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文侯是怎么对待部下吴起的?礼贤下士

魏文侯是怎么对待部下吴起的?礼贤下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16 更新时间:2023/12/26 17:36:19

赵、魏、韩三家将智伯杀死之后造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子孙魏斯、赵籍、韩虔又继续瓜分晋国,而这三人分别被称为魏文侯赵烈侯韩景侯。其中魏文侯最爱礼贤下士,使得当时很多的人都去慕名前去投靠他,包括名士段干木和法家的开创者李克以及他最为器重的名将吴起等,而历史上的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就发生就与魏文侯有关,战国纷争之中邺城一直是中国北方或者说是中原地区非常重要的城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做过六朝国都。话说回来,魏文侯之所以能够崛起第一靠的就是能够笼络到当时的人才。对于得到人才,曾国藩曾经说过三段话,第一段是是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觉得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这里面得到了很多的人才,曾国藩自己认为自己这一生为官带兵,除了得人这一样之外,别的什么都不是主要的都靠不住。第二段话是:征途上结识人才和做官同样重要,第三段话是办大事的人最为珍贵的就是有志和得人之才,究竟魏文侯是怎样得人呢。

《资治通鉴》中记载魏文侯与段干木的一段佳话。段干木他是当时一名士,魏文侯于是想要让他来辅助自己,可是这人却淡泊名利,那魏文侯一想这也不是问题既然段干木自己不肯来做官,于是他就到段干木手下去当学生,于是他就经常的跑去向其请教问题,既然是请教问题,那当然不能向现在坐着请教,古人礼仪众多,请教问题学生站着而让先生坐着,站的腿酸了也要坚持,有时候魏文侯从段干木的家门口经过,从车上坐着本来,但一看到了段干木家了,立马就站起来,向段干木家行礼,正是因为魏文侯对于段干木这么尊敬,展现出这种礼贤下士的姿态,所以他不仅仅做给了段干木看,更让他重视人才的名声越传越远,使得各地的贤能之士都冲着这一点纷纷来投奔他,一个尊贵的人可以放下身段表现得比贫贱之人还要谦卑低调,这样的人是可以大得民心的,这也是道家智慧所强调的,道德经中很有名的一句话就是“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

同时《资治通鉴》还强调了魏文侯的另一个品质就是守信,有一天正下着大雨,魏文侯正与群臣饮宴,正饮酒,忽然就起身对众人说不在喝了自己玩去郊外打猎,而大臣们对于这就很不理解,外面下这么大的雨,而魏文侯对于大臣们解释说这雨天也是被迫的,但是和虞人部落的首领已经约定好了,不能不去,于是魏文侯就冒雨而去。作为一个国君,比守信不失于人更重要的还有另一个品质就是敢于信任其他人,敢于授权。当时与吴起一起齐名的有一人叫乐羊,魏文侯曾经派乐羊带领大军去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在当时是小国家,可是这场战争打的却很艰难,整整打了三年,终于将中山国给踏平了,乐羊就踌躇满志以为自己立了不世之功,回来就要和魏文侯邀官请赏,魏文侯不动声色扔给他一个大筐,乐羊一看里面的东西立马就冒汗了,这满满的一筐都是告状信,状告乐羊三年来携兵自重、指挥适当,有谋反之心,总之给他安了各种各样的罪名,乐羊看着看着扑通就跪地上了,还不住的磕头,这时候他终于明白了能够三年之后打下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其实都是君王在背后保护自己,都是靠主君的信任和支持。这是魏文侯对于乐羊这位人才的用人之道。

关于魏文侯还有一个故事被人津津乐道,魏文侯想在他手下的两个亲信大臣之中,从中选一个人出来做宰相,他就请教法家的鼻祖人物李克,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而魏国现在充满了忧患,特别需要一位良相来辅佐自己,问李克认为这两个人谁合适,李克就回答“卑不谋尊,疏不谋戚”,意思是地位卑微即使别人问你,你也不能说和人家亲近的人的不好的地方,毕竟你和别人没有达到不计过错的地步,表明自己不方便给魏文侯建议,魏文侯就说了先生临事勿让,可是李克依然是不明说,他认为两个人谁很合适这很难讲,但是自己可以送您一套识人之法,首先“居视其所亲”,要看都和什么人交往,其次“富视其所与”,这个人如果富有,要看他的钱花在什么地方,第三“达视其所举”这个人要是高官得看他举荐的是什么人。第四“穷视其所不为”这个人要是不得志要看他坚守怎样的底线。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他要是一个穷人非常的穷困,这是要看他坚持什么不要。李克建议魏文侯用这套识人之法一定可以有明确的答案。

