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中贾政的自白究竟有多少人生真谛蕴含其中

《红楼梦》中贾政的自白究竟有多少人生真谛蕴含其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朱云山 访问量:229 更新时间:2024/1/7 3:05:41

百家号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贾政,父亲是贾代善,母亲是史老太君,妻子是王氏,还有一个妾室赵氏。自己膝下还有五个子女,分别是嫡长子宝珠(已亡故),嫡次子宝玉,庶子贾环;嫡长女元春,庶女探春。

男人到了中年,不成功的渴望成功,成功的渴望更成功,总有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面对家庭的羁绊,面对事业的瓶颈,尽管感受到了无尽的人生无奈,可还得继续负重前行。

在曹雪芹的笔下,我基本上是一个不甚讨人喜欢的人物。可是,我自己内心的苦衷和委屈又能向谁诉说呢?借助这个平台,我想简单为自己辩白几句。

一、关于母亲

母亲现在看起来锦衣玉食并且风光无限,处于整个贾府两院的塔尖之上,每天都在享受着人生,孙辈绕膝,丫鬟簇拥。实际上,她也是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才有了今天。

在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母亲就曾提到过一句:

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

在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中,她也提到过:

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

想当初母亲刚嫁入贾府时,作为重孙媳妇,她必须得伺候三代的婆婆,压力必然要比现在的王熙凤大出许多。王熙凤现今打理府中事务,偶尔过个生日或者办个葬礼,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其实,比起我的母亲来,不过尔尔罢了。

很多人都认为,母亲太过宠爱我,将哥哥贾赦赶到了别院中居住,却将荣国府的正院留给了我。对此,我并不否认母亲的确偏爱我多一些,自己暗暗揣度,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哥哥承袭了家中的爵位,而我却无爵可继;

(二)、我从小就刻苦读书,而且形态举止类同父亲和祖父;

(三)、我循规蹈矩,尊崇孝道,从不顶撞甚至忤逆母亲。

对于府中的大事小情,我几乎全不关心,唯独对于母亲会经常地嘘寒问暖,甚至极力讨好。因为我坚信,在“孝顺”二字当中,除了孝以外,顺也同样重要。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我便一改往日的古板肃穆形象,在母亲面前极力讨好:

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与儿子半点?

从母亲的欢颜中,我读出了她的疼爱。不过,或许因为我平时太严肃了,以至于因为我的存在而使得整个席间气氛都有些拘谨,宝玉、黛玉、探春等晚辈都颇不自在。这些,自然逃不过母亲的眼睛,在酒过三巡后,她便笑着撵我早点去歇息了。我自然不会介意这些琐事,遵母意离席了。

对于母亲,我唯一存在异议的地方,就是在关于宝玉的教育问题上。客观的讲,母亲诸事都好,就是对于她的孙子宝玉太过于放纵了。

在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因为伶人琪官之事而被忠顺王府长史上门挑衅,我本就气愤不已。再加上,贾环告状说宝玉企图强奸金钏儿,彻底引爆了我的怒气,故而才痛打宝玉并引起了母亲的强烈不满。

纵观全书,这是我第一次惹母亲如此生气,事后也悔恨不已。

二、关于妻子

我的妻子王氏是金陵王家的二小姐,与我们贾家同属四大家族。刚刚结婚时,门当户对的我们二人也是如胶似漆,相敬如宾,很快就诞下了我的嫡长子宝珠。

由于我深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礼制的影响,认为大丈夫就要忠君爱国,于是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逐渐都投在了仕途之上,因而冷落了妻子。

同时,我还将家中的事务和子女的教育都撒手给了她负责。妻子世家小姐出生,自然见多识广,也颇具能力,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内总管。

不过,我和她却在儿子宝珠的教育上产生了分歧和裂痕。对此,就连我的长女元春也看出了端倪,在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中,她就曾说过:

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

由于妻子对于宝珠的高压政策,使得他自幼苦读并在十四岁时考取了秀才。我在高兴之余,却看出儿子并不开心,甚至还有郁郁寡欢之情。

事后想来,此事我亦有责任,对于妻子没有规劝和制止,终于导致贾珠在不堪重负之下卧床不起,最后竟英年早逝。

儿子去逝后,不仅我和妻子之间心生芥蒂,就连母亲也对这个儿媳妇颇有微词。以至于,在宝玉出生后,母亲开始极力袒护自己的这个嫡孙,并把对宝珠的疼爱和愧疚也一并倾注在了他的身上。

