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一件衣服,写尽贾母和平儿的为人处世,比薛宝钗强多了

红楼梦:一件衣服,写尽贾母和平儿的为人处世,比薛宝钗强多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姜子说书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2/18 13:16:21

红楼梦:一件衣服,写尽贾母平儿的为人处世,比薛宝钗强多了!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刘姥姥进大观园,长了大见识不说,还得了许多贵重的好处。除了平儿那边屋里零零碎碎的半炕东西,刘姥姥这一趟得到的贵重的进项有三样。

其一、王夫人给的两包共一百两银子,足以供王狗子一家子五口人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从此再也不用求亲靠友。

其二、王熙凤和薛姨妈都没有见识过的比上用内造还好的软烟罗青纱一匹,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

其三、史太君的几件衣服,鸳鸯口中说着别见笑,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史太君能穿的衣服的颜色和面料,又哪里是寻常人家能见识到的呢?就如从来不缺好衣服穿的秋纹,得了王夫人的衣裳,高兴得找不着北,只因这个彩头难得。可知刘姥姥得的衣裳贵重。

到了下房,鸳鸯指炕上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昨日叫我拿出两套儿送你带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罢,别见笑。”

《红楼梦》故事里,刘姥姥看见贾母给林黛玉糊窗屉的霞影纱,便也想要一匹做衣服穿,贾母非常大方地给了,还把自己的好衣服给了刘姥姥,这是史太君怜贫惜老的一面。

而书中的平儿,也是给了刘姥姥自己的衣裳,还让她别嫌弃。王熙凤让平儿给袭人赏赐衣服的时候,平儿还特别体贴周到地想到了邢大姑娘,也给了她一件大红羽纱的好衣服。

平儿走去拿了出来,一件是半旧大红猩猩毡的,一件是大红羽纱的。平儿笑道:“你拿这猩猩毡的。把这件顺手拿将出来,叫人给邢大姑娘送去。昨儿那么大雪,人人都是有的,不是猩猩毡就是羽缎羽纱的,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就只他穿着那件旧毡斗蓬,越发显的拱肩缩背,好不可怜见的。如今把这件给他罢。”

《红楼梦》故事里,邢岫烟是邢夫人兄嫂的女儿,家中原艰难,指望邢夫人给他们家治房舍、帮盘缠,缺衣少食是常态,平日里穿的是家常旧衣不说,就连避雪之衣都没有,不久就被薛宝钗撞见她当衣服度日的事情。

《红楼梦》故事里,薛姨妈既定了邢岫烟为媳,合宅皆知,薛宝钗听见邢岫烟亲口告诉她把绵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的事情之后,是怎么说的呢?其中有几个信息点?

其一、薛宝钗告诉邢岫烟,薛宝琴出嫁之后,薛蝌才能娶她,让她做好再等几年的心理准备。换你是邢岫烟,听了这话,可不得如坠冰窟呀?薛宝钗安的是什么心呢?

其二、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她们尖刺让她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反正敏感脆弱的人、被欺负的人、需要忍耐的人不是她薛宝钗。

其三、建议邢岫烟不如把那一两银子明儿也越性给了他们,让她身无分文,然后短了什么,只得有求于薛宝钗去。

其四、好为人师,开始对邢岫烟的穿戴指指点点,指她裙上一个碧玉珮问东问西,说了一篇让她该省的就省的大道理,活像一个恶婆婆,而且是趁着你穷,往死里拿捏你的架势哦!

其五、让邢岫烟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等她把旧衣服取回来给她。薛家那么多的当铺,恒舒典就是他们薛家的,愁没有衣服?怎么不给人家拿几件好衣服呢?薛家私底下给邢大姑娘点银子花,又能怎样呢?薛宝钗就这样对待堂弟媳妇的吗?

若说薛宝钗怕人知道,怕邢岫烟难堪,难道等人家缺东西了火急火燎地去找她借就不难堪了吗?贾府老太太和太太就是怕女孩子们委屈,才给她们月例银子的,邢岫烟能拿贾府的银子,难道就不能拿薛家的银子吗?

再说,莺儿把当票子随手夹在书里,被史湘云拿了来,后来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邢岫烟就不难堪吗?史湘云听薛宝钗说了事情原委,要把邢岫烟接到苑里一处住去,薛宝钗却轻描淡写地一句“明日再商量”断了人家的后路,怎么看也不像是替人着想的样子。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标签: 贾母

更多文章

  • 谁说贾母没有为黛玉的婚事操心?王熙凤、探春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极简世界史标签:贾母

    文/陌游常乐黛玉和宝钗到底谁才是宝玉的良配,不仅在我们今天在讨论,而且远在很多年前贾府的人们也在议论纷纷。在“金玉良缘”日嚣尘上的时候,贾母也为黛玉营造了一场“木石前盟”,大家都在口耳相传的说着黛玉的婚事,宝钗却渐渐被遗忘。贾母为了黛玉的婚事确实用心良苦!王熙凤一直都和贾母站在一起支持宝黛爱情,越是

