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后世对朱高炽冠以“仁”为庙号,是不足为奇的?

为何说后世对朱高炽冠以“仁”为庙号,是不足为奇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07 更新时间:2023/12/21 7:33:01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啥能名垂青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大智若愚朱高炽,心怀天下太子爷

众所周知,朱高炽贵为皇帝朱棣的嫡长子,然而他却不曾继承朱棣身上的骁勇善战,在外形上朱高炽显得有些笨重,气虚体胖,个子不高,长相平凡,还由于“腿脚不便”的原因,一次战场也没上过。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除了朱高炽以外,朱棣还有一个儿子,他便是朱高煦

儿时的朱高煦因为调皮犯了错误,被母亲惩罚,哥哥朱高炽见状立刻为弟弟求情,可顽皮的朱高煦面对母亲的鞭打非但没有丝毫悔过,更是向为自己“说情”的哥哥恶语相向,他认为朱高炽只是在长辈面前惺惺作态,根本不是真正的关心自己;不仅如此朱高煦还十分的好斗,一次在与朱高炽比武时,朱高煦不顾哥哥身体状况狠狠的将其踹倒,十分不留兄弟情面。

由此不难看出相比于哥哥朱高炽的仁义当先,忠厚老实,朱高煦的好斗与善权似乎更符合当太子的这一标准,因此起初的朱棣更倾向于朱高煦。

然而朱高炽忠厚仁义,心怀天下的性格博得了眼光更加独到的朱元璋的青睐。据史书中的记载,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孙朱高炽十分器重,甚至和朱标夸赞朱高炽博览群书有君子气度,并且天性忠厚善良为人方正,善于守承诺,治理百姓。并希望朱标一定要器重朱高炽,他认为有朱高炽在大明江山必会稳守,而此后的一系列事件也验证了朱元璋对朱高炽的正确预判。

尽管有着朱元璋这样强硬的“后台”,并且居于储位多年,执政经验丰富,深得大臣以及百姓之心,朱高炽却依然不受父亲朱棣的宠爱,特别是在即位一事上,朱棣似乎犹犹豫豫希望有一个更好的选择,这个时候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成功助其一臂之力。

尽管对儿子有看法,但朱棣对朱高炽之子朱瞻基却是十分喜爱,朱瞻基有勇有谋,因为朱瞻基的原因,朱棣最终将权力交付于朱高炽之手,自此朱高炽一心为民,开了自己名垂青史的“皇位”之路。

02朱高炽--承上启下,无人可比的功劳

“为帝十月,监国二十余载”。世人只知道朱高炽从朱棣手中接过重任后,在皇位仅仅十个月,然而却漏掉了很重要的一点,朱高炽早已监国二十余年之久,朱棣在位时对于国事向来是亲历亲为,曾多次御驾亲征,在朱棣不在都城的时日里,朱高炽自然要担当起“一国之君”的职责。

在朱棣御驾亲征期间,朱高炽深知守好北平的重要性,当时北平地区的兵力将老弱妇孺全部加齐也不过万人,朱高炽仍然可以稳定北平内民心,众人积极守城池,在作战上,光靠“仁义”是远远不够的,朱高炽有自己的大智慧,眼看着“军事高手”李景隆带军攻打北平,人手不够的朱高炽选择向城墙泼水,这样的操作加上寒冷的天气,使城墙迅速结冰,这一招成功的拖住了敌军前进的步伐......

朱高炽不仅监国有方,并成功为大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贤才志士,朱高炽向来广纳谏言,都说朝中人员需要八面玲珑,在处理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亦是需要处理好与“掌权者”的关系。

当时很多朝中的大臣,即便是有了与皇上不同的看法,或者是意识到了皇上的错误,也向来是敢怒不敢言,朱高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后,立刻做出了改正的办法,他专门为大臣颁发银令为的是,朝中的大臣有谏言的胆识,树立朝中清风。

另外他十分看重为官者自身的能力,对于有才能,受百姓爱戴的官员,朱高炽向来会给予其更高的职位,同时朱高炽还有着十分开阔的眼界,在自己正式即位后,朱高炽开始为官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宣布了年事过高的大臣需“退隐”,为更多年轻且有抱负的有志之士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当然从朝中“隐退”后的大臣,也受到了朱高炽的优待,这样为民为臣的君主,可以说是千古无二。

不仅如此朱高炽在监国期间还能够为前方作战的部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补给,朱棣能够放心的在漠北征战也是因为有朱高炽坐镇后方的功劳。