而妻子同样出于内疚,也逐步退让,不仅在宝玉的抚养和教育上完全由母亲做主,甚至还缓缓放权给贾琏的妻子,也就是她的内侄女王熙凤。

在躲得清闲后,妻子开始吃斋念佛,一则为自己的儿子宝珠祈福,二则也是为自己赎罪。我判断,她还有第三层意思,那就是对我俩夫妻情意的彻底失望和无声抗议。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我也会逐渐原谅她的过失,毕竟丧子之痛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是极其惨痛的。但是,随着她娘家妹妹薛姨妈的到来,尤其是在薛宝钗丧失待选入宫的机会后,她姐妹二人竟然私下议定,将来由薛宝钗嫁与宝玉为妻。

对于此事,我并不赞成,而且母亲也不赞成。我们母子二人更倾向于由黛玉成为宝玉的妻子,并且就此事与林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否则,母亲也不会早早就把黛玉接入府中居住。

在明知母亲和我都看好木石姻缘的情况下,妻子仍然蠢蠢欲动,暗中使坏,甚至暗中联络自己的女儿元春,以皇妃之尊介入弟弟宝玉的婚事中,一力促成金玉良缘。

在皇权社会,我和母亲最终只得屈服,违心的开始支持金玉良缘,支持宝玉迎娶薛宝钗。但是,我和王氏的夫妻情分却真的到头了,因而我开始越来越宠爱妾室赵姨娘

虽然说,赵姨娘这个女人没有家世,没有能力,说话做事都蠢蠢的,但她却真实、自然,对我这个丈夫说话做事从不藏着掖着,更不会暗中使坏。

毕竟,我相信没几个人愿意娶一个“女曹操”做老婆吧。

三、关于儿子

贾珠是我的嫡长子,这个孩子品性不错,既不矫揉造作,也不风流纨绔,从小就懂事好学,只是有些文弱罢了。

可惜,由于我的疏忽,使得他长期被母亲管束,竟然在重压之下一病过世了。好在过世前,他还为我留下了孙子贾兰,也算聊以安慰了。

贾兰和其父贾珠非常的相像,从小就酷爱读书。而且,由于父亲早亡,贾兰和他的母亲李纨相依为命,幼年早熟,从不惹事,很早就知书达礼,让我感到了一丝的慰藉。

接下来,我着重聊一聊宝玉这个嫡次子。

表面看起来,我还是比较得志的,虽然没有承袭爵位,但父亲贾代善在临终前递交奏折,请求皇上体恤旧臣。因此,我破格被授予了五品工部员外郎的职位,没有经过科举就直接入仕为官。

实际上,我也有太多的不易。对内,既有高堂需要供奉,又有子女需要抚养。对外,更是步步惊心,前有新帝继位,君心难测;后有派系争斗,相互攻讦。可是,自己仅存的唯一嫡子贾宝玉却全然不懂,甚至连些许的理解都没有。

由于宝玉太过于生性叛逆,盲目追求所谓的思想自由,甚至对于封建礼制极为的不屑和排斥,成为了贾家的贰臣。面对这种内忧外患和大厦将倾的局势,他却完全懵然无知,丝毫不能挑起家族的重担,只知道花前月下,舞文弄墨。

作为父亲,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因而对他屡屡苛责。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为了家族利益考量,二来我也存有一些私心。

我从小就在爷爷贾源和父亲贾代善的悉心教育下成长,一心专研苦读,希望能通过光明正大的科举取士延续家族的荣耀。可是,得益于父亲的宠爱和祖上的萌荫,我竟然阴差阳错的被“保送”,直接成为了工部的五品员外郎。

不过,自己内心的那份荣誉感和使命感并没有消失,依然寄希望于贾府中能有人通过科举荣耀门楣。在子侄辈中,贾珍、贾琏等人,通通不是读书的材料。唯有宝玉天资聪慧,颇有悟性,因此我对这个儿子给予了无限的希望,期待他能替自己完成未尽的夙愿,完成心中的诗与远方。

非常遗憾,宝玉却完全不理解我的苦心,完全不理解父亲的难处。甚至,他还开始疏远我,怨恨我,我们的父子关系也是每况愈下,矛盾重重。与其说,是我看不惯宝玉,倒不如说是宝玉看不懂我这个父亲。

说完了宝玉,再聊一聊贾环。

作为赵姨娘所生的庶子,贾环的天资和身世都不高,所以我并没有对他抱以太高的期望,只希望他能够做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将来娶妻生子,为贾家延续香火。

很多人都说,我对于宝玉非打即骂,从来都不苟言笑,但对于贾环却处处包容,俨然一副慈父模样。

对于这种误解,我都懒得做出回应,只劝说秉持这种观点之人,再多读读《红楼梦》,不要一知半解。难道,爱之深责之切的道理不懂吗?

