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0 更新时间:2023/12/13 13:24:35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男,汉人,大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大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少年天子

宣德二年(1427年),孙嫔为明宣宗朱瞻基生下大儿子朱祁镇,封为贵妃。明宣宗体弱多病,册封出生四个月的朱祁镇为皇太子,其母孙贵妃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病逝,遗诏皇太子朱祁镇继位,第二年改元正统,尊奉皇太后张氏为太皇太后,皇后孙氏尊为皇太后。

新君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众臣请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太皇太后不允。即使如此,国家大事依然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手上。

张氏地位尊崇,却不任用自己人,乃至不允许外戚干涉国家大事。还三天两头把王振叫去骂一顿,有效的地打压了王振,促使王振在她当权的情况下害怕干坏事。而那时候王振并不猖狂太过,也由此可见张氏的目光很远。她任用仁宣至今的旧臣,在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甚为着名,世称”三杨“。三杨出任内阁辅臣期内,稳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促使大明朝综合国力兴盛。

随着三杨过世,太皇太后张氏薨,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逐渐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正统朝的政冶逐渐踏入滑坡路。那时,皇帝从少年天子成长为热血男儿,颇有一股安邦治国的豪情壮志,当政前期奋发图强。

英宗北伐

明英宗北伐又被称为明英宗北征,就是指正统年间,朱祁镇在正统三年(亦集乃之战)、正统六年(丰州之战)、正统九年(以克列苏之战)所发起的三次大规模北伐。

再下西洋

正统八年,明英宗命郭琰督造下西洋海船,遣下西洋和番都指挥马云再下西洋再次沟通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剌官厂、察地港抽分所至古里官厂,但因张昭坚决反对逐罢。

麓川之役

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因为弃交趾引发地缘地震,麓川平缅宣抚司的势力范围再一次扩张,威协着大明朝的统一大业,但大明朝这时北方地区同蒙古族和解,南方地区弃交趾布政司,东北方向内迁奴儿干,西洋方向完全废止下西洋,安享儒家思想盛世太平当然是对思任法的侵扰施以圣德,导致思任法愈发猖狂。年少君王正统继位筹措制服。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六月,麓川平缅宣抚司长官思任法起兵内犯,制造分裂。对于此事,朝廷决策以武力讨伐。南方诸省历经调兵遣将,提前准备钱粮武器装备,从正统六年至十三年(1441~1448年)派遣南兵精兵“三征麓川”,直到十四年(1449年),胜利班师,平定了麓川。在其中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朝廷对云南省西南边境线再次调节改置“三宣六慰”。

土木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渐兴起的蒙古族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孙太后协同兵部侍郎于谦,帮扶郕王朱祁钰登基即位,获得北京保卫战获胜。迎接明英宗返京,安置于南宫。

夺门之变

景泰帝当政年间,任用重臣于谦等,整治国政,颇为井然有序。然而为了更好地让自身一脉世世代代为君,他不仅拘禁哥哥,甚至是景泰三年执意换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诸多做为,颇让后代抨击。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杀少保于谦、名将范广,残害景泰一朝的忠良、元勋,复位称帝,改元天顺。石亨等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世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两帝共存

复位当天,他传旨拘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都御史萧惟祯提议以谋逆罪,处决二人。皇帝迟疑,说当年抵抗瓦剌,于谦是有贡献的。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您复位无名。皇帝最后同意,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决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着,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双全高官都被波及。匆忙之间,皇帝赶不及罢黜景泰帝,直至二月初一乙未日,才想到将景泰帝废为郕王。因而,短短的几天以内,一个朝廷,居然存有俩位合法的皇帝,不得不说成奇事一桩。

遗诏废殉

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英宗皇帝病逝,寿终三十七,葬于裕陵,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2次在位,总共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道路,七年皇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囚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少年不知愁滋味,肆无忌惮北征的热血,再加上从帝位跌落的彷徨与没什么自由的恐慌,最终失而复得,勤政处事,那样的人生道路不可谓不复杂。英宗遗诏,废止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许是他历经磨难之后的灵光一点。

