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朝君主姒扃生平介绍及评价 姒扃的政绩有哪些

夏朝君主姒扃生平介绍及评价 姒扃的政绩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3/12/10 22:19:56

夏王姒扃,姓姒,名扃,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四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一任王姒芒,父亲是十二任王姒泄,十三任王姒不降是他的长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姒扃是十二任帝姒泄最小的儿子,于帝泄二十五年(癸卯,前1818)出生在王都老邱。他还在吃奶的时候父亲就得急症而死,他是在长兄姒不降的教导下长大的。因为他从小聪明好学,深得兄长喜爱。他长大后沉稳多谋,处理问题有条不紊,姒不降认为他有治国之才,便任命他为国相,让他负责管理国家的军政大事。

经过了多年的观察和考验,他的哥哥夏王姒不降认为姒扃不仅有治国之才,而且有天子的品德,是帝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便于不降五十九年(前1759)突然做出决定,将王位禅让给弟弟姒扃,自己退居二线。姒扃初时不肯,但姒不降严厉的批评了他,让他以天下为重,不要感情用事。姒扃只好答应即位,但他声明仍以兄长的年号纪年,直到兄长百年之后方可用自己的年号。

姒扃即位后十年,他的兄长姒不降寿终正寝,驾鹤西归。他这才正式改元纪年,以癸丑年(前1748)为帝扃元年。

姒扃在位执政时期,夏王朝表面上虽然依旧是天下太平,而实际上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不仅平民与贵族之间有着激烈的冲突,贵族与贵族之间也时常因为私利发生纠纷。姒扃认为矛盾的根源是经济落后,人民贫困。贵族的人口发展迅速,这些人都是社会上的寄生虫,除了吃喝玩乐,别的什么都不会。而从事体力劳动的奴隶,因为没有婚配的自由,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饥寒交迫的生活,后代延续缓慢,人数却在日益减少。

姒扃极力想改变这种状况,但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其实,当时农业发展缓慢落后,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低下。夏王朝的农业生产主要靠的是奴隶,贵族们为了节省开支,不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甚至连牛、马都不使用,他们把奴隶当作最廉价的生产工具,因为奴隶除了吃饭不需再支出任何费用。夏王朝的贵族们很会算帐,他们宁肯让奴隶用最原始的工具去耕种土地,也不肯花钱改革一下生产工具,这就是农业生产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旧中国的历史总是歌颂那些所谓的圣明君主,甚至把他们描绘成与人民同甘共苦的贤者,其实这些完全都是谎言。所谓“‘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国语,周书上》)认为人民没有帝王就失去了靠山,帝王如果没有人民就难以立国,人民与帝王应该是相互依赖,同舟共济。道理虽然说得不错,可是历史上究竟又有哪一位帝王真正是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呢?姒扃虽然是一位有德的贤君,他代表的却是奴隶主贵族,他所关注的是他管辖下的那些游手好闲的贵族,不会也不可能去拯救那些穷人和奴隶。

姒扃是夏王朝一位善于守业的帝王,他对国家政务的管理非常认真。他身边设有四位辅政大臣,称作前疑、后承、左辅、右弼。这四人是他的高级顾问,帮他参谋国家一些重大的事情。

四辅之下设六卿,这六卿是: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除了四辅六卿外,朝中还设有管理天文和历法的官员,称作“羲和”;管理历史和地理的官员,称作“太史”;管理文化和教育的官员,称作“官师”;管理刑律和诉讼的官员,称作“大理”;管理赋税和征集农产品的官员,称作“啬夫”。另外还有专门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为夏王饲养宠物的官员称“御龙”;为夏王管理车辆的官员叫“车正”;为夏王管理饮食的官员叫“疱正”。

姒扃十八岁时就开始入朝为官,没过几年便被夏王姒不降加封为国相,成为辅政的重臣。六十岁代替姒不降执政,七十岁正式改元称王。

史书上说,他即位后以仁德治天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二年,卒于帝扃二十一年(癸酉,前1728),享年九十一岁。死后葬地不详,尊号夏王扃、后扃,谥号帝扃。

标签: 姒扃

更多文章

  •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桀

    夏王姒履癸。姓姒,名履癸,又名癸,亦称桀、夏桀、帝桀。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九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七任王姒皋,父亲是十八任王姒发。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姒履癸于帝皋六年(庚午,前1671)出生在夏都西河王宫,他的母亲是姒发的元妃,因此他被立为王太子,成为天子的合法继承人。公元

  •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庞煖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庞煖

    大型历史剧《大秦赋》自上线以来,口碑不一,但从场景、道具方面来看,这部剧还是值得一赞的。据悉,剧组先后搭建了1000多个不同的场景,试图为观众展现最贴近史实的画面。在《大秦赋》第一集中,赵国城墙上站着一位老将军,此人指挥赵国将士抵御秦将王龁的进攻,颇有老当益壮之感。这位老将军虽然只有几秒钟的镜头,

  • 唐朝中期谋臣李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泌的谋略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泌

    熟的中华文明,繁育了灿若繁星的大神群体。但受制于人性及制度的局限,纵观2000多年的封建史,能够同时实现建功立业 、安身立命这两大人生目标的,可谓凤毛麟角;功高震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两大铁律毁掉了无数才华横溢、功勋赫赫的人才。那么,有没有靠本事吃饭、不溜须拍马,却能兼顾立业、立命两大课题的人才

  •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令娴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往往就会得出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的结论。典型例子就是对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的评价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不知廉耻,也有人说她至情至性。如此矛盾的评价为何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呢?这一切就

  • 三国东吴宗室孙虑:16岁封侯18岁封镇国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虑

    孙虑生于213年,他是孙权的次子。孙虑自幼机敏聪慧、多才多艺,因此深得孙权的喜爱和器重。228年,年仅16岁的孙虑被孙权封为建昌侯,封地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一带。孙虑不仅有智慧,而且善听劝告。他喜爱斗鸭,在正厅门口做了一个斗鸭栏,陆逊当时看到便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

  • 南朝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陶弘景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人,他们不喜欢出世做官,而是喜欢隐居于山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但这些隐士又因为名气太大,反而往往和当世的朝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甚至能对时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南朝梁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为代表。陶弘景(公元456年536年),字通明,

  • 蒙古瓦剌部首领绰罗斯·也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也先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出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攻克元大都后,元朝灭亡。那些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之后北元分裂成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dá dá],西蒙古为瓦剌[wǎ là])。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成祖朱棣在发动

  •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粲

    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他们的文章写的也很好,由于当时的汉献帝年号是建安,因此,这帮人里最优秀的七个人合起来称为“建安七子”,分别是: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在这七人里,王粲[càn]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少年时即有才名,为

  • 西晋女诗人左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左芬

    左芬(约253年-300年4月23日),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诗人。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有句话叫做“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崇尚&

  • 清代女文学家林以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林以宁

    林以宁,字亚清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不详,约康熙朝中前后在世。清代女文学家,著名文学家洪昇的表妹。她是进士林纶之女,监察御史钱肇修的妻子。林以宁幼时,她母亲就要她学习古代贤女事迹,但林以宁不甘于像当时女子那样做纯粹的闺阁中人。她的志向,是以学习儒家经典为自己最大旨趣,“且愿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