基本上,我对于宝玉的种种指责,或者说“刁难”,都是自己浓浓父爱的具体体现。或许你们不这么认为,但我内心深处真的是这么想。

只是,我的这种父爱却没有得到宝玉的理解和认同,他完全看不懂我这个苦苦支撑贾家于风雨飘摇中的父亲。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四、关于女儿

元春是我的嫡女,在哥哥贾珠亡故后,她便成为了家中的老大,年纪轻轻就过早地开始为这个家庭承担重任,甚至为整个四大家族承担重任。

很多人都只知道她高居皇妃之尊,荣宠至极,是贾府最大的靠山。殊不知,元春在入宫之初并不是妃嫔,仅仅只是一个女史而已。她是如何一步步升至贵妃,是如何经历了艰险的宫斗,甚至是厮杀,才成功突围的,无人知晓。不过,具体情节可以参照《延禧攻略》自行脑补。

“才选凤藻宫”之时,是元春一生中最重要和最辉煌的时刻,也是整个贾府两院的最辉煌时刻。书中这样记载:

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作为父亲,见到女儿在皇家如此体面,我的内心是复杂的,既有些许的喜悦,又有深深的忧虑。对她未来前途未卜,甚至荆棘密布的前路极为担心。

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袋囊,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即将迎接久未蒙面的女儿回家省亲,一向不喜奢华靡费的我,还是同意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省亲别院,也就是后来的大观园。

可惜,在烈火烹油和繁华无比的背后,却是我们父女别离和见而不面的惨状。一套繁琐冷酷的皇家威仪,将我和女儿“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只能在大观园外跪迎銮驾抵达。之后,也不过就是隔着帘子匆匆一瞥,对于女儿纵有千言万语,我也只得汇成寥寥数语:

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

以上这些,完全不是我的心里话。可是,在此情此景之下,纵然亲情深似海,我也只能如此,否则就是给贾家引祸,为女儿引祸。

元妃当时就哭了,哭得很伤心: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全家团聚的时间是短暂的,不足三个时辰的省亲很快就结束了。临行前,元妃抱着她的祖母和母亲,依依惜别道: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送走銮驾后,看着气势恢宏的大观园,我的内心却是悲怆的。更不曾想到的是,上面这句话竟然成为女儿元春对全家老幼的永诀之语。因为,随着贾府的没落和新帝的猜疑,元妃很快就在宫廷斗争中落败至死,我们父女也阴阳两隔。

说完了元春,再来聊一聊探春。

说实话,对于这个庶出的女儿,我对她关心并不够,倒不是说我不疼爱她,天下哪有不疼女儿的父亲。

值得庆幸的是,探春好学上进,而且还颇具理家的能力,是贾家的女孩儿中最出色的一个。虽然我平时和她的言谈并不多,但丝毫不影响我在默默关注着她的成长。

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我陪在母亲史老太君身前尽孝,也凑热闹来看灯谜。当看到探春所作的灯谜后,当即就猜到是风筝。

不过,对于年轻女孩儿作出这样的灯谜,我的感觉非常不好,认为这绝非吉兆。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果然,我的担心被一一应验了。在元春枉死后,贾府彻底衰落,探春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南安郡王率军出征却兵败被俘,外藩提出和亲条件才肯将其放归。南安太妃向贾府施压,希望认探春为义女并远嫁外藩去和亲。本来,探春以庶出的身份能够成为王妃,也算是一桩不错的亲事。

但最让人头疼的是外藩的婚俗和习惯,嫁过去的王妃不仅要侍奉老王,将来还得侍奉新王。这种败坏伦理纲常之事,相信探春必然难以接受,而她的命运也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五、结语

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表面宽柔待人,实则面冷心硬。对外,不仅徇私枉法,而且识人不明,做官做得一事无成;对内,不仅治家无方,而且众叛亲离,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都是一塌糊涂。

我自小就深受封建的儒家思想教育,成为了一名封建卫道士,还立志要成为一名孝子,一个严父,一位忠臣。

可惜,一切都事与愿违,我几乎是处处碰壁,事事受阻,终究沦为了一个悲剧人物。

最终,面对“孝子”、“严父”、“忠臣”……,我任何一个角色都没有扮演好,还落得抄家流放的悲惨结局。

文史不假:个人原创,严禁抄袭!