03朱高炽:一心为众,“仁”爱当先

如果说官场在朱高炽的治理下,愈发的成为国家强有力的后盾;那么在民众身上,朱高炽依旧赢得民心,底层的百姓想要有所作为向来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朱高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平民百姓也能施展自己的拳脚,朱高炽制定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度。

在以往的科举考试中,南方的学子由于各种因素,常常能够大放异彩,为了公平起见,朱高炽重新规定了“南六十,北四十”的划分法则,让更多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考生都能大放异彩。

面对凤阳的水灾,朱高炽选择免除赋税,大开粮仓赈灾,垦荒效果不佳时他会亲自亲历亲为安置2000多名百姓迁徙别地,在朱高炽正式即位后,为了确保税收的合理性,朱高炽更是常年派人考察百姓的生计,以此来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靖难守北平,永乐盛世有他一半功劳,洪熙休养生息,宣德子承父志才有了仁宣之治一人影响三个朝代,后世冠以“仁”为庙号,自然不足为奇!

标签: 朱高炽庙号

更多文章

  • “卿子冠军”宋义:预测项梁之死,却被项羽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义,秦末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义,昔日被秦始皇剿灭的六国残存宗室,趁此机会起兵复辟,开启了秦末乱战的局面。在这一时期,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股势力军力最强,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即楚汉之争。但刘邦、项羽等人并非下面要讲的主人公,今天要说的是曾经死在项羽刀下的宋义。宋义本是楚国令尹,楚国被

  • 霍光作为卫青的“外甥” 汉武帝为何还将辅政大权交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霍光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晚年杀光卫家人,为何将辅政大权交给卫青的“外甥”霍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晚年却沉浸在杀戮中无法自拔。他不仅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刘据逼死,还将一代贤后卫子夫的整个家族团灭。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杀母立子”的先河

  • 武则天坐上皇帝后有“三千男宠” 武则天为何迟迟没有怀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守寡22年,豢养“三千男宠”近十年,为何却迟迟未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谈及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女性政治家,贯穿两千余年封建王朝历史出现过的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自然稳居第一。女皇登基前后的后宫生活都精彩非凡,称帝前她历经太宗、高宗二帝,是

  • 贾谊为何可以与皇帝结为朋友?“西汉鸿文”贾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谊,汉文帝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被后世誉为“西汉鸿文”。据《汉书·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执政初期,就因听闻贾谊从小就有“洛阳神童”的名号,故而特意召其入朝担任博士,而当时贾谊才二十余岁。当时的博士,多为年老时多的学者,主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一夫一妻”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文帝,独孤皇后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坚守“一夫一妻

  • 乾隆时期五位重臣并称“五阁臣” 他们是的权势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清朝

    还不知道:乾隆朝“五阁臣”,谁的权势最盛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御制《行书怀旧诗册》,为张廷玉、鄂尔泰、富察·傅恒、喜塔腊·来保和刘统勋等五位堪称“扛鼎重臣”的朝廷宰辅,各题诗一首,并称为“五阁臣”。张廷玉: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皇

  • 管仲为什么能被叫作“华夏第一相“?“尊王攘夷”具体是什么战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管仲,春秋

    管仲为什么能被叫作“华夏第一相“?这主要是因为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通过内政、经济、军事、贸易等多方面改革举措,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管仲觉得齐国实现霸业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通过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向齐恒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谋略。他说:“齐

  • “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大忠臣于谦为什么不去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夺门之变,于谦

    我们都知道,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和政治家,如果没有他,明朝恐怕是支撑不了那么久的,那么“夺门之变”发生的那一天,于谦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阻止政变的发生呢?众所周知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为了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而发动的政变。既然是政

  • 有哪些事可以证明,严世蕃的确是个“鬼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严世蕃,明朝

    严世蕃算是个奇人,他是明朝权臣严嵩之子,但父子二人长得并不像。严嵩眉目疏疏,声洪而尖,而严世蕃长得短颈肥白,是个大胖子,其中一只眼睛还有疾病。虽然长相不佳,但严世蕃智商奇高,在历史上一直有“鬼才”之称,可惜他的聪明并没有用在正道上,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严世蕃生于高官显贵之家,父亲严嵩是嘉靖朝掌权时间

  •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老子”怕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睿,曹丕,司马懿

    还不知道: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刘备,曹操,孙权割据一方,实力不相上下,谁也无法用武力征服谁。就在大家好奇天下最终会落于谁之手时,谁也想不到司马家横空出世。难怪别人调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