  • 同是贾母赐给贾宝玉的丫鬟,袭人为何高晴雯一头?真相令人脸红!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贾母

    按照贾府大家族礼制,贾府里每个人使用丫鬟的等级是严格按照身份来进行分配的,贾宝玉这些小辈是没有资格使用一等大丫鬟的。贾府老祖宗贾母可以使用八个一等大丫鬟,袭人,鸳鸯,琥珀等是一等大丫鬟,同样是贾母赐给贾宝玉的丫鬟,袭人为何高晴雯一头?袭人在贾母屋里的时候,就是拿一两银子的大丫头,而八大丫头里,书中几

  • 趣评红楼·贾母当年差点被淹死,还碰破了头,此事如何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贾母

    桂花盛开的时节,贾母带人去园,园子叫做藕香榭,四面皆水,是河中绿洲,上建一个亭子。要去藕香榭,必须通过曲曲折折、咯吱咯喳的竹桥。贾母一行来到藕香榭,看到薛宝钗将酒具和茶具安排得很周到,很干净,又见到几个丫头煽风炉煮茶和烫酒,心里很高兴。亭柱上的对联是,“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史湘云念出了

  • 贾敏去世,贾母立即派人去接林黛玉,真是出于心疼吗?真相很扎心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贾母

    红楼梦作为一部悲情小说,其实基调那都是定好了的,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是因为母亲贾敏的去世,当时贾母多次派船去接她,而林如海纵有万分不舍也最终决定让黛玉离开自己,去贾府生活。其实作为一个尚且年幼,又体弱多病的女孩子,无论是母亲的离开,还是背井离乡远离父亲,对黛玉而言,那都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贾敏刚去世,

  •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怎样的人?一顿简单的螃蟹宴,足以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贾母

    前言自古以来,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红楼梦》便是典型的代表,在这部作品中将奢华与强盛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阅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知道,整个贾府上下奢侈之风太过强盛,甚至超越了帝王之家,在这种极度奢华的局面下,最终走向了衰败。其实,通过对贾府细节的描写,便可以从中发现那是怎样的奢华程度。爱热闹的贾母

  • 红楼梦中人的眼泪:嘴角含笑,眼里有泪,贾母的哀伤知不知?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母

    《红楼梦》里的贾母,总是带着孙子孙女们笑着、闹着、玩着。她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然而贾母也有眼泪。中秋团圆夜,贾府一大家子人庆祝中秋节,赏月吃酒,贾母笑着,让大家一起吃酒,击鼓传花,说笑话,听着萧声,贾母极力表示快乐,却在萧胜想起时,潸然泪下……第七十六回,时值中秋佳节,这天晚上,大观园正门大开,吊着

  • 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怎么样?欣赏多于喜爱,原因在双方

    历史人物编辑:陈想读名著标签:贾母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母倡议并捐银二十两,落实王熙凤安排薛宝钗生日,既聚餐,又听戏,过得很是热闹。这固然是因为宝钗刚满十五岁,到了将笄之年,但更关键的却是贾母“素喜宝钗稳重和平”。既然明确提到了“喜”字,自然可见她对宝钗的感觉和态度是蛮好的,只是书中具体细节所及,却总让人感觉,老太太对宝钗是欣赏多

  • 身为贾母的红人,只因为姿色平平,最后没能和宝玉走到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贾母

    说起红楼梦,大家对这部小说应该还是非常熟悉的,里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神仙眷侣了,但是最后林黛玉抑郁而终,而贾宝玉选择了出家修行,这到底谁造成的呢?很多人说是贾母,贾母很疼爱这个孙子,一早就给家贾宝玉订好了亲,虽然这个不是自己一开始最钟意的薛宝琴,但是还是能配得上他孙子的,只有薛

  • 为了嫁给宝玉,薛宝钗做了四件丑事,连贾母都看不惯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贾母

    原来,薛宝钗为了娶宝玉,做了四件丑事。连贾母都看不明白。认识《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薛宝钗是跟着妈妈和哥哥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进宫选秀,因为长相甜美,希望能过上宫中生活。不料在选拔过程中败北,只好住进了贾府。在这种情况下,她将目光投向了金婚。她希望得到贾母的赏识,最终嫁给贾宝玉,薛宝钗便开始一心一意

  • 贾母视黛玉为掌上明珠,为何不成全她的爱情,原因竟然如此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贾母

    看完红楼梦,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惑,贾母对林黛玉到底是怎样的心思,真心喜爱还是迫于当初的形势,不得不接林黛玉回府上住呢?如果有人选择后者的话,那贾母真的是有点冤枉了。贾母最喜爱的女儿可是贾敏,在他们夫妻遇难之后,他们两人的女儿从一个天之骄女变成了一个孤儿,看着就甚是可怜,再加上林黛玉一直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