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杨”之一杨溥简介 和杨士奇的区别 杨溥家训

“三杨”之一杨溥简介 和杨士奇的区别 杨溥家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94 更新时间:2023/12/18 18:25:43

杨荣杨士奇共同辅佐幼主,并称“三杨”的杨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人,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生于公元1372年,卒于公元1446年。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著有《水云录》、《文定集》等。

建文二年,杨溥中进士,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选为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后因汉王朱高煦诬陷弹劾太子,被捕入狱,狱中勤读经书。十年后,明仁宗继位,杨溥才被从狱中放出来,从此仕途高升。出狱后授官翰林学士,仁宗建弘文阁,杨溥受命掌阁中大小事项,没多久又升任太常寺卿。宣宗即位后,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宣德九年,杨溥升礼部尚书。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如此“三杨”共理政事,才在幼主继位,而周围强寇环视的情况下,保住了大明王朝基业。正统三年,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士奇去世后,接任杨士奇之位,任内阁首辅。杨溥有“相度”,为人谨慎,有时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晚年时眼见王振权势益振,却无能为力。正统十一年去世,享年年七十五岁,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相比于“三杨”其他两人,杨溥没有善始却有善终。

杨溥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翰林编修。但相比杨荣开始的一路高升,杨溥可以说是有点苦逼的。杨荣因为跟随成祖北征而得天子赏识,成为永乐朝的近臣。而杨溥这个时候还只是个太子洗马,后来还因为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因为夺嫡之争而被下狱,在狱中呆了整整十年。直到太子继位,才被放出来。在狱中的十年,是杨溥朝不保夕的十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会被拉出去问斩。幸而他能笑对死亡,在狱中刻苦读书,增长见识,十年内将经书史籍通读数遍,在学识得了许多进步。

同为“三杨”之一,同为明朝内阁首辅,同样四朝为官,同样对大明朝做出不世贡献,杨溥和杨士奇最大的区别却是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杨士奇溺子的故事,应该都有所耳闻。像每个父母一样,杨士奇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正是被这一层迷了眼,杨士奇才没有看清长子杨稷的本质。以至于溺爱孩子,从而导致他为害乡民,身负几十条人命。到了最后,杨士奇这样的大功臣都不能保他,最后还因为他忧愤而死。孩子本性不好,做父亲的要负绝大的责任。若是在有人说孩子不好之处时,查清事实,从而严格要求孩子,不一定会造成最后害人害己的结果。

就像杨溥,有五子,其中四个夭折,仅剩一子杨旦,但是却并没有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溺爱。反而严格要求,在杨荣因为受贿兵马被太监王振抓住把柄时,杨溥洞察先机,毅然让已经官至大理寺少卿的杨旦辞官,回家务农,最终保住了杨旦一命。我们看杨溥为杨旦写的诗,就能知道这位父亲的拳拳之情。

《杨溥:遣子还里》:拂拂西风吹绣鞍,送儿归去心自宽。菜根有味休嫌淡,茅屋无书可借观。朝夕旨甘勤养母,夏秋租税早输官。归家若问居官事,做到双台彻底寒。

杨溥家训:

一嘱吾儿莫性刚,为人忠厚要温良。

阿谀处世声名拙,清白传家姓字香。

八面威风休使尽,十分见识莫施张。

英雄多少埋黄壤,空付世人叹短长。

二嘱吾儿要老成,为人心地须公平。

亲朋患难宜相助,邻里和睦莫见嗔。

和气一团真好过,闲非诸事莫须听。

克己留得千言语,惟有诚实祸不生。

三嘱吾儿出外时,为人切莫爱便宜。

逢桥下马防倾跌,过江渡舟虑险夷。

鸟未投林先投宿,鸡鸣在路且宜迟。

修身休厌斯言语,游遍天涯祸不知。

四嘱吾儿莫心奸,为人宜紧莫宜宽。

家无广酒休招客,囊有余钱莫结官。

邻里贤愚须逊让,亲朋贫富必盘桓。

弟兄分上宜恭敬,莫比寻常陌路看。

五嘱吾儿要识机,一斟一酌莫胡为。

人心险似匣中剑,世事残如局面棋。

好时休谈心腹事,寻常莫辩口唇非。

如今少有缔交义,一日无情反故如。

六嘱吾儿安分过,为人处世莫喽啰。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有分不求偏易得,无缘宜身费奔波。

