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小说,作者在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强烈的情感:好人义薄云天,坏人穷凶极恶。读者也往往被这种强烈的情感而吸引,对角色爱憎分明。而《红楼梦》却不是这种类型的小说。
纵观全书,赵姨娘的相貌如何,何时什么情况下嫁给贾政为妾,都没有交代,这种文学上的“留白”,表现的是赵姨娘的存在感的缺失。类比周姨娘,妾在贾府简直是形同虚无。初次登场,就遭到凤姐的训斥,做娘的教导儿子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妾最多算是半个主子,凤姐这个晚辈,拿出主子的款儿来,堂而皇之的教训,赵姨娘竟然“不敢则声”,可见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
但赵姨娘和贾环不一样,他们非但对宝玉没有情谊,还经常暗害他,而且下的都是狠手,让宝玉一次差点丧命,一次差点毁容,一次差点被老爸打死,其他小的就不多说了。这让成年以后的作者想到少年事还恨的咬牙切齿。所以在红楼梦这部书里,连路人甲都戏很足,但破天荒的出现了两个脸谱化的坏人,他们在整部书里不是卖蠢就是做坏事
赵姨娘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被压迫的有些变态的妇人形象。大部分人只看到了赵姨娘的可恶,但很少有人看到赵姨娘受到的压迫。大部分人看到的是猥琐的,恶毒的赵姨娘,可如果时光能倒回,也许看到的就是美丽天真,向往爱情但又被老爷诱奸的可怜的赵姑娘。赵姨娘终其一生追求的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那么既然是父亲的宠妾,必然也是母亲的情敌。而且赵姨娘确实也不是什么通透之人,他们一房的矛盾和王夫人一房的矛盾已经到了激化的程度,以至于探春这个精干的人在两者之间也很难做人。所以正如描写王夫人的时候,作者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忍和美化,描写赵姨娘的时候,作者也难免有一些丑化
作者云 我妈是好人 虽然逼死了丫鬟 但她是好人 我爸虽然不靠谱 但也还不错 我表姐虽然天天叫我读书 我不想读 但她漂亮人好 我的表哥呆霸王 虽然杀人 但也很可爱 我表妹也很好 和我情投意合 我姐姐也很好 当了皇妃 我庶出的妹妹和姨娘划清界限 所以她也还不错 谁是坏蛋呢?我爸的小老婆 和她儿子
赵姨娘这样的人有什么错呢,只是因为是妾室,地位低到尘埃里。她一生不知道被别人多少白眼,受多少脸色
赵姨娘的教养实际上和贾府并没有那么格格不入,只不过贾府上的中年奴婢多数不具备“半个主子”的身份,周姨娘等“半个主子”也没有她那样生育的资本,不会那么张扬,所以赵姨娘看起来尤为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