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雨村是如何将黛玉利用到极致,甚至害死她的?全在他这句诗里

贾雨村是如何将黛玉利用到极致,甚至害死她的?全在他这句诗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树人谈史 访问量:2085 更新时间:2023/12/16 21:08:11

贾雨村,一个屡被评书人脂砚斋大骂“奸雄”的读书人,即便在未被官场浸淫的寒窗时期,也能在其洒脱无忌中见其坚韧狡诈,在其倜傥不群中见其手腕圆熟,直到戴缨悬印后,贾雨村便彻底脱离了读书人仅有的矜持与自尊,彻底在蝇营狗苟的路上狂奔不回头。

在第一回,贾雨村还是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彼时寄住在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正值中秋,贾雨村在甄家举头望月,诗兴大发,张口便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內待时飞”。

贾雨村的这两句时,是有出处的,第一句讲的是:有人问孔夫子,若你是块美玉,你会选择标价卖出去,抑或自觉无价,只做深藏?孔子曰,如有真正识货出得好价钱的人,我才卖,不然宁做隐士。

至于第二句,则是汉朝时,一位仙女赠与汉武帝一个发钗,汉武帝将其置于奁内,过了两代,汉武帝的孙儿打开奁子时,那钗便化作一只白燕飞走了。两句诗都在讲求一个等待机遇,正贴合贾雨村等待机遇大展雄才的心境。

可是,这仅仅是贾雨村在借诗言志吗?其实,略谙《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作者最擅一声两歌,一手二牍之事,单从诗中的“玉”和“钗”来看,便知这诗大有深意。

“玉在椟中求善价”,玉,在《红楼梦》中多指黛玉和宝玉二人,而黛玉最早遇见贾雨村,并与其结下师生之缘,这位黛玉生命中最先遇到的外姓男子,将影响着黛玉的一生,当然,以贾雨村的奸诈,黛玉这一生,大抵是不能够好的了。

老师依附学生

当年林家招先生,贾雨村忙托人谋了林家西宾,自然不仅仅甘心做个教书先生,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林如海刚刚升了巡盐御史,其外家则是国公府贾家,这等煊赫的门庭,于野心勃勃的贾雨村而言,需要迫切。很巧的是,贾敏早逝,黛玉在贾母的张罗下前往外祖母家寄住,贾雨村得林如海相托,护送黛玉上京,并为其引荐贾政,贾雨村就此起复金陵。

这一切,全因做了黛玉的老师,正如送黛玉进京时,文中写的:“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一个“依附”,道尽了早期黛玉对贾雨村的用处。

借林家献媚贾府

贾雨村攀上贾家后,没少昧着良心做些丧心病狂的事来“回报”贾家,比如起复后第一件就借薛蟠的人命案作为回礼,再有为了用二十把古扇讨好贾赦,不惜害得石呆子坑家败业。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事,而若说贾雨村献给贾家最大的礼,便是插手了林家的遗产事宜,令贾家发了一笔横财。

林如海病重时来信要黛玉回苏,贾母特特派了贾琏护送,再三嘱咐务必带回来,这是什么意思呢?林家支庶不盛,只有几门堂族,到林如海一代只有黛玉一女。林如海一死,黛玉就是遗产继承人,林家的遗产除不动产外,都可作为黛玉的嫁妆带回林家,而那些不动产,要么与了堂族过继的男子,要么充公。那么林如海死后,林家大抵会跟秦钟死前一样的情景,一堆远房亲戚纷纷而至,就为分绝户的。贾琏此番前去,必要与这等人一番周旋。

这场争遗产的战争,结果如何?作者没有写到,但是!他很巧妙的用一个细节告诉我们,贾家大获全胜了,而这胜利,贾雨村功不可没。在第十六回,黛玉和贾琏从苏州回京,文中写到:

喜贾琏与黛玉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也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

在金陵的贾雨村怎么这么巧的遇到从苏州回来的黛玉?这必然不是凭空一笔,这是在告诉我们,贾雨村此前就跟黛玉和贾琏在苏州,至于去了苏州做什么?不过是为了林家那四世列侯和一代巡盐御史的家产罢了。

如此,贾琏后来感叹“再发一笔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便不觉得突兀了,二三百万,倾尽一个大户人家所有,而贾琏经手过的大户人家之事,仅仅林家而已。

借黛玉献媚北静王

贾雨村最早有两个恩人,一个是资助他的甄士隐,一个便是林如海,有趣的是,香菱与黛玉有不少共通之处,都是孤女,家世书香,三岁都曾被和尚要化去出家,最后香菱和黛玉成为知己。影影绰绰告诉我们,香菱和黛玉的命运,大抵相似。而贾雨村当年遇见流落伶俜的香菱,却选择见死不救。那么,他后来必定还会与黛玉有牵扯,甚至决定了黛玉的结局。

之前我们专门分析过,贾母后来已为宝黛定了婚事,所谓“三月香巢已垒成”,谁知宝玉外出避祸,正是“梁间燕子太无情!”,在这段期间,贾雨村跟北静王提及了贾府有黛玉这等绝色佳人,(贾雨村第二次见到黛玉时,黛玉是出落得越发超逸了),北静王不明宝黛关系,意欲取之。而在贾雨村的撺掇下,贾政夫妇便要将黛玉嫁与北静王已求宝玉无虞,正所谓“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在对宝玉无限的思念和对逼婚的极致恐惧中,成日以泪洗面,最后落得泪尽而亡。直到宝玉归来,当日“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成了“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佳人冢。

