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德国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的生平介绍及功绩

德国陆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的生平介绍及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08 更新时间:2023/12/10 10:02:43

保罗·冯·兴登堡,全名是保罗·路德维希·汉斯·安东·冯·贝内肯多夫和冯·兴登堡,德国陆军元帅,政治家,军事家。

出生于德国波兹南(今波兰)军官家庭,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903年晋升上将。一战爆发后,在东线坦能堡会战中击败俄国军队后晋升为陆军元帅。1925年起担任德国总统。 兴登堡在军事生涯初期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但是他最为著名的成就在于一战中和鲁登道夫所形成的完美组合。晚年其黯淡的精神力量、陈旧的思想和狭隘的观察力使其后期的政治生涯受到损害。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的举动,也成为日后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之一 。1934年8月2日在任内逝世于东普鲁士。

1916年8月,兴登堡被任命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担任军需总监。由于兴登堡的声誉过人,他的任命暂时恢复了德军的士气。这时建立最高统帅部,兴登堡以德皇的名义指挥全军,他的副手鲁登道夫在他的放纵下越来越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代表军队与政府和议会交涉,坚持1916年11月成立波兰国,坚持1917年1月进行无限制潜艇战,鲁登道夫制定了"兴登堡计划",控制全国的经济活动,剥夺了工人在战前争取到的某些权利,加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镇压和剥削。他们还变本加厉地干预政治,由于德皇和国会放弃了权利与责任,他们俩实际上变成了德国命运至高无上的支配者。

兴登堡视察西线后,第一次感到从军事观点看来这一战线的危险,所以,凡尔登的进攻停止了,1917年3月,德军的战线稍稍向东撤退,从阿蜡斯通过圣康斯坦到安纳河畔的谷地重建防线,这一战线的正式名称叫"西格弗里特防线",但在历史上统称兴登堡防线。协约国由尼维尔组织的进攻未能奏效,在1917年的剩时间内,德军一直没有受到严重挫折。因为在帕斯兴德尔的挺进中,英军的损失比德军还大。

由于感到地位的稳固性,1917年7月,兴登堡以辞职相威胁,使得皇帝免去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的首相职务。在他看来,这位首相几乎是一个失败主义者。他想让伯恩哈德·冯·比洛侯爵或者海军司令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当首相,而皇帝则对这两人不感兴趣,提拔了原战时给养局局长、副国务秘书格奥尔格·米夏埃尔博士为帝国宰相,以试图满足最高统帅部军官们寻找"强人"的渴望。新首相很快拒绝了德国国会在7月19日通过的一项和平决议,国会要求在双方斗没有附带条件或损失赔偿的情况下议和。自此以后,最高统治部便独断专行,它拒绝发布有关恢复比利时独立的宣言,拒绝教皇本笃十五世关于和谈的建议,它一意孤行的实行他对待俄军局势的政策。

俄国二月革命后,鲁登道夫瞒着兴登堡,设法让住在瑞士布尔什维克鼓动家列宁通过德国,列宁在4月份回到彼得格勒,立即发起了和平运动,俄军的士气迅速瓦解,虽然陆军部长克伦斯基设法恢复了士气,还能在7月份发动克伦斯基攻势,但俄军的战斗精神肯定已经崩溃,俄国十月革命后,便立即提出休战,协约国接受了这一提议,在和谈过程中,兴登堡主张在普鲁士前线建立一条保护地带,马克斯·霍夫曼(这时他已经升为东线参谋长)虽然一贯完全同意他的上级的决定,这次却反对把更多的波兰人划进德国境内。

兴登堡向德皇控告霍夫曼越权,德皇终于决定向兴登堡靠拢,兴登堡提出苛刻的条件,并以重新开战迫使苏俄接受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从俄国获得30.1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600万人口,随后又迫使罗马尼亚签订了一项苛刻的补充条约。

然而,还有一项最艰巨的任务有待兴登堡去完成,那就是在美军插手前击败英法,主攻方向指向英国,指向英国的联络线。

1918年,在兴登堡的支持下,鲁登道夫先后发动了索姆河攻势(3月)、利斯河攻势(4月)、埃纳河攻势(5月)、努瓦永-蒙迪迪埃攻势(6月)、香槟-马恩河攻势(7月)。这些攻势往往都获得了初期的成功,但是由于后劲不足最后都遭到遏制。

当年7月,协约国军开始反攻,在马恩河和亚眠之战中大败德军,9月28日,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德国最高统帅部终于不得不要求进行停战谈判。鲁登道夫哀叹,"部队精神萎靡,被俘人数之高,说明我方战线已极单薄,后备减少了,部队都过度疲乏。这场战争已不能胜利了。并要求立即进行停战,兴登堡转而主张采取防御战争,开始苦心经营著名的齐格飞防线。10月,德军的军事形势比人民所预料的要好一些,24日,他通电谴责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和平条件,命令全军做最后的决战,这个通电引起了新任帝国宰相马克斯·冯·巴登亲王的强烈抗议,事情处理的结果出人意料,发出通电的兴登堡因为巨大威望什么事没有,早已丧失斗志的鲁登道夫却被解除了一切职务,代之以兴登堡推荐的威廉·格勒纳将军。这些努力无法挽回德国的失败,德意志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了。

此时,德国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汹涌澎湃地发展起来。

1918年11月3日,基尔海军爆发起义。

到1918年11月8日,革命红旗飘扬在许多城市的上空。军队内部也有不少士兵倾向革命。德皇突然离开柏林,迁到巴斯的总司令部,首相劝德皇退位,传给他的孙子,但德皇不肯,希望亲自统帅军队镇压革命,兴登堡通过参谋长直告德皇,说部队不会服从他,威廉二世于是提出不当皇帝,但仍然当普鲁士国王,仍无人做答。民族自由党议会党团主席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说,出于面子上的考虑,保留兴登堡比挽救威廉二世更为重要。

