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说贾母没有为黛玉的婚事操心?王熙凤、探春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谁说贾母没有为黛玉的婚事操心?王熙凤、探春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极简世界史 访问量:1115 更新时间:2024/3/12 23:28:49

文/陌游常乐

黛玉和宝钗到底谁才是宝玉的良配,不仅在我们今天在讨论,而且远在很多年前贾府的人们也在议论纷纷。在“金玉良缘”日嚣尘上的时候,贾母也为黛玉营造了一场“木石前盟”,大家都在口耳相传的说着黛玉的婚事,宝钗却渐渐被遗忘。

贾母为了黛玉的婚事确实用心良苦!

王熙凤一直都和贾母站在一起支持宝黛爱情,越是不经意的玩笑,越是表明她对这场爱情的立场。不管是出于本身对黛玉的喜欢还是出于对利益的考虑,王熙凤都更加的支持黛玉。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凤的话就是最简单的话,但是却最直接的表明黛玉和宝玉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无论从哪一方来比较,她们都是最适合的人。黛玉和宝玉是真心喜欢彼此的,他们之间的感情众所周知,唯独只差了一纸证书。

也许大家一直都觉得湘云最喜欢的人就是宝钗,但是我却觉得在湘云的心中能够当得上知己的人还是黛玉。湘云其实并没有大家眼中的那么开朗,她的烦难可以告诉宝钗,但是她的心伤却是黛玉一个人知道。

“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诗词是表达大家心中最真实的心意的方式。这样孤寂的诗词,湘云从来不会写,但是只有跟黛玉在一起的时候湘云才会表现孤单和脆弱的一面。如果不是你觉得有安全感的人,你是绝对不敢这样表露自己的心思。

湘云哪里看不出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她就开玩方式默默的表示对宝黛的支持。

史湘云独出心裁,开发了“林姐夫”这一称呼:

“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探春和黛玉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好,她也曾经借着一个机会小小的调侃了一下黛玉的婚事。黛玉爱哭,但是她大部分的眼泪都是为了宝玉而流的。探春说她将爱想林姐夫的时候就会将竹子哭成湘妃竹,这不就是在暗指黛玉有一天会嫁给宝玉嘛!

探春不仅延用了林姐夫的典故,还搬出了娥皇女英的传说:“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黛玉对于潇湘妃子的号是极美的,黛玉心中也很喜欢。她一直都在用着这个号,也是代表她懂了探春对她默默的祝福。她们都是闺阁女子没有办法直接说出心中所爱所想,但是敢于她们追求幸福和打破命运的束缚的想法是一致的。

大家对黛玉的婚姻的调侃,我都认为是善意,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宝钗和薛姨妈的调侃,我心中有着莫名的害怕。她们虽然把话说的这样完美,但是想想就不寒而栗。明明都是这场婚姻里的参与者,还来欺骗和伤害善良单纯的黛玉。

特别是薛姨妈最可恶,本来说就她和王夫人合计的“金玉良缘”,但是她却在潇湘馆给黛玉许诺要为她做媒,她不仅用这件事欺骗黛玉,还让黛玉心甘情愿的认她做妈妈。当她心中盘算着设计黛玉的时候,不知道她心中会不会为黛玉的真心真意感到愧疚和自责。

大家还记得第五十七回里,薛姨妈说:“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薛姨妈还面露喜悦:“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宝钗可以是很多人的守护神,但是她偏偏不是黛玉的及时雨。虽说爱情都是自私的,但是她对黛玉的伤害真的很残忍。如果她只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去和黛玉竞争,我还挺心疼她;但是她已姐姐的身份加入宝黛爱情的混战,我便不能理解。

且看薛宝钗给出的理由:“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度众生;如今,这宝玉凤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

黛玉在贾府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她的婚事也迫在眉睫,所有的调侃中,我很喜欢王熙凤的真诚,但是对于薛家的虚伪我真的很难接受。宝黛能够终成眷属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红楼一梦,乐在其中。常乐红楼:为你带来有趣的红楼解说和小故事。不期而遇,留个脚印吧

标签: 贾母

更多文章

  • 同是贾母赐给贾宝玉的丫鬟,袭人为何高晴雯一头?真相令人脸红!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贾母

    按照贾府大家族礼制,贾府里每个人使用丫鬟的等级是严格按照身份来进行分配的,贾宝玉这些小辈是没有资格使用一等大丫鬟的。贾府老祖宗贾母可以使用八个一等大丫鬟,袭人,鸳鸯,琥珀等是一等大丫鬟,同样是贾母赐给贾宝玉的丫鬟,袭人为何高晴雯一头?袭人在贾母屋里的时候,就是拿一两银子的大丫头,而八大丫头里,书中几

