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二十八回有一节非常关键,就是贾宝玉与蒋玉菡相识于冯紫英的宴会。这次宴会最有意思的是贾宝玉提议众人所作【悲愁喜乐】酒令。这个酒令很多人不太注意,只认为与各自姻缘有关。其实【悲愁喜乐】酒令最主要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与史湘云有关。
【一】
贾宝玉在《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听到《红楼梦十二曲》,很多人的归宿和结局都很明确,唯独史湘云的【乐中悲】具体指向谁,没有丝毫的影射。史湘云在三十一回就“大喜”,男方是谁一直没说,【悲愁喜乐】酒令解决了这个问题。皆因《红楼梦》通篇只有二十八回酒令对应史湘云的【乐中悲】。
史湘云的【乐中悲】奇在将她自己的命运讲的清楚,却丝毫没有以外的描述。对她“大喜”对象更是讳莫如深。其实这不正常。史湘云这样重要的角色,她成亲对象那么早定下来,不可能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甚至红学家解读成卫若兰也很搞笑,因为八十回前卫若兰根本与史湘云没有任何交集,就连这个人物都只是个人名,仅凭借脂批一条没有指向的批语,只能证明史湘云捡到的贾宝玉麒麟被卫若兰佩戴过。
用这个批语证明史湘云婚配卫若兰根本不可信。其实读读【悲愁喜乐】酒令就知道,史湘云的【乐中悲】,对应的正是冯紫英的【喜乐悲愁】。
现行版本《红楼梦》关于冯紫英的酒令都做了顺序修改,这是最大错误,翻看手抄本《红楼梦》,比如方便查找的程甲本和程乙本,梦觉主人甲辰本等古本,会发现冯紫英的酒令与其他人不同。并非与大家相同的【悲愁喜乐】,而是【喜乐悲愁】。后来很多版本以为抄错了,重新改成【悲愁喜乐】,其实恰恰弄巧成拙搞错了。冯紫英酒令顺序所对应的,恰恰是史湘云的【乐中悲】。而二人曲子和酒令中的内容更是极其类似。可以肯定,史湘云的“大喜”对象正是冯紫英,而绝不是原文一笔没写的卫若兰,毕竟曹雪芹写出来的才更可信。
【二】
冯紫英的宴会上出现的清倌儿云儿特别值得说。皆因《红楼梦》中叫云儿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史湘云。
云儿是史湘云死了丈夫后的悲剧人生。为了养育双生儿子,不得已做了“清倌儿”,陪酒卖唱。
关于云儿是史湘云的另一种生存状态基本已经成了“红学”共识。《红楼梦》也一贯采用兼色法描写人物。像林黛玉的人生,其实就分摊到香菱、晴雯、龄官、妙玉等一系列人身上,互相做影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就是类似效果。而史湘云除了能在薛宝琴身上找到一点影子,云儿是最大影射。
而且二十八回酒令顺序也特别有意思。按理云儿的地位最低,却偏偏紧随冯紫英的酒令,显示出互相呼应的意思
【三】
【悲愁喜乐】酒令,每个人都作一首。贾宝玉、蒋玉菡、薛蟠三人行事类似,冯紫英和云儿的酒令与他人不同。
冯紫英的酒令全篇就写了一个人,史湘云!【喜乐悲愁】酒令本就为他准备。
云儿的酒令全篇也只写了一个人,自己!云儿就是史湘云。
贾宝玉的酒令全篇写了四个人,夏金桂、薛宝钗·、袭人、史湘云!
薛蟠的酒令全篇写了四个人,薛宝钗、袭人、史湘云、夏金桂。
蒋玉菡的酒令全篇写了四个人,薛宝钗、夏金桂、史湘云、袭人。
古人酒桌上行酒令除了影射自己,也致敬酒桌其他人。这是酒桌礼仪。【悲愁喜乐】酒令最主要作用就是突出了史湘云与冯紫英的联系。当然也暗示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守寡;夏金桂逼迫薛蟠休妻;袭人嫁给蒋玉菡等等内容。又需要另话另说了。您认为呢?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