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在第二回,冷子兴如此评价贾家。赫赫扬扬近百年的贾家,它的颓势虽然早被旁人窥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继续肆意享乐、安富尊荣。
贾母八十大寿时,已经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过去了近十年,贾府已经被掏空了。然贾母毕竟是贾府的老封君,是金字塔顶端,这八十大寿的规格关乎的不仅仅是贾母的面子了,还关乎贾家的面子。为此,老太太这八十大寿,连在宁荣二府连开七天筵宴,请尽了皇亲贵戚、合族长幼及家中下人等。
在这七天之庆首日,为接待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等贵宾,二府皆张灯结彩、翠舞红飞,宁府用于接待北静王、南安郡王等官客,而南安太妃,北静王妃并各公侯诰命等堂客皆在荣府由贾母等女眷接待。
在听戏、用宴后,大家更衣复入园内来吃茶,期间南安太妃便问起了宝玉,贾母称庙里跪经去了,南安太妃不再追问,转而问众小姐。这众小姐指的自然都是贾府的小姐,贾母一听就笑:
“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
贾母是大家妇人,说起自家姑娘难念自然要谦虚些,不过那弱的弱,见人腼腆,多数也指迎春和惜春。但是,在说完自家姑娘后,贾母又特意说了“姨娘家姐妹们”也在,所以在贾母潜意识里,要见客最好是薛林这几个姐妹人更好,大方展样,文采飞扬,有面儿。
贾母的意思,南安太妃是听得出来的,然而她却道“既这样,叫人请来”。什么意思呢?“既然如此,那就请这几个姨娘家的姐妹来吧”。语气似乎有些失落,毕竟一开始想见的是贾家的姑娘们。有趣的是,南安太妃的语气,贾母也听出来的,所以她命凤姐将史、薛、林四位姑娘带来时,特特又吩咐一句:
“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贾母深知,贾府的几个姑娘是比不上几个姨娘姐妹的,而若要在几个姑娘中非要挑出一个见外客的,只能是探春,不仅因为探春生得俊眼修眉,文采精华,还落落大方,卓然出色,在此前多番行止深得贾母欣赏。
五个姑娘一齐到园中后,众人中有见过她们的,也有没见过的,都交口称赞。尤其是史湘云,显然与南安太妃极熟,所以南安太妃见她后笑着称其听见自己来了还不出来见面,要找史湘云叔叔算账。随后南安太妃便拉着四个姑娘细看,文中写道:
因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又松了他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极夸一回。
在这个动作中,南安太妃是先拉着探春细看的,这非常符合之前她的心境,就是迫不及待要见见贾家的姑娘。而在那个时代,堂客会见主人家的小姐,多是为了相看其品貌,预备提亲之意。所以,南安太妃是为了相看贾家小姐来了。
那么,南安太妃为何非要相看贾家的姑娘呢?
其实细究起来,她想看的必须是探春一人,因为贾府四春,元春贵为皇妃,迎春软弱,惜春孤介,二人才貌平平。而探春早在协理大观园时大放异彩,为人称道。贾家有此奇女子,在这些贵族堂客圈子中必然要被当作佳话流传的。
而除此之外,让南安太妃非见探春不可的一个原因,便是五个月前探春生日时,元春做了一件事。
在第七十回,黛玉要重建桃花社时,正巧次日三月初三是探春生日,在其生日当天,文中写道:
元春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顽器。合家皆有寿仪,自不必说。饭后,探春换了礼服,各处行礼。
如果我们往前面一看,便发现众人生日,都没有元春的赐礼,旁的不说,只说这荣府的凤凰宝玉,我们看看他生日时的寿礼清单:
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只有张道士送了四样礼,换的寄名符儿;还有几处僧尼庙的和尚姑子送了供尖儿……王子腾那边,仍是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薛姨娘处减一等。其余家中人,尤氏仍是一双鞋袜;凤姐儿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姐妹中皆随便,或有一扇的,或有一字的,或有一画的,或有一诗的,聊复应景而已。
贾宝玉是元春的亲弟弟,是贾府的宠儿,却未得元春赐礼,而探春呢?不仅仅得到了元春的礼物,连合家都有寿仪,也就是因为探春的生日,大家能得到皇妃馈赠的礼物,这不仅是在说府中众人沾了探春的光,而且还暗示,她这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是贾府的荣耀,值得这么捧。
元妃如此举动,圈里的王妃、诰命们焉能不知?自然想要一睹这位能让皇妃另眼相待的妹妹的风采。而南安太妃之所以如此热情,是因为其儿子南安郡王还未成亲,要为自家儿子相看这位姑娘罢了。有人认为南安太妃相看探春是为了和亲,试想和亲是迫在眉睫的事,岂能容你慢悠悠等到贾母寿辰再去相看的?
事实上根据多处线索,个人认为探春是和南安郡王定了亲事的,正如其放的凤凰风筝,被另一只来绞,然而后来被一只气势更大的“囍”字风筝绞断,活活将两只凤凰拆散,被众人骂“促狭”,这只“囍”字风筝当是权势最大的今上,将二人拆散是为了让探春与外藩和亲。这才是探春的无常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