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母为何要给林黛玉换名贵的红窗纱?贾母的风流本性难改

贾母为何要给林黛玉换名贵的红窗纱?贾母的风流本性难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涵品读红楼梦 访问量:1739 更新时间:2024/3/12 23:35:31

[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6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到大观园参观。

林黛玉的潇湘馆里,贾母看到窗纱旧了,当场吩咐让王夫人更换,并明确说要换名贵的红窗纱?

贾母为何要这样做?她自己说了一个理由,但隐藏了真心。真正的答案被刘姥姥用一句玩笑话点破。

1.贾母给林黛玉换窗纱,是名贵的霞影纱

《红楼梦》第四十回记载:

贾母带着众人到林黛玉的潇湘馆落座后,因看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 倚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王夫人没有回复时,王熙凤忙说看见库房里有银红蝉翼纱。贾母笑着说她不识货。在薛姨妈的怂恿下,贾母如数家珍地说出软烟罗的来历。

原来荣国府内存放着许多名贵的棉纱。王熙凤所说蝉翼纱的其实是一种软烟罗。贾母作为老祖宗,对家底一清二楚。

软烟罗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皇宫使用的也不如荣国诗府里存放的软厚轻密。

贾母说完之后,吩咐给林黛玉换上银红的霞影纱糊窗户。

2.贾母为何要给林黛玉换霞影纱?刘姥姥一句玩笑话透露出答案

从荣国府的实力上来看,是富贵人家的真实反映。

荣国府历经百年富贵,终于成为“白玉为堂金做马”富贵之族。家里所用的一切不是外国进口洋货,就是珍稀名贵的古董,或者是比上用的物品质量还要高。

林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给她使用品质高、质量好的东西,属于人之常情;用在林黛玉的房间,更能彰显出荣国府财富底蕴。

事实上,贾母所作所为并非全部为了林黛玉,也不是为了彰显荣国府的富贵。

荣国府在王夫人的主导下,使用的都是半旧之物,无论是贾政屋内摆设还是宝玉身上所穿,都不是崭新之色。所以荣国府的富贵内敛、不张扬。在这种情况下,贾母不会在刘姥姥面前显摆霞影纱。

贾母当众吩咐给林黛玉更换窗纱的真正原因是爱美。进入林黛玉房间前,刘姥姥曾经用一句暗示过。

《红楼梦》第四十回记载:

李纨让丫头采摘菊花备用,贾母到达之后,丫环碧月捧着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

王熙凤见状,直接上手,将满盘了的花全部插在刘姥姥的头上,众人嘲讽她时,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 ,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刘姥姥所说,虽是自嘲,其实也是反讽。贾母戴花在前,自己戴花在后,刘姥姥说自己是老风流,其实暗指贾母也是一个老风流。

3.贾母为何爱美爱风流?

贾母给林黛玉换窗纱时的理由说得很清楚。“绿窗缝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窗外是翠竹,再用绿纱糊上反而不配。

王熙凤冰雪聪明,知道贾母心中所思所想,所以马上说出红色的蝉翼纱糊窗。

王熙凤为何这样做?因为她知道贾母爱美。

女人爱美不分年龄,年老的女人爱美往往会选用红色。贾母也是如此。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记载:

下雪天李纨请宝玉和黛玉去商议明日赏雪作诗,林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林黛玉上下一身红,自然是贾母所赐。

贾母不仅给林黛玉一身红衣,还给了薛宝琴一件红披风。“金翠辉煌,不知何物”。众姐妹中,只有湘云一人认得是凫靥裘。

后来,薛宝琴披上后与宝玉站在雪地里,贾母当众赞美,并口口声声说比屋里张挂的《双艳图》还好看。

这些细节充分反映贾母是一个爱美的老妇人。

贾母为何爱美爱风流?主要与时代有关。

贾母出身于史家,作为豪门的千金小姐,嫁入贾家之后,正是贾家势力如日中天之际,作为当家少奶奶,呼风唤雨;同时,作为贾史两家的重要人物,人生始终处于巅峰,在这种情况下,物质生活早已富足,精神生活上升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女孩子天生爱美,贾母有条件爱美,“风流”一生,老了之后也不会改变,所以,处处爱美,时时爱美,因此,对薛宝琴如此,对林黛玉更是如此。

注:本文资料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标签: 贾母

更多文章

  • 红楼梦:奴才赖嬷嬷家多豪奢?住楼房厦厅,出入乘车坐轿,其花园震惊了贾母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母

