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释疑第128期/奉天玉)
通读《红楼梦》,我们不难得知,虽然贾府看似富丽堂皇,却早已入不敷出,甚至要靠放高利贷和坑骗亲戚维持生计。但是,贾府公中没钱,不代表每个人都穷。首先,借住在贾府的宝钗和黛玉,手里都是有钱的,一个开口就要供别人每天一两燕窝,姐妹们聚会,直接摆起螃蟹宴;一个打赏其他人房里的小丫鬟,顺手就是好几百钱。其次,贾母本人也非常富有,她的体己物件,被贾琏偷偷变卖了不少,却毫无察觉。
除开她们之外,不显山不露水的李纨,也是个隐形富婆,小说第四十五回中,大观园里的姑娘要起诗社,钱不凑手,李纨带着她们去找王熙凤要钱的时候,王熙凤给她算了一笔账,提到李纨每个月月钱就有二十两,和贾母、王夫人等人看齐,这样一年下来就有二百四十两。比王熙凤整整多了一倍,贾府的姑娘,每月份例更是只有她的十分之一。
这还不算,大观园中她的住处为稻香村,附带可以出租的田地,收的租子不会归入公中,这又是两百多两。再加上她自己的嫁妆,贾兰的月钱等等,一年净收入近五百两。而且她平时少有交际,一直围着儿子打转,没有什么用钱的地方。按理说,小姑子们要起诗社,要不了太多银子,大家还凑了份子,她作为大嫂子,又是富婆,差的钱自己垫上也没什么。可她偏偏没有这么做,而是带着姑娘们找上了王熙凤,借着让王熙凤做“监社御史”的名义,把根本不会作诗,甚至不识字的王熙凤拉了进来,要走了五十两银子。
李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她本性吝啬吗?还是她怀有其他的心思。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红学界的一种说法,即李纨是一个冷心冷情的人,在曹雪芹原本的安排中,贾府出事的时候,她冷眼旁观,带着儿子贾兰分了出去,因贾兰被封诰命,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贾家。如果李纨真的早就在心里与贾府划清了界限,那么她拒绝自己掏钱起诗社,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我们细细品读原文,就会发现真相并非这样。
首先,李纨并不吝啬,她在起诗社的时候,只让宝钗、黛玉等人,一人出了一两银子,香菱、宝琴等人更是直接不用出钱,而她自己却要出五六两给大家兜底。按每个月起一次社来算,一年下来她自己就要掏六七十两银子,不算小数目。她虽然有钱,却是自己应得的,她根本没有义务用自己的梯己钱供小姑子、表姑娘,甚至小叔子们玩乐。何况,贾兰年龄还小,她为儿子攒点家底不是应该的吗?
其次,她找王熙凤要钱,虽然看似是在抠王熙凤的腰包,实际上却是在向王熙凤申请批公款。府里的公子小姐要玩,又大都玩不起,除了找长辈撒娇要钱,只能从公中出钱了。李纨只不过是因为已婚身份,又年龄最大,起了个领头作用而已。她和探春整出“监社御史”的名头,不仅是为了要钱的时候更加体面,还给了王熙凤拿着公款去她们那里吃喝玩乐的机会。
另外,李纨故意带着大家走这一圈,与王熙凤半真半假的相互打趣一番,或许也有替王熙凤解围的意思。毕竟在贾府一向体面的王熙凤,在李纨找她要钱的前一天,竟然借着酒醉的名头,发作贾琏和早就成了通房丫头的平儿,不仅打了平儿,还大闹了一场。大观园里的小姑娘都未出阁,没见过这样的事情,往后再见到王熙凤难免尴尬。
李纨借着要钱的名义,带着大家去王熙凤处闹了一场,还故意提到要为平儿撑腰,为王熙凤圆过了前一天的事情,消除了大家对她的芥蒂。也正是因为这样,王熙凤才大方的拿出五十两银子,供她们消遣。可见荣国府中虽然龌龊事很多,也充满算计,却还是有几分温情在内的,我们不该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她们。
参考资料|《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