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与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一同被封为“四大贝勒”,而他是四大贝勒之首。代善为人宽厚,且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可为何后者会为难他呢?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一、公元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皇太极外出打猎,代善父子随行。由于儿子生病,代善的营寨,便与皇太极隔了一段距离。当时随行的哈达公主请求辞行回京,返回途中经过代善营寨,代善便热情招待了她。
然而这位哈达公主,虽然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姐姐,但二人向来有嫌隙。当皇太极知道,代善私自款待哈达公主后,就马上跑去质问代善。之后他还着急诸位贝勒大臣,当众指出代善一系列罪名。
二、代善的小儿子向刑部告状,说家中的奴婢因杖责而自杀身亡。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这名奴婢之死,与代善次子硕托有关,皇太极知道后,下令惩治硕托。
硕托的大哥岳托站出来求情,结果引发皇太极大怒,他不仅连岳托一并治罪,就连自己的儿子豪格都牵扯进来作陪衬。最后,岳托和豪格都被革去亲王爵位,降为贝勒。
三、公元1637年(清崇德二年),因为皇太极最宠爱的宸妃,在八月诞下皇子,蒙古派来使臣祝贺。为了接待蒙古使臣,皇太极便带领诸位贝勒大臣,一同在武场演习射箭。
他让岳托先给大家做个示范,结果岳托说自己有伤,还不能使用弓箭。可皇太极却让他慢慢来,不用着急,还说如果他不做示范,其他人就更不愿射箭了。岳托没有办法只能上前,结果因为有伤,在拉弓的时候将弓箭掉到了地上,引发全场哄然大笑。
岳托认为自己丢了面子,捡起地上的弓箭,就向嘲笑他的众人扔去,代善想阻止已经来不及。这次在蒙古使臣面前犯了大错,群臣便上书请求赐岳托死罪,皇太极也十分震怒。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皇太极对代善一家,似乎一直都不太友善,甚至屡次找机会为难代善一家。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是因为代善,让皇太极感到不安。
从身份来说,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生母更是努尔哈赤的元妃、第一代大福晋佟佳氏。不仅比皇太极年长,还比皇太极尊贵。
从战功来讲,代善16岁就跟随努尔哈赤,参与了统一女真的诸多战役,很早就内佐国政、外统重兵。当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被罢政后,代善就成为诸子中最年长,功绩最卓越的一位,还手握正红、镶红两旗,并取代褚英代政。努尔哈赤更是说过:
“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代善)收养。”
加上代善为人宽厚,所以在朝中的威望很高。出于这些理由,使皇太极不得不提防他。
然而其实在皇太极心里,还是很尊敬这位哥哥的,所以他一直只以打击为主,没想过伤及代善,以及他儿子性命。
就好比代善款待哈达公主一事,他历数代善罪状,也只是希望看看诸位贝勒和大臣的态度。结果大家都请求给代善定罪,并跪请皇太极亲政。皇太极找到台阶下,就只是革去代善贝勒职,趁机削减他势力罢了。
再看岳托不慎将弓箭掉落一事,群臣都请求赐岳托死罪,可皇太极只是解除其差事,降为贝子。他这样做,同样也是为了削弱代善实力,并不是真的想伤害代善一家。
事实后来有一次,代善随皇太极到叶赫地区打猎,结果不小心伤了脚。皇太极见状赶紧下马,亲自替代善包扎,还叹道:
“朕以为兄长年高不可驰马,兄长奈何不自爱?”
从这里还是可以看出来,皇太极对兄长,还是存在敬重之心的。只是碍于自己皇帝的身份,不得不对德高望重的代善多加提防。
而皇太极为何突然对代善这么好,除了他发自内心关心兄长以外,还因为在此之前,代善的儿子都相继去世。皇太极为了缓解代善的悲伤情绪,才决定带他来打猎。
代善的儿子们一死,代善一方的势力就大大衰弱,所以皇太极便没有压力了。此时他可以尽可能将对兄长的关心拿出来,想想也是有些讽刺,这就是皇家的兄弟之情。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太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