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306 更新时间:2023/12/24 15:29:54

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司马懿评价过4次诸葛亮,你看他都说了些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极致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都堪称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同属于极致化人物。概括说来就是存在着两同和两不同。

所谓两同:同为三国乃至历史上的顶级牛人。同为托孤重臣,身系一国安危。

所谓两不同: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篡权乱政,夺人江山,这叫结局不同。一个正气凛然,一个深藏不露,这叫形象不同。

因同为顶级牛人,故而出现了极致化结局。因同为托孤重臣,故而留下了极致化形象。

倘若说历史是一面硬币的话,那诸葛亮和司马懿,显然就是这枚硬币的两面,既对立又互存,既共生又不容。因此,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焉能不激动人心?

诸葛亮显然是正面人物,司马懿则是反面人物。人们都说,历来邪不压正。那么司马懿这位反面人物,怕不怕诸葛亮,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不可绕过的问题。

笔者认为,想要彻底搞明白此问题,就必须要参看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如何评价对方的。因为对手的评价历来最犀利,也最能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态度。

二、司马懿四次评价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在一出祁山时,便开始跟司马懿进行较量了。马谡就是被司马懿破于街亭,因此导致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随后上演了一幕空城计。

但实则在正史中,司马懿却是在公元231年,也就是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他才出任了曹魏主帅,真正开始跟诸葛亮掰手腕。故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第一次评价,便发生在这时。

司马懿表示:亮虑多决少!

意思就是说,司马懿认为诸葛亮想得太多,缺乏决断能力。潜台词便是,并非一流主帅。话里话外满满的自信感。

那么结果如何?说出来都让人笑。诸葛亮不但“大芟刈其麦”,也就是割了曹魏的麦子,补充了军粮。还数次挑战司马懿,要求进行决战。可司马懿却就是“据险不出”。最终因李严谎报军粮不济,诸葛亮这才从容退兵,并在“木门道设伏”。

司马懿得知后,顿时来了精神,强令张郃追击,由此张郃被射死在木门道。曹魏二号主帅就这么死了!所以这哪里是“亮虑多决少”,分明是“司马懿自信过度”,被诸葛亮教育了一番。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评价,都发生在公元234年,也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六出祁山)时。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再次出兵后,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若真是厉害的牛人,他就应该从武功山向东进军。若如此,咱的麻烦就大发了。若是诸葛亮选择西出五丈原,那咱就可以尽情吃着火锅唱着歌,继续歌舞吧。

结果诸葛亮果真西出五丈原!

但即便这样,司马懿却依然遭到了诸葛亮的各种羞辱。如最著名的给司马懿送女人衣服,就是发生在此时。搞得司马懿不得不千里求旨,抬来曹叡压制手下众将。

这叫“诸军无事”?分明是司马懿都快被挤兑爆了。不过即便如此情况下,司马懿却依旧嘴硬,第三次评价了诸葛亮,如下: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最直白的翻译便是:诸葛亮志气很大,却找不到机会实现,虽谋略颇佳却优柔寡断,虽喜欢用兵打仗,可偏偏缺少权谋。别看他如今带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却早中了我的计谋,被我画个圈圈给诅咒住啦,迟早我会把诸葛亮干掉!

那么司马懿说得这么热闹,结果如何?都知道,发生了“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这事,同时还留下了一个“畏蜀如虎”的成语。

显然司马懿的这两次评价,纯属自我壮胆。通过第一次跟诸葛亮的较量,司马懿明显已经感到,自己根本打不过。可身为曹魏统帅,他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强顶。

故而司马懿一面死死抓住蜀汉粮草不济问题,打死不出战,跟诸葛亮耗和熬——反正我曹魏的国力碾压你蜀汉。一面又背地里“画圈圈诅咒诸葛亮”,表示各种不服——谁让你诸葛亮这么不给我面子?

这其实便是司马懿,连续两次评价诸葛亮的背后玄机——口气大得要命,身体上却很实诚,缩成一团!

所以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那是真怕!

