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宗室和亲女义成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隋朝宗室和亲女义成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74 更新时间:2024/3/2 10:54:53

义成公主(586年630年),隋宗室女。开皇十九年,和亲东突厥民可汗的安义公主卒,为发展与突厥和好关系,隋文帝以宗室女(即义成公主)嫁于启民可汗

有隋一代,突厥首领连娶两位公主者,唯启民可汗一人。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后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

615年,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隋炀帝在雁门被突厥军包围。 隋炀帝派人向颉利之妻义成公主求救。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始毕在九月撤围而去。唐贞观四年二月,义成公主被唐将李靖所杀。

提起古代的公主,首先想到的就是处于深宫之中的她们尊贵无比,富贵一生,但是公主虽是金枝玉叶,身上附带的悲剧色彩也是相当浓厚的,因为,在古代,除了少数极度受宠、或者运气较好的公主,大部分的公主都是政治的牺牲品。

每一次公主的和亲塞外,都是封建王朝和少数民族互通友好的一个纽带,多少公主千里迢迢出使塞外,带文人墨客的赋诗送别,载着对深宫高墙里家人的思念,携着仿佛能"买断一生"的巨额金银珠宝,去做异族联姻的友好见证,而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隋朝,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隋炀帝了吧,但是,有这样一个女子,她是隋朝宗室女,却依旧为隋朝付出了一生,自她和亲开始,先后嫁给四任可汗,不仅为隋朝和东突厥可汗国的友好邦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在隋朝灭国时还想方设法让它东山再起,最终伴随着隋王朝的复国梦和对日益强大唐朝的憎恨香消玉殒......

出身宗室,踏上悠悠和亲路

隋朝虽然存在时间较为短暂,但是用公主和亲之事同样也是存在的。在599年的时候,之前的被送往东突厥汗国和亲的安义公主故去了,在位的启民可汗向隋朝求亲,表示了两家愿意再结秦晋之好的想法。

《隋书 列传第四十九》:是时安义主已卒,上以宗女义成公主妻之,部落归者甚众。

在位的隋文帝为了展现大国之风和继续维持友好的邦交的关系,就同意了启民可汗的请求,挑选了一位公主嫁到了东突厥,但是

这位义成公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主,而是隋文帝在隋朝宗室中选择了一位美貌的妙龄女子,册封为公主,嫁给了东突厥的启民可汗。

隋文帝

义成公主下嫁之后就给东突厥的启民可汗带来了一份"大礼",因为联姻之后,启民可汗以隋朝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使得当时摇摇欲坠的东突厥政权慢慢稳定下来,势力渐长,周边的很多部落都依附了东突厥,

在启民可汗的努力下渐渐的实现统一,这一切是义成公主带给他的。

虽然这桩婚姻是政治婚姻,但是却带给了启民可汗实打实的利益,再加上公主青春年少,娇俏可人,启民可汗也对她也生出了几分真心,自从成婚之后,便日日留宿在公主的大帐之中。

在607年的时候,启民可汗带着义成公主来行宫觐见隋炀帝,前后为隋朝进献了3000匹骏马。启民可汗深感隋朝的强大,上表强烈要求"依大国服饰法用,华夏",他想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隋朝人,甚至说出了想要解开发辫,着隋人衣饰的话,但是隋炀帝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只是赏赐了很多的东西便打发他了。义成公主表面上和启民可汗蜜里调油,夫妻恩爱,实际上在义成公主的心里,最牵念的就是隋朝,她对隋朝忠诚无比,于是,她经常搜集东突厥的情报,暗中送往隋朝。

公主"改嫁",任丈夫很现实

在609年,启民可汗和义成公主携手共度十年就悄然病逝,启民可汗儿子始毕可汗继位,按照突厥的惯例做"父兄死,妻后母,报寡嫂",上任可汗的女人是要改嫁给新可汗的。

虽然在当时的汉文化看待这个风俗不仅难以理解,还是大逆不道,甚至能用屈辱形容,但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确实是正常的,因为游牧民族人口稀少,为了保证生育率才一直延续这个风俗,所以才有了始毕可汗在即位之初就上书隋朝,想要求娶义成公主。也是在始毕可汗在位期间,隋朝也开始了迅速的由盛转衰的历史。隋朝末年,国将不国,社会动荡不安,隋朝和东突厥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逆转,在雁门之围的时候,始毕可汗的獠牙已经露出,这说明他并不甘愿再做隋朝的附庸,受制于人。虽然父子二人皆为可汗,但是始毕可汗的性格远比启民可汗刚毅暴躁,为人极为现实,他对隋朝的态度也是由隋朝自身实力的兴衰强弱而随之变化的,在他继位之初,由于隋朝国力还处在强盛阶段,恭恭敬敬,年年朝贺。等到杨广将隋朝折腾的奄奄一息的时候,国力衰微,他便不来朝贡了,并且还屡次驳了杨广的面子,杨广看到始毕可汗的这个态度自然非常不爽:你一个藩属国你横什么横?

