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宪宗李纯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唐宪宗为什么不立皇后?

唐宪宗李纯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唐宪宗为什么不立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13 更新时间:2023/12/17 17:33:25

唐宪宗李纯唐顺宗李诵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宪宗是唐朝后期较有作为的皇帝,其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

唐宪宗李纯为什么会被有些人称为小玄宗,这是因为他在政治上作出的贡献,开了一段元和中兴的好时光。唐朝中晚期一直是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皇权时常被威胁,甚至有不少皇帝的生命都被宦官掌控,但彻底解决宦官隐患的机会也曾经出现过,只不过没有被重视和实施,把握这个机会的就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

李纯小时候就急着作“第三天子”,长大后真作皇帝了也的确是急不可耐。从作太子到登基作皇帝,他只用了4个月时间。后世一直猜疑他如此神速当上皇帝的原因,质疑宦官逼迫顺宗禅位为什么就选中了已经28岁的李纯,而不是其他更好控制的小皇子。另外,顺宗的突然驾崩也令人生疑。种种迹象也表明顺宗的禅位和驾崩决不是单纯的太监作乱那么简单,但是缺少证据支持,所以一直只能作为一种猜测。

他的政治道路就如他的老祖宗唐玄宗一样虎头蛇尾,尤其是在情爱上,颇有相似之处,一样任性,唐明皇为了美色,强掳了儿子的媳妇,专宠了杨贵妃,唐宪宗为了不让皇后干涉自己任意宠幸女人,明确表示不立皇后,为了自己的私欲,任性!《旧唐书·后妃传》记载宪宗说,“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从宪宗开始,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相继效法,也都没有立皇后,原因与其类同。这一时期史书上所称的皇后,其实都是她们的儿子当上皇帝以后加封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不立皇后,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单说唐朝,高祖李渊、殇帝李重茂、代宗李豫、哀帝李柷等人,或出于情感隐踪,或因为命运多舛,均没有立皇后,但是,像唐宪宗李纯这样执意表示不立皇后的,在唐朝乃至历史上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到底唐宪宗不立皇后,是因为私爱,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原因,比如说怕皇后效仿武后、韦后之类的。不能考证,但是不立皇后,却引来了极大的问题:①缺少皇后管制,皇帝大都荒淫短命。②生母地位较低,皇太子缺少应有的威信。③没有了竞争对手,宦官势力猖獗。唐朝后期,宦官欺负皇帝如同儿戏,不能不说与后宫空虚有莫大关联。作为唐朝后期不立皇后的皇帝的榜样,唐宪宗对皇权旁落和帝国颠覆有着直接的责任。

而且,唐宪宗信任宦官,提拔了不少宦官将军,而且有些拥有很高的军权。这种做法开了恶例,使原本只掌握禁军的宦官,又掌握了出师作战的权力,他不但没有限制宦官专权,反而从他开始加强了宦官专权的弊端,从而错失了唐朝解决宦官问题的最好时机。导致后面的皇帝要么是有心无力(如文宗和宣宗);要么是有力无心(如武宗);再就是根本不闻不问的(如穆宗和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归于尽。

只能说,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他偏听偏信宦官,最后却死在宦官手上。唐宪宗在取得一系列成功后,也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辄就对身边的宦官进行责打、诛杀,最后竟被宦官陈志宏所杀。为所欲为的宦官杀了皇帝后,不准朝臣入内,伪称皇上“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从此,唐朝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所操纵。颇有李隆基之风,自他之后,唐王朝急转直下。

标签: 唐宪宗李纯

更多文章

  • 唐文宗叫什么 文宗励精图治为何最后抑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文宗,李昂,唐穆宗,唐敬宗,王守澄,郑注,宋申锡,李训

    唐文宗李昂,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文宗在位期间,颇思图治,遣散宫女三千人,裁汰官员一千二百余人。朝臣朋党相互倾轧,官员调动频繁,牛李党争达到高潮。后起用李训、郑注等人,意欲铲除宦官。文宗上位之后,有改革之心,勤勉自知,颇有太宗遗风,因此被后世称为

  • 唐顺宗和唐宪宗的关系 做了26年太子的唐顺宗李诵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顺宗,唐宪宗,唐德宗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李适长子。上位以后,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又

  • 白马探花陈庆之是个什么人 陈庆之七千白袍军破北魏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庆之,尔朱荣,萧衍

    萧梁时代的将军陈庆之,是个被历史遗忘的人。他不被文学作品所重视,也不是史学家浓墨重彩的对象。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奔流》中将陈庆之描绘为一个神将,而毛泽东读《陈庆之传》后:“至此,也不尽为之神往!”,对萧梁时期的战将陈庆之相当崇拜。那么,陈庆之是个什么人?陈庆之

  •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有何过人之处,常遇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常遇春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大将,在朱元璋起义之初便跟随左右。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可见对其爱重之意。《明史》

  •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为什么屠城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常遇春,朱元璋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大将,出生于1330年安徽。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庭条件不好,常遇春自小习武,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但刘聚是个强盗,并没有雄图大志,1355年他便投身于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

  • 长孙无忌为何他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他是不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恪,许敬宗,武则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为长孙无忌。为何他占首位?而不是魏徵,房玄龄杜如晦之类?就才能而论,他在谋臣猛将、良宰贤相中绝对算不上突出。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最开始,长孙无忌本只是李世民身边的一个脑子算得上

  • 神童刘晏是是哪个朝代的,刘晏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晏,唐代宗,唐德宗,元载,杨炎

    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进士及第,出任夏温二县县令,迁度支郎中、侍御史。至德年间,参谋平定李璘反叛,用心治理宁州、陇州、华州、豫州、雍州。迁户部侍郎,管理度支、铸钱和盐铁等事务。实施榷盐法、漕运改革和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增加中央收入,为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徵为什么是后门的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徵,魏征,李世民,秦琼,尉迟恭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河北巨鹿(今河北省晋州市)。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注意了魏徵=魏征,”征“和”徵“本来是两个意思的字,后来新中国

  • 柴绍是谁,他和李渊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柴绍,李渊,平阳公主

    柴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谓谯国襄公,生于公元588年,死于公元638年。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他和李渊的关系嘛,就得说到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了。平阳公主的名讳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她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李渊将其嫁给了柴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见得,柴绍此人地

  •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子仪,李光弼

    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只是一个兵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缺乏带兵打仗之人,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他的父亲原本是契丹酋长,归唐之后英勇战死。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