  • 趣评红楼·贾母当年差点被淹死,还碰破了头,此事如何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贾母

    桂花盛开的时节,贾母带人去园,园子叫做藕香榭,四面皆水,是河中绿洲,上建一个亭子。要去藕香榭,必须通过曲曲折折、咯吱咯喳的竹桥。贾母一行来到藕香榭,看到薛宝钗将酒具和茶具安排得很周到,很干净,又见到几个丫头煽风炉煮茶和烫酒,心里很高兴。亭柱上的对联是,“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史湘云念出了

  • 贾敏去世,贾母立即派人去接林黛玉,真是出于心疼吗?真相很扎心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贾母

    红楼梦作为一部悲情小说,其实基调那都是定好了的,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是因为母亲贾敏的去世,当时贾母多次派船去接她,而林如海纵有万分不舍也最终决定让黛玉离开自己,去贾府生活。其实作为一个尚且年幼,又体弱多病的女孩子,无论是母亲的离开,还是背井离乡远离父亲,对黛玉而言,那都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贾敏刚去世,

  •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怎样的人?一顿简单的螃蟹宴,足以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贾母

    前言自古以来,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红楼梦》便是典型的代表,在这部作品中将奢华与强盛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阅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知道,整个贾府上下奢侈之风太过强盛,甚至超越了帝王之家,在这种极度奢华的局面下,最终走向了衰败。其实,通过对贾府细节的描写,便可以从中发现那是怎样的奢华程度。爱热闹的贾母

  • 红楼梦中人的眼泪:嘴角含笑,眼里有泪,贾母的哀伤知不知?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母

    《红楼梦》里的贾母,总是带着孙子孙女们笑着、闹着、玩着。她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然而贾母也有眼泪。中秋团圆夜,贾府一大家子人庆祝中秋节,赏月吃酒,贾母笑着,让大家一起吃酒,击鼓传花,说笑话,听着萧声,贾母极力表示快乐,却在萧胜想起时,潸然泪下……第七十六回,时值中秋佳节,这天晚上,大观园正门大开,吊着

  • 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怎么样?欣赏多于喜爱,原因在双方

    历史人物编辑:陈想读名著标签:贾母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母倡议并捐银二十两,落实王熙凤安排薛宝钗生日,既聚餐,又听戏,过得很是热闹。这固然是因为宝钗刚满十五岁,到了将笄之年,但更关键的却是贾母“素喜宝钗稳重和平”。既然明确提到了“喜”字,自然可见她对宝钗的感觉和态度是蛮好的,只是书中具体细节所及,却总让人感觉,老太太对宝钗是欣赏多

  • 身为贾母的红人,只因为姿色平平,最后没能和宝玉走到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贾母

    说起红楼梦,大家对这部小说应该还是非常熟悉的,里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神仙眷侣了,但是最后林黛玉抑郁而终,而贾宝玉选择了出家修行,这到底谁造成的呢?很多人说是贾母,贾母很疼爱这个孙子,一早就给家贾宝玉订好了亲,虽然这个不是自己一开始最钟意的薛宝琴,但是还是能配得上他孙子的,只有薛

  • 为了嫁给宝玉,薛宝钗做了四件丑事,连贾母都看不惯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贾母

    原来,薛宝钗为了娶宝玉,做了四件丑事。连贾母都看不明白。认识《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薛宝钗是跟着妈妈和哥哥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进宫选秀,因为长相甜美,希望能过上宫中生活。不料在选拔过程中败北,只好住进了贾府。在这种情况下,她将目光投向了金婚。她希望得到贾母的赏识,最终嫁给贾宝玉,薛宝钗便开始一心一意

  • 贾母视黛玉为掌上明珠,为何不成全她的爱情,原因竟然如此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贾母

    看完红楼梦,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惑,贾母对林黛玉到底是怎样的心思,真心喜爱还是迫于当初的形势,不得不接林黛玉回府上住呢?如果有人选择后者的话,那贾母真的是有点冤枉了。贾母最喜爱的女儿可是贾敏,在他们夫妻遇难之后,他们两人的女儿从一个天之骄女变成了一个孤儿,看着就甚是可怜,再加上林黛玉一直身体不好

  • 薛宝钗是不是宝玉和林黛玉感情的“第三者”?贾母:我作证

    历史人物编辑:陈想读名著标签:贾母

    曹雪芹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套住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又让几百年来的读者争论不休,可真够坏的。不过,如果说到薛宝钗是不是宝黛感情的第三者,这个恐怕就很明确了,宝钗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不曾做过“第三者”。当然了,在林黛玉心里大概算是的。自从薛宝钗进入荣国府,除了容貌和黛玉一样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