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夫人信口胡言瞒弄贾母,不料被贾母识破,让她碰了软钉子

王夫人信口胡言瞒弄贾母,不料被贾母识破,让她碰了软钉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 访问量:318 更新时间:2023/12/19 1:27:15

在第三十六回,王熙凤曾明确说过怡红院有八个大丫环,八个小丫环,而这么多的丫环中,只袭人晴雯贾母屋里拨过来服侍宝玉的,不同的是,晴雯的月钱转由宝玉屋里支取,而袭人的月钱的账还算在贾母屋里。

袭人在被贾母与了宝玉后,因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与宝玉共试警幻仙子所训之事。就此成为宝玉心中“与别个不同”的丫环,而袭人则更尽心竭力服侍宝玉。

成功拿下宝玉后,袭人开始努力取得王夫人的认可,在宝玉挨打后主动跟王夫人献言,极尽颠倒黑白、贼喊捉贼之能事,深取王夫人的信任,连连直呼“我的儿”,求其务必保住宝玉,却不知带坏她儿子的正是眼前这个丫头,讽刺至极!

很快,袭人被王夫人提拔,但也只能是暗中进行,据王夫人所言,她的顾虑是:一来是怕贾政知道生气;二来宝玉还小,怕耽误读书;三来是明放的话袭人的劝宝玉必然听不进去,不如不明放的好。但王夫人还有一个顾虑她没好意思说,那就是袭人是贾母屋里的丫头,王夫人却自作主张将其月钱停掉,使其改换门庭,投入自己帐下,这不是挖贾母墙脚吗?再有贾母的意思晴雯是将来给宝玉做妾的,王夫人却非要纳袭人,岂不是打贾母的脸?所以她只能先“混着来”,不敢明放。

可笑的是王夫人以为的“混着放”实质上跟“明着放”没什么不同,因为袭人早和宝玉有了关系,为此,知道消息的第一个晚上,袭人就告诉了宝玉这个喜信,二人眉开眼笑,这对王夫人真是一出天大的嘲戏。

袭人就这么在宝玉屋里“混”了几年,袭人也达到目的渐渐和宝玉保持距离,以致后来也不在背人处与宝玉狎昵了。倒换成了晴雯睡在宝玉外间,负责其夜间茶水传唤之事。在抄检大观园后,晴雯与芳官、四儿三人,因为长得最好,被认为是“狐媚子”,给王夫人撵了出去。对于撵走芳官和四儿,王夫人倒还没什么压力,不过晴雯就不一样了,且不说那是贾母放在宝玉屋里,将来好给宝玉做姨娘的,就仅仅晴雯曾经是贾母屋里的丫头,王夫人也不能随便动。好比林之孝的就曾说过“便是老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那也轻易伤他不得”,这是贾府的规矩。然而王夫人不仅伤了,还瞒着贾母将其撵出,任由其自生自灭。

无论如何,这件事总需要解释解释,所以,在让两个尼姑带走芳官等人后,王夫人便往贾母处来,趁着贾母心情正好,赶紧回了撵晴雯一事。然而对于撵晴雯的原因,王夫人是极尽信口雌黄之能事啊。如此回道:

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

先斩后奏原本非光明磊落之举,后又捏造晴雯有恶疾,真真有损阴骘了。

贾母听后就点头,称其他也还罢了,就是晴雯这个孩子,我看着挺好啊,想着将来还可以给宝玉使唤的,怎么就变了呢?贾母此言,可知是赏识晴雯,有内定晴雯为宝玉侍妾的意思,最后一句话明显是质疑王夫人了,有不满之意。

王夫人听后就说了,老太太你看中的人肯定不会有错啦,但是谁让她命里没那个造化享这个福,才得了这种病。随后王夫人又道:

三年前我也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我便留心。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

之前连晴雯都认不出来,只知道是眉眼像林黛玉的,口口声声说最嫌这样的人,转身就能跟贾母说三年前取中了晴雯,真是漫天大谎。而在贬完晴雯后,王夫人又开始跟贾母推销袭人,欲图让贾母认可纳袭人一事。其道:

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况且行事大方,心地老实,这几年来,从未逢迎着宝玉淘气。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

在王夫人看来,袭人的优点是沉重知礼、行事大方、心地老实,最主要的是,宝玉胡闹时,她只有死劝的。所以,自己观察了两年,觉得一点也不会错了,便将其提为宝玉姨娘了。随后又搬出之前的三个顾虑,声明没有明放的原因。谁知贾母一听便笑了,道:

“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

贾母这段话有几个意思:

首先,“原是这样”,也就是贾母早已得知王夫人瞒着她挖墙脚的事了;

其次:这袭人从小不言语,竟然会被你如此推崇,可知人不能只看表面啊;

再次:你做主就好了,反正没有大错误。意思还是有小错误;

最后:贾母放出了大招,称既然如此,那就还是别提这个事,一直这么“混着”吧。

而贾母最后一句话,更是彻底否定了王夫人,其称宝玉将来是不听妻妾劝的,然而王夫人却想着让袭人“死劝”贾宝玉,这不是愚蠢吗?

