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誉为“国之柱石”的僧格林沁为何没能打败英法联军?

被誉为“国之柱石”的僧格林沁为何没能打败英法联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 访问量:3397 更新时间:2024/1/5 10:03:06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八里桥上发生了我国最窝囊的一次战争,当时天津大沽沦陷,八月底的时候皇帝跟侵略者谈判,还是失败了。

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军已经了解了英法海军的实力,所以在炮台海防的建设上投入比之前加大了很多,尤其是对于天津大沽炮台的建设,格外的重视,面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皇帝是有所准备的,也比较有信心,英法部队在北上的时候打到了大沽口,皇帝虽然有点担忧和恐惧,但是至少主战还是比较强硬,让僧格林沁在大沽口抵御联军,联军经过了第一次交手,认为清军不堪一击,所以有些轻敌,没有想到僧格林沁的军队非的英勇,顽强抵抗,最终清军阵亡了38个人。

骑兵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开阔地训练,马儿可以活动的范围也比较大,忽左忽右,很快就能把敌人绕晕,活捉敌人。僧格林沁使用的就是这种战术,无论情况怎么复杂,这个战术在当时都是最准确的,但可惜是选错了对象。如果对方是太平天国,一定会把他们彻底消灭。还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能用夜战和近战。在这之前的家湾战争中,僧格林沁就让自己的骑兵和英法联军进行了擂台赛,本来骑兵是把联军给绕晕了,但是后来对方的士兵反应过来之后,一排排的子弹打过去,骑兵们就全部倒地不动了。

1860年,清军在八里桥集结,僧格林沁也早就在这里准备好作战,它们的信心还是很足的,她当时带着最厉害的一个骑兵队伍,大概有一万人左右,步兵两万。他的计划是分三路截杀敌人,他最自豪的队伍就在八里桥上,而八里桥是对方并经之地。当时兵器主要是兵器,枪械很少,敌方之前就有观察了他们的战略部署,他们的武器都是非常先进的。想用桥另一边的27尊炮的炮兵连和正黄旗八旗兵来守住这座桥。

早上9点的时候,僧格林沁带着部队多次冲击都没成功,联军就地建起了8门炮直接摧毁了炮兵连的营地,清除了清军的炮,看到这场景,清军很多人都逃跑了。联军也没有派兵深入,只是让步兵拿着刺刀,跟清军在桥头进行对抗,最后法军渡过了运河,清军就失败了,一部分逃回了北京,一部分跑到了蒙古草原。

这次战事失败主要就是因为骑兵没有作战经历,敌方中箭的人很少,清军也不敢靠近搏斗,就算有英勇的士兵,也是少数。根据最后的统计,英国死了2个人,受伤29个人,法国死了3个人,受伤17人。而清军死了有3千人,数字对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蒙古的骑兵也并不是不勇敢,面对对方先进的武器,他们是非常弱小的,这次战争可以说是最窝囊的异常了。于是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洗劫圆明园等,中国的屈辱就这样开始了。

标签: 僧格林沁

更多文章

  •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叶名琛

    说起清朝总督,我们知道都是当时的封疆大吏。在清朝一共只有八九个总督。可以说绝对是拥有实权的一方大员。我们印象中的封疆大吏应该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尤其是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这种重要的总督可以说更应该是人中龙凤的。但是也有例外,清朝有一个两广总督,可以说是世界少有。外号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

  • 叶名琛官居一品,被英国人俘虏后,真的被送到印度当猴子观赏?