魏文侯在问完李克如何选择丞相后不久,又去问他要不要收留重用吴起,吴起最初是在鲁国做官,而且很有才能。有一年齐国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鲁侯本想着任命吴起为大将军,让其带兵去抗击齐国,但是考虑到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对于吴起就不放心,所以任命就迟迟没有下达,吴起太渴望这个施展才能得机会了,于是一狠心就把自己的老婆给杀了,于是鲁侯就让他当了将军,吴起虽然是为了这场战争不惜狠心杀了自己的妻子,但是有人对鲁侯讲,以前吴起的母亲死了,他不奔丧,为此他的老师曾参都和他绝交了,现在又为了当将军就杀了老婆,这种人就是残忍薄行,禽兽不如。不但不能重用反而还得杀了,避免养虎为患,吴起听说后,知道自己在鲁国待不下去了,待不下去之后就来投奔魏文侯,魏文侯问李克用不用吴起,李克就评论吴起贪而好色,但是此人有古之名将的才能,至于用不用此人,还得主君自己做决定。

魏文侯后来就用了吴起,任命吴起为大将军,这也说明了有时候用人不能只看一方面,要看对自己究竟利是否大不大,而吴起也不负所望,很快就带兵从秦国打下了五座城池。吴起此人做将军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最底层的士兵一样吃穿,卧不设席,行不骑乘,睡觉的时候不铺席子,行军的时候不骑马,和普通的士兵一样背着东西负重前行。有一次有一个士兵的伤口化脓了,吴起竟然亲自过去趴在地上用嘴给士兵吸出来了,士兵的老母亲听到这个事情之后就伤心的哭了,他哭是因为之前他的丈夫也曾在吴起的手下当兵,也曾经负伤被吴起吸过脓,于是打仗的时候脚不往旁边偏,结果就战死了,所以他认为吴起给她儿子也这样做是在要自己儿子的命,所以这才是他哭的原因。吴起后来一共在魏国效力了十余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魏文侯死后,吴起继续辅佐他的儿子魏武侯,有次,他和魏武侯了两人乘船游览,看着河两岸的崇山峻岭,魏武侯大发感慨认为此等山河让国防很稳固,而吴起没有随声附和,吴起非常冷静的回答“在德不在险”,那个帝王都有险要的山河,但是不得民心才会死路一条,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也是有丞相之德的,但是他一直没有当上丞相,于是有一次对新任的丞相田文讲比此谁的本领大,功劳大。吴起就和田文就开始做对比,结果不论从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田文都甘拜下风,最后吴起就问凭什么田文就是宰相,而田文就跟明白的告诉他,魏文侯刚刚去世,而魏武侯又这么年轻,很多的野心之人都在跃跃欲试,所以魏武侯是用有能耐的人放心,还是没能耐的放心呢。吴起听后终于明白。

后来吴起不仅丞相没有当上,就连魏国也待不下去了,逃到了楚国之后,得到了楚王的重用,治国和带兵的才能都充分的发挥出来了,领导楚国的改革,使楚国成为了强国,但是他遭到了楚国贵族的嫉妒,楚王刚刚死后,吴起就被楚国的贵族给乱箭射死了,纵观吴起的一生很难用普通的标准去衡量,一方面他为了什么都不择手段,但是在具体的带兵上他又显得很有才德,能够和士兵同甘共苦,所以很难去评价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公元前371年,魏文侯死后,并没有立下太子,使得自己的两位公子争夺王位,导致国内大乱,赵国和韩国就趁机组成联军攻打魏国,魏国大败被完全的控制了,后来因为赵国和韩国没有商量好怎么处置魏国竟然各自退兵了。联军退兵之后,其中一位公子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成为了后来的魏惠王

