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十国时期杨凝式“杨疯子”的绰号是怎么来的?

五代十国时期杨凝式“杨疯子”的绰号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02 更新时间:2024/1/17 20:43:51

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后人便用“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在古代官场,我们常常把一个人资格老说成“三朝元老”,但在朝代更迭频繁的乱世,却有一个夸张的“十朝元老”。而且,历史上有两个人取得过这种成就。很巧的是,他们都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其中一个是生活在四代十帝时期的冯道,另一个是生活在六朝十五帝时期的杨凝式。

冯道出生在一个农业家庭。他年轻的时候诚实勤奋。平日除了养父母,他只喜欢看书。后来,他被刘寿光变成了下属,我们的时间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幽州。后来因劝阻攻打定州被囚禁。获救后,他投奔了晋王李。张获救后,被狱方转为我院巡视员。从那以后,他一直负责文件。

同光元年(923年),李称帝后,封道封为省郎,任翰林学士,消灭梁后,升至辞官,任户部侍郎。天成元年(926年),李思远叛变,继位。他被称为冯道,所以他任命冯道为端明寺学士兼兵部侍郎。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思远病逝,李从厚继位。冯道升为中书侍郎,列为宰辅。

清太元年(934年),吕王李从科在凤翔造反,唐高宗李从厚逃到涠洲里。冯道引百官到开城迎接李从科,拥他登上皇位。冯道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功,但李从科即位后出任丞相,让其出城入国,授匡时之职,次年被召回拜之。

天府元年(936年),河东使石敬堂与契丹勾结,攻灭后唐,建立后晋。冯道被封为门下侍郎,通书门下平掌。冯道奉命去契丹后,赐司徒,回国后任中学助教,取名吕国公。天府七年(942年),史景唐病逝后,冯道支持石重贵继位,封为秋微,封为燕国公。

天府十二年(947年),辽国南袭灭后金,河东使刘知远称帝太原,建立后汉,冯道入后汉,授太师。干祐元年(948年),刘知远病死,刘承祐继位。冯道继续担任太师,协助郭威镇压叛乱。甘祐三年(950年),郭威崛起,攻打后汉,奉道为太师、中书令。先德元年(954),后周毛病逝,养子柴荣继位。冯道于同年4月辞世,享年73岁,追王莹,谥号文怡。

冯道里先后在后唐、后晋、后汉、后星期四工作。先后为后唐庄宗李徐村、后唐明宗李思远、后唐闵娣李从厚、后晋高祖石敬棠、后晋石重贵、后汉刘知远、隐帝刘承佑、后周郭威、后周柴荣等十位皇帝效力。

他可以被称为“官方不倒翁”然而,后来的历史学家出于对君主忠诚的思想,对他频繁的变化和对辽国的臣服极为蔑视。欧阳修骂他“不要脸”,司马光甚至痛斥他“汉奸”。

与出身贫寒的冯道不同,杨凝式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先都是唐朝的重臣,他的父亲杨燮是宰相。杨凝式在唐昭宗时期考中了进士,开始进入仕途。他先后担任杜挚巡视员和秘书。

1907年4月,朱温篡唐时,的父亲杨燮想把的印章交给朱温,而说服了他的父亲不要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当时朱温派了大批奸细来搜集不利言论,怕他的言论连累家人,于是开始“装疯卖傻”,得到了“杨疯子”的绰号

朱温后梁建立后,杨凝式的父亲继续在朝鲜担任总理。当杨凝式看到没有人追查到自己时,他很快“治愈了自己”,并能够在朝鲜担任官员。他在庙里做官,如石,袁外郎的不做礼,学士的集贤寺,和袁外郎的考公。

后唐攻侯亮后,杨凝式因改朝换代而升迁,被任命为知止,负责起草圣旨。俗话说“陪王如陪虎”,于是又“疯”了,直到李任命为史官,他才慢慢恢复健康。

之后李思远在位期间,升任中书舍人。看到自己再次卷入权力的漩涡,杨凝式果断地再次“疯狂”,没有直接打官司。无奈之下,李思远只好让他去当个闲散官员。晚唐李从科在位时,杨凝式被提升为兵部侍郎。结果他在阅兵的时候“疯了”,直接导致了阅兵的失败。李从科以为旧病复发,就回洛阳休养。

天府元年(936年),后唐覆灭,杨凝式因在文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再次被召回朝廷,并被任命为太子的客人。最后他退了礼部尚书的职,去洛阳闲居。后来因为他生活拮据,朝廷授予他少保太子称号,使他有了丰厚的“养老金”。

