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黑衣宰相”姚广孝

“黑衣宰相”姚广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43 更新时间:2023/12/16 1:36:07

姚广孝,明朝初期思想家、佛学家,作家,靖难之役的首要策划人,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市妙智庵遁入空门为僧,精通三教,与明朝初期儒释道每家学术研究领袖都是有非常好的关系。明洪武十五年,被明太祖选用,以“臣奉白帽著王”结交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变成朱棣的主要谋臣。

姚广孝家族世世代代从医。1348年(至正八年),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之后,姚广孝拜道士席应真从师,学习阴阳术数。明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谕旨精通儒书的佛家弟子到礼部应考,姚广孝以通儒佛家弟子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1380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明洪武十五年,姚广孝获得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引荐,并与燕王朱棣互诉衷肠,便规定随朱棣前去北平市。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方丈,常常进出燕王爷府,与朱棣密谈。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病逝,建文帝称帝,并推行撤藩之策。姚广孝密劝朱棣举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该怎么办?”姚广孝回答:“臣只了解天道,不管人心。”之后,姚广孝向朱棣举荐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使朱棣慢慢下决心。朱棣暗地里笼络军人,合谋军队,并征募勇士。而姚广孝则在燕王爷府后苑训炼领兵,还建造厚墙围绕的地窟,打造出军器,用喂养的鹅鸭来遮盖响声。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爷府护卫百户倪谅揭发朱棣造反,官府一声令下拘捕燕王府官属。都指引张信暗地里向朱棣通风报信,朱棣便决定了马上举兵,并以诛灭齐泰黄子澄之名,称为奉天靖难。姚广孝则辅助世子朱高炽守留北平。

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围住济南三个月,无法破城。姚广孝令人传信给朱棣,道:“将士早已疲倦了,還是班师吧。”朱棣因此退还北平。之后,燕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兵败,将军张玉阵亡,朱棣再度退军。

那时候,朱棣本准备稍加修整,但在姚广孝的竭力进谏下,再次进军,战胜盛庸,攻克西水寨。之后,姚广孝对朱棣道:“不必去进攻城池,应快速直取京师。京师军力薄弱,一定能攻破。”朱棣听取意见他的提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到京师。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即位,姚广孝被任职为僧录司左善世。成祖即帝位后,授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1404年(永乐二年),姚广孝拜资善医生、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赐名广孝。明成祖每一次与姚广孝沟通交流,都称他为少师,而不直呼其名。之后,明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回绝。明成祖又赐他官邸、婢女,姚广孝仍不接纳,仅仅定居在寺院中,早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成僧衣。他到苏湖救灾时,前去长洲,将获赐的金子全一部分发送给家族乡人。

自此,明成祖几回讨伐蒙古族,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助皇太子朱高炽监国。1407年(永乐五年),姚广孝又领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1418年(永乐十六年),姚广孝重病,不可以早朝,居住在庆寿寺中。成祖多次前往探望,赐金唾壶,并问起有哪些要求。姚广孝讲到“:佛家弟子溥洽被关进牢里早已好长时间了,期待能饶恕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当时,成祖进到南京市,有些人说建文帝装成佛家弟子逃跑了,溥洽了解这件事情,有些人则说建文帝藏在溥洽家中。皇帝便以他事为由束缚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四处找寻建文帝的降落,一直都找不着,溥洽被下狱现有十余年。直至这时候,成祖同意了姚广孝的恳求,立刻一声令下将他放出来。姚广孝叩头拜谢。

没多久,姚广孝病故,享年八十四岁。成祖废朝二日,以佛家弟子的礼乐制度下葬姚广孝,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身为他编写神道碑铭,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衔,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朝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标签:姚广孝

标签: 姚广孝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名将张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玉,明朝历史

    张玉,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早前曾出仕元朝,官至枢密院知院,元亡后随元顺帝出逃漠北,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归顺大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玉驱赶犯境元军,一直追捕到鸦寒山,后被调去燕山左护卫,仍任指挥佥事,归属于燕王朱棣手下。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张玉随朱棣出塞争战,攻

  • 朱能靖难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能,明朝历史

    朱能明代前期大将,字士弘,安徽徽州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朱能早前便在燕王朱棣手下效力,曾随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他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沿袭父职,出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能与张玉诛灭北平市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夺得北平九门,被授为指挥

  • “三杨”之杨士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杨,杨士奇,明朝历史

    明初年间大臣、杨士奇,原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杨士奇自少失父,游学四方,至朱允炆时才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继位,迁太子侍讲,辅助明仁宗,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担任兵部尚书。他依次经历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

  • “东杨”-杨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杨,杨荣,明朝历史

    明初年间政治家、文学家,杨荣,本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省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与杨士奇、杨溥合称“三杨”,因居地所处,世人称之为“东杨”。建文元年(1399年),杨荣为诸生,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获得了那时候视学福建省的侍郎夏元吉的器重。同一年,杨荣参加福建省乡试,中第一。建文二年(14

  • “南杨”-杨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杨,杨溥,明朝历史

    杨溥,字弘济,号澹庵。明代初期政治家、作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合称“三杨”,因居地所处,世人称之为“南杨”。杨溥出世在湖广石首。他与杨荣同是建文二年(1400年)举人,授翰林编修。永乐初期,杨溥任太子洗马,变成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太子有一次读《汉书》,夸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张释之实际

  • 明初重臣夏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元吉,明朝历史

    夏原吉明代年间大臣,字维喆。湖广长沙府湘阴(今湖南湘阴)人,籍贯江西德兴。夏原吉早前失父,他着眼于大学问,以抚养妈妈。他因获乡荐进到太学,被入选宫里撰写制诰。有时候太学生们高声喧笑,夏原吉却正坐没动。明太祖看到后感觉他很非凡,升授他为户部主事。夏原吉所属的单位事务管理繁杂,但他都解决得井然有序,户部

  • 明朝三大才子之解缙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明朝历史

    明初重臣,文学家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江西吉水)人。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从小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内容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特别是在擅长于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作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

  • 永乐大典-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乐大典,明朝历史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讨“编写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做成。永乐年间(1403年),明成祖下决心修一部巨作突显国威,惠及万代。核心理念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开始令解缙组织编撰(规模147人),一年

  • 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和,郑和下西洋,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水上远航活动,初次出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出航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总共七次。因为使团正使由郑和出任,且舰队出航至婆罗洲往西洋面(即明朝所说“酉洋”),故称。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的、船只和船员数最多、時间最长的海上出航,也是15世纪末

  • 三宝太监郑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宝太监,郑和,明朝历史

    郑和(1371年?-1433年?),一种说法是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省昆阳州(今云南昆明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代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少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晋升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