标签:明英宗,朱祁镇

标签: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明征麓川之役-明朝在西南统治的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麓川之役,明朝历史

    明征麓川之役,是明代朝廷讨伐云南省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俩叛变的四次战争。四次征伐各自产生於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明朝历经连年征伐,仍未完全平复叛变,最后以誓约方式结束;期内持续发起数十万人的攻击,导致大军疲倦、财政亏

  • 土木堡之变-明朝开始走向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信息不准兵败瓦剌的事情。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入明朝边境线,明英宗和王振亲率二十万大军出战,准备从大同北进,与瓦剌在明朝边境线决战。明军刚抵达大同就接获宦官郭敬的密报,获知瓦剌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 北京保卫战-于谦力挽狂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于谦,北京保卫战,明朝历史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七日,“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入北京,造成极大的震动。北京內外,人人自危,文武百官,张惶失措,乃至在朝堂前失声痛哭。应对危机,诸臣有些人认为用黄金珠宝赎出英宗,有些人认为关掉城门坚守待援,更有翰林侍讲徐有贞认为迁都南京市,以避瓦剌兵锋。兵部侍郎于谦危急关头,大声疾呼:“言南

  • 朱祁镇的皇后-孝庄钱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孝庄钱皇后,朱祁镇,明朝历史

    孝庄睿皇后钱氏(1426年-1468年),南直隶淮安府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人。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出生明朝靖难功臣世家。她的曾祖父钱整,是成祖朱棣做燕王时的老下属,任燕山护卫副千户,一直对成祖忠心耿耿。爷爷钱通官至金吾右卫指挥使,父亲钱贵继承了祖传的武职,数次随明成祖、明宣宗北征,凭着军功升到

  • 朱祁镇和钱皇后的爱情是让人感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孝庄钱皇后,朱祁镇,明朝历史

    皇宫当中,难以有真实地老天荒的感情,大量的是权利迫使下的虚以委蛇,勾心斗角。可是有史以来也是有许多令人打动的帝王情感,例如明英宗和钱皇后。一个人要碰到和自已情投意合的人是多么的的难啊,在这一点上朱祁镇是好运的,这是因为他碰到了钱皇后,这一不在意名与利不惧艰辛往往是不弃不离的温柔的女人。钱皇后的出身并

  • 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夺门之变,朱祁镇,明朝历史

    夺门之变,又被称为南宫复辟,明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护被朱祁钰监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被瓦剌蒙古人俘获,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举荐为皇上,是为明代宗。之后,兵部侍郎于谦成功抗敌,并与瓦剌和谈,瓦剌头领也先眼看朱祁

  •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于谦,明朝历史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汉族人,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上城区)人。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于谦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今浙江省杭州上城区祠堂巷)。祖居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太祖于伯汉先居山西省后迁往苏州市,高祖于夔仕元为官

  • 《石灰吟》-明朝于谦一生真实的写照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于谦,明朝历史

    于谦自小就树立了一个坚定抱负。他十二岁那一年,有一次做完了功课,去外边玩。走在路上就到了一座石灰窑前边,他很好奇,从未见过这类场景。只见,很多工人老师傅把一块块石块放入窑洞里,随后在下面加木碳逐渐烧这些石块。这些人为何要烧石块呢?他去问在其中的一个老师傅,老师傅看他很讲礼貌,就跟他说道,“这些装进去

  • 徐有贞-参与策划夺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有贞,明朝历史

    徐有贞,初名珵,字元玉,又字元武,晚号天全翁,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明朝中期大臣、内阁首辅,因受封武功伯,世称徐武功。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土木堡之变爆发后曾提议南迁,遭受朝野內外的一致斥责。景泰年里出任佥都御史,到山东治理黄河水灾,因功晋升副

  • 李贤明朝名臣-治世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贤,明朝历史

    李贤,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朝名臣。宣德八年(1433年),李贤登进士第,授吏部验封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土木之变”时,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受代宗器重,晋升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第二年又迁吏部右侍郎。英宗复辟后,迁翰林学士,入内阁制,升吏部尚书。天顺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