因为遭到了诸葛亮的全面碾压,只能仗着曹魏整体国力,对抗诸葛亮和蜀汉。故而当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第四次评价诸葛亮时,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就四个字:天下奇才!

司马懿终于承认,诸葛亮的能力远超自己。同时也为自己进行了最后的开脱。潜台词就是:面对诸葛亮这类奇才的碾压,我司马懿既没开挂,又没有穿越本事,打不过并惧怕他,很正常的,一点也不丢人。

三、总论分析

通过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四次评价,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司马懿的情绪和认知变化。

第一次初遇诸葛亮时,他说“亮虑多决少”,明显有一股子自负和优越感,仿佛看不起诸葛亮。

第二次和第三次,遭到诸葛亮连续打击后,则开始进行“自我壮胆”,真心恐惧诸葛亮了,却不敢说。

第四次的评价最中肯,所谓盖棺定论,承认了诸葛亮比自己厉害的同时,也等于推翻了前三次的评价,并大有自我开脱的味道。

标签: 司马懿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汉朝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

  • 嘉靖帝权术为什么玩得这么厉害 除了聪明外还有什么原因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嘉靖

    还不知道:嘉靖权术高到可怕,除了嘉靖本身聪明外还有什么因素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嘉靖权术高到可怕,除了嘉靖本身聪明到可怕外,有没有什么系统性、制度性的因素?个人认为,土木堡之变后,曾经在朝很重要的军功、勋贵集团整体下线,整个朝堂从有几种势力互相制衡变为文

  • 为何说后世对朱高炽冠以“仁”为庙号,是不足为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高炽,庙号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卿子冠军”宋义:预测项梁之死,却被项羽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义,秦末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纷纷起义,昔日被秦始皇剿灭的六国残存宗室,趁此机会起兵复辟,开启了秦末乱战的局面。在这一时期,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股势力军力最强,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爆发了大规模战争,即楚汉之争。但刘邦、项羽等人并非下面要讲的主人公,今天要说的是曾经死在项羽刀下的宋义。宋义本是楚国令尹,楚国被

  • 霍光作为卫青的“外甥” 汉武帝为何还将辅政大权交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霍光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晚年杀光卫家人,为何将辅政大权交给卫青的“外甥”霍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晚年却沉浸在杀戮中无法自拔。他不仅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刘据逼死,还将一代贤后卫子夫的整个家族团灭。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杀母立子”的先河

  • 武则天坐上皇帝后有“三千男宠” 武则天为何迟迟没有怀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守寡22年,豢养“三千男宠”近十年,为何却迟迟未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谈及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女性政治家,贯穿两千余年封建王朝历史出现过的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武则天自然稳居第一。女皇登基前后的后宫生活都精彩非凡,称帝前她历经太宗、高宗二帝,是

  • 贾谊为何可以与皇帝结为朋友?“西汉鸿文”贾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谊,汉文帝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被后世誉为“西汉鸿文”。据《汉书·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执政初期,就因听闻贾谊从小就有“洛阳神童”的名号,故而特意召其入朝担任博士,而当时贾谊才二十余岁。当时的博士,多为年老时多的学者,主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一夫一妻”制?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文帝,独孤皇后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坚守“一夫一妻

  • 乾隆时期五位重臣并称“五阁臣” 他们是的权势最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清朝

    还不知道:乾隆朝“五阁臣”,谁的权势最盛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御制《行书怀旧诗册》,为张廷玉、鄂尔泰、富察·傅恒、喜塔腊·来保和刘统勋等五位堪称“扛鼎重臣”的朝廷宰辅,各题诗一首,并称为“五阁臣”。张廷玉: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皇

  • 管仲为什么能被叫作“华夏第一相“?“尊王攘夷”具体是什么战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管仲,春秋

    管仲为什么能被叫作“华夏第一相“?这主要是因为齐国在管仲的辅佐下,通过内政、经济、军事、贸易等多方面改革举措,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管仲觉得齐国实现霸业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通过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向齐恒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谋略。他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