1918年11月9日,柏林爆发革命,宣布成立共和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被推举为总理,在这种形势下,兴登堡不得不劝说威廉二世退位,前往荷兰,并且加上一句,"陛下,要不是这种局势该多好。"威廉二世因为自己的流亡而永远怀恨兴登堡。

兴登堡虽被协约国列为第二号战犯,却一直没离开德国,也没离开军队。他对他的部队说:"弟兄们,我能替你们和协约国把条件讲到什么地步,诚然毫无把握,但是我总要尽到我的心力,替你们弄到我所能弄到的最好条件……"。

1918年11月10日,他的副手威廉·格勒纳与政府签订协议,对抗布尔什维克和拥护政府,兴登堡留任总参谋长,当军队从莱茵河返回之际,但见军情飘扬,部署严明,和国内造反的军队迥然不同。

1919年6月,总理艾伯特询问抵制凡尔赛条约的可能,兴登堡顾左右而言它,不表示意见,格勒纳将军硬着头皮说抵制无效,不得不签订和约。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最高统帅部被迫解散,这位72岁的老人解甲归田,再次回到了他在汉诺威的庄园,受敬仰的程度并不因为下野而稍减。这位过去一直标榜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职业军人,却一反态,越来越多地在一些公共场合抛头露面,支持右派的活动。当时凡尔赛和约谴责威廉二世悍然违反国际道德和神圣的条约,要追究他的责任,兴登堡向同盟国提出,愿意代替皇帝出现在法庭上,听由他们处置,但并未得到答复。以后,他在手写的《生平片段》中,宣布德军实际上并没有战败,而是被革命出卖了,因而创造了"背后一刀"的神话 。

1859年到1866年他进入军事学校。

1866年他以中尉的军衔参加普奥战争。

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他以军官身份参加。

1903年他晋升为上将,1911年他64岁退休。

1911年以前,历任军参谋长、师长和军长,后退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重返军队,任德军东线第8集团军司令。8~9月间,率部粉碎优势俄军对东普鲁士的进攻,取得坦嫩贝格之战的胜利。11月,晋升为元帅,任德军东线司令。

1916年8月,任德军总参谋长,负责东西两线的战略指挥。在西线建立齐格菲防线(英国人称之为兴登堡防线)。德国在大战中失败后,兴登堡退隐故里。

1925年4月,在右翼政党支持下,兴登堡被选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的后任,当选为魏玛共和国总统。5月12日他宣誓就职。

1932年,再次当选总统。支持保皇组织、法西斯组织和军国主义。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委托希特勒组阁。

1934年8月,死于诺伊代克。

标签: 兴登堡

更多文章

  •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特

    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Charles "the Hammer"铁锤查理,德语:Karl Martell)(688年8月23日-741年10月23日),法兰克王国宫相,任职时也是法兰克王国实权的掌握者。他出生于埃斯塔勒(位于现在比利时的列日附近),是丕平二世的私生子,

  • 王韶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韶

    王韶,字子相。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北周时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杨广镇守并州时,以王韶为行台右仆射。晋升为上柱国。秦王杨俊为并州总管后,王韶仍然当长史。一年多后,因劳累过度而去世,时年六十八岁,隋文帝诏命为他修建府邸。隋炀帝即位后,追赠他为司徒、尚书令、灵州豳州等十州刺史、魏国公。

  • 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贾仲明

    贾仲明(1343年~1422年后),元末明初杂剧作家。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作“贾仲名”。自号云水散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吟咏,尤精于词曲、隐语。曾侍明成祖朱棣于燕王邸,甚得宠爱,所作传奇戏曲、乐府极多,骈丽工巧,后徙官兰陵。著有《云水

  • 明代书法家宋璲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璲

    宋璲(13441380)明代书法家。字仲珩,宋濂次子,祖籍金华傅村潜溪,随父入籍浦江(今属浙江)。10岁通《春秋》。稍长,博雅善诗文,尤精于书法,研摩梁代《草堂法师墓篆》及吴《皇象三段石刻》,几至废寝忘食,自此得悟笔法。明洪武九年(1376),以楷书召为中书舍人,与侄宋慎同为廷官。时人以宋濂祖孙三代

  • 明朝开国功臣朱文正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文正

    朱文正(1336-1365年)明朝开国名将。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的父亲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南昌王)。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因战后对朱元璋的封赏

  • 唐朝功臣高士廉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士廉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廉年轻时很有器量,对文史典籍也有所涉猎,与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是忘年之交,因此得到公卿的赞许。但他认为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出任治礼郎。公元609年(

  • 唐太宗李世民最疼爱的皇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太宗

    他的父亲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亲是母仪贞观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他一生荣宠,享尽万般父爱,受到的种种逾矩宠爱,屡屡招徕朝臣的侧目,就连史官都不得不心生感慨。他的记载,在各卷唐史中举之无尽列之不竭,虽曾因夺嫡遭贬,然而不出四年又重获进封,在唐史上独属一例。他,就是濮王李泰。翻开各卷与

  • 黄宗羲的人物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

  • 黄宗羲的文学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黄宗羲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

  • 赵瑞花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瑞花

    赵瑞花,著名越剧演员,代表曲目有《叶香盗印》、《六月雪》、《方玉娘祭塔》和《孟丽君》等。人物履历赵瑞花(1912年-1982年)女,汉族,演员、教师。浙江省嵊县孔村人。12岁进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学艺,工花旦。因身材矮小,特穿着定制的半高跟靴,踮起脚尖苦学苦练基本功,成为与施银花、王杏花齐名"三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