标签: 魏文侯战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秦朗的生父生母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秦朗,字元明,小字阿稣,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祸兮福之所倚靠,福兮祸之所伏。一个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后天努力和先天的家庭实力,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着未来的性格与发展。很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很强的因果关系,所以这便是人生的机遇,不

  • 万历到户部为什么会借不到钱改善伙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万历,明朝,风云人物

    我们知道,清朝时候由御膳房为皇帝做饭。那么明朝时候,有没有专门的机构给皇帝做饭呢?有,就是光禄寺。当然,准确地说,光禄寺不光是为皇帝一个人做饭。整个后宫的伙食问题,都是由光禄寺解决。此外,光禄寺还负责操办正旦、圣节、冬至等重大节日的吉庆筵宴。每次经筵、日讲结束后,皇帝要请大臣们吃饭,也是由光禄寺负责

  • 面对项羽,屡战屡败的刘邦靠什么东山再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汉朝,风云人物

    公元前202年,高祖皇帝刘邦建立汉朝,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秦朝末年,由于统治者施行苛政,导致民怨沸腾,同时也动摇了秦朝统治根本,从而天下动乱。而秦朝也在接下来的农民起义和贵族起义的双重打击下走向了灭亡。对于秦朝的灭亡,虽然并非一人之功。但却有功劳最大之

  • 北魏名臣李宪一生坎坷,晚年蒙冤被太后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宪,北魏,风云人物

    (一)珍藏于河北赵县的一方墓志铭河北赵县文物保护所珍藏着一方刊刻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53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墓志铭。距今已经1470余年了。它的主人叫李宪,官职一栏填的是:“定冀相殷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定州刺史。”李宪墓从铭文中我们得知:李宪(470-527年),字仲轨,是北

  • 曹操逼死了荀彧,孙权逼死了陆逊,刘备有没有逼死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风云人物

    荀彧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有王佐之才,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可以说,在这过程中,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和功臣。然而,荀彧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却被曹操逼死了。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溜须拍马,劝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什么?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

  • 雍正最信任的大臣鄂尔泰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鄂尔泰,清朝,风云人物

    鄂尔泰,雍正时期他就是朝廷大员,后来还成了乾隆一朝的顾命大臣。鄂尔泰死后,乾隆亲自主持他的葬礼,可见鄂尔泰的地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牛逼了两朝的人物在死后身败名裂?连牌位都被撤出贤良祠呢?首先来说说鄂尔泰的发家史。康熙晚年,朝廷的腐败问题愈发严重,所以雍正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已经形

  • 孙菊生有着怎样的书画风格?他的作品有什么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菊生,画家,风云人物

    孙菊生从事物理教学几十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盈门。除此之外,他在诗词、书画方面也具有很深的造诣。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承家学,并从其母习画,10岁参加北平艺社,少有神童美称,弱冠时期曾从西泠画家沈子长学画菊花及花鸟。二十岁开始画猫。我国以猫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有三个流派:一是曹克家兄弟的工笔画,他

  • 光绪为什么不愿接近隆裕皇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光绪帝,清朝,风云人物

    光绪为何至死都不愿意接近隆裕皇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话说,如果我说起大清朝的光绪皇帝,估计是人人皆知。虽然没有慈禧太后的权力大,但人家毕竟也是当时国家的二把手。并且,如果按照一般的常识,即使人家再不济,作为一个皇帝最起码也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宾

  • 吴三桂起兵时尚可喜为何不跟随?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将领,为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跟着小编一起探寻。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实际上,在三藩之乱中,平南王尚可喜并没有参加,也即跟随吴三桂一起造反的是,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可信。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信

  • 卫文公有什么丰功伟绩?《春秋》为什么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文公,春秋,风云人物

    公元前635年的春天,卫国讨伐邢国。自从邢国勾结狄人攻打卫国以来,卫国所有一切的聚焦,一切的精力都是在如何对付邢国上。但是,卫国毕竟从当年险些灭国,至今休养生息也不过就是二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也不是非常有把握能够吞并了邢国,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到邢国去做内应。卫国的大夫礼至主动请缨,他说:“不解决邢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