天府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杨凝式再次入朝为官,达到少府太子和少师太子的军衔。经过刘知远、刘承佑两代皇帝,郭威攻打开封。杨凝式说他太老了,不能为法院工作了。

郭威答应了他回老家的请求,给了他一个仆人的身份。先德元年(954年),郭威病逝,周世宗柴荣继位。随着朝廷局势的稳定,杨凝式再次出任右仆从,又加了太子太保,但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二岁,被追授为太子太傅。

杨凝式通过装疯卖傻来远离权力的漩涡,这与他性格的淳朴和对名利的冷漠有关,但这也是他在乱世中自救的一个好方法。

标签: 杨凝式

更多文章

  • 北宋两度被废两度垂帘:孟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孟皇后

    深宫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都是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并且能够荣登皇后宝座。毕竟这个是女人权力的象征,掌管着三宫六院。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贤后,如长孙无忧、卫子夫等。在宋朝也曾出现过贤后,她可以说是最离奇的皇后了,两度被废,两度被垂帘听政,又曾挽救大宋江山。她就是宋哲宗的孟皇后!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

  • 唐朝宗室城阳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城阳公主

    城阳公主(?671年6月27日)。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女,唐高宗同母妹妹,长乐公主李丽质的胞妹, 太平公主姑母兼婆母,生年不详。城阳公主一生都受尽宠爱,长大后还受到皇帝哥哥庇护。贞观年间为爱女选择了一位夫婿,唐太宗经过重重选拔最终选择了杜如晦的儿子杜荷作为城阳公主的驸马。杜如晦是凌烟阁的二十四

  • 汉元帝妃子傅昭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傅昭仪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傅太后是汉哀帝刘欣的祖母,汉元帝的傅昭仪。汉哀帝是西汉的第十三位皇帝,因为汉成帝刘骜没有子嗣,故最后立了成帝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欣为继承人。傅昭仪原是上官太后(汉昭帝皇后)的才人,汉元帝为太子时,傅昭仪得到宠幸,待汉元帝即位后,册封傅氏为婕妤。傅氏颇得宠爱,生有一子一女,儿子

  • 秦国秦孝文王的继室:华阳太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阳太后

    华阳太后(前296年?-前230年),秦国政治人物,秦始皇嬴政至成年亲政前的七年,嬴政养祖母华阳太后。原为战国时代秦孝文王的继室,后因继子庄襄王即位尊称为华阳太后。与秦惠文王之妾秦宣太后同为出身于楚国王族宗室的芈姓之后(据推测应为宣太后的侄孙女,同母弟弟华阳君芈戎〔又称辛戎〕的孙女。)。庄襄王登基

  • 秦国秦孝文王侧室:夏姬(夏太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姬

    夏姬(约前300年-前240年),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孝文王之妾,秦庄襄王之母。夏姬是秦国储君安国君的姬妾,生子异人,但母子二人都没有得到安国君宠爱,于是异人被送往赵国作为质子。后异人得到吕不韦的帮助,返回秦国继位,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继位后,尊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前240年,夏太后去世,葬于杜原东

  • 三国历史上名字叫:李丰的人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丰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而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建安末

  • 清朝后期辅政大臣爱新觉罗·肃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肃顺

    爱新觉罗肃顺,字雨亭,镶蓝旗人,他的祖上是清初名将济尔哈朗。父亲是郑慎亲王乌尔恭阿。道光年被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咸丰年间被封为内阁学士和御前侍卫。他在礼部和户部都担任过很重要的职位。爱新觉罗肃顺掌权时期,主要是整顿清朝中后期的官场,他打击贪腐有很大的力度。咸丰八年,戊午年。顺天府举行乡试的时候,御史

  • 明朝后期大将祖大寿生平简介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祖大寿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明末清初的祖大寿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问了,这个祖大寿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话说他也是在明末投降了清朝了,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可以跟谁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但想来祖大寿跟吴三桂选择降清的缘由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被

  • 战国后期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申君,黄歇

    《史记》中记载,春申君黄歇是被李园灭口,一家人也都没能幸免。但在《越绝书》中,却说黄歇是被楚幽王所杀,那黄歇真正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因太过久远,而且相关的记载也不多,所以真相我们也是难以确定。不过有关楚幽王是黄歇儿子的这个说法,在史籍中有被提到过,这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说法,目前找不到一个准确答案。

  • 唐朝唐中宗之子皇太子李重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重福

    唐隆之变后,相王李旦登上帝位。远在均州的谯王李重福心中不服,洛阳人张灵均趁机劝说:“大王乃中宗长子,当为天子。若潜入洛阳,发左右屯营兵,袭杀留守,据东都,则天下指麾可定。”李重福是谁?他为何要发动叛乱?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重福是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他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