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百里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揭秘:百里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79 更新时间:2024/1/14 20:33:05

百里奚作为一个秦国的大臣,对秦国起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和关键的作用。不管是在贫寒还是在富贵的时候,他总能保持自己的品性,清廉、刚正,出淤泥而不染,品质高尚,说的就是百里奚这样的人,他一直是君子心目中的榜样,也是完美人格的化身。作为春秋时期,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百里奚,他为秦国的富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生死却没有被记录下来,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百里奚历来都被众人夸赞,不管是人墨客,还是文臣武将,对百里奚的评价都不低,”谋无不当,举必有功“,是历史家对他的总括。作为一个儿子,他努力地工作,补贴家用;作为丈夫,百里奚一心记挂着糟糠之妻,即使在自己飞黄腾达之后,也并没有忘记远在农村的妻子,这是担当也是职责;作为人臣,他尽忠职守,为国家着想为人民着想,劳作不乘车马,暑热不张伞盖,在都城里行走不用车马随从,不用甲兵护卫。

百里奚,字井伯,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大约在公元前715年,春秋时代国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百里奚诞生了。百里奚虽然饱读诗书,但年少丧父,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支撑。他们家的处境,当真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因而,在年幼的时候,也只有替人种田养牛为生来补贴家用,百里奚从南阳一路求仕,结果都不是很乐观,历经宋、齐等国家,因为朝堂无人,百里奚这个人才都没有得到重用。在齐国遇到了蹇叔,两人一见如故,就此成为知己,蹇叔还推荐百里奚到虞国就职,因为虞国国君昏庸,不听百里奚的劝谏,而使得虞国被晋国灭掉。晋国知道百里奚是人才,想让他在晋国任职,却不想遭到了百里奚的拒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晋国充作奴隶陪嫁到了秦国。

后来,百里奚从秦国逃出来,回到楚国为楚养牛,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但是这样大张旗鼓将他带走恐会引起怀疑。于是,秦穆公身边的谋臣献上一计:对楚称百里奚是当初逃跑到秦国的秦奴,秦国要将其抓回,以五张公羊皮去交换,这样不引人耳目,又能成功将百里奚带回。因此以”羊皮换相“便成为了一出千古佳话。

在秦国担任高位之后,不仅带领秦国走上正道,内修政治,外治军事,还广施恩于民众,他还积极举荐贤人能士,在他早年的时候,周游各地认识了蹇叔,在秦国位居高位之后,百里奚并没有忘记这位老友,蹇叔受到他的推荐,被秦国封为大夫,两人一起为秦国做事。在外交上,百里奚施德于诸侯,树立秦国的威信,使得天下诸侯都纷纷向秦国臣服。史书上记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他以高洁的品行得到了秦国百姓的尊重和敬仰,他的生死史书并没有记载,猜想应该是正常死亡。在他死后,”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春者不相许。“

标签: 百里奚秦穆公羊皮秦国

更多文章

  • 揭秘?秦穆公为何会用五张羊皮换取百里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百里奚,秦穆公,羊皮,秦国

    百里奚,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百里奚早年贫穷困乏,流落不仕,在被晋国俘虏前,曾游历齐、周、虞、虢等国,这使得他对于各国的民俗风情、地理形势、山川险阻知之甚悉,为他后来给秦穆公筹划东进准备了必要条件。百里奚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 百里视就是孟明视吗?百里视和百里奚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战国,孟明视,百里奚

    百里视,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他曾率领秦军与晋国决战,屡战屡败,但最终他还是战胜了晋军。秦穆公见晋国屈服了,就率领军队转到崤山,掩埋了三年前在这里阵亡的将士的骨骸,祭祀了三日才回国。秦国打败了中原的霸主晋国,威震西戎,有二十来个

  • 历史上的五羊大夫百里奚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百里奚,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百里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提出,: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而即将面临高考的学子们有何尝不是呢?十二载的耕耘,春夏秋冬的努力,高考实艰,但越是在这个紧要关头,越要坚持住,如此方能得见彩虹。而下面这位则为我们展现了何为逆袭。先秦时

  • 百里奚的儿子为什么叫做孟明视?为什么不是百明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孟明视,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孟明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百里奚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贤臣,他协助秦穆公治国,提倡推行仁政、教化百姓。为秦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也为秦国百年的仁治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秦穆公更是因此被列入"春秋五霸"之一。关于百里奚的最知名典故,可能就是"羊皮换相"了。百里奚出

  • 毛遂为何能说动楚王援赵他自荐第二年自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毛遂

    毛遂的故事关于毛遂的故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毛遂能在平原进那里潜伏三年,而且不放弃,凭借勇气和胆识,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不得不承认,毛遂是有远见的人。毛遂的故事秦国在扩张领土的时候把魔爪伸想了赵国,赵国国力不算强大,眼看首都邯郸都要被人占领,赵王出此下策,他派平原君前

  • 平原君赵胜门客毛遂是谁 战国毛遂是哪里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平原君赵胜门客毛遂,毛遂是哪里人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这毛遂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在赵国赵公子那里当了三年的门客,但是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看着其他门客都或多或少得到赵公子或者皇帝的赏识,想想自己真是对不起自己的主人。但是我们说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人,终于毛遂盼星星盼月亮,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战国时期打仗是常有的事,百姓也都是水

  • 平原君门客毛遂故里在哪里 毛遂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毛遂故里,毛遂怎么死的

    2008年中国毛氏研究会给邯郸市颁发证书,正式确认鸡泽是毛遂故居,而鸡泽县也成为继承毛字的唯一村落。承认毛遂是毛氏的祖先。在《鸡泽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东营村相传是毛遂故乡,从明代开始这里就被命名为毛官营,1952年村庄飞开后叫东营村并一直用到今天。2009年的时候,民政局又现场批复鸡泽县重新恢复原

  • 成语“毛遂自荐”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战国,毛遂

    【毛遂自荐解释】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毛遂自荐近义】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反义】自惭形秽【毛遂自荐故事】战国时期,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

  • 毛遂自荐的经过如何?又有哪些启示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毛遂

    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毛遂的简介: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今河北鸡泽)人,身为赵公子 平原 君赵胜的门客, 居平原 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毛遂自荐的故

  • 关于毛遂自荐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它的出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典故,毛遂自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毛遂自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释义】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荐:推荐,荐举。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历史典故】赵国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门客据