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金玉良缘”莺儿私下做了一件丑事,薛宝钗觉得太丢人连忙阻止

为“金玉良缘”莺儿私下做了一件丑事,薛宝钗觉得太丢人连忙阻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侯卫朝 访问量:2482 更新时间:2024/1/10 22:41:32

自薛家举家住进贾府,薛姨妈打定主意要“处常”那一刻,宝钗便被迫接受“金玉良缘”这个阴谋,即使自己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凌云壮志,而宝玉不过一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胭脂公子。

薛家住进贾府不久,“金玉良缘”之说便渐渐渗透了贾府各个角落,除了制造舆论,“金玉”一党没少为此事费劲思量。譬如第八回,听说宝钗抱恙,宝玉便来探视,刚一进门薛姨妈便像捡到宝似的,喜孜孜一把将宝玉搂住“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彼时知书达理的宝钗却不曾出门见客,到时薛姨妈让宝玉进屋陪这位大家闺秀闲聊,这一回,宝玉首次见到宝钗的金锁,识得金锁上的字,与自己玉上的字堪称一对。而这一切,都是宝钗的丫头莺儿引出来,这一回的回目为“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丫头莺儿的目的性,于斯可见一斑。

薛家在经营”金玉良缘“上很是分工明确的,薛姨妈负责笼络王夫人,稳住史太君。宝钗则是削尖脑袋要接近宝玉,以培养感情,当然也有牵制宝黛爱情发展的意图,所以我们常常得见宝钗大清早梳洗后不是往其他姑娘屋里去,而是直接赶往宝玉处;也得一睹晴雯怒骂“有事没事都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更见到了一个大家闺秀竟然坐在亲戚公子床边绣肚兜……

而宝钗的丫头莺儿呢?除了最开始吊宝玉的胃口开“金玉良缘”洗脑模式,后面亦没少出力,比如收集贾府各种情报。

譬如林红玉,怡红院一个喂鸟的丫头,宝玉都未曾见过的,而宝钗不过在滴翠亭听了声音便分辨出此人,更对其性情为人了若指掌,这仅仅是宝钗做的功课吗?不见得,在第二十四回,林红玉找笔描花样子,因找不着才想起前儿晚上莺儿拿去了,可见这两丫头的熟络程度,可以肯定宝钗对其的了解多来自莺儿;

更有薛蟠南下回来后,莺儿给各人送土仪,回来后悄悄跟宝钗说了凤姐院里发生的事儿,可见莺儿已经养成了随处获取情报的习惯,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金玉良缘”铺路。

当然,除了获取情报,莺儿从来不会浪费任何在宝玉面前“推销”自家姑娘的行为,《红楼梦》里,以莺儿名为回目就有两回,一次为第八回的“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一次为第三十五回的“黄金莺巧结梅花烙”,巧的是这两回莺儿竟然都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宝玉知道我家姑娘与他是天生一对”。

宝玉被打后,众人前来探视,在老太太等人面前,袭人很殷勤地为宝钗主仆搭线,她让宝玉求宝钗,央烦莺儿来打些络子,宝钗很大方的应允了。

众人散后,袭人方携莺儿来宝玉房里,两人开始讨论络子的样式、配色及用法等等,期间宝玉主动问及莺儿的年岁姓氏等细事,也不知有意无意,宝玉便道:

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莺儿说这话时,是娇憨可人,婉转痴笑,大有当初袭人听了宝玉梦中故事后的柔媚娇俏,宝玉见了不胜其情,便追问莺儿,要打听宝钗那“世人都没有的几样好处”。莺儿待要开说,文中写道:

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虽然宝钗每次都很“巧”的出现在各种场合,尤其是宝玉和黛玉在一块时,而这一次的出现,实在难以让人相信是巧合,据宝钗所言,彼时是“静悄悄的”,如何宝玉和莺儿正在说话她却听不见呢?难道是因为隔音好、距离远?不见得,毕竟宝钗的声音宝玉他们听到了,而我们的宝姐姐是个大家闺秀,断没有大嗓门的理。所以,宝钗是听到了莺儿和宝玉说的话了,然后及时出现阻止莺儿的谈话。

那么宝钗为何这么做?只因为莺儿说的那些“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太过私密,宝钗难为情罢了。

那么这些“好处”是什么?首先可以肯定不在性格品性方面,毕竟宝钗入府不久,她便很快建立了一个行为豁达、贤淑贞静的形象,合府之人无人不知;而外形上的好处,但凡视觉正常的人都知道宝钗的肌骨莹润和举止娴雅;才情上早在元春省亲宝玉便得知宝姑娘博古通今,诗才过人;而我们可以肯定宝钗绝对不会徒手劈榴莲、胸口碎大石,生吞洗发露这等高危技能,那么就只剩下生理方面的“好处”了。

事实上在很多明清小说中,但凡说到一个女子生理上的特别之处便多用“不为人知的妙处”,“这里头的好处”等语。而莺儿一个丫头,在寄居的亲戚家跟人家公子密谈自家小姐生理上的“好处”,此举实在贻笑大方,被外人得知那真是丑事一桩,够做几年谈助了。盖因此,宝钗自己都觉得不妥,忙出现阻止。

细细一想,莺儿此举与宝钗坐在宝玉床边绣鸳鸯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让人相信,有其主必有其仆啊!