是非只因多开口,惹祸临身没奈何。

七嘱吾儿莫自夸,起家勤俭度年华。

街头有酒宜知节,囊底余钱莫好奢。

恋色从来无底孽,贪酒必定不成家。

世间日子多如许,难比朝开暮落花。

八嘱吾儿记我言,为人且要效前贤。

三思到底诸般稳,一着行差百不坚。

谨守固穷无玷辱,滥思贪昧结仇怨。

损人利己终无益,守分为人听自然。

九嘱吾儿话将完,起家非易守成难。

终朝火烛叮咛话,遇晚门窗检点关。

屋宇漏穿当整盖,墙篱倒塌要遮栏。

暮来呼唤儿童辈,收拾牛羊及早还。

十嘱吾儿话已全,传家切莫废田园。

里甲入门休躲避,租税依期早纳官。

父母勤劳山岳重,夫妻恩爱海波宽。

笔头难尽生平事,付与吾儿仔细看。

标签: 杨溥杨士奇杨荣

更多文章

  • 明朝首辅杨一清简介 杨一清与刘瑾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一清,刘瑾

    杨一清并不是“三杨之一”,他是明中期的朝中重臣。不过他对明朝的贡献也不比“三杨”小,曾力扶明王朝大厦于将倾。杨一清,明中期重臣,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南直隶镇江府丹徒汉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被称为“云南历史上的第一人&rdq

  • 明朝状元杨慎的结局 杨慎和《三国演义》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自称博南山人,明代三才子之首。生于公元1488年,卒于公元1559年,四川新都人。杨慎从很小的时候就才名远扬,据说他十一岁就能作诗,十二岁时拟作《古战场文》,看过的人都为之惊叹。后作《黄叶诗》,李东阳看后赞赏有加,从此杨慎拜在李东阳门下学习。正德六年,中辛未科殿试一

  • 明朝首辅徐溥是怎么样的人 徐溥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溥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人,明朝大臣,历经四朝,为四朝大臣。徐溥生于公元一四二八年,去世于一四九九年,享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得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宪宗初年,徐溥被选拔为左庶子,后又升太常卿兼学士。从此一路高升,历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古时以左为尊,因此左比右大)、吏部左侍郎

  • 明朝文武双全的帝师孙承宗和袁崇焕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承宗

    说到孙承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袁崇焕大家应该都认识。而孙承宗是袁崇焕的老师,换句话说他比袁崇焕厉害。不止如此,他文武双全,还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号称明朝帝师之楷模。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保定高阳人。生于公元1563年,去世于公元1638年,是明末著名大臣、抗清将领、战略家、军事家?,他一手

  • 孙承宗是谁 孙承宗能挽救明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承宗

    大明末年的时候,各种奸臣宦官络绎不绝,不过重臣将领也众彩纷纭,帝师孙承宗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他所制定的谋略,为大明王朝末年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堪称大明王朝栋梁之才,肱骨之臣。孙承宗发迹与帝王之师,地位逐步提升,深处内阁,又手握辽东军务大权,以至后来成为把持

  • 唐朝宰相宇文融是怎样的人,他为大唐做了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融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可以说,宇文融的仕途是走得很顺利的。在当宰相的时候,还举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对于好几个大人物都有引荐之恩,可惜他只在相位上当了百日就被罢免。宇文融的功绩,

  • 唐朝宰相陈希烈晚节不保 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希烈

    陈希烈,宋州人(今河南商丘),唐开元年间,自从皇太子侍读老师褚无量、元行冲死后,陈希烈以其在经籍方面令人叹服的学术修为,与另两位经学大师康子元、冯朝隐同时入宫,给皇太子讲课。都说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因此精通道家学说的陈希烈被玄宗给注意到了。被召进宫赐官儿,开始一步一步往上走,但是仔细观察他的经历,就会

  • 唐朝宰相路随是什么样的人 路随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路随

    路随,又称路隋,字南式,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路随生于唐代宗年间的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可惜的是,他的父亲路泌,在公元787年,陪浑瑊与吐蕃大相尚结赞缔盟,但是这场结盟只是吐蕃的阴谋,在结盟时,吐蕃设计伏击,想要俘虏浑瑊,但是阴差阳错,浑瑊逃跑了,幕僚

  • 裴度是什么样的人 以全德始终的大唐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裴度

    裴度,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被时人比做郭子仪,他由一个书生凭辞章辩才、对答策问考中制科,贤良方正,他平定淮西,打击宦官,推荐贤臣事四朝,以全德始终。他在宪宗朝为相时,秉公执政,不避权贵,因而常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反对和打击宦官势力,维护宰相、朝臣的政治权力,发挥三省的作

  • 唐朝宰相苏良嗣简介 苏良嗣和狄仁杰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良嗣,狄仁杰

    苏良嗣(606年690年),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出身于武功苏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武则天临朝,苏良嗣拜相。苏良嗣是武则天时的宰相,他刚正不阿,擅于纳言,遵循法度,并且不畏惧权势。比如说那时的薛怀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