标签: 贾政

更多文章

  • 贾政从没有夸过贾宝玉:传统的父亲,是不是都不会当面表扬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曲霓裳惊天下标签:贾政

    王杰,十几岁的时候,进入了蛋糕这个行业,从学徒开始慢慢做。父亲没有给他很多财富,但教会他,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做生意时,虽然有来钱快的方法,但他没有去做。他认同父亲的观点。觉得一味地挣快钱,会伤根的,走不长远的。按照他的步子,虽然挣钱没那么快,但贵在坚持。几年下来,小有成就。但他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 贾政为什么那么恨宝玉,真要下狠手打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栖鸿看红楼标签:贾政

    不是恨,是气急了。你要非说是恨,那就是“恨铁不成钢”吧。宝玉的确是犯了很大的错。但是你别说,如果是贾环犯了同样的错,我打赌贾政不会气得这么厉害。贾珍、贾琏犯的错更多更严重,也没见贾敬、贾赦气成这个样子。贾政对宝玉,是寄以厚望的。别说贾政了,连贾家老祖宗宁荣二公,也说“惟嫡孙宝玉一人,……聪明灵慧,略

  • 贾元春被封贵妃后,为何贾政却跑去东宫谢恩?网友:难怪贾府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贾政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揭露封建时代上层阶级的虚伪荒淫、腐朽和剥削,是一部正面写爱情的长篇小说,写来纯美真挚。《红楼梦》塑造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描写生动

  • 《红楼梦》贾政很爱宝玉,可他不是一个好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珍珠耳环娱乐标签:贾政

    中国人常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亲对子女的爱,也是因为父亲的爱通常是沉默寡言的,深沉严格的,有时倒象是在惩罚。所以,”父爱如山“这四个字用在贾政对宝玉的爱,倒是非常的贴切。贾政对宝玉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爱宝玉整天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不愿意读书,即使读书也不喜欢《四书》、《五经》这些科举考试的必修科目,而

  • 一张荣国府院落图透露的微妙关系?贾政贾赦争房产谁会赢?

    历史人物编辑:三农生活阿远标签:贾政

    一张简单的院落图,竟然可以看出贾府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在“敕造荣国府”的这套御赐的贵族庄园里,住着昔日荣国公贾源的后代子孙们,二代袭荣国公贾代善已亡故,妻子贾母成为贾府的老祖宗,膝下二子,长子贾赦袭一等将军,续弦邢氏夫人,次子贾政任工部员外郎,娶妻王氏夫人。按理,袭爵的长子

  • 为什么贾母教育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孩子,却偏偏教不好贾政和贾赦?

    历史人物编辑:薛明旺标签:贾政

    在贾府一定能够注意到的一个女性就是贾母,她是贾府年纪和阅历最多的长辈,在她手下教养出来的孩子都很优秀,可是为什么偏偏贾政和贾赦会如此另类?不是贾母教育得不好,也不是贾政和贾赦做到不好,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第一,换一个角度,贾政和贾赦虽然仕途不好,可是人品端正其实贾政和贾赦虽然仕途方面并不出

  • 金钏儿的死亡,让贾政对贾宝玉产生杀机,一个女奴为何如此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贾政

    作为一部每句话都有意义的伟大作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其中的故事及人物至今仍让人常看常新。里面有许多异常出彩的情节,像黛玉葬花、晴雯撕扇、金钏投井、宝玉出家等,这些高潮背后也总是千丝万缕,令人回味无穷。而提到其中的金钏投井,被贾政知道后更是引发了全文仅有的一次详细描述的宝玉挨打。

  • 《红楼梦》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放到现在是什么官职?主要负责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贾政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作者为曹雪芹,后四十回由高鹗续作,明线上讲述了荣宁两府贾家的兴衰史,暗线则为宝黛恋情。小说最后林黛玉因未能嫁给贾宝玉而郁郁而终,贾宝玉因未能娶到林黛玉而负气离家出走。贾家也随之衰落,惨遭抄家,一代豪门就此陨落,繁华不在。贾宝玉作为贾家年轻一代的翘楚,更是寄托了家族

  • 金钏儿跳井自尽,导致贾宝玉差点被父亲贾政打死,他真的冤枉吗?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贾政

    前言:宝玉挨打,是《红楼梦》前80回中的一幕重头戏。很多读者可能只关注了这场大戏之中林黛玉、薛宝钗两位女主的反应,恐怕并没有仔细去想宝玉为何会挨打?或者说他父亲贾政是不是真的打算将他打死?这件事的起因在于金钏跳井自杀,再加上贾环的挑唆,以及忠顺王府的威逼,让宝玉险些一命呜呼。问题在于他到底冤不冤呢?

  • 读《红楼梦》:贾政打儿子,贾母骂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育育聪爱生活标签:贾政

    作者:韩雪丽家庭里的生物链,也很热闹,比如宝玉怕贾政,贾政怕贾母,而贾母疼爱宝玉,这成一个圈子。倒是温暖有爱。1、贾政打儿子贾府的教育理念,不严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越重视一个孩子,却是管束的严。在贾政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对自己眼中,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的宝玉,自然是望子成龙心切,管的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