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吃货宰相”张齐贤生平介绍及评价

北宋“吃货宰相”张齐贤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4/1/25 0:10:22

《论衡·别通》有语:“饱食快饮,虑深求卧,腹为饭坑,肠为酒囊。”,后人将这句话提炼为“酒囊饭袋”一词,形容一个人只会吃喝,不会做事。严格来说,一个人吃多吃少与其是否有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但如果毫无节制的暴饮暴食很有可能导致身体过度肥胖,从而行动迟缓,精神不振,继而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人们一般认为过度饮食的人不会有太大的作为,一来精神不济,健康堪忧,二来连饮食无法控制的人缺乏自律。

纵观中国古代史,名留青史者似乎很少有嗜吃如命,身宽体胖的人,苏东坡、金圣叹等人只是好吃,并非嗜吃,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好吃是一种“吃的艺术”,嗜吃则是没有自律性的表现,没有自律性岂能鲤鱼跃龙门呢?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北宋名相张齐贤就是“吃货界”的一朵奇葩

张齐贤是宋太宗赵光义年间的宰相,执政期间政绩斐然,颇有建树,还曾率军与契丹作战,多有胜利,堪称一代名相,《宋史》对其评价极高:“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

然而如此人物却是一个大大的“吃货”,由于嗜吃如命,他的体型极为肥硕,正史给他留了“面子”,只说张齐贤“容貌丰硕”,实际上张齐贤的体重保守估计都在三百斤往上,欧阳修曾说张齐贤“形体魁肥,饮食兼数人”!

在生产力低下的的封建社会中,形体能称得上“魁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过度肥胖很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有疾病,然而张齐贤的肥胖绝非是身体方面的原因,是他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张齐贤不挑食,就是饭量大,大到了惊人的地步!

据史料所载,张齐贤初入仕途时常常夸耀自己的饭量惊人,同僚们都不甚相信,一次众官员在“聚餐”时,张齐贤又开始炫耀自己的饭量,席间有人不服气,声称要与他比试一下,张齐贤满口答应,命人取来两只大桶,吩咐下人他们两人吃什么,就在桶中放入同等分量的食物。

比赛开始后,两人狼吞虎咽,互不相让,然而挑战张齐贤的那个官员很快就后继无力,速度慢了下来,张齐贤却越吃越快,犹如风卷残云一般,一直从中午吃到了晚上,盘边放置食物的大桶足足换了三个,里面的食物足够五六个人吃!从此之后,北宋官场皆知张齐贤是个“吃货”,食量惊人!

那么如此一个吃货是如何升任宰相,又青史留名的呢?

此事说起来还是与张齐贤的饭量有关,张齐贤饭量惊人,家中却非常贫困,根本负担不起他的饮食,因此张齐贤早年经常是饿肚子的状态,一天晚上他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放下书本外出“觅食”,行至一个小饭馆时,恰好一伙带着武器的强盗冲了进去,他们坐定之后要了一大桌美食,然后吆五喝六的大声吵闹,凶神恶煞的样子吓跑了饭馆中的食客。

张齐贤却是不怕,他的眼中只有那桌美食,便走过去做了个辑,说自己是个穷人,能不能赏口饭吃,强盗看着有趣,便叫他坐下一起吃,张齐贤坐下之后便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没一会就把一大桌美食都吃完了,强盗们惊骇于他的食量,都戏说他以后能做宰相,言罢还赠与张齐贤一些金银,张齐贤也不推辞,收下就走了。

张齐贤事后回忆起这件事很是后怕,若是那伙强盗有心杀人,恐怕他早已在九泉之下了,不过强盗那句“当宰相” 的戏言却是提醒了他,要想吃饱饭,须得做官呀!

恰好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在西巡,张齐贤就上演了一出毛遂自荐的戏码,声称有“治国十策”献给皇帝,赵匡胤也是一个喜欢招贤纳士的君主,便将其召至御前,命其献上十策,张齐贤也算胆大妄为,说自己肚子饿,说不了,赵匡胤命人为其取来食物,张齐贤便席地而坐,边吃边说,唾沫飞溅,说罢十策后,太祖只赞同其中四策。

张齐贤却坚称自己十策都是良言,两人话不投机,赵匡胤便将张齐贤轰了出去,虽然张齐贤冒犯了赵匡胤,赵匡胤却看出他是一个有大才的人,回去之后对弟弟赵光义说:“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进可使帗汝为相也”!

