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首辅杨一清简介 杨一清与刘瑾的故事

明朝首辅杨一清简介 杨一清与刘瑾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01 更新时间:2023/12/15 0:09:58

杨一清并不是“三杨之一”,他是明中期的朝中重臣。不过他对明朝的贡献也不比“三杨”小,曾力扶明王朝大厦于将倾。杨一清,明中期重臣,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南直隶镇江府丹徒汉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被称为“云南历史上的第一人”。

杨一清小的时候就极为聪颖,7岁的时候就可以写文章了,被当时人称为“神童”,14岁乡试中解元,18岁中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与“三杨”同样,杨一清历经四朝,为四朝重臣。“三杨”历经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杨一清则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左柱国,太子太傅,太子太师,两次入阁预机务,后为首辅,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而在边疆防御上由被称堪比唐朝元帅郭子仪。这一路头衔纷纷列出来,实在让人赞叹,用网络上的话来说,真是“大发”!杨慎赞其为:“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明史》则言“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然其才一时无两。”不论是流传于世的史籍,还是当时受人尊敬的文儒,皆对杨一清赞叹非常,他当时的功绩不是如今的人能够想象的。

杨一清为人聪颖机智,谋略无双,从他对待刘瑾上就可以看出来。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政擅权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相对于明朝初期几位铁血帝王,中后期大部分的君主都昏庸异常。这并不是说他们所有人都没有才能,关键是大部分的帝王都没有将心放在国事治理上,总是专研些别的东西。有些人喜欢木匠活,有些人迷恋道教玄学,还有喜欢斗蟋蟀的,这就造成了大权旁落的情况。而那些往往得到皇帝信任的便是天子近侍宦官。明武宗时期,那个时候皇帝好玩好乐,宦官刘瑾日进新奇的玩意,使武宗荒废了朝政,趁机掌握了军机大权。刘瑾得势后,加紧培植羽翼,陷害忠良。杨一清曾经就被刘瑾诬陷下狱过,但是杨一清很聪明,他设计让刘瑾与其党羽生了间隙,又一步一步利用他人将刘瑾拉下马!

正德年间,杨一清被刘瑾诬陷下狱,这个时候杨一清故意推荐刘瑾党羽张彩接任自己的职务,使得刘瑾对张彩起了疑心,才会怀疑张彩的谗言“杨应宁(杨一清)诡诈,宜速除之”的正确性,从而加上大学士李东阳的说情,才让杨一清得以从轻发落,也才有了后来的崛起。光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杨一清谋略无双,算计人心的本事之强。

放生这样的事情,是个人都不会置之不理,大度的忘了此事,杨一清也不例外。他深知,刘瑾如此,不仅会再次危害到自己,也会让国政陷入黑暗之中。因此决心要除掉刘瑾,杨一清不蠢,他知道以自己如今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将刘瑾拉下马,因此他思索再三,将目光放在了监军张永身上。张永是此次同他前往平判的监军,指望凭着此次拿了功绩,在皇上面前更进一分。因此他对张永说,此次叛乱不难平定,但是内里祸乱,恐会干扰此次行军。张永想到自己需得的功绩,因此关心异常,连问杨一清是什么?杨一清笑而不语,只在在张永手上写了一个“瑾”。张永脸色大变:“刘瑾势力大,耳目众多。”杨一清说:“你同样是皇上信赖的人,并不比刘瑾差多少,难道你愿意一直这样受刘瑾牵制吗?若是不愿,呢就听我的,在报捷的时候,在皇上面前哭诉刘瑾的恶行,刘瑾一除,你不仅会更加受到重用,还可以流芳百世。”张永问:“万一事情失败呢?”杨一清坚定的说:“你在皇上心里同样受重用,你只要以死相告,皇上一定会相信你的。记住你得到圣旨后就立刻行事,不要拖延。”张永依计行事,这才诛杀了大权在握的刘瑾。杨一清此事上的谋略实在诡诈异常,却十分有用。他利用同样在天子面前受到重用的宦官,让人狗咬狗,不管最后失败或成功,都与他无关,更好的是还能让两人内斗,如此总有一人会失败。最重要的是,此计有用,刘瑾被除。