于是,就暗搓搓的想要分裂始毕可汗的势力,他先是私下与始毕可汗的弟弟咄吉联系想要促成联姻,立他为南面可汗,挑唆兄弟二人对立,他好坐收渔翁之利,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弟弟咄吉不仅没有接受杨广的册封,并且还主动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始毕可汗听到这件事后顿时火冒三丈,就起了想建设独立的突厥可汗、彻底断了向大隋称臣的念头,可是在几年前大隋的强盛还历历在目,即便是隋朝现在衰败了,俗话说破船还有三千钉呢,自己也拿不准现在的隋朝实力究竟多少,这样盲目的起兵,不把握!于是,这个念头就在他的心中盘旋,生了根。之后,杨广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将一个叫做史蜀胡悉的人骗到大隋境内将他赐死,杨广认为都是因为这个人的存在,才给始毕可汗出谋献策,才使得始毕可汗背弃隋朝,产生了独立的想法。杨广在诛杀史蜀胡悉之后还专门派遣使者向始毕可汗传话:呀,你这管理能力不行啊,你身边出了个叛徒知道不,就是史蜀胡悉,我已经替你清理掉了,不用谢啊!始毕可汗当然不会相信杨广所谓"叛徒"的烂借口,当然也没有立即和杨广翻脸,只是默默的将仇恨画在了小本本上。"身在曹营心在汉",身有猛虎,公主一心向隋善于等待的男孩运气不会太差!

某天,杨广突发奇想,没有带多少人就跑到了北境游玩,始毕可汗一听,这不是送上门来的买卖吗?探子确认之后确有其事,于是始毕可汗在八月初八这天率领几十万士兵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占领了三十九座城池,只剩雁门郡和淳县两座城池苦苦坚守,城中十几万的军民又缺粮断水的,如果尽快突围,还有一线生机,如果耗在城中只能是死路一条。杨广落到这种境地,悔不当初,不由得悲从心来,抱着年幼的儿子放声痛哭,哭到死去活来,眼睛都肿成了核桃,就在他哭的昏天黑地之时,他身边的内侍萧瑀给了他两条思路:蛰伏已久的义成公主,此时不用更待何时?除此之外,外面的将士们对远征高丽早已是深恶痛绝,他们了雁门之围后,又会被杨广送往高丽战场,杨广现在最好能够召集天下兵马来勤王,取下承诺不再出兵高丽,同时,对来勤王的将士许以重赏,雁门之围必解。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二》:帝遣间使求救于义成公主,公主遣使告始毕云:"北边有急。"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九月,甲辰,始毕解围去。就这样的"两步走"战略,使得来先后救驾的人员纷至沓来,再加上义成公主冒着生命的危险欺骗始毕可汗说突厥的大后方已经开始有兵马异动了,义成公主的枕边风,吹的始毕可汗开始动摇,就这样始毕可汗退了兵。大国公主变亡国公主,以女子之身扛起反唐大旗杨广遇弑,隋朝灭亡之后,义成公主悲痛欲绝,从堂堂的大国公主成了亡国公主落差之大可想而知,而她又是那样的热爱着大隋,之后,她以突厥可汗的身份收留了萧皇后和隋炀帝之孙杨政道,在义成公主的授意下,始毕可汗还给杨政道做了一个小隋朝,以慰藉义成公主之心。

义成公主用假军情欺骗始毕可汗都没有被处死,并且在隋朝灭亡之后还给隋朝皇室以庇佑,她应该是很有个人魅力的一个人,非常受宠,深受始毕可汗爱重。可惜始毕可汗是一个短命的,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但是义成公主的心中始终牵念着隋朝,想要反唐复隋,奈何自己只是个女子,不能够上阵杀敌,于是她就借助了自己的后两任丈夫,利用突厥士兵为自己完成复国。

萧皇后

复国之事,在之后的12年中是她的生命中全部支撑,即便是隋炀帝的遗孀萧皇后在国破家亡之后也是没有想过的,而一个远嫁异邦的非正统公主却扛起了反唐的大旗。二人虽意见相悖,但义成公主仍对对方以礼相待,奉为上宾。在处罗可汗在位期间,虽深受义成公主的复隋意志的影响,但是有时候也会跟唐王朝也有合作。在颉利可汗时,义成公主的复隋主张也得到了颉利可汗的大力支持,并且在颉利可汗统治时期,东突厥的反唐声音到达顶峰,开始举国对唐进行全面作战,基本上年年都和唐朝大战,无论是战争的频率还是规模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局面直到大将李靖击败东突厥才被打破,他将义成公主、萧皇后以及她的丈夫颉利可汗俘虏,

义成公主是个硬骨头,被俘之后,丝毫不畏惧,言辞激烈,句句侮辱,直指李渊是窃国贼!颉利可汗的反唐策略能够贯彻的如此之深刻,其中义成公主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义成公主给刚刚建立唐王朝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再加上义成公主的复隋意志坚若磐石,无可动摇,所以,义成公主绝无生还可能!

