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她是奴才却比贾母厉害,进门是老封君,出门坐轿,敢教训宝玉和凤姐

红楼梦:她是奴才却比贾母厉害,进门是老封君,出门坐轿,敢教训宝玉和凤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 访问量:2663 更新时间:2024/3/12 23:35:52

《红楼梦》里,贾母是老封君,还有一个奴才也被称为老封君。

这个奴才就是赖嬷嬷。王熙凤对赖大的老娘赖嬷嬷说,“家去一般也是楼房厦厅,谁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

王熙凤为什么说赖嬷嬷是老封君呢?

第一、赖嬷嬷有子有孙,而且儿孙有出息。

赖嬷嬷和丈夫都是贾府的得力奴才,婚后生了赖大。

赖大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后,成了荣国府的大管家,媳妇也成了荣国府的大管家。

赖大生了几个儿子,其中赖尚荣最得宠。赖尚荣从小过着贾宝玉那样的日子,在丫头婆子的呵护下长大。因为主子的恩典,脱了奴籍,有了自由身。从小就和少爷一样读书识字。

赖尚荣20岁当了官。30岁到地方当了县太爷。赖嬷嬷儿孙满堂,且个个有出息,所以像老封君一样被儿孙们敬着、哄着。在赖家,赖嬷嬷就是贾母一样的存在。

第二、赖嬷嬷像贾母一样,在家丫头婆子伺候着,出门坐轿子。

贾母有一大帮的丫头、婆子伺候。赖嬷嬷也一样,也有一大帮的丫头婆子们伺候着。

晴雯就是赖大买的孝敬给赖嬷嬷用的丫头。赖嬷嬷经常带着丫头们来贾母这里散心,陪着贾母聊天,晴雯就这是跟谁伺候的丫头之一。因为贾母喜欢晴雯,所以赖嬷嬷就把晴雯送给了贾母。

在贾府里,高级奴才也可以使唤丫头婆子。工作时间,赖大伺候主子,下班之后,赖大就是主子,享受着小丫头们的伺候。

不仅是赖嬷嬷、赖大一家有小丫头伺候。周瑞一家也有小丫头伺候着。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在周瑞家,就有小丫头给刘姥姥斟茶。替周瑞家的跑腿学舌。

赖嬷嬷已经退休了,每天都在家里享清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赖嬷嬷出入不自己走路,而是坐轿子。王熙凤对赖嬷嬷说:“闲了坐个轿子进来,和老太太斗一日牌,说一天话儿,谁好意思的委屈了你?”

贾府的主子奴才都不好意思委屈赖嬷嬷,她活得像老封君一样。

第三、赖嬷嬷是赖家的符号,有影响力,贾母等主子都敬她三分。

赖嬷嬷伺候过老主子,所以在贾府地位比较高。在贾母房里,王熙凤都没资格坐着,赖嬷嬷却有资格坐小板凳。

赖嬷嬷和贾母一样,已经成为了家族的符号和标志性人物。作为贾府的老祖宗,贾母都敬赖嬷嬷三分。王熙凤等年轻主子更不敢惹赖嬷嬷。

赖嬷嬷当众指着宝玉教育道:“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怎么怨的这些兄弟侄儿不怕他。你心里明白,喜欢我说;不明白,嘴里不好意思说,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呢!”

贾宝玉呢?心里不爽,也得耐着性子听着。

赖家要求主子什么事儿,都是赖嬷嬷出头。每次赖嬷嬷出马都能事半功倍。

赖尚荣当了县官要庆祝,赖大媳妇不敢请老太太贾母和王熙凤等主子去赴宴,就是赖嬷嬷出头请客。而贾母和各位主子都给赖嬷嬷这个脸面,去赖家撑场面。

王熙凤要撵走周瑞儿子,周瑞家的怎么求都不好使。赖嬷嬷几句话就让王熙凤改了主意,不撵这个触怒了凤姐的坏小子了。

赖嬷嬷有如此的影响力,赖家自然把赖嬷嬷奉为老封君了。

第四、赖嬷嬷在赖家有绝对的控制权。

赖嬷嬷不是老了、不中用的老人,而是十分精明、厉害。在赖家,赖嬷嬷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控制权。

赖嬷嬷在家里经常教训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她对王熙凤说过,她是如何教育儿子赖大的。她说:“奶奶不知道。这些小孩子们全要管的严。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叫大人操心。知道的,说小孩子们淘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名声也不好。恨的我没法儿,常把他老子叫来,骂一顿才好些。”

她孙子赖尚荣当了官,赖嬷嬷就给孙子念紧箍咒:“哥哥儿,你别说你是官儿了,就横行霸道起来……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如今乐了十年,不知怎么弄神弄鬼的,求了主子,又选了出来。州县官虽小,事情却大,为那一州的州官,就是那一方的父母。你不安分守己,尽忠报国,孝敬主子,只怕天地不容你!”