标签: 杨一清刘瑾

更多文章

  • 明朝状元杨慎的结局 杨慎和《三国演义》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自称博南山人,明代三才子之首。生于公元1488年,卒于公元1559年,四川新都人。杨慎从很小的时候就才名远扬,据说他十一岁就能作诗,十二岁时拟作《古战场文》,看过的人都为之惊叹。后作《黄叶诗》,李东阳看后赞赏有加,从此杨慎拜在李东阳门下学习。正德六年,中辛未科殿试一

  • 明朝首辅徐溥是怎么样的人 徐溥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溥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人,明朝大臣,历经四朝,为四朝大臣。徐溥生于公元一四二八年,去世于一四九九年,享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得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宪宗初年,徐溥被选拔为左庶子,后又升太常卿兼学士。从此一路高升,历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古时以左为尊,因此左比右大)、吏部左侍郎

  • 明朝文武双全的帝师孙承宗和袁崇焕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承宗

    说到孙承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袁崇焕大家应该都认识。而孙承宗是袁崇焕的老师,换句话说他比袁崇焕厉害。不止如此,他文武双全,还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号称明朝帝师之楷模。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保定高阳人。生于公元1563年,去世于公元1638年,是明末著名大臣、抗清将领、战略家、军事家?,他一手

  • 孙承宗是谁 孙承宗能挽救明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承宗

    大明末年的时候,各种奸臣宦官络绎不绝,不过重臣将领也众彩纷纭,帝师孙承宗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他所制定的谋略,为大明王朝末年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堪称大明王朝栋梁之才,肱骨之臣。孙承宗发迹与帝王之师,地位逐步提升,深处内阁,又手握辽东军务大权,以至后来成为把持

  • 唐朝宰相宇文融是怎样的人,他为大唐做了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融

    宇文融,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可以说,宇文融的仕途是走得很顺利的。在当宰相的时候,还举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许景先为工部侍郎,对于好几个大人物都有引荐之恩,可惜他只在相位上当了百日就被罢免。宇文融的功绩,

  • 唐朝宰相陈希烈晚节不保 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希烈

    陈希烈,宋州人(今河南商丘),唐开元年间,自从皇太子侍读老师褚无量、元行冲死后,陈希烈以其在经籍方面令人叹服的学术修为,与另两位经学大师康子元、冯朝隐同时入宫,给皇太子讲课。都说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因此精通道家学说的陈希烈被玄宗给注意到了。被召进宫赐官儿,开始一步一步往上走,但是仔细观察他的经历,就会

  • 唐朝宰相路随是什么样的人 路随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路随

    路随,又称路隋,字南式,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路随生于唐代宗年间的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可惜的是,他的父亲路泌,在公元787年,陪浑瑊与吐蕃大相尚结赞缔盟,但是这场结盟只是吐蕃的阴谋,在结盟时,吐蕃设计伏击,想要俘虏浑瑊,但是阴差阳错,浑瑊逃跑了,幕僚

  • 裴度是什么样的人 以全德始终的大唐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裴度

    裴度,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被时人比做郭子仪,他由一个书生凭辞章辩才、对答策问考中制科,贤良方正,他平定淮西,打击宦官,推荐贤臣事四朝,以全德始终。他在宪宗朝为相时,秉公执政,不避权贵,因而常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反对和打击宦官势力,维护宰相、朝臣的政治权力,发挥三省的作

  • 唐朝宰相苏良嗣简介 苏良嗣和狄仁杰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良嗣,狄仁杰

    苏良嗣(606年690年),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出身于武功苏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武则天临朝,苏良嗣拜相。苏良嗣是武则天时的宰相,他刚正不阿,擅于纳言,遵循法度,并且不畏惧权势。比如说那时的薛怀义,武

  • 唐代宰相宗楚客简介 宗楚客最后的结局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宗楚客

    宗楚客,字叔敖,河南南阳人,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生年不详,卒于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一日,被李基隆驻守城门的士兵所杀。唐代大臣、宰相、诗人。武则天的侄子。从他的死因来看,宗楚客此人并不是什么好人。《旧唐书》是这样描述他的:“宗楚客,系武则天从姊子,伟岸白净,明达聪慧。&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