    《红楼梦》里,国公府贾府是钟鸣鼎食人家,诗礼书香之族。富贵奢侈,过着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红红火火的日子。贾府的富贵风流就不用说了,单说贾府的奴才家就比普通的仕宦家庭还要奢侈、靡费。赖嬷嬷是贾府的老奴才,儿子赖大是贾府的管家,赖家什么样呢?有多富有呢?第一、家里楼房厦厅。 有钱人家里的房子,比较多,各

  • 贾母非常喜欢王熙凤,年轻时的贾母和王熙凤有无相似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贾母

    贾母非常喜欢王熙凤,除了王熙凤是贾母的开心果之外,就是王熙凤有贾母当年的影子。贾母曾经说过:“…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她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年轻的贾母和王熙凤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让我们透过年老的贾母猜测一下。两个人性格都非常活泼,爱热闹。王熙凤是个热闹脾气,不管到了哪

  • 红楼梦:晴雯是贾母相中的人,王夫人将其撵走贾母为何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贾母

    我们都知道袭人当初是贾母安排给贾宝玉的,当时贾母是因觉得袭人可靠忠诚,所以就让她照顾自己最疼爱的孩子。贾母亲手挑选的丫环不多,能被她看上,定当也是有着旁人无法相比之处。正如林黛玉身边的紫鹃,也是贾母派给林黛玉的。也许在准备接林黛玉前来贾府之前,贾母在心中便已经打算好了让紫鹃前去伺候,这个紫鹃也就是贾

  • 《红楼梦》:林黛玉死时,贾母甚至都没去看一眼?是贾母狠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贾母

    文|四季文史曹雪芹《红楼梦》中,“十二钗”均有判词,宝钗和黛玉的判词并列排在第一。两人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二三句是写林黛玉的,她在柳絮词中叹到“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葬花词》里,林黛玉更是吟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 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这个像极了黛玉的小旦是龄官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贾母

    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这个像极了黛玉的小旦是龄官不知道咱们还记得否?第二十二回,有这么一个情节: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愈发不幸见的。因问他年岁,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咱们叹气了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给他两个,又另赏钱。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

  • 红楼梦:薛宝钗显摆红麝串,贾母大怒,连出三招薛家败下阵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贾母

    《红楼梦》过的最长的节是端午,从二十八回过到三十五回,整整八回。从元春赐下端午节礼开始,到宝玉挨打吃那个莲叶羹结束。发生的故事大大小小几十件,看上去一派荣华,其实里面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斗争分为两大阵营,一派是王夫人和薛家利益集团,所谓的金玉良缘同盟,另一派是贾母、凤姐为代表的木石

  • 贾母一手促成宝黛感情,咋还两次给宝玉提亲?老太太是真高明人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贾母

    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纪,细究起来,也不会超过六七岁,因为几年之后秦可卿林如海几乎同时去世,黛玉回南葬父,然后二次进京,这个时候贾府开始筹备元春省亲,又过一年之后,宝玉和众姊妹搬进大观园,到宝玉被魇魔,癞头和尚来救,说青埂峰上顽石化作的通灵宝玉已经下界十三年了。所以,这时宝玉十三岁,黛玉十二岁。离黛玉第

  • 贾母的玩笑话,让薛姨妈想了好几天,终于明白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贾母

    贾宝玉在挨打之后,薛宝钗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来夸赞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看起来凤丫头凭她再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贾母也丝毫不谦虚说,我现在老了,哪里还有什么巧的,当初我像凤丫头这么大的时候,比她还巧呢。其实薛宝钗这个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说奉承奉承话,她的确是认为贾母要比疯丫头强,贾母也确实没自夸,

  • 贾母非常喜爱林黛玉,为何黛玉去世当晚,贾母不去看一眼?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贾母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主要围绕着贾府中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讲述他身边痴男怨女的故事,从这些痴缠的故事里反映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没落。林黛玉的母亲是贾府最高掌权者贾母的女儿贾敏,父亲是巡盐御史林如海。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林如海的官不仅大,还和利润最高的盐扯上关系,林黛玉的家

  • 王夫人信口胡言瞒弄贾母,不料被贾母识破,让她碰了软钉子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贾母

    在第三十六回,王熙凤曾明确说过怡红院有八个大丫环,八个小丫环,而这么多的丫环中,只袭人和晴雯是贾母屋里拨过来服侍宝玉的,不同的是,晴雯的月钱转由宝玉屋里支取,而袭人的月钱的账还算在贾母屋里。袭人在被贾母与了宝玉后,因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与宝玉共试警幻仙子所训之事。就此成为宝玉心中“与别个不同”的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