标签: 莺儿

更多文章

  • 《甄嬛传》余莺儿:成也甄嬛,败也甄嬛

    历史人物编辑:我爱分享美食标签:莺儿

    余莺儿,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只因除夕夜在倚梅园中偶然听到甄嬛的愿望: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一朝回到解放前的余氏,却没有为此而清醒,反而怨恨甄嬛,成了华妃和丽嫔的工具。指使花穗和小印子在甄嬛的药中下毒,事发后成为待罪羔羊被打入冷宫。此时,甄嬛及时的让皇上知道自己才是除夕夜在倚梅园中许愿的女子:但

  • 甄嬛传:皇帝为什么会宠幸并纵容余莺儿?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莺儿

    上一篇对话分析录写到“余莺儿初见皇帝时的对话全靠苏培盛的事先培训和指导“,因为苏培盛安排指导的好,加上余莺儿的优秀表现,她开始得宠了。但是,从后宫职场的秩序和规则来看,余莺儿这职场飞升的能力是很反常的,几乎等同于从清洁工升职为核心业务的部门主管,直接和大老板对接了。还有更反常的,余莺儿得宠后非常嚣张

  • 《甄嬛传》:余莺儿,职场和情场都容不下作弊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柚子娱乐记标签:莺儿

    余莺儿是《甄嬛传》死的最早、最惨的女人,被太监小夏子活活勒死,她的结局在意料之中,因为她踩了职场和情场的地雷:作弊。余莺儿本是普通的宫女,因为除夕之夜听到了甄嬛在倚梅园祈愿,甄嬛仓促之中谎称自己是宫女。第二天皇帝便让苏公公通过对出“逆风如解意”的下句来寻找倚梅园那个只闻其声,未闻其面的神秘宫女。所有

  • 《甄嬛传》余莺儿其实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新技能标签:莺儿

    也是因为余莺儿的目中无人,所以她把欣常在关入了慎刑司。电视剧中,余莺儿因为获得了皇上的宠爱,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一次淳贵人和欣常在正走在回宫的路上,灯笼被风吹得烧了起来,使余莺儿乘坐的马车受了惊,把余莺儿震了一下,结果余莺儿就和欣常在发生了口角,不顾欣常在的位份以及资历,一怒之下将欣常在关入了慎行司

  • 看看莺儿跟紫鹃教养的差距,就知道宝钗远比不上黛玉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莺儿

    曾有人精辟地指出:“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红楼梦》里,向来不乏互相对比映衬的人物。荣府有个巧舌如簧、长袖善舞的王熙凤,宁府就有个“锯了嘴的葫芦”尤氏来衬她;迎春懦弱胆小、资质平庸,就有个魄力超凡、精明能干的探春来衬她;贾府有个雍容华贵

  • 八十回后宝钗出嫁,会带着莺儿做陪嫁丫鬟吗?

    历史人物编辑:栖鸿看红楼标签:莺儿

    肯定带过来了啊。第一,八十回中已经有预示:“宝姐姐也就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哪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红楼梦》例无虚笔。宝玉这么说了,当然会有着落。第二,按照惯例,小姐出嫁时,要带最得力、跟得最久、最知心或者说最可信任的丫鬟。而莺儿,符

  • 《甄嬛传》里盛宠的余莺儿因为这三点,把自己的未来作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莺儿

    《甄嬛传》中余莺儿在宫女中算是运气好比较的一个,仅仅因为余莺儿大胆对出皇帝在倚梅园中听到的一首诗,于是封了她为官女子,因她会唱昆曲,又升了答应位份,且被赐封号“妙音娘子”。从宫女到宠妃简直光速。皇帝恩宠她,一时之间,她成了后宫里人人惊奇且妒忌的对象。按她原有的命运来看,她有这些成就真的算是命极好的了

  • 为什么没人欺负余莺儿?

    历史人物编辑:萌面怪标签:莺儿

    后宫里处处是争斗,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后宫也是一个拜高踩低的地方,人性的丑陋之面一览无遗,而越是处在食物链下层的嫔妃,资源和后台越少,就越是被动,也越容易受人欺负。在后宫里,没有宠爱,自然容易受到无视和欺压,而没有家世和背景,也是如此。就算是所谓的恩宠,也不过是

  • 安陵容到死也不知,她完璧归赵后,华妃赏给余莺儿玉轮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家乡景色美如画标签:莺儿

    《甄嬛传》真实再现了一些典型人物,艺术倾向自然流露。结构纵横交错,情节环环相扣,是其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你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吗?甄嬛、安陵容、沉眉庄、富察贵人等菜鸟宫女入宫后,上演了一连串好戏。没想到,一向傻乎乎的夏东淳进宫没几天,就被华妃赏赐“一丈红”,被打入冷宫,之后夏东淳消失在后宫。小编还记得

  • 袭人明明会打络子,为何还让宝玉麻烦莺儿?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莺儿

    我认为原因有二:一、在请莺儿打络子之前,宝玉正挨了打休息养伤中,袭人在王夫人那说了一大堆急王夫人之所急、想王夫人之所想的肺腑之言。王夫人对袭人本就印象极好,这会心下越发感爱袭人,并亲口承诺把宝玉交给袭人,也就是说王夫人已经默许承认了袭人的姨娘身份。这时候的袭人揣摩王夫人的喜好和作风、再加上自己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