贾母此言一出,不仅拒绝了明着放袭人的请求,还挖苦王夫人昏庸愚蠢,王夫人就再没说话了,一场刀光剑影,又在王夫人的讪笑中结束。

标签: 贾母

更多文章

  • 晴雯是贾母的人,为何王夫人将其赶离宝玉身边,贾母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慢步史书标签:贾母

    (历史释疑第95期/奉天玉)虽然贾宝玉身边的丫鬟中,等级最高的是袭人,出场最多的是袭人,与宝玉早早有了私情的还是袭人,但其中最耀眼的还要当属晴雯。她不仅生得一副好相貌,还有一幅泼辣"性子,上到宝玉,下到底下的小丫鬟,甚至代表王夫人来抄检大观园的婆子,她都敢顶撞。再加上伶俐能干,做得一手好针线活。贾府

  • 梅长苏、宜修皇后、贾母凤姐都爱用的冬季暖手神器!你知道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贾母

    在《琅琊榜》里,体寒的梅长苏,总是抱着一个小手炉取暖。古装剧中,如果有冬季的戏份,手炉的出镜率是很高的。精致的小手炉很受古代闺秀们的青睐,像《甄嬛传》、《红楼梦》这种女性角色众多的电视剧,大家集体抱手炉,可是少不了的。《红楼梦》里的贾母、凤姐都爱用手炉,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便看到凤姐“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 为家族名声,贾母收养一女,焦大醉酒后怒骂: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贾母

    一部《红楼梦》写满了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只是在这深门大院,红墙绿瓦中,也隐藏着一些无法放到明面上的肮脏龌龊之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贾府作为当时的四大家族之一,也难以逃过这样的命运。贾府远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干净,光鲜亮丽,有一句戏言这么说道:贾府也许只有门口的两座石狮子是干净的。深

  • 贾母:撵你好几次,为啥还不走?薛姨妈:不过是面子前途二选一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贾母

    薛家举家住进荣国府,刚开始因为王夫人要叙姐妹离别之情,加上贾母好热闹,贾政也怕薛蟠再惹出是非,留薛家在府里住上一段时间,是亲戚间的情分。而薛家上京的理由也有两个:一为清算户部的账目,二为小姐宝钗待选。实际上从小说叙事情况看,这两个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着实都经不起推敲。薛家的皇商身份已历经了几代,世

  • 王熙凤带尤二姐拜见贾母,贾母却让鸳鸯掀起她的裙子,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贾母

    王熙凤带尤二姐去见贾母,贾母就让鸳鸯掀起了她的裙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红楼梦》第69回,贾母第一次见尤二姐,她先是把眼镜找出来戴上,然后命令鸳鸯说:“把那孩子拉过来,我瞧瞧肉皮儿。” 众人都抿着嘴笑,把尤二姐推到贾母面前。贾母仔细瞧了瞧,然后命令琥珀:“拿出手来给我瞧瞧。”鸳鸯则把尤二姐的裙子掀起

  • 为什么贾母给宝琴凫靥裘,黛玉没有生气,宝钗却很嫉妒宝琴呢?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贾母

    宝琴是《红楼梦》中特别幸运的一个姑娘,她到贾府之后立马得到了大家的喜欢,贾母不仅让王夫人立马认了干女儿,而且还让宝琴跟着她住,这可是宝玉和黛玉才能够得到的待遇。宝琴到了贾府她的生活就是圆满,除去贾母和王夫人,大家也都很疼爱她这个小妹妹。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宝琴就是得到了贾母很大的喜欢,冬天到了贾母还给特

  • 王熙凤认为贾母会把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可是贾母却没这个心思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贾母

    小说《红楼梦》,聪明绝顶、善解人意的王熙凤认为贾母会把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第五十五回里,王熙凤和平儿说:“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后来王熙凤还给林黛玉开玩笑:“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为什么不给我们家当媳妇儿?”这说明王熙凤铁定的认

  • 袭人待人多忠心呀,服侍贾母、宝玉时眼里就只有贾母、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忘川水标签:贾母

    其实袭人也和其他的很多红楼女儿一样是很优秀的,很不错的。袭人待人多忠心呀,服侍贾母时眼里就只有贾母,服侍宝玉时眼里就只有宝玉,连她以前曾服侍过的湘云,到来时,也在她面前撒娇要她再为她梳梳头。袭人多娇柔俏媚呀,当宝玉在梦里做了那事以后,被她发现,看她处理得多么得当,马上明白过来了,红着脸,还眼睛向四周

  • 宝钗在贾府“八面玲珑”,为何贾母就是不喜欢她?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超速发展标签:贾母

    宝钗和凤姐都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两个人是姑表姐妹,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她们都是优秀的女子,不约而同来到贾府(凤姐是嫁入贾府,宝钗是随母亲做客贾府),在贾府上下都有着极好的人缘,可以说是“八面玲珑”。然而,作为贾府的最高领导贾母,对这一对表姐妹的态度是明显不同的,是亲凤姐而疏宝钗,为什么会这样呢

  • 红楼梦:贾母给薛宝钗过生日,夸她,为她着想,都只是为了排斥她

    历史人物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贾母

    红楼梦:贾母给薛宝钗过生日,夸她,为她着想,都只是为了排斥她!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