析了刘恒即皇帝位的身份优势。高祖在世的儿子只有淮南王和代王,代王年长,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因此大臣们想迎立他为帝,希望他不要犹豫。

他的观点最终被代王刘恒采纳。于是,刘恒让宋昌和他同乘一辆马车,带着王国的重臣和卫队,向京师进发。

车驾到达京师附近的高陵县,刘恒停车不前,派宋昌再次入京打探消息。宋昌到渭桥就看见上至丞相、下至文武百官都来迎驾。宋昌返回报信之后,刘恒车驾驰至渭桥,群臣参拜称臣。这时,太尉周勃上前,希望与刘恒私下里说几句话。宋昌公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他正气凛然地说道:“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刘恒登基当夜,立即任命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当时的南军,是护卫长安城南边两宫未央宫和长乐宫的部队,北军是护卫两宫之外的长安城的部队。镇抚南北军,就是把整个京城的军队都交给了宋昌一人。

宫城护卫和京城护卫历来是分兵执掌。南北军设立之前,卫尉负责宫城护卫,中尉负责京城护卫;汉惠帝时期分设南北军,也是由不同的人统领。如吕后病重之时,让吕禄以上将军身份统领北军,吕产以相国身份统领南军。而文帝登基,让宋昌一人镇抚南、北两军,足见对宋昌的倚重。

四个月后,文帝封赏在代国时的旧臣,特别提到了宋昌在入京为帝这件事上的功劳,并封他为壮武侯。

方大臣之诛诸吕迎朕,朕狐疑,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劝朕,朕以得保奉宗庙。已尊昌为卫将军,其封昌为壮武侯。

壮武侯国旧址,在今天的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古城村。汉初封侯,基本遵循封地在本籍所在地附近的原则。从中或可推测,宋昌的本籍就在今天的山东省,他是在自己的家乡加入刘邦的队伍。

到了第二年的十月,文帝为了削弱功臣集团的势力,下达了“列侯之国”令。他没想到的是,此令遭到功臣列侯的强烈不满。文帝迫不得已,做出了一系列让步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卫将军屯军。

卫将军屯军指的就是前文所说的北军。南、北军都驻军京城,但南军只有数千人,而北军则多达数万人。文帝这时裁撤北军,削弱宋昌的军权,可能宋昌因其身份,已然成为了文帝与众大臣暗中斗争的焦点人物。

到了前元三年,匈奴侵入北地郡,越过黄河进行寇略。文帝诏令丞相灌婴统领八万五千边吏和骑兵往击匈奴。匈奴退兵后,文帝征调原属中尉统领的内史地区的材官进入长安,改属卫将军宋昌统领,护卫京城。这其实又恢复了以前的北军。

前元十四年冬,匈奴再次寇边,文帝任命中尉周舍为卫将军,但没载明原来的卫将军宋昌是否有新的职务。此后,史书就没有了关于宋昌的记载。直到汉景帝中元四年,宋昌不知犯了什么罪,被夺爵一级,降为关内侯,壮武侯国也因此被废除。

宋昌的子孙,在后世也曾显耀一时。他的七世孙宋杨之女被选入宫,封贵人。东汉末年,宋丰之女被册封为汉灵帝的皇后。宋丰官至执金吾,封其乡侯,成为扶风名门望族。

标签: 宋昌

更多文章

  • 西汉宗室楚王:刘郢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郢客

    刘郢客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西汉第二任刘姓楚王。刘郢客的父亲刘交,是刘邦最小的弟弟,也是和刘邦关系最密切的兄弟。但刘交和他的哥哥志趣差异却很大,他从小喜欢读书,曾与鲁国的穆生、白生和申公一起,在荀子的学生浮丘伯门下学《诗》。可惜时间不长,秦始皇下达了焚书令,学《诗》传《诗》已不为朝廷所允许,他们师徒

  • 西汉棘蒲侯:柴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柴武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大封有功之臣,功劳最大的韩信、彭越等人被封为王,另有143人被封为列侯。列侯之中,有18位功劳最高,是为“汉初十八功侯”。姚氏曰: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婴八,灌婴九,傅宽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柴武十三,王吸

  • 如何客观评价伍子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伍子胥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对伍子胥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叹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有人唾弃他弃楚奔吴的行为,但伍子胥对吴国的尽心竭力不能忽视。因遭到楚平王的陷害,伍子胥心怀愤恨,长途奔波,于公元前522年来到吴国。伍子胥在吴国执政三十八年之久,对吴国的发展和中国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作出巨大贡献。伍子胥是怎样

  • 十六国后燕宗室赵王:慕容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慕容麟

    慕容麟(4世纪-398年),《魏书》中名作贺,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十六国时期后燕宗室,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爱妾所生。惠愍帝慕容宝庶出兄弟。慕容麟本不为父亲喜爱,在父兄在前燕遭祸逃难时更两度背叛他们,甚至令嫡兄慕容令被杀。但在其父建立后燕期间多有建功,获封赵王,官至卫大将军、尚书左

  • 十六国前秦名将:邓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邓羌

    邓羌(?-?),表字不详,安定郡人。十六国时期前秦重要将领。官至并州刺史,曾参与前秦灭前燕之战、平定四公之乱及前秦灭代国之战等战事。在前秦国内与另一将领张蚝皆有“万人敌”之称。消灭姚襄邓羌骁勇而擅长骑射[1]。寿光三年(357年),前燕将军慕舆长卿进攻轵关(今河南济源县西北

  • 如何客观评价贾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谊

    贾谊是汉文帝时期最富才华的政论家,高祖七年(前200年)生于洛阳。文帝元年,受廷尉吴公举荐,召为博士。其才识深得文帝赞许,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但没过多久,因朝廷重臣联合上书,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年仅33岁。贾生才调世无伦贾

  • 如何客观评价荀彧?荀彧为曹操献了哪些计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董卓执政后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荀

  • 鸿门宴前后的项伯有哪些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鸿门宴,项伯

    项伯,名缠,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羽的叔伯。壹:鸿门宴前的项伯项伯的家族本是周天子所封的项国的王族。项国最早在颍水之南,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项城一带。公元前643年,项国被鲁国所灭,部分项国王族逃往楚国,并逐渐成为楚国的贵族。战国中后期,楚国受到秦国东进的压迫,节节向东方后退,项氏一族也随同东迁。他

  • 清朝辅政大臣:鳌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鳌拜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帝在索额图

  • 如何客观评价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晁错

    好多人对晁错有这样一个印象:他仗着汉景帝的信任和宠爱,喋喋不休地唠叨着要削藩;等削藩引起“七国之乱”,让景帝亲临战场,自己却留守后方;在应对叛乱之时,公报私仇,企图借机除掉袁盎。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认为晁错是一个才疏学浅的人,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是一个假公济私的人。其实细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