    历史人物编辑:飞碟历史说标签:叶名琛

    1860年,咸丰皇帝被洋人吓得仓皇逃到了热河行宫,后来更是以“天气渐寒”为由躲在热河不敢回京,最后于1861年8月22日忧郁地死在了热河。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所导致的后果,不过,叶名琛却比咸丰皇帝更惨。当然,叶名琛虽然够惨,可多多少少也有一点骨气,这一点咸丰皇帝却又不如他了。叶名琛前半生的路走得一直顺

  • 被清廷放弃的一品大员,叶名琛被俘印度当猴供人观赏,后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叶名琛

    说起中国受洋人践踏的现实,人们总会想到光绪、溥仪等晚清皇帝。但这肯定不是清朝命运的开始,乾隆过后的清朝基本就气数将尽了。嘉庆推倒了和珅救不了国,道光节俭一辈子同样救不了大清。鸦片战争让洋人看准了大清这块肥肉,至咸丰国运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他完全无可奈何了。奇人叶名琛,身材高大,却不修边幅,身为两江总督

  • 叶名琛:一位颇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他到底算不算一个“爱国者”?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叶名琛

    “对付别人可能不行,但对付那些洋人我还是有把握的!”1847年升任广东巡抚的叶名琛,到任之后他一直采用强硬的态度对待英国侵略者。当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已经五年,但英法两国为了扩大在华的既得利益,他们居然提出要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侵略野心“昭然若揭”!于是1849年,英国人提出要求进入广州城。但叶名琛

  • 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军俘虏带到印度“关笼子展览”,有这回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风云会标签:叶名琛

    叶名琛,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大清重臣。鸦片战争之前,广州的任何一个官,都是肥差。但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做地方大员,有一个非常苦的差使。这一切都叶名琛给赶上了。1847年,叶名琛担任广东巡抚,1952年,担任两广总督,这几年他过得并不顺,首先两广总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五口通商事务。这可不是一个

  • 晚清重臣叶名琛,结局悲惨,被英军俘虏后带到印度,绝食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叶名琛

    在清朝,两广总督可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职。清朝一共设置了11位总督,其中有直隶总督,东三省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等。而有的地方没有设置总督,只设置了巡抚,比如山东。而我们知道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就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历朝历代,末代皇帝的结局令人唏嘘。比如北宋发生的靖康之难,其皇室所遭受了其大的耻

  • 清朝一品大员叶名琛,为何被俘虏到印度?像猴子一样供别人观赏

    历史人物编辑:时愿历史标签:叶名琛

    叶名琛,两广总督,官至一品,是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手握重权。然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叶名琛却被俘虏到了印度。英国人逼迫他穿上朝服,在玻璃房中像动物一样被人参观。这玻璃房外有一个牌子,上面直接写道:清国公爵,被俘虏至此,大家可以免费参观。清朝一品大员最后却有这样的结局,令人感觉太过悲哀,叶名琛到底

  • 豪格虽为皇太极长子,却被多尔衮冤杀,11代后出了一位有名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豪格

    在清朝历史中,有一个独特而响亮的称呼:铁帽子王。获得者享有优厚的特权和待遇,并且最狠的一点是,只要不犯罪,就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在清朝296年的历史中,仅产生了12位铁帽子王,足见其稀少和难得。其中,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都是铁帽子王。两人本是亲叔侄,按照常

  • 豪格刚打完胜仗,为何多尔衮就把他剁了,还带人,瓜分了他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豪格

    在古代,皇位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格外诱人,因此在皇位更迭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无数的争夺。这种权力之争向来是不死不休,在皇太极去世后,就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斗,其中豪格与多尔衮的争斗更是腥风血雨。 后来在多尔衮一步步的设计之下,豪格逐渐出现颓势,在一次豪格刚打完胜仗后,多尔衮毫不犹豫的举起了屠刀。 为了除

  • 如果多尔衮和豪格没有另立皇子,而是两方内讧火并,谁得皇位的胜算更大?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豪格

    先来说说答案吧。如果豪格和多尔衮开战,多尔衮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胜算。豪格与多尔衮的皇位继承之争,主要是清初皇位继承制度不完善所致。旧帝死后,新帝由八旗贵族共同推选。因此,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死后,八旗贵族之间就爆发了皇位继承之争。皇太极去世时,八旗贵族中最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主要有两人。一个是掌握了两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