太平兴国二年,赵光义开科取士,张齐贤前往应试,赵光义本想将其录为一榜进士,这样就可将其留任京师,结果有司出了差错,张齐贤没被录入一榜,阴差阳错的被外放做官,通判衡州。

虽然做了地方官,张齐贤也很高兴,毕竟有了“正式编制”,吃饱饭就不是问题了,为了保住自己的饭辙,张齐贤认真做事,为民请命,政绩斐然,因而得以一路升迁,太平兴国五年,张齐贤被召回京师,出任著作佐郎,端拱二年,经宰相赵普力荐,张齐贤出任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张齐贤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了二十一年的宰相生涯,执政期间对北宋初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大中祥符七年,张齐贤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二岁,宋真宗为其罢朝两日。

小结:

张齐贤绝对是“吃货界”的一朵奇葩,竟能将对食物的渴望化为上进的动力,直至出将入相,再也不用为吃不饱饭而担忧,更为奇特的是,张齐贤暴饮暴食,饮食没有节制,致使“形体魁肥”,竟然还能够得享高寿,而且还是无疾而终,这绝对是天赋异禀,为“吃”而生,我们一般人千万不要像他一样,暴饮暴食,身体肥胖对健康的威胁非常大,我们一定要有所节制!

标签: 张齐贤

更多文章

  • 黄承彦有过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黄承彦

    说起黄承彦这个人可能有很多朋友还不知道他是谁,其实黄承彦就是诸葛亮的岳父,据说黄承彦教了诸葛亮很多东西,就连木牛流马的技术也是黄承彦传授的。而且黄承彦更是东吴的大恩人,黄承彦救了被困在八卦阵里的陆逊,如果陆逊死了对于东吴来说也是一次致命打击。其实黄承彦这个人物还是挺神秘的,那他到底有过哪些贡献呢?

  • 三国袁术的结局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术

    在三国中袁术的结局是怎样的介绍在汉末所有诸侯当中,袁绍和袁术两兄弟的身世相对比较显赫,他们出身于东汉的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绍是庶子而袁术是嫡子。董卓奉命带兵进京名为诛灭宦官,实为掌握政权。膨胀的野心促使他废了汉帝刘辩,汉帝被废后,袁术出奔南阳,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独立作战,声势较次于

  • 甘罗是怎么当上上卿的 甘罗靠什么功绩做到上卿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甘罗

    世人一说起甘罗,都对他是非常佩服的,甘罗是很多人口中那个十二岁的宰相,以十二岁的年纪就能成为宰相,堪称是历史上独一人,但首先甘罗毕竟年纪很小,如果不是有什么功绩的话,别说是以功绩论爵位的秦国,就算是其他国家都难以立足,那甘罗究竟是靠什么赢得了这个上卿之位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甘罗

  • 后唐辽朝幽州节度使赵延寿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延寿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历史人物名叫赵延寿,赵延寿其实并不算特别出名,他所处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比较混乱且不安定的年代。不过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或许正是因为赵延寿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才能将自己的事迹留在史书上。赵延寿一生跌宕起伏,那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有关赵延寿的生平,了解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有网友好奇赵延

  • 汉朝名将灌婴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灌婴

    灌婴这个名字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是特别熟悉,他是刘邦建立汉朝的众多开国功臣之一,而且被誉为是项羽的终结者,后来还被封为丞相,可见灌婴此人还是非常厉害的。但如此厉害的一个人,为何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并不大呢?灌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有多厉害?灌婴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灌

  • 如何评价五代政治不倒翁冯道?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冯道

    五代十国的传奇人物,他曾事四姓、相六帝,有“流水的五代,铁打的冯道”的说法。公元911年,刘守光自立为帝,建立大燕政权这是冯道经历的第一个皇帝。923年,李存勖消灭后梁,登基称帝,建立后唐这是冯道经历的第二个皇帝。926年,李存勖死于乱军之中,帝位被李嗣源取代,即唐明宗这是

  • 蜀汉大臣尚书令董允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董允

    董允生平简介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

  • 秦朝方士徐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福

    秦始皇时期,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自山东沿海东渡,传说遍及韩国南部与日本,成为历史上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今已成为先秦史、秦汉史、中外关系史、航海史、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综合性多学科研究,有极为重要性的学术价值。徐福生平故事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

  • 明朝开国名将冯胜生平介绍及评价 冯胜战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冯胜

    明朝开国名将冯胜生平简介冯胜(?1395),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

  • 隋朝皇太子隋世宗杨昭生平介绍及评价 杨昭死后被谁追谥他为孝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昭

    隋世宗杨昭生平简介杨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隋朝宗室,隋文帝杨坚之孙,隋炀帝杨广长子,母皇后萧氏(萧皇后)。开皇四年正月初五日(584年2月21日),杨昭出生于大兴宫。初封河南王,仁寿初年(601年)改封晋王。历任内史令、左卫大将军等职。仁寿四年(604年),转任雍州牧,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