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中人的眼泪:嘴角含笑,眼里有泪,贾母的哀伤知不知?

红楼梦中人的眼泪:嘴角含笑,眼里有泪,贾母的哀伤知不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 访问量:208 更新时间:2024/2/28 21:11:49

《红楼梦》里的贾母,总是带着孙子孙女们笑着、闹着、玩着。她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然而贾母也有眼泪。

中秋团圆夜,贾府一大家子人庆祝中秋节,赏月吃酒,贾母笑着,让大家一起吃酒,击鼓传花,说笑话,听着萧声,贾母极力表示快乐,却在萧胜想起时,潸然泪下……

第七十六回,时值中秋佳节,这天晚上,大观园正门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拜月之后,因贾母说,在山上赏月好,所以大家去凸碧山庄开夜宴,吃酒、赏月。

一家子骨肉,又是饮酒,又是击鼓传花,说笑话,写诗,看似非常热闹。贾母也表现得兴致高昂。

贾母笑着说以前贾政不在家,现在贾政回家了,薛姨妈等人不能来,王熙凤又病了。她说:“天下事总难十全。”说毕,不觉长叹一声,遂命拿大杯来斟热酒。

王夫人笑着说,今年母子团圆,自然比往年有趣。贾母笑着说:“正是为此,所以才高兴拿大杯来吃酒。你们也换大杯才是。”

贾母见月至中天,便让人吹笛子。

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

鸳鸯劝贾母休息。

贾母不同意,大家只得陪着贾母,饮酒,说笑话。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贾母的眼泪,最能触动人心。

贾母极力表现高兴,她笑着,喝酒、赏桂花,赏月亮,欣赏笛声。可是这笛声却触动了贾母心中最柔软的神经。

贾母清楚,这样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明年的中秋节,不知道我还在不在!

明年的中秋节,不知道我们在哪里过!

贾府的老亲甄家已经被抄家了,贾府也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刻。儿媳妇王夫人刚刚抄检了大观园,将家里的丑事公之于众。大儿子刚吃说笑话时,还讽刺我偏心。

百年望族的失败,都是从内斗开始。她的两个儿子、儿媳在此多事之秋,不想着团结,不想着一致对外,反而在家里斗得乌眼鸡一样。

贾母在心中叹息,我怎么生了这俩儿子!怎么有这么两个愚蠢的儿媳妇!

贾府完了……

贾母不知道,自己死后,两个玉儿会怎么样。

她不放心黛玉,可是没有任何办法。自己死后,黛玉只能任人宰割了。

贾母知道,她命不久矣,她护不住两个玉儿,护不住贾府,护不住祖宗、丈夫留下来的百年基业了!

这些苦恼,贾母不能说,也不能表现出来,她只能表现得高兴,暂时忘却对未来的担忧,好好享受一下哪怕是表面的家庭欢乐。

她贪图这一刻的母慈子孝,儿孙满堂的幸福时刻。

可是,悠悠咽咽的笛声,令贾母不禁落泪。

大家赶忙命暖酒,且住了笛。尤氏笑道:“我也就学一个笑话,说与老太太解解闷。”贾母勉强笑道:“这样更好,快说来我听。”

贾母继续调整情绪,试图让大家快乐起来。

此时的贾府“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贾母虽然笑着,却比她的眼泪更令人哀伤。

标签: 贾母

更多文章

  • 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怎么样?欣赏多于喜爱,原因在双方

    历史人物编辑:陈想读名著标签:贾母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母倡议并捐银二十两,落实王熙凤安排薛宝钗生日,既聚餐,又听戏,过得很是热闹。这固然是因为宝钗刚满十五岁,到了将笄之年,但更关键的却是贾母“素喜宝钗稳重和平”。既然明确提到了“喜”字,自然可见她对宝钗的感觉和态度是蛮好的,只是书中具体细节所及,却总让人感觉,老太太对宝钗是欣赏多

  • 身为贾母的红人,只因为姿色平平,最后没能和宝玉走到一起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贾母

    说起红楼梦,大家对这部小说应该还是非常熟悉的,里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神仙眷侣了,但是最后林黛玉抑郁而终,而贾宝玉选择了出家修行,这到底谁造成的呢?很多人说是贾母,贾母很疼爱这个孙子,一早就给家贾宝玉订好了亲,虽然这个不是自己一开始最钟意的薛宝琴,但是还是能配得上他孙子的,只有薛

