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词坛文豪辛弃疾,曾在5万敌军中活捉叛徒

词坛文豪辛弃疾,曾在5万敌军中活捉叛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64 更新时间:2023/12/13 3:12:43

公元1162年,一名只有22岁的年轻人,率领50骑兵悄然潜入拥有5万士兵的金国军营,活捉叛徒张定国,然后直奔南宋朝廷。

当时的南宋与金朝处于对峙状态,而且一直宋弱金强。当这位年轻人把叛徒扔在朝堂时,南宋举国士气为之一振,就连皇帝宋高宗也不禁对此大声赞叹。

“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稼轩记》

这位年轻人,正是人们所熟知的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在词坛上,他与北宋的苏轼齐名,两人并称“苏辛”。在常人的心目中,无论词人还是诗人,都是文人。

那么,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和勇气,让一介文人辛弃疾做出如此英勇的事情?

其实,作词写文只是辛弃疾的“余事”(业余爱好),他真正的理想是成为一个领兵打仗、抗击金军、收复大宋山河的“气吞万里如虎”的大将军。

可惜,辛弃疾开局的精彩,却未能延续到最后。他的一生传奇而跌宕,曾身居高位,也曾多次被撤职。在文学方面,由于词作的瑰丽无比,他被后人称为“词坛飞将军”。这是荣耀,也是辛弃疾的终身遗恨。

生逢乱世,自小深藏凌云壮志

公元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府的历城县。此时的山东是被金国占领的沦陷地。在这里,宋朝子民并没有真正驯服于金人的统治,抗金起义时有发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辛弃疾渐渐长大。

他的祖父辛赞,虽被任命为金朝的开封知府,却“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致力于收集金国情报。他等待着与南宋里应外合、抗击金军的机会。

辛赞不但自己周游各地,观察金国辖区的城市重镇、山川河流,而且还常常带着辛弃疾一起去。在这种耳提面命的爱国教育之下,辛弃疾自小就懂得情报搜集的重要性,以及时刻谨记自己宋朝子民的身份。他继承了祖父的遗志,一心想着收复大宋江山。

1161年,22岁的辛弃疾利用家财组织了一支2000人的义军,投奔当时在金国占领区由耿京带领的抗金义军集团,当了一个“上马击贼,下马草檄”的军中书记。

当时,金帝完颜亮正率60万大军攻击南宋。耿京派辛弃疾等几个人去南宋与朝廷建立联系。但当辛弃疾他们回程的时候,却惊闻叛徒张定国杀害了耿京的消息。

愤怒莫名的辛弃疾马上招募了50骑兵。他们用棉布包好马脚,自己嘴里咬着木条,穿上金兵盔甲,趁着夜色悄然潜入拥有5万金军的营寨。

辛弃疾让人告诉正在与金国将领畅饮的张定国,外面有人找他。当张定国醉醺醺走出来,还没看清楚来人时,辛弃疾已将他一手提上马背,迅速窜出金军大营,直奔南宋。

自此,辛弃疾就终生留在南宋的土地上。但是,由于南宋朝廷内从未停止对金国是“战”还是“和”的争执,勇猛的辛弃疾一时也得不到重用。他先后担当过很多文职工作,等到宋孝宗继位,辛弃疾才有了参与论兵的机遇。

宦海浮沉,只为等待领兵作战的机会

宋孝宗是宋高宗的养子,他希望自己当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因此南宋朝廷“主战”声音越来越大。

人微言轻的辛弃疾根据自己对金国的了解,用心写出军事论文《美芹十论》上呈宋孝宗。他认为,“战”是肯定的,但金国依然兵力强盛,不能硬攻,需要等待它内部分化的机会。宋孝宗对辛弃疾反对自己马上出兵这一点,感到不满。于是,宋孝宗没有采用辛弃疾的抗金策略,也没有重用他。

对此,辛弃疾的词《鹧鸪天》表达了满心无奈: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我那费尽心思所写的抗击金军的策略,只能拿去给东边的人家,换回一本学习种树的书。)

转机出现在1175年,南宋多个地区出现“茶寇”(茶商负担不起重税,干脆不交,并组织武装力量自我保护)。对此,朝廷官兵多月来也没有平定。于是,朝廷派辛弃疾前往。没能用在对外战场的兵法韬略,被辛弃疾用在平定内乱之上。三个月不到,他便肃清茶寇。