从开始的依附到成为平步青云的筹码,黛玉一直是贾雨村诗中那颗“待价而沽”的美玉,原是抒发自己的宏远志向与高洁情怀,不想一生蝇营狗苟、投机取巧,实在讽刺。

标签: 贾雨村

更多文章

  • 从林如海和贾雨村的对话中,看林黛玉的家教:真正的教养是厚道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贾雨村

    什么是家教?家教就是融入血液里的那种习惯,那种只有潜移默化才能流露出来的优雅。林黛玉的家教,应该算得上是《红楼梦》女眷中最好的一个。她素日里的小性子,从来只针对宝玉,因为她知道,只有宝玉才能真正理解她。湘云说过她很多次坏话,可黛玉从来不见气,反而以诚相待;误会了宝钗许久,她也能真诚认错,自此就真的将

  • 贾雨村得知英莲的身世,在面对恩人的孤女被卖的情况下为何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贾雨村

    从当时的法律上来讲,贾雨村想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且是在不得罪四大家族的情况下。抛开当时封建社会制度的腐败之外。仅就人性而言,贾雨村为何要救一个知道底细的,而且还是自己最不堪往事的人,贾雨村是说,曹雪芹说他是莽之辈,曹操是说,那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的人,王王莽天下第一伪君子。贾雨村能救反而

  • 薛宝钗改嫁贾雨村的说法怎么来的?根据何在?原来曹雪芹早有伏笔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贾雨村

    《红楼梦》中的两大女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一直是一对比较矛盾的所在。林黛玉是一个叛逆者,她所做的一切都不符合封建时代对于女子的标准;而薛宝钗则是封建女子三从四德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她一方面也在做叛逆事,但本质上还是被封建思想束缚的。“金陵十二钗”只有十一首判词,因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被凝练在一首当中。关

  • 冷子兴认为宝玉是个“色鬼”,贾雨村却说:你们不知道这人的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贾雨村

    《红楼梦》的叙事空间是虚实相生的,从太虚幻境到荣宁二府,两个空间的交错是通过甄士隐、贾宝玉等人的梦境来实现的。但作者在开篇却说道:“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

  • 贾雨村命里的三个贵人,为什么都愿意帮他,让他实现火箭式升官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贾雨村

    看《红楼梦》随着时间的变化,你会对他有不同的感受,年少读跟中年读,那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年少的时候,你大概会把精力放在宝黛钗之间的复杂关系上面,放在倒是是林黛玉好还是薛宝钗好的争论上面,仿佛那些才是最珍贵的,祖纯真的感情,跟贾宝玉一样,讨厌那些四书五经,讨厌那些大观园以外世俗的东西。但随着人到中年,

  • 曹雪芹为何让贾雨村甄士隐作为最初登场人物?为了这一系列伏笔

    历史人物编辑:小白趣侃标签:贾雨村

    关于《红楼梦》,有很多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本是冲着贾府的种种风花雪月之事去看的,结果开篇却是甄士隐和贾雨村的一些故事,让人兴致缺缺。为何曹雪芹开篇要把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人写进来,这里和大家聊聊自己的看法。首先说红楼梦的架构来说,如果一开场就把林黛玉进贾府摆出来,没有经过这层层的

  • 薛宝钗赢了婚姻,却输了人心,她最后有没有改嫁贾雨村?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贾雨村

    红楼梦中,薛宝钗因为在婚姻上赢了黛玉,让很多喜欢黛玉的读者不喜欢她,因为这份不喜欢,薛宝钗的成熟稳重就变成了城府,她的踏实沉稳就变成了心计,她的人际交往就变成了世故圆滑,总之,因为这份不喜欢,薛宝钗虽然赢了婚姻,但却输了人心。很多朋友问“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是不是暗示着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

  • 红楼梦贾雨村的自白:从我的主要从业经历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贾雨村

    百家号的各位朋友:见信问好!我是贾雨村,被人认为是《红楼梦》中最腹黑的人物,实在不是一个光彩的角色。虽然祖上曾经入仕为官,但家中的根基早已耗尽,传承到我这一代,就只是衣食无着的穷书生罢了。为了追逐功名利禄,我不惜凭借所谓“同宗同族”的骨肉情谊,低三下四去攀附“四王八公”中的贾家。其实,谁都清楚,我和

  • 贾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的婚姻最后竟如此荒唐,要告诉女人们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小飞精彩生活标签:贾雨村

    贾雨村当年落魄在甄士隐家,靠救济生活,在花园中饮酒消遣,正是心中百般聊赖,失意之时,不经意回眸,看到了甄家的一个丫鬟娇杏,本来娇杏的回头并不是看贾雨村,却使贾雨村心神荡漾,成了他绝境中的一线希望与慰藉;娇杏这不经意的一回眸,便注定自己一生的归宿,要与这个膀厚腰圆的男人厮守纠缠,他们之间的爱情堪称一见

  • 湖北八市联考作文:从贾雨村到高启盛,你获得哪些启示?(范文)

    历史人物编辑:文琦旅行摄标签:贾雨村

    思路点拨:新时代有为青年应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两则材料,一个贾雨村,一个高启盛,一个曾经想为国效力,但最终却偏离了正道,成为危害一方的人,一个初出茅庐时奋发图强,但后被所谓的“现实”打败,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走上了绝路。两个人,经历截然不同,结果却是相似的。他们都因为失去了良知、道德和信仰,而走上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