赖嬷嬷骂儿子、骂孙子的话句句在理,提醒他们尽忠职守,不忘自己的身份,孝敬主子。赖嬷嬷的话如警钟长鸣,时时刻刻提醒儿孙不给主子招灾惹祸。

贾母都没有随便骂儿子,赖嬷嬷如此严厉。儿孙自然都怕她,敬赖嬷嬷就像敬老封君一样。

赖嬷嬷是老封君,也有老封君的排场。那么,赖家究竟有多富有呢?请看以后更新的文章。

标签: 贾母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贾母不是真的疼林黛玉?林黛玉完全是被贾母害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贾母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好的悲剧人物,在她身上有多重悲剧集中在了一起,如生命悲剧、境遇悲剧、性格悲剧和爱情悲剧。生命悲剧指的是她“病如西子胜三分”,境遇悲剧指的则是幼年失母不得不寄人篱下,这两重悲剧可谓是不可抗拒的客观悲剧,并不具备多少讨论意义。性格悲剧虽与生命悲剧和境遇悲剧息息相关,但亦和贾母

  • 红楼梦:她没有得到贾母的喜欢,却比贾母喜欢的姑娘更有福气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贾母

    在小说《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荣国府来了几门亲戚,其中有四个姑娘美貌如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四个姑娘就是:邢夫人侄女邢岫烟、李纨的两个堂妹李纹、李绮,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薛宝琴的相貌最为漂亮,不但比其它三个姑娘漂亮,也比她的堂姐薛宝钗漂亮,而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爱

  • 红楼梦:贾母最宠爱的元春做了一件事,引起了贾母的反感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贾母

    《红楼梦》中贾府的姑娘众多,各有各的特色,也各有各的出彩之处,这其中贾母喜欢的女孩有不少,林黛玉大概就是贾母心中最疼爱的姑娘了。在她初入贾府之时,贾母就对其表现出了深深的疼惜,之后更是对她宠爱非常,享受着和贾宝玉一样的待遇。除了林黛玉之外,薛宝琴这个姑娘也是贾母比较赏识的,贾母见她第一眼,就让王夫人

  • 林黛玉死后留下2瓶茶叶,贾母见后大吃一惊,知道自己活不长了

    历史人物编辑:倾城之殇标签:贾母

    每每提及宝黛爱情悲剧,总不免令人叹息。《红楼梦》以极其精炼的笔触,讲述了贾府日渐衰落的悲情故事,其中每一处情节安排都极其用心,譬如黛玉逝去后,留下的那两瓶茶叶。在林黛玉死后,贾母匆匆赶往潇湘馆,看到两瓶茶叶时不禁落泪,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为何这两瓶茶叶会让贾母有如此反应?一份茶叶,个中缘由众人晓 “茶

  • 贾母为何要给林黛玉换名贵的红窗纱?贾母的风流本性难改

    历史人物编辑:小涵品读红楼梦标签:贾母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600字,阅读约需8分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到大观园参观。在林黛玉的潇湘馆里,贾母看到窗纱旧了,当场吩咐让王夫人更换,并明确说要换名贵的红窗纱?贾母为何要这样做?她自己说了一个理由,但隐藏了真心。真正的答案被刘姥姥用一句玩笑话点破。1.贾母给林黛玉换窗纱,是名贵的霞影纱

  • 红楼梦:奴才赖嬷嬷家多豪奢?住楼房厦厅,出入乘车坐轿,其花园震惊了贾母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母

    《红楼梦》里,国公府贾府是钟鸣鼎食人家,诗礼书香之族。富贵奢侈,过着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红红火火的日子。贾府的富贵风流就不用说了,单说贾府的奴才家就比普通的仕宦家庭还要奢侈、靡费。赖嬷嬷是贾府的老奴才,儿子赖大是贾府的管家,赖家什么样呢?有多富有呢?第一、家里楼房厦厅。 有钱人家里的房子,比较多,各

  • 贾母非常喜欢王熙凤,年轻时的贾母和王熙凤有无相似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贾母

    贾母非常喜欢王熙凤,除了王熙凤是贾母的开心果之外,就是王熙凤有贾母当年的影子。贾母曾经说过:“…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她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年轻的贾母和王熙凤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让我们透过年老的贾母猜测一下。两个人性格都非常活泼,爱热闹。王熙凤是个热闹脾气,不管到了哪

  • 红楼梦:晴雯是贾母相中的人,王夫人将其撵走贾母为何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贾母

    我们都知道袭人当初是贾母安排给贾宝玉的,当时贾母是因觉得袭人可靠忠诚,所以就让她照顾自己最疼爱的孩子。贾母亲手挑选的丫环不多,能被她看上,定当也是有着旁人无法相比之处。正如林黛玉身边的紫鹃,也是贾母派给林黛玉的。也许在准备接林黛玉前来贾府之前,贾母在心中便已经打算好了让紫鹃前去伺候,这个紫鹃也就是贾

  • 《红楼梦》:林黛玉死时,贾母甚至都没去看一眼?是贾母狠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贾母

    文|四季文史曹雪芹《红楼梦》中,“十二钗”均有判词,宝钗和黛玉的判词并列排在第一。两人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二三句是写林黛玉的,她在柳絮词中叹到“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葬花词》里,林黛玉更是吟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这个像极了黛玉的小旦是龄官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贾母

    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这个像极了黛玉的小旦是龄官不知道咱们还记得否?第二十二回,有这么一个情节: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愈发不幸见的。因问他年岁,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咱们叹气了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给他两个,又另赏钱。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