宋孝宗奖励他当了湖南安抚使(掌握湖南军政大权的一把手),并批准了他建立“飞虎军”的申请,辛弃疾的仕途迎来曙光。

对此,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能表达他当时的心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同时,辛弃疾向宋孝宗上奏一份《论盗贼劄子》,表达了对宋孝宗知遇之恩的感激,决心大干一场:

“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

(我一个人常常徘徊在危险当中,如今承蒙皇上看重。我一定做出成就报答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当他自筹军费辛辛苦苦建立起一支震慑一方的军队时,却被监察御史王蔺弹劾,说他建军期间贪污、摊派军费。

辛弃疾有冤难诉。朝廷无法给他划拨军费,他只能四方活动筹集军费,这成了贪污罪状。宋孝宗心知朝廷没有给予辛弃疾在军费上的支持,但面对一笔糊涂账,亲手提拔辛弃疾的宋孝宗,也亲手把辛弃疾推出官场,撤销他一切职务。

就这样,辛弃疾在1181年第一次中断仕途。但无论何时何地,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他的将军梦。当他看到满山的松树,松树是等待他检阅的精兵:

“检校长身十万松。”——《沁园春》

当他看到红花,花儿也化身女兵: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念奴娇》

(辛弃疾觉得眼前的红花,就像战国时期的孙子给吴王阖闾训练的女兵那样。)

甚至当他为朋友祝寿,也忍不住感慨一番报国情怀: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

(等到我为国家收复山河之后,一定再好好为先生祝寿!)

这痴痴等待,一等就是十年。

几起几落,壮志不酬,谁揾英雄泪?

1191年冬天,宋孝宗的继任人宋光宗,重新起用辛弃疾。此后三年间,辛弃疾先后担任过福建提点刑狱(省一级司法长官)、代理福建安抚使、福建安抚使,中间也曾被召回临安当了半年京官。

然而,耿直性子的辛弃疾得罪不少人。为了做成一件事,他有时会不拘小节、不管规则或者潜规则。

于是,从1194年到1196年,他又遭到了别人的四次弹劾,罪名还是贪。每一次被弹劾,辛弃疾就被降一次职。后来降无可降,他再一次被撤销所有职务。

这一撤职,又过了8年。期间,辛弃疾总是梦到训练士兵的场景。他所有的悲愤与无奈,都融在词里,一首《破阵子》,写出他深重的愁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深感自己年华已逝,但仍壮心不已。1203年,他又突然收到朝廷任命——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不久又调为镇江知府。

这是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宁宗对他的起用。辛弃疾同往常一样,不介意官阶高低,只要能重返仕途,就是在追逐梦想的路上。64岁的他,依然满腔热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

(还有谁会问,廉颇这么老了,饭量还好吗?别人不问,我自己得问。)

但是,尽管辛弃疾很想实现收复山河的梦想,他也从未忘记过搜集情报的重要性。重新出仕以来,他一直在做这件事。辛弃疾认为,现阶段金国兵力依然强盛。他知道宋宁宗有心北伐攻打金国,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不知敌情的状态下贸然出兵,只会遭遇失败。

当辛弃疾把自己的意见上呈朝廷,急功近利的宋宁宗没有理会他,甚至把他调到后勤位置。也就是说,不让他参与北伐。

既然辛弃疾不受皇帝待见,攻击他的人又出招了。1205年,辛弃疾第三次被撤职。翻来覆去的折磨,让年逾花甲的他愁闷至极。不久,辛弃疾便卧病不起。

讽刺的是,由于没有听从辛弃疾的建议,战场上的宋军屡屡战败。朝廷又想到要请辛弃疾出山。这一次他被任命为“枢密院都承旨”,这是南宋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军权的重要职位。

但是,处于弥留之际的辛弃疾已经无法接旨。1207年9月,他不甘心地带着满腔未酬的壮志,离开了人世,终年68岁。

辛弃疾终其一生,都想当一个带兵上场杀敌的将军。但是,他在南宋四十多年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而偏偏他写词的业余爱好,将他的万丈豪情与磅礴大气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后人尊称他为“词坛飞将军”。

这到底是遗憾?遗憾?还是遗憾呢?

在1174年,辛弃疾曾写过一首《水龙吟》,其中最后几句或许可以表达他人生最后的心绪: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这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只是,辛弃疾一生慨慷豪情,心系家国,他断断不愿意我们想象他流泪的样子。那么就让我们以他《贺新郎》中的词句怀念他吧: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我觉得青山多么漂亮妩媚,想来青山也是这样看我的!)

