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初谋士诚意伯刘伯温

明初谋士诚意伯刘伯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88 更新时间:2023/12/21 1:08:19

刘基(1311年七月一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思想家、作家,明代开国元老。刘基天资聪慧,好学习,由他父亲蒙识字。阅读速度很快,听说七行俱下。十二岁考中秀才,乡村父老皆称其为“天才儿童”。

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都大都(今北京市)报名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元末,兵慌马乱,战争不断,在家里闲居三年。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寿辉攻占杭州,在攻占杭州以前,刘基便带上亲人返回家乡。返回家乡没多久,官府来了一封文书。官府启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首要每日任务是协助地方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尤其以方国珍为重点。元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刘基觉得方氏弟兄为首犯,不诛何以惩后。方国珍重赂官衙,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衔,反倒斥责刘基擅威福。刘基一怒之下弃官还里,以表对元朝腐败问题昏聩之不满意。

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市),委派他为谋士,刘基对于那时候局势,向朱元璋明确提出防止两条线战斗、步步为营建策,被听取意见。配合朱元璋集中兵力依次灭陈友谅、张士诚等阵营。刘伯温并提议朱一方面摆脱“小明王”韩林儿独立阵营,却另一方面以“大明朝”为国号来拉拢天下义师的人心。

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荧惑星出現在心宿位,预兆有兵灾难乱,刘基恳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天气旱灾,刘基恳求解决久积冤案,朱元璋便立即指令刘基给予翻案,暴雨也就天降。刘基借机恳求创建法纪,避免滥杀状况。朱元璋这时候就要处死犯人,刘基便问是怎么回事,朱元璋将自身所做的梦对他说。刘基说:“它是得到疆域和老百姓的吉象,因此理应停刑等候。”三日以后,海宁归顺,朱元璋非常高兴,就将犯人所有交到刘基释放出来了。元至正二十七年(1368)即皇帝位,建都应天(今南京),国号大明。明王朝宣布创建,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明太祖因事要惩罚宰相李善长,刘基劝导道:“他虽然有过错,但贡献非常大,声望颇高,能调合诸将。”明太祖说:“他三番两次要想加害于你,你还要竭尽所能为他考虑?我觉得调任你为宰相。”刘基叩头讲到:“这如何行呢?拆换宰相好似拆换柱梁,务必用粗大牢固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子便会马上倒坍。”之后,李善长弃官归居,明太祖想任职杨宪为宰相,杨宪平常待刘基非常好,可刘基仍竭力抵制,说:“杨宪具有当宰相的才可以,却沒有做宰相的度量。为相的人,须维持像水一样宁静的情绪,将义理做为衡量事儿的规范,而不可以搀杂自身的主观性建议,杨宪就没法做到。”明太祖又问汪广洋怎样,刘基回应:“他的度量比杨宪更狭小。”明太祖然后问胡惟庸,刘基又回应道:“宰相如同开车的马,我担忧他会将牛车弄翻。”明太祖因此讲到:“我的宰相,的确仅有老先生你最好了。”刘基婉言拒绝说:“我太嫉恶如仇了,又厌烦解决复杂事务管理,假如凑合担负这一重担,也许要辜负皇帝授权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需要皇帝留意找了便是了。这几个人的确不宜出任宰相之职。”之后,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治罪。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土,十一月,大封元勋,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故乡。

明洪武八年(1375年)元月中下旬,刘基感染了寒症,朱元璋知道以后,派胡惟庸带了太医去看望。太医开过方子,他照单拿药回家煎服食,感觉肚里仿佛有一些不整平的石头挤压成型在一起,使他十分痛楚。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委婉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上太医来看望病人,及其服用太医新开设的药以后更为不适感的情况。最终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居,寿终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刘基的老乡、刑部郎中李瑜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说:“(刘)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徐)达”,朝廷再一次探讨刘基的贡献,并决定刘伯温应当和徐达等开国元勋一样,配享太庙。在这一年,刘基的九世孙处州卫指挥刘瑜袭封为伯爵。

标签:刘伯温,刘基

标签: 刘伯温刘基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建文大臣方孝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方孝孺,明朝历史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台州府宁海人。曾以“逊志”名其书舍,因其故居旧属缑城内,故名“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专家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年幼年十分机敏灵巧,双眼神采奕奕,每日念书超出一寸厚。村里人称他为“小韩愈

  • 忠君爱国黄子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子澄,明朝历史

    黄子澄,江西分宜县(今为大岗山乡深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明朝初期高官,官至翰林学士。明洪武十八年(公年1385年)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三。伴读东宫,累官至太常寺卿,曾与皇太孙讨论撤藩之事。皇太孙问黄子澄:“诸叔潘王皆拥雄师,如有变端,该怎么办?”黄子澄回答:“诸王仅有护兵,只有自守,假若发生

  • 建文帝大臣之齐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齐泰,明朝历史

    齐泰,原名德,字尚礼,雅号南塘。明南直隶溧水(南京高淳区)人,明朝初期名臣。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应天乡试解元,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举人。列任礼部主事、兵部主事。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悲剧被雷击中,明太祖朱元璋去野外的祖庙开展拜祭,挑选朝中做官九年而且沒有过失的高官随同祭拜,齐泰满足这种标准因

  • “大明战神”李景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景隆,明朝历史

    明代前期将领,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江苏盱眙县)人,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年青时喜读兵书,言行举止雍容华贵,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曹国公。数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承担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貿易,后执掌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明洪武叁十一年(1398年)

  • 明成祖-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成祖,朱棣,明朝历史

    名字:朱棣国籍:明代民族:汉族出生地点:应天(江苏省南京市)职业:皇上明成祖朱棣是明代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当政。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在应天,封为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击败侄子朱允炆,夺位即位。人死之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成“成祖”,明成祖当政期内健全政治体制,发展

  • 四年靖难之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难之役,明朝历史

    靖难之役,别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代统治阶级內部角逐皇位的战事。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为保证大明朝的安定团结,想尽办法提升皇室自身的控制力,其实际的方法便是分封制诸子为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孩子和一个从孙)封为诸侯王,分驻北边边境线和

  • 靖难之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靖难之役的结果,明朝历史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攻入金陵后,朱允炆在宫廷纵火,朱允炆自己不知所踪;自此其下落变成疑团。朱棣进城后,派人找到皇后的遗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必这般!”。接着六月二十日,以君王礼葬朱允炆,产生建文帝已死的假相。而朱允炆的下落变成了千载谜题。相传,郑和下西洋的目地之一

  • “黑衣宰相”姚广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姚广孝,明朝历史

    姚广孝,明朝初期思想家、佛学家,作家,靖难之役的首要策划人,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市妙智庵遁入空门为僧,精通三教,与明朝初期儒释道每家学术研究领袖都是有非常好的关系。明洪武十五年,被明太祖选用,以“臣奉白帽著王”结交燕王朱棣,主

  • 靖难之役名将张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玉,明朝历史

    张玉,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早前曾出仕元朝,官至枢密院知院,元亡后随元顺帝出逃漠北,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归顺大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玉驱赶犯境元军,一直追捕到鸦寒山,后被调去燕山左护卫,仍任指挥佥事,归属于燕王朱棣手下。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张玉随朱棣出塞争战,攻

  • 朱能靖难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能,明朝历史

    朱能明代前期大将,字士弘,安徽徽州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朱能早前便在燕王朱棣手下效力,曾随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他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沿袭父职,出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能与张玉诛灭北平市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夺得北平九门,被授为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