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仅十二岁的阿巴亥被布占泰送往建州,同努尔哈赤完婚。由此,这位绝代佳人,开始陪伴在草原枭雄努尔哈赤的身边。只是,这位英雄和美人之间,年龄差距竟足足有三十一岁。老夫少妻的生活,注定不会太过完美。天启六年(1626),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病逝,遗命大妃阿巴亥及两庶妃殉葬,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殒。
阿巴亥的一生喜忧参半,但终究化为了一场悲剧。这位佳人原是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女儿,因政治联姻而嫁与努尔哈赤。尽管这是一桩具有利益交换的婚礼,但努哈尔赤对阿巴亥却情有独钟,十分宠爱。在他们完婚两年后,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去世,十四岁的阿巴亥成了下一任大妃。
在陪伴努尔哈赤的日子里,阿巴亥先后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努尔哈赤对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也是钟爱有加,尤其喜爱多尔衮。不过,随着努尔哈赤年龄越来越大,众子嗣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显现,不少人都觊觎汗位。阿巴亥虽然年轻,但她很清楚形势严峻,因而开始尝试拉拢代善,希望给自己和儿子们增加些筹码。
不过,她的作为却引发了努尔哈赤的不满,并被《满文老档》记录在案,成了与代善“私通”的罪人:
“大福晋两次备饭给大贝勒,大贝勒接受吃了……另外,大福晋一天就有二三次派人去大贝勒家,……大福晋本人有二三次黑夜出院去……”——《满文老档·太祖》
这段史料中,“大福晋”便是大妃阿巴亥,而大贝勒便是代善。阿巴亥同代善之间这种过分亲密的关系,引发了努尔哈赤的不满。不过,作为后金大汉,努尔哈赤还是并未声张,只是冷淡疏远了阿巴亥。
不少人觉得,阿巴亥的殉葬很可能是皇太极等人为夺权而假托努尔哈赤遗命所致。可是,据《三朝实录》显示,在努尔哈赤临终前,确实曾有处死阿巴亥的迹象,他曾向诸贝勒表示:“我身死后必令之(按:指阿巴亥)殉”。另外,天命十一年(1626)时,努尔哈赤做出了一个很不寻常的举动:自己回沈阳养病途中,命已经被打入冷宫的阿巴亥前去迎接:
“八月,疾大渐,乘舟自太子河还,召大妃出迎。”——《清史稿》
《清史稿》中的这条记述颇为简略,但言及努尔哈赤病情加重时,竟让大妃阿巴亥出迎。此前,阿巴亥因与大贝勒代善传出绯闻,已被努尔哈赤冷落,实与废妃无异。此时,自知时日不多的努尔哈赤,为何突然要见阿巴亥呢?
显然,这里面并非仅仅是儿女情长那么简单,而是努尔哈赤在安排后事:为让大妃阿巴亥殉葬做准备。在《三朝实录》中还曾提到:“大福晋美丰仪而心未纯善,常拂上意,虽有机巧,皆为上英明所制。”由此可知,在后金政权中,阿巴亥已经失势。
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与诸贝勒以努尔哈赤遗命逼阿巴亥自尽殉葬,结果走投无路的阿巴亥挂弓弦上吊自尽,为努尔哈赤殉葬。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皇太极等人假托遗命也好,还是努尔哈赤真有遗命也罢,已经失势的大妃阿巴亥和她的三个儿子,都没有理由和能力提出反抗,只能无条件的服从。
从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后金大妃,到含泪殉葬的牺牲品,阿巴亥可谓是由天堂坠入了炼狱,可她那三个年轻的儿子,却丝毫没有能力站出来阻止,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不过,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弱肉强食和成王败寇,又是难以规避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