义成公主被李靖所斩杀,曝尸荒野,还不允许别人为她收尸,一朝公主就落到了如此的下场!而萧皇后和他的丈夫颉利可汗则被带入了唐朝,萧皇后入了李渊的后宫,吉颉利可汗则被关入到长安的金丝笼中,豪宅美眷,度过余生。

标签: 义成公主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清朝反叛藩王平南王尚之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尚之信

    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在广州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广州发生兵变,平南王尚可喜的府邸被人层层围住,尚可喜悲愤欲绝,要上吊自杀。尚可喜是清朝“三藩”之一,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谁有能力在他的地盘发动叛乱,并且软禁尚可喜呢?答案非常令人吃惊:发动兵变、软禁尚可喜的人,正是

  • 三国东吴名将凌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凌统

    凌统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也是孙权最信任和喜欢的大将之一,在正史中,凌统作战勇猛,武艺高强,曾在合肥之战中,率三百人拼死保护孙权突围,凌统部下三百人全部战死,凌统也因此身受重伤。此战后不久,凌统就病死了,英年早逝了。在演义中,凌统战平了张辽和乐进,武力值不低,是一流猛将的水平。江东能战平张辽和乐进的

  • 东汉末徐州刺史陶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陶谦

    汉末三国,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割据一方,凡是手里有一点人马的人,大都想占据城池,扩大势力,为自己捞一把,占一块大地盘,以图取天下。然而,有一个人,可以说他是三国最没私心的人,为了百姓,甘愿把自己的地盘让给有才德的人,散发出特殊的人格魅力,也成就了一段佳话,流传后世。这个人是谁呢?他到底为

  • 三国曹魏名将张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郃

    三国演义中张郃足智多谋,武艺高强,但是关于张郃的武器描写并不多,那么张郃兵器到底是什么?根据相关典籍,张郃的主要武器有五虎断魂枪和水火囚龙棒两种。五虎断魂枪,以精铁打造,枪身大约两丈。五虎断魂枪的第一任主人是隋唐英雄好汉罗成。枪,乃兵中霸主,其战斗风格冲上大开大合中又灵活多变。五虎断魂枪,枪头锋利

  • 如何评价蜀汉大臣法正?法正的历史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法正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流传甚广。不过多数人可能对法正并没有那么熟悉,论知名度,法正在三国军师中也不是特别突出,那法正为什么会对三国起到如此重要的影响力呢?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法正有着独有的远见,并且刘备非常信任法正,有这两个因素存在,才让刘备此后能够建立起蜀汉政权。有

  • 三国文昭甄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甄皇后

    伴君如伴虎,古代的帝王是国家的主宰者,多数性格阴晴不定,一人独宰天下。皇帝的无情,无数个葬身在冰冷的宫墙里的女子都见证过,甄宓一个美貌与才华并重的不凡女子也是如此悲催的命运。文昭甄皇后,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相传其名为甄宓。甄宓出身于豪强望族,家族世代袭二千石俸禄的郡守级官职,正儿八

  •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重耳生平介绍及评价 晋文公是怎么称霸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文公

    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光环,成功背后的艰辛,曾经偷偷流下的眼泪,都不曾被人看到。晋文公的成功之路就异常艰辛,回国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62岁了,却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就了一番宏伟帝业。现在就让我们回到2600多年前,共同回顾一下晋文公曲折而不平凡的一生。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年,薨于公元前6

  • 明朝宗室徽庄王朱见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见沛

    朱见沛,生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二月初二日,生母德妃魏氏,明英宗第九子。其母魏德妃是邳州人,锦衣卫带俸都指挥同知魏忠之女。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以17岁的年纪被选入英宗后宫,除了朱见沛以外,还生了两个女儿。其一为第六女宜兴公主,另一女则殇亡未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七月十二日,5岁

  • 北魏宗室永昌王拓跋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拓跋健

    拓跋健,明元帝拓跋嗣之子,太武帝拓跋焘的弟弟,母亲是尹夫人。拓跋健智勇双全能文能武,他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拓跋健的出生年月不详,只知422年他被封永昌王,加任抚军大将军。皇帝的儿子一般都是几岁或者十几岁时封王的,长子拓跋焘是14岁封王,而拓跋健排第五,年龄应该不到10岁。史料记载拓跋健身材魁梧、四

  • 三国东吴首任丞相孙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邵

    自古以来,丞相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过的官职,而能够做到丞相之位的大都是名望很高之人,而这类人在史书上一般都会被详细记载。然而三国时,孙吴的丞相孙邵却是一个例外,他力压张昭、顾雍成为孙吴的第一任丞相,却未被正史《三国志》立传,关于他的事迹,只能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找到只言片语。《三国志》中但凡有点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