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有哪些与杜预相关的轶事典故?杜预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杜预相关的轶事典故?杜预留下了哪些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303 更新时间:2024/1/21 10:58:05

杜预(222年-285年初 ),字元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咸宁四年(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积极备战,支持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并在咸宁五年(279年)成为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战后因功进封当阳县侯,仍镇荆州。在战后仍讲武备战,兴建学校,督修水利,被时人称为“杜父”。 后被征入朝,拜司隶校尉,于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初) 逝于邓县,终年六十三岁。获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

杜预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时誉为“杜武库”。他与张斐对《晋律》的注解,在当时有“张杜律”之称。其所撰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考释严密,注解准确,其中不乏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

个人作品

杜预所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30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其《春秋释例》十五卷,其释例则援据《春秋》经传,与《集解》为一经一纬,互为表里。原书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清人孙星衍撰《校勘记》二卷。《春秋长历》一篇及《盟会图》《女记赞》等原书已佚。

杜预所撰的《善文》50卷,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一个散文选本。杜预还参与《晋律》的制订,曾作《二元乾度历》,《晋书·食货志》载其《陈农要疏》等多篇,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才能。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杜预的书保留到唐世,除上述诸篇外,还有《春秋左氏传音》3卷,《春秋左氏传评》2卷,《律本》20卷,《杂律》7卷,《丧服要集》2卷以及文集18卷。

轶事典故

左传癖

西晋初年,外戚王济懂得相马,又非常喜爱骏马,而直臣和峤吝啬异常,爱钱如命,杜预时常把“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挂在嘴边。晋武帝司马炎闻讯,问杜预:“你有什么癖好?”杜预回答:“臣有《左传》癖。”

杜预颈

在灭吴战争中,吴人最恨杜预,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用兵,常常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杜预有瘿病,吴人就给狗脖子上戴个水瓢,看见长包的树,写上“杜预颈”,然后砍掉,借以发泄对杜预的仇恨。

势如破竹

势如破竹,语出《晋书·杜预传》:“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指事情发展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头节劈开之后,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今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势不可挡。

将帅之风

杜预本人没有什么武艺。《晋书》本传讲,他身不跨马,射箭不能穿透木札。但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他知彼知己,善于同敌人斗智。

此外,杜预心胸宽阔,遇事能够顾全大局。益州刺史王濬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将,多年来一直在益州建造战船、培训水军,为战争做准备工作。平吴战争开始以后,王濬统率水军沿长江而下,所向披靡。到达荆州界内,按武帝的诏令,王濬攻下建平以后需受杜预指挥调遣,到秣陵后受安东将军王浑调度。但杜预十分尊重王濬,对诸将帅说:“如果王濬能攻下建平,则可顺流长驱东下,威名显赫,不应受我的制约。如果不能攻下建平,那么也没有理由去调度他了。”杜预没有利用自己职务给对方制造任何困难,还在王濬攻下西陵后去信表示:“足下能摧毁吴西边的屏障,便当直取秣陵,讨伐数世为患的逃寇,解救吴民于涂炭之中。再自江入淮,渡过泗水汴水,溯黄河而上,整军还都,这是旷世未有的盛事啊!”王濬大喜,向司马炎表呈杜预的书信。杜预的态度与益州水军率先攻占建邺有着重要的关系,也同王濬在长江下游的遭遇,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那里,指挥调遣水军的王浑,怕王濬夺得头功,对他百般刁难。就在王濬排除种种干扰占领建邺、俘获吴主孙皓之后,王浑还在攻击陷害他。和王浑相比,杜预的人品受到了人们的推崇。

通达世情

杜预在荆州时,多次送礼给京城中的权贵。他曾对别人解释道,这样作不是企图通过他们得到什么好处,只是希望权贵不要加害于他。

化身大蛇

《艺文类聚》及《太平广记》载有一事,指杜预为荆州刺史,镇守襄阳时,曾在居所内大醉独呕,被一小吏看到其化身为一条大蛇。

不为陵谷

史称杜预“好为后世名”,他常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意指世事变迁,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平吴之后,他刻了两块碑,记述自己的功绩。一块碑沉埋在万山之下,另一块立在岘山之上,说:“怎能知道以后不会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丘陵呢。”

标签: 杜预

更多文章

  • 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杜预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初 ),字元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咸宁四年

  • 魏晋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镇南大将军:杜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初 ),字元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咸宁四年

  • 如何评价杜恕?杜恕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杜恕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

  • 三国曹魏大臣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杜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杜恕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

  • 三国曹魏大臣尚书仆射丰乐亭侯:杜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杜畿

    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畿出身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曹丕受禅登

  •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武安君:白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

  • 西汉初期政治家、丞相 汉初三杰之一:萧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何

    萧何(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7月8日),沛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西汉初期重要政治家、丞相,汉初三杰之一。生平早年生活萧何出生于丰县,早年在沛县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起义。沛县时代,萧何为主吏,刘邦曾担任亭长,为其下属。萧何与汉高祖刘邦、曹参、樊哙皆为沛县人,但萧、曹二人已当上官吏,县中

  • 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丞相:范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雎

    范雎(?-公元前255年),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也是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

  • 曹操部将武卫将军牟乡侯:许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许褚

    许褚 ,字仲康,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猛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早年聚亲朋数千户共同抵御贼寇。后来,率众归顺曹操。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累迁武卫中郎将,赐号“虎侯”。在潼关之战中,许褚吓退马超。

  • 三国曹魏将领徐州刺史威虏将军:吕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虔

    吕虔,字子恪。任城国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将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虔有勇有谋,曹操在兖州时,任命他为从事,率领家丁驻守湖陆。后升任泰山太守,与夏侯渊共同镇压济南等地的黄巾军。被推举为秀才,加任骑都尉,仍管辖泰山郡。曹丕继任魏王后,加吕虔为裨将军,封益寿亭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