没错,我们不会忘记,这位词坛大文豪,曾是沙场上最英姿飒爽、果敢决断的俊美郎君。

标签: 辛弃疾南宋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你知道古代帝王们会秀恩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隋朝,风云人物

    很多人都认为古人生活环境比较艰辛,连生活都顾不上了,哪还顾得上秀恩爱这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确实,从流传下来的书籍中我们可以得知,为了一日三餐人们早出晚归,甚至连感情都来不及经营,又怎有闲情逸致来秀恩爱呢?所以这样的事情平民百姓是不会去做的。只有那些富家子弟和上层贵族,才有闲情雅兴

  • 陈德让李自成变成“独眼龙”,还连累了一城的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德,明朝,风云人物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现今流行说法认为李自成是党项族后裔,童年时给地主牧羊。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李自成发动起义。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带领起义军围攻开封。那个时候驻守开封的,是颇有才干的周王朱恭枵。与洛阳的铁公鸡

  • 爱新觉罗·溥伟:反对清帝退位,力主诛杀袁世凯的小恭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爱新觉罗·溥伟,清朝,风云人物

    1911年10月10日晚,随着武昌城内的一声枪响,旨在推翻满清统治的辛亥革命爆发了。10月14日,清政府不得不起用袁世凯,袁世凯在要足了筹码之后(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并向隆裕皇太后索要宫中内帑数百万两为军费),这才命冯国璋率领北洋新军前往武昌“平叛”,在北洋新军攻占汉阳、汉口,武昌指日可下之时,袁

  • 刘禅为什么要弃城投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禅,三国,风云人物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钟会大军被姜维阻挡在剑阁,正考虑撤退事宜,没有想到前方却传来了,刘禅出城投降邓艾的消息,随后刘禅下诏蜀军全部投降,从此蜀汉灭亡。那么刘禅手握十万雄兵,为什么选择弃城投降呢?历史上对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刘禅弃城投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蜀中益州地方政治势力为保自己

  • 百姓想要告御状状纸却变成了感谢信?被告的程昉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程昉,风云人物

    百姓想要告御状状纸却变成了感谢信?被告的程昉最后怎么样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宋熙宁年间,天下各州正在雷厉风行地推行王安石的新法。这一日,主管河北路河防水利的中央特派员程昉获悉了一个消息—河北路几个县的老百姓结成团要到汴京上访。原来,由于程昉在河北大兴水利,许多农户的庐舍坟墓被水淹没,还耽误

  •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晚年生活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成公主,唐朝,风云人物

    第一次知道文成公主的时候,还是小的时候看的电视剧。在电视剧中将文成公主作为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可是评价颇高的,尤其是当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两个人虽然是和亲,但是松赞干布在看到文成公主后,也是很满意的,两人可谓是两人两情相悦,电视剧中两个人的结局美满,令人羡慕。然而,童话故事里的爱情都是骗人的,就

  • 南陈最后一位皇帝,揭秘陈叔宝的悲剧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叔宝,南北朝,风云人物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句诗,讲的其实就是当年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那点事儿。陈叔宝是南北朝中南陈最后一位皇帝,史称陈后主。这里科普一下,这个“陈朝”的国号不是因为他们皇帝姓陈,而是因为其开国皇帝陈霸先,在称帝前的爵位是陈公和陈王。陈叔宝绝对称得上是史上最作死的皇

  • 许褚敢单挑马超,为什么单单害怕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许褚,三国,风云人物

    这还要分别从他们两个人的来历本事说起。许褚是曹操手下八大虎将的猛将之一,而且作为老大的许褚在东汉末年,战乱纷飞的时候他就有过号召乡亲共同抵御盗寇的本事,甚至可以双手拉着两头牛倒行百余步,吓退盗寇许褚的名字威震淮汝。这么厉害的人又怎么会没有几分审时度势的本领在其中呢建安二年曹操占领淮汝的时候看见他能力

  • 冯道:历经四代十帝,当了二十年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冯道,唐朝,风云人物

    在唐朝末年五代初期出现这样一位人物,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朝秦暮楚,为臣不忠,一辈子竟然服务过四个王朝十个皇帝。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他:“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说他不知廉耻。近代著名小说家史学家蔡东藩骂他:“最号老成,实最无耻。”说他无耻之尤。但也有人认为

  • 典韦在三国中到底有多厉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典韦,三国,风云人物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说唱脸谱》,里面就有一句词说:黄脸地典韦。典韦在京剧中被画为黄脸,寓意是武力勇猛。典韦因驱虎过涧而出名。《三国志》中记载: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曹操称典韦为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时期的大臣,以用力而闻名。典韦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招募。因表现勇猛,成为了曹操的“专职保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