  • 为了嫁给宝玉,薛宝钗做了四件丑事,连贾母都看不惯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贾母

    原来,薛宝钗为了娶宝玉,做了四件丑事。连贾母都看不明白。认识《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薛宝钗是跟着妈妈和哥哥来北京的。主要目的是进宫选秀,因为长相甜美,希望能过上宫中生活。不料在选拔过程中败北,只好住进了贾府。在这种情况下,她将目光投向了金婚。她希望得到贾母的赏识,最终嫁给贾宝玉,薛宝钗便开始一心一意

  • 贾母视黛玉为掌上明珠,为何不成全她的爱情,原因竟然如此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贾母

    看完红楼梦,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惑,贾母对林黛玉到底是怎样的心思,真心喜爱还是迫于当初的形势,不得不接林黛玉回府上住呢?如果有人选择后者的话,那贾母真的是有点冤枉了。贾母最喜爱的女儿可是贾敏,在他们夫妻遇难之后,他们两人的女儿从一个天之骄女变成了一个孤儿,看着就甚是可怜,再加上林黛玉一直身体不好

  • 薛宝钗是不是宝玉和林黛玉感情的“第三者”?贾母:我作证

    历史人物编辑:陈想读名著标签:贾母

    曹雪芹用“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套住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又让几百年来的读者争论不休,可真够坏的。不过,如果说到薛宝钗是不是宝黛感情的第三者,这个恐怕就很明确了,宝钗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不曾做过“第三者”。当然了,在林黛玉心里大概算是的。自从薛宝钗进入荣国府,除了容貌和黛玉一样绝美,

  • 林黛玉死后留下两罐茶叶,贾母见后潸然泪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贾母

    林黛玉死后留下两罐茶叶,贾母见后潸然泪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红楼里的女子的命运总是惹人担心,也正是这样的悲欢离合造就了不可替代的红楼。世上走了一个林黛玉,却留下两罐茶叶,引得世人无限唏嘘,也让人难免多去琢磨这其中的意味。这恰恰是红楼梦读起来脍炙人口,却又让人心生怜爱的地方。这两罐茶叶,在普通的人看

  • 贾母将林黛玉接来身边,不仅仅是因为女儿,其实是另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贾母

    林黛玉其实在一开始就是一个悲情的人物,这个基调奠定得非常明显。她之所以会来到贾府,就是因为母亲过世了,然后贾母觉得需要接到自己身边教导,很多人可能贾母对林黛玉非常的好,待遇可以说和宝玉完全不差。当然在表面上,我们只知道贾母这样做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因为太过于疼爱自己的女儿,然后女儿过世了,她将这一

  • 贾母宠爱贾宝玉,是短视还是远见卓识?贾宝玉走向歧途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母

    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贾母为什么意识不到对贾宝玉的宠爱会导致他走向歧途?不吐不快。贾母宠爱贾宝玉不假,但是这种宠爱不是溺爱,而是有原则的爱。贾宝玉也没有走入歧途。所以说贾母的宠爱,没有导致贾宝玉走向歧途。第一、贾母宠爱贾宝玉不假,但是有底线。 1.贾母溺爱贾宝玉的原因。《红楼梦》第3回,有一段林黛玉的心

  • 贾母的三个孩子关系由这些细节可见一斑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贾母

    很多人看到黛玉进府时两个舅舅避而不见,便以为是贾赦两兄弟与贾敏关系不好,其实是不对的。两个舅舅不见外甥女黛玉,最大的缘故是封建礼教约束的缘故,古人讲究同性接待同性客人,比如宝钗一家进府时,王夫人携薛姨妈宝钗等女眷见了贾母,而薛蟠则是见了贾政后又由贾琏引见了贾赦。此外,就是作者行文章法所致,如黛玉刚与

  • 王熙凤将黛玉比作戏子,贾母为什么不生气?道理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贾母

    薛宝钗生日宴会上面,王熙凤当众调侃林黛玉像龄官,而当时戏子的地位很低,宝玉害怕黛玉会多想,难道凤姐就不怕吗?就算不怕林妹妹生气,那么她不怕得罪贾母吗?事实上,王熙凤说这句话是受了元春的点拨,她把黛玉比作龄官,正好说出了元春不方便说的话,这不仅合了贾母的意,也让黛玉高兴了,只可惜宝玉没懂,搞得黛玉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