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信国公汤和大明开国功臣

信国公汤和大明开国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90 更新时间:2023/12/7 0:27:04

汤和(1326-1395),字鼎臣,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孤庄村的一个贫困农户家中,和朱元璋不但是老乡,并且在一条小大街上长大。儿时的汤和有豪情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爱统率群童,训练骑马射箭。成年人以后的汤和个子七尺,举止洒脱,稳重灵巧,擅于智谋。

至正十二年(1352年),汤和领着十多个将士报名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因战斗英勇而被封为千户之职。汤和给童年小伙伴朱元璋寄信,邀约在皇觉寺的朱元璋报名参加义军。因此,朱元璋投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参军入伍后,因功被提高为镇抚之职,级別在汤和之上。

至正十三年(1353年),汤和随朱元璋攻打大洪山,攻克滁州,被授为管军总管。又随朱元璋攻占和州。那时候诸将大多数是朱元璋的平辈,都不愿处于别人之下,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只有在他用心谨慎地服从命令,朱元璋因此十分高兴。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汤和随大军征讨张士诚,攻克苏州太湖水寨,占领吴江州,围堵平江。在阊门和对手作战时,汤和被飞炮击伤右臂,应诏回到应天。伤好以后,汤和重返战场,攻克平江,由于战功,被朱元璋赐予黄金和布帛。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百官司属,封汤和为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汤和被授为征南将军,与副将军吴祯率领常州、长兴、江阴诸路人马,前往征伐方国珍。度过曹娥江,占领余姚、上,攻占庆元。方国珍逃跑入海,汤和率军追捕,将其击败,虏获敌方大帅二人,海船二十五艘,斩首成千上万,随后回军平定各属城。

洪武五年(1372年),汤和以右副大将的真实身份,随大元帅徐达北伐,遇敌于断头山,兵败,指挥使章存道牺牲,朱元璋对于此事不予追责。汤和随后与李善长一起驻守中都宫阙。又驻守北平,修建彰德城,追随徐达在定西将扩廓击败,平定甘肃,往北追捕到察罕脑儿,捉拿蒙古名将虎陈,获马、牛、羊十多万头。之后在攻战东胜、大同、宣府的战争中,汤和都立有军功。回到京城后,官衔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官爵封为中山侯,每一年的俸禄一千五百石,并授与子孙后代承袭的凭据。洪武十一年(1378年)春,汤和晋封为信国公,每年的俸禄三千石,参加商议军国大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年逾古稀,心里不愿诸将长期统领部队,仅仅还没公布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汤和洞悉出了朱元璋的本意,因而找机遇对他讲到:“臣年逾古稀,不可以再指引部队纵横驰骋战场了,希望能回到家乡,为未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地。”朱元璋听后非常开心,解除了汤和的军权,着手在中都凤阳给汤和建造府邸。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汤和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当日驾临探望,长期叹息以后,让他回到家乡。待汤和病稍好一些时,朱元璋又命人将他接到京城,让他乘车进到内殿,宴客犒劳,体贴入微,并赐金子、布帛、御膳、法酒这些。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汤和病故,享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标签:汤和

标签: 汤和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功勋颍国公傅友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傅友德,明朝历史

    傅友德,汉族人,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移居砀山(今属安徽省)。元至正十年(1350年),农民起义军领导者刘福通到砀山迎来韩林儿,傅友德即投靠红巾军,变成农民起义中的一名士卒。1357年六月,刘福通遣部下出击,傅友德随李喜喜进关中。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李喜喜进驻巩昌,兵败后傅友德追随他

  • 越国公胡大海明初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胡大海,明朝历史

    胡大海明朝初期朱元璋手底下军事名将,字通甫,泗州虹县人,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商过人。朱元璋刚举兵时,胡大海就到滁阳谒见朱元璋,任职为前锋。从朱元璋渡江,与诸将攻占地盘,因功授于右翼统军大元帅,宿卫帐下。从大军破宁国,帮助院判邓愈戍守,因此攻占徽州,平定境内。元将杨完者派十万兵前去攻击,胡大海在城外应战

  • 明初大将凉国公蓝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蓝玉,明朝历史

    蓝玉,明朝开国大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军功。蓝玉当兵的时期,一开始在常遇春帐下效力,上任管军镇抚,办事很有胆有谋,面对对手勇敢,如果征战全是取得成功的。常遇春数次在朱元璋跟前赞美蓝玉,后因屡战积功,由管军镇抚晋升千户和指挥使,后晋升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四年(1371年),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战

  • 巩昌侯郭兴明朝初期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郭兴,明朝历史

    明初名将郭兴(1330—1384),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乃是同乡,郭兴拳勇有膂力,擅长骑射。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郭子兴聚集了数千名年少体壮的青年,起兵攻占了濠州,郭兴在郭子兴帐下任职。郭子兴十分赏识朱元璋,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郭兴与弟弟郭英也转投朱元璋麾

  • 武定侯郭英明朝开国元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英,明朝历史

    郭英(1335年—1403年),濠州人,籍贯山东巨野,后迁往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地区),明朝初期大将。郭英是郭兴的弟弟,兄弟俩一起投靠朱元璋,变成朱元璋的护卫。《三世家典》载郭英体长七尺,看起来和他人不同,智勇双全,善于弓骑。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 江夏侯周德兴开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德兴,明朝历史

    周德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大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明太祖朱元璋老乡。元至正十三年(公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回故乡招兵,周德兴便在这时候投奔了朱元璋,同一年随军攻破滁州、和州。至正十五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江,屡立军功,晋升左翼大元帅。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三月,攻破高邮

  • 西平侯沐英-沐王府的创建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沐英,明朝历史

    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人,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代开国元勋,軍事名将,沐英出生贫困,从小颠沛,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养子。朱元璋夫妻待他如同自身的小孩一样,不但教他认字念书,还教他怎样领兵。沐英在战争、军营、军旅中渡过童年。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自己统率

  • 明初谋士诚意伯刘伯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伯温,刘基,明朝历史

    刘基(1311年七月一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思想家、作家,明代开国元老。刘基天资聪慧,好学习,由他父亲启蒙识字。阅读速度很快,听说七行俱下。十二岁考中秀才,乡村父老皆称其为“天才儿童”。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都大都(今北京市)报

  • 建文大臣方孝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方孝孺,明朝历史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台州府宁海人。曾以“逊志”名其书舍,因其故居旧属缑城内,故名“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专家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年幼年十分机敏灵巧,双眼神采奕奕,每日念书超出一寸厚。村里人称他为“小韩愈

  • 忠君爱国黄子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子澄,明朝历史

    黄子澄,江西分宜县(今为大岗山乡深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明朝初期高官,官至翰林学士。明洪武十八年(公年1385年)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三。伴读东宫,累官至太常寺卿,曾与皇太孙讨论撤藩之事。皇太孙问黄子澄:“诸叔潘王皆拥雄师,如有变端,该怎么办?”黄子澄回答:“诸王仅有护兵,只有自守,假若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