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文大臣方孝孺

建文大臣方孝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19 更新时间:2023/12/12 6:02:49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台州府宁海人。曾以“逊志”名其书舍,因其故居旧属缑城内,故名“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专家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年幼年十分机敏灵巧,双眼神采奕奕,每日念书超出一寸厚。村里人称他为“小韩愈”。成熟后跟随宋濂学习知识,宋濂的弟子中的知名文人墨客都不如他。就连老前辈的胡翰,苏伯衡也觉得比不上。方孝孺反倒轻视文辞创作的大学问,常以宣明忠义治天下之道、做到时世太平以民为本。他曾因病卧床不起,家里谷物断绝。佣人将状况向他汇报,他笑着说:“古人三十天仅进餐九次,贫困困扰何止我们家啊!”他父亲方克勤因“空印”事获罪而被处决,他扶持遗体归来下葬,哀情感动了行路的人们。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吴沉、揭枢的强烈推荐,被明太祖朱元璋接见。明太祖朱元璋赏析他言行举止就庄严,对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性庄重的人材,你理应一直用他到老。”接着依照礼数送他回家了。

到朱允炆继位,招募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國家重特大的政务皇上必须向他询问。朱允炆喜爱念书,每每遇上疑难问题,就接见他使他解读。朱允炆临朝,百官奏事,决策臣子的面议能否实施时,朱允炆有时候指令方孝孺趋身屏风隔断以前批答公文。那时候修撰《太祖实录》及其《类要》众多著作,方孝孺都出任总裁。更定职官规章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衔改成文学博士。燕王朱棣举兵南进,官府商议征讨,谕旨、檄文皆出自于方孝孺的手笔。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军抵达江北,朱允炆下诏征选全国各地部队。方孝孺说:“事儿太急迫了。派人前往以割让土地向燕王作承诺,推迟几日,西南一带招募的部队会逐渐汇聚,北方地区部队不擅于驾舟操揖,决战于江上,输赢還是难见分晓的。”朱允炆外派燕王的堂姐庆成公主前去燕王军内,阐述割让土地和谈的条件,燕王不听。朱允炆命众将士调遣水军于江上,而陈瑄率舰船投降了朱棣,燕军便度过了长江,时间六月乙卯日。朱允炆焦虑惧怕,有些人劝他前去其他地区,企图复兴。方孝孺果断恳求守护南京城池于己增援,即便事失败,也应是江山社稷而死。乙丑日,金川门大开,燕军入城,朱允炆自焚。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去了牢房。

当时,朱棣率军从北平动身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占领之日,他一定不认输,期盼不必杀他。杀了方孝孺,天地的读书种子就绝种了。”朱棣点点头应和。

到此,朱棣要想方孝孺拟定继位谕旨。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正殿的台上台下。朱棣走下床榻慰问他说道:“老先生不必自提忧苦,我的打算仅仅要想效仿周公辅佐称王的方法。”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儿?”朱棣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孩子?”朱棣说:“國家依赖于成熟的君主。”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回答:“这个是我们朱家的事。”回过头提示上下侍从授于方孝孺笔纸,讲到:“诏示天下,需要由老先生您来拟定不可。”方孝孺把笔掷到地面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谕旨我决不能拟定。”朱棣发火,指令将方孝孺车裂于步行街。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享年四十六岁。他的弟子、德庆侯廖永忠的小孙子廖镛与其弟廖铭整理他的尸骨,埋藏在聚宝门口的山顶。

标签:方孝孺

标签: 方孝孺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忠君爱国黄子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子澄,明朝历史

    黄子澄,江西分宜县(今为大岗山乡深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明朝初期高官,官至翰林学士。明洪武十八年(公年1385年)中会试第一,殿试第三。伴读东宫,累官至太常寺卿,曾与皇太孙讨论撤藩之事。皇太孙问黄子澄:“诸叔潘王皆拥雄师,如有变端,该怎么办?”黄子澄回答:“诸王仅有护兵,只有自守,假若发生

  • 建文帝大臣之齐泰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齐泰,明朝历史

    齐泰,原名德,字尚礼,雅号南塘。明南直隶溧水(南京高淳区)人,明朝初期名臣。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应天乡试解元,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举人。列任礼部主事、兵部主事。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悲剧被雷击中,明太祖朱元璋去野外的祖庙开展拜祭,挑选朝中做官九年而且沒有过失的高官随同祭拜,齐泰满足这种标准因

  • “大明战神”李景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景隆,明朝历史

    明代前期将领,李景隆,字九江,南直隶盱眙(江苏盱眙县)人,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年青时喜读兵书,言行举止雍容华贵,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视,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曹国公。数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承担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貿易,后执掌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明洪武叁十一年(1398年)

  • 明成祖-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成祖,朱棣,明朝历史

    名字:朱棣国籍:明代民族:汉族出生地点:应天(江苏省南京市)职业:皇上明成祖朱棣是明代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当政。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在应天,封为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击败侄子朱允炆,夺位即位。人死之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成“成祖”,明成祖当政期内健全政治体制,发展

  • 四年靖难之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难之役,明朝历史

    靖难之役,别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代统治阶级內部角逐皇位的战事。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为保证大明朝的安定团结,想尽办法提升皇室自身的控制力,其实际的方法便是分封制诸子为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孩子和一个从孙)封为诸侯王,分驻北边边境线和

  • 靖难之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靖难之役的结果,明朝历史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攻入金陵后,朱允炆在宫廷纵火,朱允炆自己不知所踪;自此其下落变成疑团。朱棣进城后,派人找到皇后的遗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必这般!”。接着六月二十日,以君王礼葬朱允炆,产生建文帝已死的假相。而朱允炆的下落变成了千载谜题。相传,郑和下西洋的目地之一

  • “黑衣宰相”姚广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姚广孝,明朝历史

    姚广孝,明朝初期思想家、佛学家,作家,靖难之役的首要策划人,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市妙智庵遁入空门为僧,精通三教,与明朝初期儒释道每家学术研究领袖都是有非常好的关系。明洪武十五年,被明太祖选用,以“臣奉白帽著王”结交燕王朱棣,主

  • 靖难之役名将张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玉,明朝历史

    张玉,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早前曾出仕元朝,官至枢密院知院,元亡后随元顺帝出逃漠北,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归顺大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玉驱赶犯境元军,一直追捕到鸦寒山,后被调去燕山左护卫,仍任指挥佥事,归属于燕王朱棣手下。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张玉随朱棣出塞争战,攻

  • 朱能靖难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能,明朝历史

    朱能明代前期大将,字士弘,安徽徽州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朱能早前便在燕王朱棣手下效力,曾随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他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沿袭父职,出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能与张玉诛灭北平市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夺得北平九门,被授为指挥

  • “三杨”之杨士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杨,杨士奇,明朝历史

    明初年间大臣、杨士奇,原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吉安府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杨士奇自少失父,游学四方,至朱允炆时才受召修撰《明太祖实录》,授翰林院编修。明成祖继位,迁太子侍讲,辅助明仁宗,迁礼部侍郎、少师、华盖殿大学士,担任兵部尚书。他依次经历五朝,任内阁辅臣四十余年,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